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59  2020-07-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二第四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是分享经济出现的大背景,而我国交通、路面资源和住房资源紧张,催生了分享经济在这些领域首先兴起。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指出,我国私人汽车的使用时长大概每天只有1~2个小时,而接入网约车平台的私家车使用时长大幅增加。
从美国的经验看,2008年短租和民宿领域的代表Airbnb成立;2009年,分享出行领域的代表Uber和跑腿网站成立;2010年,食品共享网站成立。2010-2013年,每年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数量以近50%的增速发展。
在我国,自2011年起,途家、蚂蚁短租等在线短租平台,春雨医生等医疗知识分享网站,以及后来的网约车平台、租车网站、共享单车都陆续发展起来。近期,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大量涌现,经过政府部门认定的众创空间超过4000个。
在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发展分享经济具有了重要的平台基础,分享经济模式迎来高速成长的浪潮,该模式未来将向更多领域延伸。
(摘编自鲁元珍《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材料二:
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规模
领域 交易额(亿元)
2015年 2016年 增长率
知识技能 200 610 205%
房屋住宿 105 243 131%
交通出行 1000 2038 104%
生活服务 3603 7233 101%
生产能力 2000 3380 69%
医疗分享 70 155 121%
资金 10000 20863 109%
总计 16978 34522 103%
材料三:
共享雨伞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其商业盈利模式受到了很大质疑,近期还曾出现城管以扰乱市容为由收走雨伞或者雨伞损毁、丢失的情况,这也从侧面印证共享雨伞商业模式的漏洞。
同时,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的困扰也一直存在,由于投放过量,经常看到无人使用或者废弃损坏的单车堆满街头,占道拦路,甚至影响交通。
有专家指出,能够将闲置资源与需求对接是分享经济的核心理念,而脱离了这一理念则有“走偏”的隐患。以共享单车来说,很长时间以来自行车是“生产过剩”产品,市民购买一辆自行车后需要支付日常维护、保管、停放等诸多成本,而共享单车用租赁的方式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然而,当大量商家涌入,出现共享单车投放过量的问题,自行车又回到了“过剩”的状态,这就违背了分享经济的初衷。
对于共享雨伞模式来说,雨伞属于个人消费品,容易损毁,使用频次低,而共享雨伞的智能锁、雨伞桩、GPS定位系统以及人力成本则相对较高,这导致企业盈利模式堪忧。专家认为,相比而言,一些耐用消费品或许更适合共享模式,然而目前,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大量资金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引人担忧。
也有用户指出,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例如,专车司机常常不认路,民宿网站提供的住房常常设施不完善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对于新技术和新业态,政府应在监管中引入适应性治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规制”。因此,具体促进措施将有效带动分享经济发展,如积极调查研究、推动公众参与、鼓励行业协会发展等。
(摘编自鲁元珍《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4.下列关于分享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滴滴出行这种分享经济企业的出现与目前我国交通、路面资源紧张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B.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4000多个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C.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城市场交易额,与上年比大幅增长。
D.对于分享经济这类新生事物,政府在监管时,要突破传统的方式,采用适合的治理方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先从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这一特点说起,说明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增长发展有其时代原因。
B.材料一把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与中国的众创平台进行对比,突出了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比中国出现得早,但发展却慢的特点。
C.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了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城市场规模的扩大情况:交易规模越小,增长率越高,反之亦然。
D.材料交代薛澜的身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是为了突出薛澜提出解决分享经济中的一些问题的权威性和正确性。
6.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分享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幅画
宗璞
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


展开余下试题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时光一晃过了40年。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
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
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
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不行不行,还要还要!
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下衬墨叶,紧靠叶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临风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在一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术。整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
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字:为纪念陈澄莱而作,寄与宗璞。
把玩之际,不觉欷歔。谢谢你,汪曾祺!
