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35  2020-07-0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5]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第3次月考试卷
考试方式:闭卷 年级: 高三 学科: 汉语文 命题人: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 6 页,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
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
一、基础知识: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埋没 埋怨 隐姓埋名
B. 混蛋 混乱 混为一谈
C. 高兴 兴趣 兴高采烈
D. 冠军 冠名 冠冕堂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读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来推导这个字的读音。
A项,埋(mái)没 埋(mán)怨 隐姓埋(mái)名
B项,混(hún)蛋 混(hùn)乱 混(hùn)为一谈
C项,均读xìng
D项,冠(guàn)军 冠(guàn)名 冠(guān)冕堂皇
故选C。
【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报酬 辨别 心旷神贻 B. 惬意 惩罚 接然不同
C. 分泌 攀登 惟妙惟肖 D. 屋脊 干涸 长途拔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平时要加强积累;其次,作答时可将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此外,要善于使用排除法。
A项,“心旷神贻”书写错误,应为“心旷神怡”,该项错误。
B项,“接然不同”书写错误,应为“截然不同”,该项错误。
C项,书写均正确。
D项,“长途拔涉”书写错误,应为“长途跋涉”,该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字形题答题技巧: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组是( )
A. 简单——复杂 迥乎不同——一模一样
B. 显露——隐藏 安然无恙——九死一生
C. 聪明——愚笨 差强人意——心满意足
D. 吝惜——大方 别出心裁——千篇一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具体考查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反义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作答时可以抓词素的反义从而确定其反义词,也可以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A项,“简单”的意思是“不复杂,头绪少”,所以“简单”与“复杂”是反义词;“迥乎不同”的意思是“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而“一模一样”的意思是“完全相同”,二者是反义词。该项均是反义词。


浏览完整试题B项,“显露”的意思是“显出、表露,使人看见”,“隐藏”的意思是“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二者是反义词;“迥乎不同”的意思是“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九死一生”则是“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二者是反义词。该项均是反义词。
C项,“聪明”的意思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愚笨”的意思是“愚昧无知”,二者意思相反;“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尚能使人满意”,“心满意足”的意思是“非常满足”,二者意思相近。该项不全是反义词。
D项,“吝惜”的意思是“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大方”的意思是“慷慨,善于将东西转赠给他人”,二者意思相反;“别出心裁”的意思是“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千篇一律”的意思是“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或办事机械化”,二者意思相反。该项均是反义词。
故选C
【点睛】找出一个词的反义词,必须按构成反义词的条件、规律去做。主要方法有:
(1)词素对应寻找法。我们可以把指定的词语按词素分开,然后找出每一个词素的相反意义的词素,最后将各自相反的词素合起来就是要找的反义词。
(2)造句寻找法。先用指定的词说一句话,然后用恰当的反义词换替这个词,如果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反,就证明这个词是要找的反义词。
(3)加“不”字寻找法。先在指定的词前加上一个“不”字,再琢磨表达“不××”意思的一个合适的词语,就是要找的反义词。
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拓市场 开展工作 B. 馈赠礼物 捐赠图书
C. 保护环境 爱护公物 D. 办理问题 处理业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另外要注意从词语的搭配方面考虑词语的运用,其次要注意词语的适用范围,根据词语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判断词语运用的是否恰当。
D项,“办理”是“处理、承办”的意思,一般后接业务、事务等,此处接“问题”,搭配不当;“处理”的意思是“安排或解决”,后接“事物”或“问题”,这里与“业务”搭配不当。本题可改为“处理问题”“办理业务”。
故选D。
【点睛】词与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或句子,这些词也就成为短语或句子的构成成分,彼此之间就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如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主谓关系等。这些关系实质上就是词语之间的意义搭配关系。
5.下列各组词语,全都是贬义的一项是( )
A. 坚强 聪明 善良 B. 吝啬 野蛮 谦虚
C. 忠厚 诚实 狡猾 D. 懒惰 刻薄 奢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按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意思,此外,词语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明显,因此通过找反义词的方法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A项,“坚强”的意思是“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果断不犹豫”,“聪明”的意思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善良”的意思是“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三个词语都是褒义词。该项错误。
B项,“吝啬”的意思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是贬义词;“野蛮”和“文明”是反义词,所以“野蛮”是贬义词;“谦虚”的意思是“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是褒义词。该项错误。
C项,“忠厚”的意思是“忠实厚道”,是褒义词;“诚实”的意思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是褒义词;“狡猾”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是贬义词。该项错误。
D项,“懒惰”的意思是“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刻薄”的意思是“(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求”,“奢侈”的意思是“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三个词语均是贬义词。
故选D。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位老艺术家日复一日呕心沥血地从事着音乐创作。
B. 卓玛经常向各个学科的老师请教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C.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总是精打细算过日子。
D. 有话你就直说,不要总是转弯抹角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应该注意: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要注意词语的语法功能。
