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 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 , 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 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D. 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 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 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 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度日(dù) 推衍(yǎn) 风和日丽(hè) 垂暮之年(chuí) B. 厚赐(cì) 糊涂(tu) 枯燥无味(zào) 躁动不安(zào) C. 弥补(mí) 短暂(zhàn) 稍纵即逝(shāo) 丰盈饱满(yíng) D. 牲畜(chù) 囊括(kuò) 强颜欢笑(qiáng) 一叶扁舟(piān)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进入2月份,原本表现低迷的股市,上演了连连上涨的好戏,但许多人无法用自己的资金坐收渔利 , 只得大呼遗憾。 ②此次教育教学研讨会成为思想碰撞的平台:既有专家学者新颖深刻的权威观点,也有普通教师给人启迪的一得之见。 ③《红楼梦》中,王熙凤运用移花接木之计,把林黛玉换成薛宝钗和贾宝玉成亲,她无疑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元凶之一。 ④作为嗅觉灵敏的新闻工作者,面对生活中细如牛毛的小事件、小线索,要善于小题大做 , 以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稿件。 ⑤周有光在学术方面成绩卓著,可以说纵观学术界无出其右 , 而且它还具有“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正直品格。 ⑥近段时间,朝鲜高调宣布试射远程战略导弹,咄咄逼人,美国新政府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剑拔弩张。 A. ③⑤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①③⑥ 5.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髓(suǐ) 轩冕(miǎn) 锱铢必较(zī zhū) 牛羊咻咻(xiū) B. 亵渎(xiè) 谛听(dì) 一蹴而至(cù) 混沌含融(dùn) C. 敷衍(fū) 窸窣(xī) 得鱼忘筌(quán) 眉眼颦蹙(píng cù) D. 付梓(zǐ) 寒砧(zhēn) 喋喋不休(dié) 酩酊大醉(mǐng dǐng) 6.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渚崖 (zhǔ) 崖涘(sì) 尾闾(lǔ) B. 稊米(bì) 吾喙(huì) 井幹(hán) C. 缺甃(zhòu) 持颐(yí) 灭跗(fū) D. 虷蟹(gàn) 奭然(shì) 口呿(qū) 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 B. 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浏览完整试题C.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 , 只有一抓到底,坚持不懈,才能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D. 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 , 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危(高)乎高哉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B. 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 C. 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 D. 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9.下列各句中,引用古诗文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学小王要到外地去上学,小张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你一个人在外地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小刘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小张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可以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小张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 D. 班上的小李学习时不喜欢思考,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这样啊!” 10.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昨日我酒后失言,多有得罪,还望您多包涵。 B. 您对我作文的指导我受益匪浅,今晚我定会认真雅正。 C. 我的电话号码还请您惠存,以后我们常联系。 D. 我商场现有一空铺招租,欢迎来电垂询。 二、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概括相关内容。 太空旅行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举世闻名的霍金,为了实现太空旅行,曾经在美国体验仿太空失重的“零重力”飞行,这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对漫步太空跃跃欲试。目前,好些国家的商业机构已开始参与太空旅游业的竞争。未来的太空旅游可望向旅游者提供灵活的服务项目,更诱人的是,每个人的太空旅行费将降低到不超过2000英镑。然而,宇宙也还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到的地方,因为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超重或失重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只有通过“上天”前包括微重力、超重力在内的各种测试的人,才能承受在太空中的种种新挑战。为了让太空旅行更加安全可靠,科学家们花费了许多心血,对火箭、飞船的生产和操作运行定制了一系列严格的规范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完善。太空中的各类生活设施还要进行不断的改良,如卫生间设备的改良,使之更能适用于没有经过宇航特殊训练的普通人。我们相信,太空漫步的“宇航员特权时代”将会过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冲出地球,走向茫茫宇宙。 从文段内容来看,实现太空旅游的四个条件是: 三、名著导读(共1题;共10分) 12.《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 (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4分)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 , 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B.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C.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D.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2.【答案】 C 3.【答案】 B 4.【答案】 A 5.【答案】 C 6.【答案】C 7.【答案】 B 8.【答案】 C 9.【答案】 D 10.【答案】 B 二、语言表达 11.【答案】 ①旅行费用相宜②身体符合条件③旅途安全可靠④生活设施便利 三、名著导读 12.【答案】 (1)曾皙;孔子;曾皙;孔子 (2)不同之处: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之”,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看法及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