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嚇”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选自盛玉雷《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人民日报》2019年4月3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美好的春色,人们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这与人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有较大关系。 B. 时代在进步,互联网也发展迅猛,许多人在语言表达上更偏爱表达简洁的网络用语。
浏览完整试题C. 语言折射的是人们的情感,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 D.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笑”为例意在表达,汉语博大精深,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B. “姥姥”“外婆” 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反映出如今语言生活的活跃和复杂。 C. 文章先指出语言表达贫乏这一现象,然后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D. 作者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达时不会使用修辞,更不会引用或者是创作诗句。 B. 想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因为现在新词汇层出不穷,不合乎表达规范。 C. 虽然在表达时语言贫乏,但是从存量和增量上来看,词汇的数量都没有减少,而是增多了很多。 D. 一些固定句式或者夸张的语气词,纯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曲解文意,逻辑关系错误。“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所以,并不是“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无中生有。论据和论证方法都说错。文章并没有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也没有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的结论。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曲解文意,所说对象的范围扩大了。“76.5%的国人”错,原文是“76.5%的受访者”。“国人”比“受访者”的范围大多了。B项,说法绝对,无中生有。“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说法绝对原文,“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由此可见,在表情达意时,能套用流行词汇。另外,选项中是“不合乎表达规范”无中生有。C项,错解文意。“增多了很多”不当。原文是“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原文只是说“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不能理解为“增多了很多”。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一场巨大的火灾席卷了法国巴黎市中心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火灾令巴黎圣母院受损严重,但大教堂主体建筑和一些重要文物得以保存。 大火发生后,工程人员逐渐固定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结构,起重机把部分建筑材料运走。消防部门称,他们已冷却大教堂的墙壁及从屋顶跌下的碎片,外墙再没有倒塌的风险。 巴黎圣母院短期内难以对外开放,负责管理圣母院的主教表示,他相信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关圣母院能在5年内完成重建的承诺,他期望届时圣母院能恢复原貌。他较早前表示,圣母院大火迅速蔓延,或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 负责监督巴黎圣母院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承认,他们低估了火势蔓延的速度,造成比他们预计更严重的后果。他们一直认为,阁楼的古老橡木木材会缓慢燃烧,即使圣母院的保安要花约6分钟登上阁楼确认起火后,才通报消防部门,仍有充裕时间灭火。但这次火灾由警钟响起,到消防员携带重型器材登上阁楼开始灭火就需20分钟,多番延误才导致损失惨重。 有消防安全专家批评巴黎圣母院火灾应变机制不合理,而建筑师为了避免水浸及损毁建筑结构,拒绝在阁楼装设洒水器及防火墙,也低估了这幢复杂建筑物所需的防火措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04月22日) 材料二: 巴西国家博物馆去年9月发生大火后,12日首次对媒体开放。2000万件馆藏仅10%得以被幸运救出。预计整个修复工作将在2020年完成。 巴西国家博物馆位于里约热内卢市,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曾是葡萄牙和巴西皇室的居所,后成为巴西历史上最悠久也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去年9月初,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除了外墙之外,全部被烧毁。