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B. 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 C. “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D. 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C. 中国梦是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 D. 《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 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广泛 B. 传统文化要在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所创新。 C. 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成干扰。 D. 一个民族保存着还是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它将要强盛或者衰落的标志。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A 3. A 4. 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开门见山,表明写作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然后分六段指出了特质的具体内容,最后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以及传播方式。②运用了大量的理论论证、引用论证(或答“道理论证”)。在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时,作者引入并阐释了很多传统文化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使论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③运用了举例论证。点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分析。通过中国梦来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 5. (1)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2)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3)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错误。结合“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分析,缺少限制范围,“一般观念上都”。 C项,“不是征服自然”错误。原文第二段说“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 D项,“其内涵有相同性”错误。结合“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分析,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内涵不同。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将“已然”当“未然”,原为“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 C项,“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错,原文中说“历史文化基础”。 D项,“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错。结合“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分析,原文没有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