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0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 二)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要读性价比高的原典,比如读一部皇皇巨著 《老子》,就胜读坊间万卷陋著。上无老子,则万古如长夜,或者说“天柱折,地维绝”也不为过, 《老子》对思想界乃至全人类影响之大,无人比肩。古今中外几人能望其项背?。《老子》思想的质量、密度之高,字字珠玑的诗化语言之精美,为历代经典罕见,其洋洋八十一章、浩浩五千言,构建的思想殿堂,远胜玉阙琼宫;后学高山仰止、望洋兴叹,顶礼膜拜,无可( ),只要其中一章,也足令作者载入史册。 《老子》思想浩渺深邃, ,其名言隽语( ), 耳熟能详者,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往往寥寥数语,几乎把万物、思维之“义理”揭示、涵盖殆尽,达到形而上辩证思维之极致,令人思之无穷,取之不竭,受用不尽,让人不禁叹服其辩证法的( )。这种极具想象力。洞透力的辩证思维,我们未必学得来,但得窥其门墙亦为幸事。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逾越 举不胜举 无与伦比 B. 跨越 俯拾皆是 无与伦比 C. 逾越 举不胜举 精妙绝伦 D. 跨越 俯拾皆是 精妙绝伦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光耀百代,普照人类,已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基因 B. 普照人类,光耀百代,已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 C. 已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光耀百代,普照人类 D. 已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基因,普照人类,光耀百代 3. 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列传,史书的一种体裁,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中列叙历史人物事迹的传记,常与本纪、世家等体裁并列。 B. 《老子》又称《道德经》,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后来被庄周继承发展。 C. 阙,本指古代宫殿大门两边的楼台,引申为帝王的住所,如“城阙辅三秦的“城阙”即是此意。 D. 门墙,《论语》中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指师长之门。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网络音频节目用户收听选择习惯(%) (选自《新浪科技》2019年3月) 材料三: 有声阅读是借助融媒传播的技术优势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让以“耳”代“目”的内容传播方式重获了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应该说,以“耳”代“目”确实体现了有声阅读最典型的外部接受特征,解放眼睛,回归耳朵让今天的人们感受到格外充分的放松,便捷、愉悦,保护视力。 但是,文字印刷的二维传播之所以能代替线性声音的一维传播,就是因为其在信息传递中具备原始的一维线性声音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具备反复阅读,选择阅读,快慢自主特点,具备可进行深度理解、逻辑分析的理性建构空间,具备内容的确定性和受众的可扩展性等等。因此,如果今天的有声阅读重新提出以“耳”代“目”,那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一维线性传播。从媒介形态进步的角度讲,笔者以为,有声阅读是通过数字和互联网技术,让印刷技术下文本阅读所具备的优势,在声音的线性传播形态中同样得以完成,并将传统声音传播下的情感温度,互动交流、现场感等独有特征重新接纳进来,达到融合一维传播和二维传播双方的优势。惟其如此,才能确立其在人类阅读发展进程中的新地位。 (摘自《中国艺术报》2019年4月)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占比较高的是20- -29岁的人,或是大专文凭以上的人。 B. 上图显示,“网民”占比较高的人往往也是“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占比较高的人。 C. “随意搜索喜欢的节目”这一类的比率是“听网络自制的直播节目”的三倍多。 D. 分别约有四分之一的用户偏爱“听APP推荐节目”和“听特定的类别内容”。 5.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张阿姨有听书习惯来看,说明“有声阅读”已是国民主要阅读方式之一,也是国民重要的碎片化学习工具之一。 B. “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呈现明显的变化:年轻化、高学历化、白领化趋势明显,比起“网民”,其高端人群的占比也高。 C. 有声阅读让以“耳”代“目”传播方式重获了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解放眼睛,回归耳朵,听众格外充分地放松、便捷、愉悦 D. 声音的一维传播与文字二维传播最大区别是,一维传播不具备反复阅读、选择阅读、快慢自主的优势,也不具备理性建构空间。 6. 依据三则材料来看,下列关于有声阅读发展潜力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能收听终端的普及,使有声阅读进行起来非常方便。 B. 有声阅读作品都能为听众带来智能对话的趣味体验。 C. 网络音频节目愈加多样,收听者自由选择余地更大。 D. 有声阅读融合一维和二维传播的优势,才能确立新地位。 【答案】4. B 5. A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展开余下试题B项,“‘网民’占比较高的人往往也是‘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占比较高的人”错误,“网民”占比较高的人与“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占比较高的人,并不一致。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从张阿姨有听书习惯来看,说明‘有声阅读’已是国民主要阅读方式之一……”错误,由张阿姨一个例子就推断这是国民主要阅读方式之一,这种推断是以点概面,原文语句间也没有这种推断关系。