2000万件收藏品中,除了本身耐高温的陨石以及保存在钢制柜子里的古生物样本以外,多达90%的藏品被破坏。火灾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巴西联邦警察仍在调查起火原因。 截至目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抢救出约2000件完整的文物或文物碎片,抢救出的文物包括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美洲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卢西亚”,以及距今上千万年的化石和贝壳等。巴西《环球报》13日称,研究人员表示已救出文物的数量远超预期。
展开余下试题巴西新闻网站“Terra”称,由于建筑物的天花板、多处墙壁和若干楼层被烧毁,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对整个建筑进行加固。目前,博物馆的加固措施已经能够允许人们走进建筑物内部,展开救援工作。 文物抢救协调员克劳迪亚称,经历大火之后,文物都非常脆弱,一经碰触就有可能会被损毁。目前的抢救工作仍然非常“表面”,只是记录、查找等基础工作。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凯尔勒表示,抢救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抢救出来的文物暂时无处存放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节选自《环球时报》2019年2月15日) 材料三: 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4个,石雕造像59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1500年来,石窟不断经受着大自然的风化、雨水等侵害。 “从目前的保护手段来看,人类并没有能力通过化学、物理的方法来彻底阻止石窟老化。”浙江大学文化遗产院副教授李志荣说,遵守考古学的原则和方法,把石窟现存的信息全面、科学地记录,原真地呈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从2003年起,云冈石窟就开始了数字化探索。据宁波介绍,云冈石窟通过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长期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依托高精度测绘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手段,永久地保存云冈石窟珍贵文物及历史档案的方法。 数据采集建档是第一步。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生成洞窟中各个方向的剖面图,使洞窟得以多角度展示,为云冈石窟建起三维“数字档案”。 在高清三维数据的支持下,云冈石窟研究院打造了一套基于VR眼镜的沉浸式石窟体验系统。该系统可支持最多15人同步在云冈石窟第18窟的虚拟场景中进行漫游,游客还可乘坐虚拟的莲花升至空中欣赏石窟高处的艺术细节。 借助于精准数据,云冈石窟得以复制还原,皇家石窟的宏伟气势得以跨时空跨地域展现。 (节选自《新华网》2019年4月23日) 材料四: 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刘亚楼旧居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遭拆除案,行政追责34人,刑事追责7人;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革命旧址遭破坏案,违法建筑被拆除,行政追责8人,刑事追责3人……近日,国家文物局对外通报“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2016—2018年)”情况,曾经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几起文物破坏案件,再次走进人们视线,成为我们整治文物违法犯罪的标志性案件,也见证着我们保护文物、维护文物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坚实行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无论是登临万里长城,还是探访石刻洞窟,无论是瞻仰革命遗址,还是踏足名人故居,只要你走近文物,就能穿越历史的烟云,与过往的岁月对话,与绵延的文明相拥。可以说,文物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文物一旦毁损,消失的不只是文物本身,还有文物背后珍贵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蕴的精神。 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破坏文物的现象仍不时发生。以长城为例,“拆砖建房”者有之,“将野长城用水泥抹平”者有之,“为了修路将长城强行掐断”者亦有之。而在当前各种破坏文物的行为中,法人违法已成影响文物安全的首要风险。据了解,在国家文物局督察督办的文物违法案件中,法人违法占比高达76%。解决文物法人违法难题,还需地方政府加强文物安全主体责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同时,文物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监管责任也亟待进一步加强。 (节选自《中国文化报》2019年4月19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负责监督巴黎圣母院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认为,阁楼的古老橡木会缓慢燃烧,发生火灾后仍有充裕时间进行灭火。 B. 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凯尔勒表示,文物抢救修复工作进展顺利,但文物的存放问题暂时没有得到解决。 C.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院副教授李志荣认为,目前的保护手段无法彻底阻止石窟老化,把石窟现存的信息全面、科学地记录,原真地呈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D. 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破坏文物的现象仍不时发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巴黎圣母院大火造成损失惨重,不仅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更是因为负责监督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低估了火势蔓延的速度,没有在阁楼装设洒水器及防火墙。 B. 在高清三维数据的支持下,人们运用VR眼镜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感受到云冈石窟的艺术魅力。 C. 整治文物违法犯罪,不仅需要地方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更需要文物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加强监督和监管。 D. 巴西国家博物馆2000万件馆藏仅10%得以被幸运救出,这些文物经历大火之后非常脆弱,一经碰触就有可能会被损毁,修复难度非常大。 6.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请你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几点建议。 【答案】4. B 5. A 6. ①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健全消防安全系统,规范日常消防管理和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防火安全意识。②及时对损坏的文物进行抢救修复。③将科技与文物相结合,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及时记录保存文物的详细数据。④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规,加强文物保护意识。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材料,再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凯尔勒表示,文物抢救修复工作进展顺利”错误,根据材料二“目前的抢救工作仍然非常‘表面’,只是记录、查找等基础工作”内容可知,目前抢救工作还未进行到修复,且博物馆馆长说的是“抢救工作虽然进展顺利”,并非是“修复工作”。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巴黎圣母院大火造成损失惨重……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错误,根据材料一“他较早前表示,圣母院大火迅速蔓延,或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内容可知,并未确认火灾蔓延与电脑系统故障造成的,文中说的是“或与”,这是猜测。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请你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几点建议”,然后可以到材料中直接陈说该如何去做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在文物保护方面出现后事故的内容,根据事故原因给出建议,还可以圈出一些成功的案例并进行概括。由巴黎圣母院损失惨重的原因来看,如“但这次火灾由警钟响起,到消防员携带重型器材登上阁楼开始灭火就需20分钟,多番延误才导致损失惨重”“有消防安全专家批评巴黎圣母院火灾应变机制不合理,而建筑师为了避免水浸及损毁建筑结构,拒绝在阁楼装设洒水器及防火墙,也低估了这幢复杂建筑物所需的防火措施”,这说明要健全消防安全的系统,要加强应变机制培训;从巴西博物馆火灾后对文物的处理来看,“经历大火之后,文物都非常脆弱,一经碰触就有可能会被损毁。目前的抢救工作仍然非常‘表面’,只是记录、查找等基础工作”,这说明对于文物的修复一定要及时;从材料三中我国的一些尝试来看,“遵守考古学的原则和方法,把石窟现存的信息全面、科学地记录,原真地呈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云冈石窟就开始了数字化探索”“逐步形成了依托高精度测绘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手段,永久地保存云冈石窟珍贵文物及历史档案的方法”“数据采集建档是第一步。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生成洞窟中各个方向的剖面图,使洞窟得以多角度展示,为云冈石窟建起三维‘数字档案’”,这说明可以把科技与文物相结合,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及时记录保存文物的详细数据;如材料四“解决文物法人违法难题,还需地方政府加强文物安全主体责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同时,文物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监管责任也亟待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规,加强文物保护意识。