B项,“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选项中是“卓玛”向“老师”请教,不能说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所以不能用“不耻下问”。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7.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①保持 ②增强 ③提高 ④推向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 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 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前进。
A. ④ ③ ② ① B. ④ ① ② ③ C. ① ④ ② ③ D. ① ③ ②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要辨析词语含义及语法的不同,然后依据语境进行选择填空。此外,排除法的使用有时会事半功倍。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后文的“领导水平”相搭配,而四个词语中能与其相搭配的只有“提高”,据此可排除B、C两项;依据“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前进”可知,能够与“把…… 前进”相搭配的只有“推向”,所以排除A项。
故选D。
【点睛】作答词语题要注意以下三个角度:一,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二,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三,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下面的“五要”:第一,要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要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的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要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要注意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展开余下试题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不断努力拼搏,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B. 他宁可跳下悬崖,也不向敌人投降。
C. 既然你选择了妥协,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D. 我虽然没有你漂亮,因而比你善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要看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否正确,然后分析关联词语本身的逻辑意义,最后分析关联词语引导的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否与关联词语本身的逻辑关系相同。
D项,“虽然”与“因而”关联词语的搭配不当,此外“我没有你漂亮”与“比你善良”在内容逻辑上是转折关系,所以应选用“虽然……但是……”,即“我虽然没有你漂亮,但是比你善良”。
故选D。
【点睛】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示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及个别介词和短语叫做关联词语。它是各类复句不同的事理关系的形式标志,能帮助我们明、认识分句之间的组合关系。关联词语运用得好,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积极作用;运用得不好将会导致一些语法错误。故在复句中运用关联词应五忌。一、忌辨析不明,有些关联词语意思相差甚微,用法相似;有些关联词语形似而神异,应用时应特别加以区别。二、忌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用的时候,都有相应的搭配形式,彼此相互照应。三、忌关联词语不完整,复句中的大部分关联词语,可以省去其中的一个,但如果随意省轿略应有的关联词语,则会使语意不明,造成语病,特别是对那些只能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则更不能省。四、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尤其注意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关系。五、忌关联词语表示的事理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不一致,复句间的关联词语是用来表示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的,因此必须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语病。
9.将“使用钢笔时,笔尖要正确触及纸张,用力不要过猛。”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钢笔,是我们学生的重要书写工具。②它小巧玲珑,样式美观,使用方便,所以深受大家欢迎。③钢笔用完后,要立即套好笔帽,避免碰坏笔尖。④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应对此类问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作答。
题干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笔尖”,依据陈述对象一致性的原则,第③句与之衔接更合适。
故选C。
【点睛】语言表达连贯的训练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话题和陈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第二,句序安排要合理;第三,注意处理好语言的呼应和衔接。
10.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们认为他是个善良的人。
A. 难道我们认为他是个善良的人吗?
B. 我们不都认为他是个善良的人。
C. 难道我们不认为他是善良的人吗?
D. 我们都不认为他是个善良的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句式特点、句子结构等,从而确定句子意思;然后同样的方法分析各选项的句子,确定变换句式后的表达是否和原句意思一致。
例句是肯定句,意思明确:我们认为他是个善良的人。
A项,这是一个以“难道”为标志的反问句,反问句式本身就含有一重否定的含义,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认为他是个善良的人。该项的意思与原句不同。
B项,这是一个一重否定句,用“不”对“都认为”加以否定,“不都认为”与原句的“都认为”表示的范围不同,该项的意思与原句不同。
C项,本句中,“难道”表示一重否定,“不”也表示一重否定,双重否定表肯定,该项的意思与原句相同。
D项,本句是一个一重否定句,用“不”对“认为”加以否定,“不认为”与原句的“认为”意思相反,该项的意思与原句不同。
故选C。
【点睛】变换句式指在一定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但有一定的限制性。我们进行句式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例如使用排比、反问等的修辞手法;有时是为了强调而将句子成分的移位或肯定变双重否定;有时是为了连贯,为了话题的衔接而进行主语、宾语的调整。但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11.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比喻)
B. 我最敬佩的人是谁呢?毫无疑问是我的父亲。(反问)
C. 植树活动开始了,有的挖坑,有的提水,有的搬树苗,有的填土,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排比)
D. 看着绿油油 青稞,我仿佛闻到了糌粑的香味。(夸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否正确。
B项,该句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方法。所谓“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而“反问”是无疑而问,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面。
故选B。
【点睛】反问与设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3、设问后面有对提问的回答,反问没有。
12.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的是( )
A. 春天的西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 通过老师们的耐心教导,使他认识到了自己错误。
C. 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 今年的土豆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B项,成分残缺,“通过”是介词,“使”是动词,它们的使用造成了句子主语的残缺,正确的表达应是“老师们的耐心教导,使他认识到了自己错误”或“通过老师们的耐心教导,他认识到了自己错误”。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他的弟弟看上去有七、八岁的样子。
