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西方人多从自然属性的一面理解人与权利,中国人则从道德的视角理解人与权利。 B.西方的人权实践常与其理念相背离,是因为其政府不易为人的发展创造适宜条件。 C. 中国人的道德超越性,使无数的人在抗疫中表现出了西方人缺乏的无私奉献精神。 D. 中国人权观强调家庭责任,任何把自己置于危险中的行为都会被认为没有责任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文章把中国与西方的人权理念及其表现作对比,论证了中国人权文化具有优势。 B. 文章第三段论述中国文化强调人的道德超越性时,兼顾了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 C. 文章为论证西方政府的消极不作为,举出了英政府推出“群体免疫”政策的事例。 D. 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方人权文化的主要差异,它们是并列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即使有禁足令,西方依然有民众外出聚会游玩,表明西方社会对个人自由的过度追求不利于抗击疫情。 B. 因为有着超越个体权利考量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国数万名医护人员火速参加抗疫,日夜不懈努力工作,不再考虑个人安危。 C. 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使一般的中国人在对疫情期间的行动作出决定时,都可能把是否会给家人带来危险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 D. 西方人权理念将个体与国家关系理解成为简单的对抗关系,则其政府在抗击疫情上对民众的动员力相比于中国定然比较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红岩(节选) 罗广斌 杨益言 在这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竟有个图书馆,真是想不到的事。 “成岗,你知道么,这里有图书馆!”说完,刘思扬才看见成岗手里也拿着一本书。原来,成岗是从另一个人手中得到的。 成岗微笑着,没有讲话。 坐在旁边的一个人,这时低声插进来说:“这里的图书馆,书很多。” 牢狱里一片静寂,鸦雀无声,刘思扬缓步走到牢门边,发现,几乎每个牢房,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看书。他立刻醒悟了:这里不仅有复杂的斗争,而且有顽强的学习。在渣滓洞的时候,他就曾经想过,如果在集中营里能够读书,他一定要好好地把自己武装起来。失去自由,但不能失去思想,他深深地觉察到战友们专注的学习,正是一种顽强的战斗。 为什么阴森恐怖的白公馆里,会有图书馆呢?刘思扬不解。但他也初步想到,这一定是战友们多年来斗争的收获。 上午的放风时间终于到了,刘思扬和成岗一先一后地跟着胡浩,用最平静而缓慢的脚步,向图装书馆走去。刘思扬发觉自己的心扑通通地直跳,如同去参加一项冒险活动似的,情绪紧张起来。 图书馆设在一间普通的牢房里。光线微弱,仅有一个很小的窗户,这房间在楼房的背面,很不引人注目,门是锁着的,管理图书的人还没有来。 “图书管理员是老袁。”胡浩介绍说,“他马上会来。” 刘思扬记得:老袁是从上饶集中营辗转押来的,但是连他的真实姓名,敌人也还不知道。在楼上,成岗就给他介绍过,但是不知道他是图书管理员。 一会儿,老袁来了,开了门,先走进去,坐在借书登记的桌边,没有说话。 一踏进房间,成岗和刘思扬都嗅到一股霉臭的味道。到处是灰尘、蜘蛛网,仿佛他们不是进入一间图书馆,而是进入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堡。满目破旧的书刊废纸,胡乱堆积在摇摇欲坠的书架上。书架大而且多,塞满了房间,叫人连气都喘不过来。书架之间,只留着勉强能过人的通道。通道的地板上,也堆满发黄的陈旧杂志。借书的人,只能置身在书架的挤压之下,站在废纸丛中,勉强寻找自己需要的书。偏偏这些书籍都没有编号和分类,堆在一起,被尘埃盖着,一取书,那厚厚的灰尘就飞扬起来,变得满屋烟尘,灰雾蒙蒙。 刘思扬一进屋,就连连打了几个喷嚏,站在门口不知所措。为什么大家让灰尘盖满书架,而不打扫一下?图书管理员为什么不把书籍整理出来,至少也该把乱堆在地下的破书废纸收拾干净呀。 胡浩和成岗,已经挤进书架丛中去了。他们一走动,屋子里便灰尘四起。刘思扬迟疑了一下,但是多时未读书而产生的强烈欲望支持、怂恿着他,使他不顾一切地钻进尘埃中去…… 刘思扬还想再找一找,可是灰尘使他呛咳得厉害,再也呆不下去,只好退到图书馆门口。他把书交给老袁,对方没有接,只把借书登记册推到他面前,让他自己签名登记,一句话也没有说。 刘思扬翻开《哲学辞典》①,愉快地读着那些许久未曾读到的东西,他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之感,就像和多年不见的朋友,在患难中重逢似的。他匆匆地翻阅着,心里很自然地想到,要是渣滓洞的战友们也有这样的书读,那才好咧!刘思扬放下了,端坐着。牢房里很安静,大家都在读书。 过了一阵,刘思扬又拿起那本《罗亭》②。这本书是土纸印的,灰褐色的封面已经破旧,被补过的。扉页上,有一行楷书的毛笔字: 文优纸劣,特请珍惜 是谁的题字?刘思扬诧异起来。他好奇地翻着翻着,瞥见书页的土纸中夹杂着几页白纸,赶快把白纸翻出来,原来,有人把书上的破损、缺页,全部用蝇头小楷在白纸上补写出来。刘思扬把扉页的字迹和蝇头小楷比较了一下,是同一个人写的。谁这样耐心,这样认真,这样严肃地叮咛别人,又这样以身作则地爱惜书籍? 过了一会儿,刘思扬又从成岗手里得到了一本书,他飞快地翻阅起来,看见这本生活书店战前发行的书籍里,有着好些插图,其中并有一幅精美的马克思的画像。忽然,一个念头涌上心来,刘思扬回头低声说道: “胡浩,可以找到笔和纸吗?” 胡浩点了点头。 下午放风以后,刘思扬偷偷接过胡浩递给他的一支切去了大半截笔杆的毛笔,和一小块墨,还有一张折小了的白纸。 刘思扬躲在房角里,用背掩蔽着自己的动作,牙齿轻轻咬湿笔尖,唾液拌合着墨,在白纸上临摹着那张马克思的像。 他慢慢画地着,画得相当像。然后,用留下的饭粒,把画像贴在已经破旧的书的封面上。刘思扬十分愉快、兴奋,一种使人陶醉的火热的激情,不断在他心头冲动。因为他几乎从每一件事,都得到启示,这里多年斗争的传统,成了给予他无穷力量的泉源。夜里,刘思扬失眠了。兴奋使他久久地不能睡去,他静静地躺着,合上眼,心里却翻开了无穷的回忆、联想、希望……快到半夜,同牢房的人,打着鼾,深深地睡熟了,刘思扬的脑子还十分清醒。下楼来不到两天,他已经看见了、知道了那么多新的事情,真的,就像个才上战场的新战士,他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得眼花缭乱,心潮激荡,不能控制自己了。