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81  2020-08-0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1]
四川省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下期高2022届第2次月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它曾联通着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使不同文明之间开始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不同文明之间的不断沟通、学习与借鉴,持久地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丝绸之路文化是弥足珍贵的财富。
开放、包容是丝绸之路文化的基本生态格局。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曾为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在丝绸之路的时空坐标中,众多民族彼此亲和,多种宗教交织共存,异质文明不断系连、对话与交流。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发明和思想流派,经由丝绸之路流传到世界各个区域。丝绸之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历史、社会的发展。丝绸之路为各种文明形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展示平台,东西方世界的文化在这个大平台交流汇融,互鉴共生。
丝绸之路上的珍贵遗存反映了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和交流的悠久历史,真实记载了沿线各民族的紧密联系和文化融合。在丝路上穿行的人们沿路播撒其各自的文化,使人类文明相互融通,因此,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因文化的多元包容而五彩缤纷,因文明的交流互鉴而发展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创新丝路文化,着力倡导交流融通、开放包容、互利互鉴、和谐共进,应是丝绸之路文化的当代价值取向。
文化的交流与融通是文明发展的必要形式。在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上,如何认识把握不同民族传统的文化关系,面对相互冲突的文化现象确立怎样的价值取向,是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或许可以说,人类的文化认同、情感交流、精神沟通是带有根基性的重要方面。文化包容,文明互鉴,互动共生,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下各国合作发展的基石。文化的多元、对话、交流与融通是文明发展的必要形式,也是人类和平友好、和谐发展的主要支撑。
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正如《敦煌宣言》所说:“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选择,努力超越偏见与误解,消解矛盾与争端,克服冲突与隔阂,在平等相待中交流对话,在开放包容中互学互鉴,在深化互信中共谋发展。”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的差异性,人类社会或许才能获得最大的智慧,焕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置身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物质的交流远远不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文化的相互理解不是物质交流能够代替或解决的问题。人们更需要借助于文化交流、文化的相互理解来促进情感与精神的沟通,从而形成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融合性的文化精神品格和文化生态样貌。
中华文明中不乏和谐共生、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基因。中华民族自古就以开放的胸襟接受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抱持交流合作的真诚意愿,积极开展各种文明间的沟通对话,找准各方的共鸣点,互利互鉴,共荣共生。坚持文化多样和包容差异,深入挖掘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内涵与精神价值,兼收并蓄,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博釆各种文明之长,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谱写真善美的乐章,乃是人类之大福祉。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2019年10月17日《甘肃日报》,张亚君《丝绸之路文化的当代价值取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丝绸之路的出现,东西方不同国家之间开始交往,从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B.丝绸之路传播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发明和思想流派,其影响和作用波及整个世界。
C.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经济更发达,文化更多元,这给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路。
D.平等、开放和融合性的文化精神品格和文化生态样貌来源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核。
B.文章主要从“交流与融通”“尊重和包容”等方面探讨了丝绸之路文化的当代价值取向。
C.文章对比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得出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共生意义重大的结论。
D.文章在论述中运用引证法,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文化包括开放、包容的基本生态格局,文化的交流与融通为必要表现形式。
B.丝绸之路文化的当代价值取向是传承创新丝路文化,着力倡导互利互鉴和谐共进等。
C.推动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内涵与精神价值。
D.物质交流无法解决人类发展的问题,只有文化交流、文化的相互理解才是最终渠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0VID-19)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再一次将病毒学研究和防控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是如何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呢?