澄莱乃我挚友,和汪兄也相识。50年代最后一年,澄莱与我一同下放在涿鹿县。当时汪兄在张家口一带,境况比我们苦得多了。一次开什么会,大家穿着臃肿的大棉袄在塞上相见。我仍是懵懵懂懂,见了不认识的人当认识,见了认识的人当不认识。
澄莱常纠正我,指点我这人那人都是谁:看我见了汪兄发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也不认识!澄莱于1971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缘由。我曾为她写了一篇《水仙辞》的小文。现在谁也不记得她了,连我都记不准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却记得水仙花的譬喻,为她画一幅画,而且说来年水仙花发,还要写一幅。
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
汪曾祺的戏与诗,文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
三幅画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赫然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回忆了挚友汪曾棋三次赠画的始末及其逸事,在浓墨重彩的叙述和描写中展现了汪曾祺多才多艺、真实坦诚的性情中人的形象。
B.“小鸡思果图”仿佛一个涉世不深的人在品味人间的酸甜苦辣,观察和思考着社会与人生,汪曾祺借这一可笑的形象,暗暗嘲讽实璞单纯幼稚。
C.“红花墨叶图”恬淡、活泼和热烈,既是汪曾祺豁达、真诚特性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堪称宗璞性情的映射,更有对友人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许。
D.第二幅画上的空白处有烟灰留下的一一个小洞,“我”送裱时“嘱裱工保留此洞”,意在有机会提醒汪曾祺注意身体,体现了对挚友的关爱之情。
8.有人用“结构为文,浑然天成”来评价《三幅面》,请据此简要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
9.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人”“我与汪曾祺”等标题,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候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候周勃免就国①,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国:封地。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B. 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C. 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D. 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秀才,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元封四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
B. 博士,古代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C.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
D. 受釐,汉代祭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B. 汉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
C. 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被文帝召见,没有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却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展开余下试题D. 有人告密说丞相周勃要谋反,因此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后来又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2)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代古诗歌,完成14~15题。
秋雨叹(其三)①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④,泥污后土何时干。
[注]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谁比数:没人关心。③衡门:贫者所居。④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长安布衣”是诗人的自称,“布衣”一词反映了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
B.“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
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15.《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相》中,写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是一个戏剧大国,戏剧资料______,剧目繁多,这在世界戏剧史上十分罕见。旧时演员动辄能演数十上百出戏,且往往没有文字剧本,不经排练,表演时直接“台上见”。民间戏班的剧目数量相当可观,观众任意点戏,艺人立马演出。传统戏剧的编演能力______。其奥妙在于我国戏剧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无形剧本——口头剧本。宋元时期,说唱技艺繁荣,直接催生了口头剧本的形成。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首次大量产生书面剧本的时代,以剧本、剧作家为中心的戏剧体制开始形成。实际上,不只是元代伶人被动接受剧作家的文学剧本,而是他们执行了广泛剧目的舞台创作。明清传奇史背后,亦潜藏着一部深厚的口头创作史。明清舞台本与口头文学______,戏词中随处可见格言、谚语、民歌、民谣等。考察剧本中的文字符号,其口头性也非常明显。______,一些传奇剧本可能直接录自演员的口头。以前,我们将文人的剧本创作史、戏曲文学史视为中国戏剧史的主流,大大低估了戏剧舞台表演、口头编创的历史地位。( )。过于偏重文献、文学的戏剧观、戏剧史观无疑应该得到修正。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俯拾皆是 脍炙人口 水乳交融 可想而知
B. 俯拾皆是 出神入化 浑然一体 显而易见
C.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水乳交融 显而易见
D. 浩如烟海 脍炙人口 浑然一体 可想而知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实际上,元代伶人不只是被动接受剧作家的文学剧本,而且他们还执行了剧目的舞台创作。
B. 实际上,不只是元代伶人被动接受剧作家的文学剧本,而且还他们推广了剧目的舞台创作。
C. 实际上,不只是元代伶人被动接受剧作家的文学剧本,而且他们还实行了剧目的舞台创作。
D. 实际上,元代伶人不只是被动接受剧作家的文学剧本,而且他们还参与了剧目的舞台创作。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口头剧本不仅补充了中国戏剧史中无文字记录的部分,现在看来,更是我国戏剧发展的主渠道,丰富了戏剧史
B. 现在看来,口头剧本不仅补充了中国戏剧史中无文字记录的部分,丰富了戏剧史,更是我国戏剧发展的主渠道
C. 现在看来,口头剧本是我国戏剧发展的主渠道,不仅补充了中国戏剧史中无文字记录的部分,更丰富了戏剧史
D. 口头剧本不仅补充了中国戏剧史中无文字记录的部分,现在看来,还丰富了戏剧史,更是我国戏剧发展的主渠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___,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其实,忘记初心,____,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____。
21.根据下面的材料,给“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5分)
魔幻现实主义是 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把现实与幻景融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位作家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干燥,生长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死吗?”作家不解地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新藤也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问。
“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一干,就受不了了。”园主慢慢地说。
作家陷入了沉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0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二第四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A 2.A 3.B 4.B 5.A
6.①闲置资源过分投放,又回到了“过剩”的状态;②各行各业的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大量资金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引人担忧;③分享经济企业的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7.C 8.先写从荣宝斋取回字画,交代其中有三幅画为汪曾祺所作,照应标题,领起全文;接着宕开一笔,叙写汪曾祺演戏和赠诗两件事,展现其多才多艺的形象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泸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