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红岩》第二十三章,有删改) 【注释】①《哲学辞典》:伏尔泰著。该书旁征博引,论述范围极其广泛,从宗教、历史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均有涉及。 ②《罗亭》:屠格涅夫著。他在创作此书时正值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俄国在此次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的俄国在军事和经济上落后,也迫使人们去思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寻求能够改造社会的力量并探索强国富民之路。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牢房中几乎所有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这一情景让刘思扬“立刻醒悟”,表明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想到这里会有如此“顽强的学习”。 B. 图书馆的环境十分恶劣,这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馆管理员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因为恶劣的环境能够保护图书馆不被敌人发现。 C. 当刘思扬失眠时,其他战友都已经睡熟了,这一对比既肯定了刘思扬的革命斗争热情,也委婉地指出其在新的斗争中仍需成长。 D. 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如描写刘思扬临摹马克思像时用“躲在房角里”“用背掩蔽着自己的动作”这些细节暗示了斗争形势的严峻。 5. 当成岗和刘思扬进入图书馆以后,作者是如何描写图书馆的恶劣环境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6. 从刘思扬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请结合文本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㈠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6分)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胜少孤,好学,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①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人臣之义,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至四年夏,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刺史。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②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注】①物故:指人死亡 ②相字:互相以字称呼。 7.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虽:即使 B.毁先帝,不道 毁:诋毁 C.上闻而让胜 让:谦让 D.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 攘:排除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B.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C.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D.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四夷,古籍中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B. 刺史,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始设于汉武帝时,后为地方官职名称。 C. 博士,古代的学官名,执掌殿试组织、国子生学业、政治咨询、祭典活动等事务。 D. 乘舆,古代特指天子或者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文中用来代指昌邑王所乘坐的车驾。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夏侯胜年少而孤,喜欢求师学习。他年少时虽是孤儿,但非常喜欢学习;他做学问专诚仔细,请教的老师不只一个,受到朝廷征召。 B. 夏侯胜直言不讳,敢于坚持原则。宣帝即位后要颂扬先帝,夏侯胜认为武帝虽有安国扩疆之功,但对百姓缺乏德泽,不应设立庙乐。 C. 夏侯胜平易质朴,不拘礼节。他拜见天子时称皇上为君,在皇上面前敢以字号称呼,入朝拜见天子之后敢把天子说的话对外人说。 D. 夏侯胜擅长经术,乐于传授他人。在被关押时,黄霸恳求向他学习经术,他欣然应允;关在监狱的两个冬天里,他的讲授从不懈怠。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5分)
(2)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5分)
㈡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字无咎)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2.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 B. 夕阳晚照,吹角悠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 C. “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D. 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13.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