众所周知,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根据病毒的传播路线,可以把宿主划分为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自然宿主是指除人以外,自然界中为病毒提供营养和复制场所的生物,是病毒天然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在此仅适用于动物病毒)。以蝙蝠为例,号称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里,蝙蝠至少是其中六种的自然宿主(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SA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堪称“毒霸”。然而,蝙蝠却能与这些病毒长期相安无事,成为了高致病性病原的“炼丹炉”,主要是因为蝙蝠进化出了两项“超能力”。一是蝙蝠在飞行中的体温可高达40℃,使大部分病毒被杀死,只有小部分病毒得以进化;二是蝙蝠的免疫系统识别异物的敏感性较低,针对病毒的攻击不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因此,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CoV-2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故推测其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中间宿主,顾名思义,就是处于中间阶段的宿主,可以为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中间宿主常常作为媒介,将病毒“运输”到人类身上,中间宿主可以包括多个物种。根据我们目前对病毒的认识,如果一种此前并不能感染人类的病毒,想要变得能够感染人类,一定存在中间宿主使其快速进化,进化方式主要分为基因重组和基因适应性突变两种。因此,寻找SARS-CoV-2的中间宿主显得尤为重要。正是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了变异进化和接触人类的机会,只有隔绝了中间宿主,才算真正隔离了传染源。
虽然目前关于中间宿主的研究尚未有定论,但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大致梳理出SARS-CoV-2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一条可能路线:寄生于自然宿主蝙蝠体内的某种冠状病毒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了水貂、穿山甲等潜在中间宿主。该病毒在中间宿主体内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突变或与其他冠状病毒进行基因重组,从而获得了感染人类的能力。感染后的中间宿主进入市场后,将病毒传给了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在发现了一种可以感染人的新型人兽共患病原后,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疑是确定这种新型病毒是否具备在人际中传播的能力,也就是病毒在终宿主——人体内发生的故事。病毒进入人体后仍会不断发生变异以更好地适应人体环境,最终获得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能力,至此病毒才算完成了它的终极“使命”。
(摘编自白志华《我们为什么要找病毒的中间宿主?》《中国科普博览》2020/2/14)
材料二:
致病病毒 自然宿主 主要潜在的中间宿主 病死率
埃博拉病毒 大蝙蝠科果蝠 黑猩猩、猴子、森林羚羊或豪猪 50%
尼帕病毒 孟加拉果蝠 猪 40-70%
亨德拉病毒 狐蝠科果蝠 马 30-60%
SARS病毒 中华菊头蝠 果子狸 9.6%
MERS病毒 蝙蝠 单峰骆驼 34.4%
SRAS-CoV-2 蝙蝠 水貂、穿山甲 3.5%(至2020/3/1)
(据世卫组织相关数据整理)
材料三:
在上海,有80台红外触发相机,正在日夜记录着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无论是国庆、元旦前后的游园高峰,还是这个疫情阴云笼罩下的闭园时期。我们试图完整地调查野生动物在城市的分布、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调查地点包括了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闵行体育公园、复旦大学校园、南汇城郊、浦江郊野公园、顾村公园等区域。今天这个网络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一刻不停地记录着。完成这些调查工作的,除了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外,还有一个近百名市民构成的“公民科学家”团队。这些无接触的调查,最大程度避免了市民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的风险。与此同时,每一名“公民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在项目中都会输入自己对于更好的城市生态的期望。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管理充满挑战,是一个不断变化、永无终点的旅程。和荒野不同,城市没法给野生动物找到天堂一样不被打扰的栖息地,它们只能和人一起生活。而一次一次的教训证明,投毒、扑杀这些容易在第一时间被想起的措施,都没有办法控制适应能力强大的动物,反而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
(摘编自王放《疫情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八十个探头监测着城市野生动物》果壳网,2020/2/9)
4、下列对“病毒宿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而在其唯一的终宿主——人体内依然可能发生变异。


展开余下试题 B.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是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敏感性更高更强大密切相关的,而且,它飞行时的高体温也帮忙杀死了许多病毒。
C.SARS-CoV-2的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并可能使其实现基因重组或基因适应性突变,进而感染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D.堪称毒霸的蝙蝠,被确定是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SARS等病毒的共同宿主,因此,也是SARS-CoV-2的自然宿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与SARS病毒,都在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之列,它们的致死率都高于SARS-CoV-2,但我们对SARS-CoV-2的警惕不能因此放松。
B.病毒的中间宿主既有野生动物,如黑猩猩、森林羚羊,又有人类豢养的动物,如马、猪,这说明单靠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不能隔绝新型病毒传染人类。
C.如果在城市里发现蝙蝠这个毒霸,应当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并组织专业消防员对它进行驱逐或扑杀,这样才能保护城市居民远离病毒带来的传染风险。
D.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和上海市民公民科学家团队利用红外触发相机,来调查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能最大程度避免市民直接接触野生动物。
6、材料三中“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管理充满挑战,是一个不断变化、永无终点的旅程。”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松 之 风 侯军
①我对松树的认知,是从一根房梁开始的。那时我只有十几岁,每天就睡在阁楼上。忽然有一天,一个并不经常来往的堂叔来到我家,跟父亲嘀咕了一个晚上。转天,父亲就让我去跟奶奶睡了,说要把阁楼拆掉。
②我问奶奶为什么。奶奶说,你老伯的儿子要学拉大提琴,老师要给孩子亲手做一把好琴, 说是必须要用老松木才行。你老伯也不知怎么打听到咱家有一根房梁是老松木的,就是搭阁楼用的那根。这是给孩子学本事的大事,你爸跟我一商量,我就说,不就是一根木头吗?给他吧!
