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638 2020-07-16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38]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测试
统编版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 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摈弃(bìng) 遒劲(jìng) 蜡炬(jù) 百舸(gě)争流
B.忸怩(niǔ nī) 铆钉(mǎo) 慰藉(jiè) 峥嵘(zhēng)岁月
C.寥廓(liáo) 脊髓(jǐ suí) 包扎(zā) 虫咬鼠啮(niè)
D.掂量(liang) 间歇(jiàn) 辟谣(pì) 磕磕绊绊(bàn)
【答案】D
【解析】A项,“摈弃”的“摈”读bìn; B项,“忸怩”的“怩”读ní; C项,“脊髓”的“髓”读suǐ; D项,注音全都正确。
2.下列各句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B.《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像征。
C.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D.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
【答案】B
【解析】“像征”应为“象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
(1)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 我并没有 地下结论。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
(3)他 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A.标明 轻易 遏止 安适 B.标明 轻率 遏止 安详
C.表明 轻率 遏制 安详 D.表明 轻易 遏制 安适
【答案】C
【解析】第(1)题,标明是做记号;表明是表达,显示。轻易是快、容易;轻率是草率。由上文“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可知,此处意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应用“表明”,因为“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可见下结论并不“草率”,此处应填“轻率”,排除ABD三项。第(2)题,遏止是制止、阻止;遏制是控制、克制。对于“同情心”应为“克制”,所以此处应填“遏制”。第(3)题,“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安适”指安乐舒服,安静舒适。此处应填“安详”。
4.下列诗句与作品、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 你好呵,欢乐的精灵!——《红烛》——闻一多
B.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致云雀》——郭沫若
C.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昌耀
D.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答案】D
【解析】A项,“你好呵,欢乐的精灵!”是雪莱《致云雀》中的句子;B项,《致云雀》应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C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应为“《峨日朵雪峰之侧》”。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 在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复杂系统人因设计的概念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B. 丝绸之路传递着人类文明,也形成了像疏勒城这样的文化遗址,扼守着天山北麓咽喉要道,正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的青睐。
C.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学校应尽早普及网络安全教育,让儿童学习更多的网络素养。
浏览完整试题
D. 话剧作品《百合花》近日在我市宣布公开售票,第一场将于下月26日确定在水上大戏院首演。
【答案】A
【解析】B项,偷换主语,“扼守着天山北麓咽喉要道,正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的青睐”的主语是“疏勒城这样的文化遗址”。C项,缺少宾语和搭配不当,“普及……(知识)”“提高……素养”。D项,去掉“确定”。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论语》中提到了“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得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3)《出师表》中论述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这是内部原因,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论述的“______”,其结果只能是“国恒亡”。
【答案】(1)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3)亲小人远贤臣 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遏”“拂”。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7.学校拟请著名作家铁凝来学校作报告,下面是对铁凝老师的简介,请根据这一简介,把下面一段主持人的开场白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不超过70字。(5分)
铁凝,女,当代作家。原姓屈,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母亲是声乐教授。铁凝为长女。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起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6起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一个名叫“我的文学梦”的报告会,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著名作家铁凝老师。请先允许我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铁凝老师 。
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铁凝老师!
【答案】示例:
铁凝老师出身文艺世家,从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发表作品150余万字。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大奖,2006年起任中国作协主席。
【解析】由上文“请先允许我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铁凝老师”可知,接下来要补充的主持人的开场白是对铁凝老师的介绍。对铁凝老师的介绍可从家庭背景、获奖情况和担任职务情况等方面介绍。
8.请对下面这 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8分)
7月12日,“美丽中 国•诗意地 名——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在京举行。朗诵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 有诗坛名家,也有来自田间地头的田园诗人,大家在这里吟诵诗词,交流经验,谈文论道,旨在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光明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答案】关键信息:①7月12日;②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在京举行;③旨在普及地名文化知识;④《光明日报》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材料的性质,如本题提供的就是一段新闻报道的文字,然后把握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60个字”,接着就要看语段一共几句话,这几句话的中心是什么,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段文字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是“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举行”,时间是“7月12日”,地点是“京”;第二句话“旨在……”交代活动的目的——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第三句是说“光明日报》在该事件中的贡献——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煤 的 对 话
艾 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诗中的“我”是进步青年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有着高涨的政治热情,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这首诗运用平凡的口语,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表情达意,没有任何雕琢和夸饰,浓浓诗味却在朴实平易中流溢而出。
【答案】A
【解析】 A项,“我”不是进步青年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有着高涨的政治热情”无中生有。
10.这首诗是怎样运用拟人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10分)
【答案】诗人把“煤”拟人化,让“煤”自报家门,自报历史。这样写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使人感到煤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它有它的苦难,更有它的祈盼。
【解析】通读本诗,可知本诗采用对话形式,用几句发问领起,把“煤”拟人化,赋予“煤”以人的形象,让它围绕这几句发问“你住在哪里”“你的年纪”“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自报家门、历史,使人感到煤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更感觉到煤有它的苦难,更有它自己祈盼,使别人为之感动。
展开余下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平静的荣誉
都曾骗过我们一阵痴情,
去了,去了,啊,青春的欢愉,
像梦,像朝雾似的无影无踪;
然而,我们还有一个意愿
在心里燃烧:专制的迫害
正笼罩在头顶,我们都在
迫切地倾听着祖国的呼唤.
