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19  2020-08-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9]
2020届全国Ⅰ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语文试题卷(逐题解析)
2020届全国Ⅰ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三)
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
1.本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不得在本卷上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大蒜、菠菜等,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多元统一体,在其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浏览完整试题A.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曾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当时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汉族一起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C.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和西安在唐朝时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当时的朝野上下无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
D.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东西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文章开篇引用诗词名句,既交代了论述对象,提出了观点,又增加了文采。
B.第三段首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本段论点,举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的事例证明他们都曾与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
C.第四段首句是本段中心句,为了证明该论点,采用举例论证。作者选取了张骞出使西域,及汉、唐、宋、元时的具体事例作为论据。
D.唐朝时的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宫廷、百姓皆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式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古代丝绸之路在汉、北魏、唐、宋、元等朝代比较繁荣,但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它在历史上也有过衰落的时候。
B.在西夏和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这说明当时西夏人已有饮茶的习惯,可见物产上的互通有无也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从生活中常见的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很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D.丝绸之路是一条连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贸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您好,请问您想办理什么事项?”一句贴心的问候之后,社区工作人员会为你解答和办理具体事项。这是桥西区大境门街道西岔社区为辖区居民推出的便民代办服务,大大地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
社区居民事务代办是项新生事物,社区事务代办是社区面向居民展现社区服务居民的一种体现,它考验和提升的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西岔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小乐这样说。
帮老年人代缴水电气费、替残疾人办残疾证、义务修家电……桥西区西岔社区自成立社区代办站以来,替居民办小事、管“闲”事,至今,已为900多位居民代办事务。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走进社区服务站办理各类事项,社区服务代办站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
(摘编自张家口新闻网
《“代办站”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
材料二 “‘行百里者半九十。’要让贫困户精准脱贫,关键要解决好精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贫困群众自己能造血,自己能长肉。”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党委书记吴金笔感慨地说。
随着精准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正在稳步提高。“就扶贫对象来说,容易帮扶的基本都帮扶完了。尚未脱贫的,有的是因为残疾、重病导致劳动能力欠佳,有的是因为生活环境确实恶劣,脱贫缺乏条件,但也有极个别贫困户就想躺在扶贫款上睡大觉。”吴金笔代表说。吴金笔代表建议,在推进精准脱贫攻坚中,必须更精准地施行扶贫政策,努力提升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对于缺乏脱贫动力的扶贫对象,要注重“扶志与扶智”,逐步减少直接补贴,引导他们勤劳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陆銮眉认为,今明两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将更加艰巨。不过,越是如此,越要克服“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等问题,注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宁德开展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精准。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说。多年来,宁德历届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工作,久久为功,如今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了解到,在建档立卡中,宁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并根据不同贫困户的现实处境精准施策:缺资金的,就通过小额贷款解决资金困难;缺项目的,就帮助引入符合家庭实际的项目;农产品卖不出去的,就联系当地企事业单位采购;等等。通过精准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有效提升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改变生活现状的热情。
(摘编自2019年3月15日《经济日报》
林火灿《打通“最后一公里”》)
材料三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最后一公里”成为一个高频词。比如,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部长通道”回答提问时说,要让抗癌药进医院,把为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做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部长通道”回答提问时说,顶层设计要见成效,就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此外,农村医疗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打通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等等,都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如今常用来指代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关系到政策措施有没有落到实处,各项工作能不能起到实效。行百里者半九十,强调的也正是“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导致政策不落地,服务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摘编自2019年3月14日文汇时评