③从此,我记住了这根房梁,也记住了做好琴必须用老松木。我的潜意识里就一直萦绕着一个臆想:当那根房梁变身为大提琴之后,会发出何等美妙的声音呢?
④对松的印象伴随某种美妙的旋律,深深烙在我心底。稍长,学唱《沙家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呐 ”天长日久,心底又萌生一个向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泰山顶上,去看看那个“一青松”。
⑤我第一次去泰山是1980年。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却发现泰山顶上哪里只是“一青松”啊,漫山遍野都是青松。
⑥后来,所见的古松名松越来越多。我发现几乎所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有松树的身影,“天下名山松占多”,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暮色苍茫中,我去看过庐山的“劲松”,虬枝盘绕,苍劲峥嵘;在北岳恒山,我登上“虎风口”,看过号称恒山十八景之一的“虎口悬松”在南岳衡山,我也曾来到“磨镜台”观松。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黄山的松,黄山最出名的那棵“迎客松”堪称是黄山的名片。真是奇松与怪石并峙,苍崖共云海同天。
⑦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松树情结。追溯源头,大概与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那句赞语有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此,松柏成为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的象征。一般而言, 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一旦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慢慢浸入到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
⑧历代文人笔下,松树时常被比拟为各种奇谲而跌宕的人生范式,让风霜欺凌它,让厄运笼罩它,让不公缠绕它,然后,看它从容看它隐忍,进而让它抗争让它崛起,最终赢得生命的重生。在陶渊明笔下,“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在李白笔下,“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在杜荀鹤笔下,“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诗人们悲叹的是松树的命运多舛,更是人生的跌宕不平;诗人们赞美的是松的品格,更是在表达对世间高尚人格的向往。
⑨其实,松树值得赞美的品格,并不仅仅是岁寒后凋。在我看来,还有它的开阔胸襟和包容精神。它为众多弱小的生命提供食物和生存环境,让它们依附自己高大的身躯繁衍生存。松树的奉献精神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它全身都是宝:躯干是栋梁之材,也是造纸的上等原料;枝叶可以入药;松树分泌的油脂不仅可以制作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松节油,还是油画家常用的油彩调和剂;松香不仅可做香料,还是各种胡琴不可或缺的发声辅料;即便是松根和残枝,也可以烧制松烟,成为制墨必备的黑色涂料……
⑩如今,我已年近花甲,与书翰笔墨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殊不知,与书翰笔墨打交道,其实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松树打着交道——每天用的纸张,或许就是松树原浆制造的;挥毫写字,那研的墨也是用惯了的老松烟;墙上悬挂着自书的刘长卿名诗:“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读书时见松入眼,聆曲常思大提琴……
⑪听着那低婉浑厚、沉郁高邈的旋律,我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阵阵松涛,想到大提琴的松木面板,想到刘长卿的“松风古调”,进而想到孔夫子的“岁寒后凋”——是的,在这里,松是一种风, 是风格风韵风采风骨,是有声有色有温度的——“静听松风寒”。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了作者在人生不同阶段对松树的认知,通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松树的多种品格及其对作者人生的熏陶。
B.第⑦段引用孔子赞颂松树的话语,赋予了松树象征意义,结构上开启下文,从描写现实中的松树转人对松树精神气质的描写。
C.第⑨段的画线句采用铺陈的手法和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松树的多种用途,列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同时也为后文做了铺垫。
D.“对松的印象伴随某种美妙的旋律,深深烙在我心底”一句中“某种美妙的旋律”既指琴声, 也可暗指家中长辈乐于助人的品质。
8、题目“松之风”有何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成、琅邪王戎,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沉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炼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展开余下试题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选自《晋书·嵇康传》,略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B.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C.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D.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11. 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幼年丧父。古汉语“孤独”指幼年丧父和老而无子的人,“鳏寡”指老而无偶的人。
B.古人称呼他人的方式有很多:有称籍贯的,如文中“陈留阮籍”;有称官名的,如称王羲之为“王右军”;有兼称籍贯、姓名及字的,如《游褒禅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