我们不安地为希望所折磨,
切盼着神圣的自由的来临,
就象是一个年轻的恋人
等待他的真情约会的一刻.
朋友啊!趁这颗正直的心还在蓬勃,
让我们倾注这整个心灵,
以它美丽的火焰献给祖国!
同志啊,相信吧:幸福的星
就要升起,放射迷人的光芒,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跃起,
而在专制政体的废墟上
我们的名字将被人铭记!
11.如何理解“像梦,像朝雾似的无影无踪”这一诗句?(8分)
【答案】此比喻句形象的表现了那种飘忽、朦胧、迷幻般的内心惨痛。
【解析】运用了比喻,形象的表现了那种飘忽、朦胧、迷幻般的内心惨痛。
12.试分析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
【答案】失望、幻灭——焦急、激动的期待——发出号召为祖国献身——展望、憧憬。
【解析】失望、幻灭:第一部分(诗的前四句);焦急、激动的期待:第二部分(“但我们胸中”至“在等着那确定的约会的到来);发出号召为祖国献身:第三部分(“趁我们”至“献上心中最美好的激情”);展望、憧憬:第四部分(“同志,请你相信吧”至“人们将铭记我们的姓名”)。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98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英子,你快讲点儿城里的事给我听!”
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
“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英子,好看吗?”她问。我真心觉得好看。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
“那好,明天晚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儿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她说。
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晚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坐那边。
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在皂角树下,一边谈天,一边摇着蒲扇。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大家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
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
“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发话了。而一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眼戳刺”①地叫着。一位老太太,好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颠着一双小脚,鼓着劲儿厉声道:“这丫头不像话,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但女孩穿条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晚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妈妈说那是在农村。“我也穿着裙子呀。他们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妈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
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只是,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嫁给他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
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的嫡亲孙女、学裁缝的阿花做的。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
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老姐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陈金莲说。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路口的那棵皂角树。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1期)
(注)①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开头写夏天酷热难当的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裙子创设了背景。
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极力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表现了她神往城市生活,渴望成为城里人。
C.陈金莲长得漂亮,还爱美追求时髦,并且敢想敢做、勇于挑战世俗,是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陈金莲把目光投向“路口那棵皂角树”,意味深长,那棵树留存着她勇敢地挑战世俗的记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曲解文意。“渴望成为城里人”错。陈金莲之所以打听城里的事,是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选B。
14.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我”的身份是一个女孩子,可以更好地走近陈金莲这个人物,了解她的内心,有利于其人物形象的塑造;②“我”的经历是农村出生,到城里读书,有开阔的眼界,对农村的风气认识得更清楚,便于展示当时农村社会环境的特点;③“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由“我”来讲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也融入了“我”的感受与情绪,便于表现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所谓文章的结构就是围绕主题安排材料的布局,答题时一般从叙述的顺序、人称视角的变化、文章的线索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等角度分析,先明确特征,然后分析好处。解答此类题目先要诵读全文,找到文中使用的叙述角度,再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样叙述的好处及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
“我”是第一人称,情节结构上,以“我”为视角展开故事情节:“我却忙着串门”“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可见“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是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我”的讲述使故事更具真实性。人物塑造和揭示主题上,“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交代“我”的特殊身份,有利于塑造陈金莲的形象和表现小说改革开放的主题。
15.15.小说常常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文章通过写陈金莲穿裙子的故事,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人们开始走出封闭,解放思想,大胆追求美好事物。村里不少女孩偷偷做了裙子,陈金莲是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②社会还存在着顽固的保守思想。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目光;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③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裙子也越穿越短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紧扣题目强调的“以小见大”这一关键词,联系情节内容和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即可。
小说围绕陈金莲穿裙子展开故事情节:“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通过陈金莲第一个穿裙子、女孩偷着做裙子,表现年轻人开始走出封闭,追求美好;“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说明社会还存在着顽固的保守思想;“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表现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
上一篇:
《百合花》精选练习(逐题解析)
下一篇:
《哦,香雪》精选练习(逐题解析)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统编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