《不让“最后一公里”梗阻百姓的获得感》)
4.下列不属于“最后一公里”工作的一项是(3分) ( ▲ )
A.帮助照料老人幼儿、帮助居民代缴水电气费、替残疾人办残疾证、义务修家电。
B.通过微信微商、淘宝等网络销售方式或者公共媒体广告,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C.调动农民进行文化消费的积极性,集中乡村的贤达人士,培养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D.多渠道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拓宽乡村医生执业发展前景,加快构建基层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通过面向居民展现社区服务居民的社区居民事务代办得以考验和提升。


展开余下试题B.容易帮扶的扶贫对象基本帮扶完了。尚未脱贫的有的是身体原因,有的是生活环境缺乏条件,还有很多是有懒惰依赖的思想。
C.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只有做到精准,才能有效帮助贫困户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激发贫困户改变生活现状的热情。
D.“最后一公里”多用来指代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直接关系到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各项工作的实效。
6.“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掌眼 刘志学
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为诊病、进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来的,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来了一个旗人。
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来,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来的。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开封城里的官宦商贾,手里有了货又拿不准时,都要请金辨芝去一眼。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国寺后头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幅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遣散旗营,于是,俩人就到了骑河镇。
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神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幅《古道青藤图》:“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
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再踱一阵,再看……
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
终于,金辨芝扭过身来,呼噜呼噜又抽了几口烟,问:“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
“二……二百块钢洋!”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
“缘分!能在这小镇上见到徐渭神品,缘分啊!”金辨芝这些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声渐渐落了。
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后,金辨芝要走了。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
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听开封城里人说,他去了天津卫。
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陈四仙见了,胸口忽地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
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立即惊呼:“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金辨芝的,有请!”
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
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来,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陈四仙听不懂的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
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但他手里,依然端着那个银制的大水烟袋。
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来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藤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的银针刺瞎了双眼。
“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
“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十余年没见,金辨芝还是一口的“里城音儿”。
“啊?”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口血来。
“那幅画,是新活儿!”金辨芝忽然说。
“你说啥?!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
“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另一只手托着水烟袋,慢吞吞地说。
“那这次,你何苦刺目?还那样说,不就得了?”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
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这次?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
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来。
(有删改)
7.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一口的‘里城音儿’”等外貌描写是作者刻画旗人金辨芝这一人物形象的精髓。
B.金辨芝为《古道青藤图》“搭个眼儿”时“只看不语”这一细节为小说结尾揭示画作是“新活儿”埋下了伏笔。
C.金辨芝擅长鉴定字画,明知画作是赝品,却做出了违心的判别,是出于对朋友的保护,怕陈四仙得知真相后有性命之虞。
D.小说写金辨芝有“一双法眼”,看画也看人,到最后“刺瞎了双眼”,在照应题目的同时,塑造了金辨芝的光彩形象。