C.拜、除、授都和官职的任免有关,拜和授是任命、授职,除是免除官职。
D.海内,即四海之内,国境之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此外还有九州、宇内也都是泛指中国或天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康在汲郡山中遇到了孙登,后又遇到了王烈,二人均对嵇康极为赏识,但也都感叹他的命运不好。
B.嵇康的好友山涛在即将离任吏部选官时,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可嵇康竟然写信给山涛宣布绝交,从中可知嵇康傲岸不羁的个性。
C.嵇康一生,鄙薄名利,崇尚真性情;不为虚伪世俗所拘,而又重视真正的情谊。嵇康临刑时年仅40岁,他最遗憾的是《广陵散》从此失传了。
D.吕安事件是嵇康命运由快乐人生走向悲剧的转折点,后来更因为得罪了晋文帝的亲信钟会而被他进谗诬陷,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2)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8分)
采 桑 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注]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 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清河等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第一句有总摄全篇、点明题旨、直抒赞美之情的作用,也表明全词是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用舟动景换的方法来展现西湖美景的。
B.“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描写了由湖心到堤岸、由近到远的画面,“隐隐”句从听觉的角度刻画了西湖欢乐的情调。
C.全词描绘了春日西湖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游人笙歌声不断、水面光滑如琉璃、小船在春波上缓慢移动的清丽活泼之景。
D.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表现了词人归隐后的极度快乐之情。
15.词的下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根据题意,写出对应诗文句子(每空1分,共10分):
(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氓》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4).《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表明自己对生死和寿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 。
(5).《游褒禅山记》中,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7~19题 。
春节,标志着合家团圆、幸福快乐。国人对春节的期待,实在无需赘述。但有人认为,“年味”正在变淡。这是否意味着,传统文化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悄悄退场?春节,不仅是家人一周的相聚,更是重新出发的起点。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传统文化 ,无需________的宣传 ,也无需________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乐的幸福画面中。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________并不是可取的态度。想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其中的陋习。同时,( )。全家一起进电影院看电影或在家追网剧,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________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积极拥抱新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蓬勃的生机。我们只要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开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大张旗鼓 不胜其烦 故步自封 千篇一律
B. 大张旗鼓 不厌其烦 抱残守缺 千篇一律
C. 大费周章 不厌其烦 故步自封 一成不变
D. 大费周章 不胜其烦 抱残守缺 一成不变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我们必须确立新的表达方式
B. 确立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就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C. 为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应确立新的表达方式
D. 我们确立新的表达方式,目的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只要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B. 我们只耍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C. 只要我们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D. 只要我们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20. 下面是某公司总经理开业致辞的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4分 )
今天,我们隆重恭贺本公司正式开业。首先,我谨代表公司全体人员,向亲自莅临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公司从筹备到开业,有幸得到诸位的热情支持,对此,我们感恩戴德。今后,我们将诚信守法经营,鼎力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21.仿照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威远”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