B. 西藏的天空是多么的蓝啊!
C. 我家门前种了许多树,像桃树啊,杏树啊,梨树啊……


展开余下试题D. 登山珠峰,我便想到了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做好此类题目,一要熟练掌握十六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顿号、逗号、句号、分号、冒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感叹号的使用方法;二要弄清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意思。
A项,“、”使用错误,约数概数之间不加“、”,确数之间加“、”,所以该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参考以下技巧:1.反复试读。句中的标点也是用来表达句意的,反复试读,往往能读出应该停顿的长短、位置,发现错误的标点符号。2.揣摩语气。句末标点一方面表示停顿,另一方面也是一定语气的表现形式。因此根据句子的语气可以确定句末点号。3.弄清功用。必须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功用,特别是易混的标点,更要弄清其互相之间的区别。4.分析结构。不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结构层次的完整而形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如单句内部结构之间不能用句号、问号等句末点号,复句内部结构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5.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在使用时应当注意分析二者的位置关系。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括号与点号的套用。
14.下列各句缩句后,意思与原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和尼玛周末去罗布林卡公园。(我去公园。)
B. 那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就是我的叔叔。(老水手是我的叔叔。)
C. 在梦里,我好像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我回到故乡。)
D. 我明天还是不能回学校。(我回学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熟知句子的基本结构,然后分析选项句子的句子成分,找出每部分的中心语加以连贯,注意压缩后的句子与原句的意思必须保持一致,所以一些必要的修饰成分(如否定词、“大约”、“好像”、语气词等)有时也要保留。
A项,“我去公园”错误,“我和尼玛”是主语,“周末去”是谓语,其中“去”是谓语中心语,“周末”是状语“罗布林卡公园”是宾语,其中“公园”是中心语,“罗布林卡”是定语,所以连接中心语后应该是:我和尼玛去公园。该项错误。
B项,正确。
C项,“我回到故乡”错误,“在梦里”是句前状语,“我”是主语,“好像回到了”是谓语,虽然“回到了”是中心语,但“好像”是必要的状语,不能删去。“阔别已久的故乡”是宾语,其中“故乡”是中心语,“阔别已久的”是定语,所以压缩后的句子应该是:我好像回到了故乡。该项错误。
D项,“我明天还是不能回学校。(我回学校)。”“我”是主语,“明天还是不能回”是谓语,其中“明天还是”是状语,“不能”为否定词,“回”是中心语,“学校”是宾语,所以压缩后的句子应该是:我不能回学校。该项错误。
故选B。
【点睛】缩写句子的方法和步骤:1、删去“的”前修饰成分;2、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删去数量短语;5、“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要保留;
6、“着、了、过和“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7、抓住句子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句。注意缩句有时需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15.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C.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柳永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作答时可以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
C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故选C。
【点睛】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6. 对上面划线文章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7. 对文章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传授 B. 道:道理 C. 惑:疑难问题 D. 知:知识
【答案】16. D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人非生而知之者”是完整的主谓判断句,且“非生而知之者”是“人”的谓语,所以在“者”后断句,且“生”后不能断句,所以排除A、C两项;“也”是句末语气词,所以在“也”后断句,排除B项。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会解决了。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知:知识”错误,“知”在这里是动词,“懂得”的意思。
故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译文:
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会解决了。
(二)现代文阅读Ⅰ(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1999年2月的一天,几个滑雪者动作娴熟地沿着山坡向下滑着,大雪映衬着他们潇洒的身影,就像在雪上纷飞的燕子。突然,“咔嚓”一声异响,紧接着一团雪雾从身后冲了下来,很快埋没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从自我陶醉中惊醒过来:雪崩!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②雪雾卷起他们向前狂奔,冲起沿途的雪一起加速向山下奔去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西藏日喀则”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