8.文中画线句子着重描写了陈四仙的呼吸,请逐一分析其内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金辨芝刺瞎双眼这一情节的设置并不合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虞策,字经臣,杭州钱塘人。登进士第,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通判蕲州。蒋之奇以江、淮发运上计,神宗访东南人才,以策对。王安礼、李常咸荐之,擢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转运判官。元祐五年,召为监察御史,进右正言。数上书论事,谓人主纳谏乃有福,治道以清静为本。西夏未顺命,策言:“今边备解弛,戎备不修。古之人,善镇静者警备甚密,务持重者谋在其中,未有卤莽阔疏,而曰吾镇静、吾持重者。”又乞诏内而省曹、寺监,外而监司、守令,各得以其职陈朝政阙失、百姓疾苦。星文有变,乞顺天爱民,警戒万事,思治心修身之道,勿以宴安为乐。哲宗纳后,上《正始要言》。迁左司谏。曾肇以议北郊事,与朝论不合,免礼部侍郎,为徐州。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帝亲政,条所当先者五十六事,后多施行。迁侍御史、起居郎、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青州,改杭州。过阙,留为户部侍郎。历刑部、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成都府。入为吏部尚书,奏疏徽宗,请均节财用,曰:“臣比在户部,见中都经费岁六百万,与天下上供之数略相当。尝以祖宗故实考之,皇祐所入总三千九百万,而费才三之一;治平四千四百万,而费五之一;熙宁五千六十万,而费尽之。今诸道随一月所须,旋为裒会,汲汲然不能终日。愿深裁浮冗,以宽用度。”属疾祈外,加龙图阁学士、知润州,卒于道,年六十六。赠左正议大夫。策在元祜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节选自《宋史•虞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B.策在元祜/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C.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D.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展开余下试题A.上计即由地方官员定期向朝廷呈递计簿,报告地方人口、钱粮等治理状况。
B.戎备又称为武备、军备,它包括军队编制、军事装备等;边备则特指边防。
C.星文为星象,多指星体位置、明暗等现象,古人据以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D.属疾有两个意思,一是托病,二是生病;属疾祈外,当是生病请求外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虞策具有才干,颇得朝廷赏识。他登进士第,连任地方官,经多人举荐入朝为官,在党争中一路官运亨通。
B.虞策关注国事,能够进献忠言。他见西夏不从诏命,认为当时军备松弛未能整治,进言朝廷加以警备谋划。
C.虞策知晓治道,历任各类官职。他曾经给皇帝列举了五十六件应当先办的事项,这些后来大多都得以施行。
D.虞策忠于职守,提出节约财政。先后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他力陈中都开支过大,望朝廷裁减浮官冗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比在户部,见中都经费岁六百万,与天下上供之数略相当。(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始闻秋风①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此处的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操。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5.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 ▲ , ▲ ”两句写以荷叶荷花为衣裳,表现了作者不为世俗污损的高洁品质。
(2)《三峡》中“ ▲ , ▲ ”从侧面描写了山势的峻拔。
(3)《锦瑟》中“ ▲ , ▲ ”借用两个典故抒写了诗人面对世间风情心中迷离恍惚的感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地铁上,人不少,座位上坐着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孩子,孩子睡着了。这位妈场一只手护住孩子,一只手托着孩子的鞋底。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踢到旁边的人。这个动作一直 ▲
到他们下车。
这一画面传上网之后,网友纷纷点赞,都很认可这一为他人着想的举动。有网友说,这种修养来自内心的善良。而善良的内涵之一就是能为他人着想。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幕不太 ▲ 的场面,最近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某地一游泳馆,一位妈妈把5岁的儿子带进了女性更衣室。也许这位妈妈有难言之隐,但 ▲ 的是,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一位小朋友扔垃圾,在垃圾桶上贴了张纸条,上写:保洁阿姨,垃圾桶里有很多碎玻璃,请你在拿垃圾袋的时候,小心不要碰伤了手。相信保洁人员看到之后,心里会暖暖的,感觉到一份尊重,工作起来会更加仔细认真。这本属“多此一举”,(  ▲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举动与他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 ▲ 。
反过来看,凡事光想着自己怎么爽就怎么来,不管别人的感受,那就不好了。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生活在其中,谁不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保持  融洽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B.坚守  融洽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C.保持  和谐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D.坚守  和谐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增进了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
B.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
C.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D.但在增进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当作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B.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社会运行成本整个将大大降低。
C.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
D.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__①__,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垃圾产生量__②__。同时,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继续__③__并且继续建设高标准的垃圾处理设施,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围村”。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2019年8月1日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7月议息会议结果。一如市场预期,美联储本次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调至2.00%~2.25%。这是2007~2008年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启动降息周期后,美联储十年多以来首次降息。
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美股下跌,美元上涨,人民币汇率下跌。全球多家央行跟进降息,中国央行暂未对美联储降息做出回应。
美国此次降息的原因在于全球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和美国通胀的疲软。与6月份的会议声明相比,本次会议声明对于美国经济运行情况的描述基本相同,不过对于未来经济的展望措辞有些许变化。7月份的会议声明表示:“降息行动支持委员会的观点,即经济活动持续扩张、劳动力市场状况强劲、通胀率接近委员会设定的2%对称目标是最有可能的结果,但关于这一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6月份的会议声明称“这一前景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0届全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