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B项,“有声阅读作品都能为听众带来智能对话的趣味体验”错误,“都”绝对化,因为只是有些产品能做到。 故选B。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内翰序 [宋]王洙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徒河南巩县。曾祖依艺,巩令。祖审言,膳部员外郎;父闲,奉天令。甫少不羁。天宝中,献《三赋》,召试文章,授河西尉。辞不行,改右卫率府胄曹。天宝末以家避乱鄜州,独转陷贼中。至德二载,窜归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遺。诏许,至鄜迎家。明年,收京,扈从还长安。 房琯罢相,甫上疏论馆有才,不宜废免。肃宗怒,贬琯邠州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乱,弃官之秦州,又居成州同谷。自负薪采梠, 餔糒①不给。遂入蜀,卜居成都浣花里,复适东川。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以道阻不赴,欲如荆楚。上元二年,闻严武镇成都,自阆州挈家往依焉。武归朝廷,甫浮游左蜀诸郡,往来非一。武再镇两川,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衣。 永泰元年夏,武卒。郭英乂代武。崔旰杀英乂,杨子琳、柏贞节举兵攻旰,蜀中大乱。甫逃至梓州。乱定,归成都,无所依。乃泛江游嘉、戎,次云安,移居夔州。大历三年春,下峡至荆南,又次公安,入湖南。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尝至岳庙,阻暴水,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具舟迎还。五年夏,一夕醉饱卒,年五十九。 观甫诗与唐实录,犹概见事迹,比《新书》列传,彼为蹖驳②。甫集初六十卷。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搜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诗三百九十有九,近体千有六,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若岁时为先后,分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副益诸。 大宋宝元二年十月,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王洙原叔记。 (选自《杜甫诗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年5月) 注释:①餔糒(būbèi):指食粮。②蹖驳(chong)驳:杂乱。 7.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辞不行,改右卫率府胄曹 行:赴任 B. 至德二载,窜归凤翔 窜:逃亡 C. 次云安,移居夔州 次:暂住 D. 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 录:语录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道阻不赴,欲如荆楚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 自阆州挈家往依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 乃泛江游嘉、戎 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D. 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有五篇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9.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断句,正确的项是( ) A. 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B. 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C. 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D. 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10.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主人公遭遇坎坷的一组是( ) ①明年,收京,扈从还长安 ②出甫为华州司功 ③自负薪采相,餔糒不给 ④遂入蜀,卜居成都浣花里 ⑤一夕醉饱卒,年五十九 ⑥观甫诗与唐实录,犹概见事迹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祖上原是襄阳人,因其曾祖父到巩县做县令,杜家人便迁到了河南巩县。 B. 杜甫很正直,曾为房琯被罢免而直谏受到牵连,直到严武推荐后他才被授予官职。 C. 上元二年,杜甫去依附镇守成都的严武,此后杜甫生活渐趋稳定,直到严武去世。 D. 王原叔对搜集到的99卷杜甫作品进行删减,然后按古诗和近体诗两类编辑为20卷。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宝中,献《三赋》,召试文章,授河西尉。 (2)属关辅饥乱,弃官之秦州,又居成州同谷。 (3)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副益诸。 13. 通过序言介绍,我们了解到关于杜甫哪些方面的信息?请你进行概括。 【答案】7. D 8. A 9. B 10. D 11. A 12. (1)天宝年间,(杜甫)献上《三赋》,皇帝召来面试他的文章,并授予(他)河西尉-职。 (2)恰逢京城地区遭受饥荒发生动乱,(杜甫) 丢弃官职到了秦州,后又居住在成州同谷县。 (3)估计这些还不能说把他的作品收集齐备,将来如再收集到他的作品,还可作为副本增补到这里。 13. 首先知悉了杜甫生不逢时,有才华却仕途不顺;了解了他一生颠沛流离,生活艰难;第三是了解杜甫的作品之多,影响较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正确。“辞不行,改右卫率府胄曹”意思是:杜甫推辞不去赴任,改授为右卫率府胄曹之职。 B项,正确。“至德二载,窜归凤翔”意思是:至德二年,他逃亡回到凤翔。 C项,正确。“次云安,移居夔州”意思是:在云安暂住下来,后移居夔州。 D项,错误。“录”,收录,动词;“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意思是:我又另外收录杜甫的赋笔杂著共有29篇。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