展开余下试题【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灵魂可以卖吗? 庐隐 荷姑她是我的邻居张诚的女儿,她从十五岁上,就在城里那所大棉纱工厂里,作一个纺纱的女工,现在已经四年了。 当夏天熹微的晨光,笼罩着万物的时候,我推开临街的玻璃窗,向外张望,必定看见荷姑从这里匆匆地走过,我常喜欢看着她,她也时常注视我,所以我们总算是一个相识的朋友呢! 今天我照常推开窗户,向下看去,荷姑推开柴门,匆匆地向这边来了,她来我的窗下,便停住了,含着乞求的眼神颤巍巍地道:“你愿意帮助我吧?”说完俯下头去,静等我的回答,我更不忍看她那可怜的状态,我竟顾不得思索,急忙地应道:“能够!能够!凡是你所要我做的事,我都愿意帮助你!” 下工后,她微微地笑着走到我的书房里来,我等不得和她说什么话,我便跑到我的卧室里,把那早已预备好的一包钱,送到荷姑面前,很高兴地向她说:“你拿回去吧!如果还有需要,我更会想法子帮助你!” 荷姑起先似乎很不明白地向我凝视着,后来她忽叹了一口气,冷笑道:“世界上应该还有比钱更为需要的东西吧!” 我真不明白,也没有想到,荷姑为什么竟有这种出人意料的情形?但是我不能不后悔,我未曾料到她的需要,就造次把含侮辱人类的金钱,也可以说是万恶的金钱给她,竟致刺激得她感伤。羞和急的情绪,激成无数的泪水,从我深邃的心里流出来! 我们彼此各自伤心寂静着,好久好久,荷姑才拭干她的眼泪和我说道:“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件小故事,或者可以说是我四年以来的历史,这个就是我要求你帮助的。” “在四年前,我实在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现在自然是不像了!但是那时候我在中学预科里念书,无论谁不能想象我会有今天这种沉闷呢!” 那时我离中学预科毕业期,只有半年了,偏偏我的父亲的旧病又发作起来,不能到店里去做事,家境十分困难,我便托叔叔找人推荐我到那所绝大的棉纱厂里作女工,一个月也有十几块钱的进项。 “我第一天进这工厂的门,看见这些庞大的机器,确能使我的思想轮子,不住地转动,细察这些机器的装置和应用,实在不能说没有一点兴趣呢!但是这样过了三四年,我自己也觉得我实在是一副很好的机器,和那纺车似乎没有很大的分别。因为我纺纱不过是手自然的活动,有秩序的旋转,除此更没有别的意义。” 我们后来拣到一块白润的石头上坐下了,悄悄地看着水里的树影,上下不住地摇荡,一个乌鸦斜刺里飞过去了。 “我想到我可亲爱的学伴,更想到放在学校标本室的荷瓣和秋葵,我心里的感动,我真不知道怎样可以形容出来!”荷姑说到这里,喉咙忽咽住了,望着碧蓝的天空,似乎求上帝帮助她,超拔她似的。我这时满心疑云乃越积越厚,忍不住地问荷姑道:“你要我帮助的到底是什么呢?” 荷姑被我一问才又往下说她的故事: “一次,我的同伴忽然和我说:‘我想我自从进了工厂以后,我便不是我了!唉!我们的灵魂可以卖吗?’呵!这是何等痛心的疑问!我一句话也回答不出来!停了半天只是自己问着自己道:‘灵魂可以卖吗?’除此我不能更说别的了!” 荷姑说完这段故事,只是低着头,用手摸弄着她的衣襟,脸上露着十分沉痛的样子。我心里只觉得七上八下地乱跳,更不能说出半句话来,过了些时荷姑才又说道:“我所求你帮助我的,就是请你告诉我,灵魂可以卖吗?” 她现在不再说什么了!我更不能说什么了!只有忏悔和羞愧的情绪,激成一种小声浪,责备我道:“帮助人呵!用你的勇气回答她呵!灵魂可以卖吗?” (1921年《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有删改) 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主人公荷姑的身份、年龄,也交代了她和我相见的情境以及我们二人的关系,为后面讲述故事做了铺垫。 B. “我”未曾料到荷姑见到“我”给她钱之后态度,“我”随后的内疚说明“我”并不理解“世界上应该还有比钱更为需要的东西”。 C. 作者从荷姑同伴的角度提出“我们的灵魂可以卖吗?”这样的问题,说明在当时棉纱厂年轻的女工中已有一些人在思索这一问题。 D. 小说的主人公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产业工人,她和19世纪20年代“五四”退潮后的许多青年一样,都处于思想上苦闷彷徨中。 8. 小说中的荷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以“我”的心理活动描写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荷姑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荷姑因家境困难,不得不中断学业去工厂做工。 ②她是一个视金钱为俗物的人。在我把早已预备好的一包钱送到荷姑面前时,她却冷笑道世界上应该还有比钱更为需要的东西吧! ③她是一个有追求、不甘于浑浑噩噩地生活、想冲出迷茫走向觉醒的人。进入工厂后,她觉得整天面对机器,丧失了作为人的思考的权利,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她向我发出“我们的灵魂可以买吗”的疑问。(或答“荷姑是一个渴望追求精神自由的人”也可) 9. ①通过“我”的心理活动,表达了“我”因不理解荷姑的需求而冒然给她钱,造成对荷姑的伤害而感到愧疚的心理,使“我”这一人物性格有了更鲜明的体现; ②在“我” 内心中发出了“帮助人呵!用你的勇气回答他呵!灵魂可以卖吗?”的呼唤,但这一呼唤没有答案,说明“我”也同样处于无法回答的苦闷之中; ③这样写更能引发读者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