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247 2020-07-31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7]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03
第八单元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电脑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电子出版物等。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全球性和跨文化性、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互动性、成本低的优势,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巨大冲击。
媒体的命运取决于它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如果纸质媒体的功能完全被其他媒体替代,它将无法生存;如果纸质媒体能够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功能,它就有存在的价值。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可以看成完全不同的两种阅读方式。稳定的空间感、逻辑严密、线索清晰、便于记忆和思考,是纸质媒体阅读的优势;对新媒体的阅读者而言,更多的是一种信息的快速获取,记忆和思考退居次要地位。从这个意义上看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关系,就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的单向演变,而是一种阅读方式与另一种阅读方式的区别。两种阅读方式的不同,也给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带来了长期竞争共存的空间。
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新媒体实现了高密度的信息储存,单位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方便地实现大量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使得部分编辑工作为机器所替代,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电子信号的易复制性和快速传播性,使其发行成本低廉,使大范围信息传播免费或廉价提供成为可能。但分析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可见,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传统媒体的一般特征,和传统媒体没有质的区别。大部分内容源于传统媒体,最突出之处,也仅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加工,实现了声音、画面、文字的同时传播。可见新媒体在传播中所具有的纸质媒体难以实现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对先进的传播技术的应用。
传统媒体也有其自身的优势。由于长期经营,传统媒体有较为完善的办刊经验、采编队伍、作者队伍。在信息生产上,有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筛选渠道,从业人员有能力从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较高水平的劳动,更容易生产高价值信息。在有效信息筛选方面,纸质媒体从业人员专业,文化素质较高,深耕于本专业,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和社会经验,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信息的识别和筛选具有较高水平。纸质媒体可以充分利用这方面优势,以提高信息价值为中心,做好内容求精的工作,打造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的兴起给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要看到,传统纸质媒体仍有坚固的消费者基础,不同的阅读需求使纸质媒体仍拥有相当的市场,两者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与发展。
(摘编自陈焰《新媒体时代纸质媒体的发展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媒体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它既可以作为阅读载体,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
B.新媒体产生于传统媒体之后,但在信息传播的数量、速度、范围、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媒体。
C.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阅读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前者稳定的空间感和逻辑关联便于读者记忆和思考,后者便于快速获取信息。
浏览完整试题
D.传统纸质媒体可以借助优质的人力资源和专业管理经验,提高信息价值,做精信息内容,提升信息时代媒体竞争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分别阐述了新媒体和传统纸质媒体的不同特点和优势,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传统纸质媒体的危机和出路。
B.文章从储存、制作、发行三个方面分析低成本是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优势所在。
C.文章从阅读的功能上分析了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与联系,突出了传统纸质媒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D.文章分析论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生共存的观点,是按由浅入深、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层层深入展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媒体因其功能不同而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带来冲击,传统纸质媒体功能将被新媒体取代,现有的媒体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
B.新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虽然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传播的信息内容和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功能与取向却基本相同。
C.传统纸质媒体在信息的采集和筛选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这一媒体的高品质内容和高层次受众,因而依然受到市场青睐。
D.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媒体成就了人们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不同的阅读方式需求也为不同媒体带来了竞争与共存的空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在观看了反映大桥建设情况的视频后,广东省委书记李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和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先后致辞。
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也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韩正在开通仪式致辞中表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有利于内地、香港、澳门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对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2009年12月15日,国务院经评估后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大桥将于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堪称佼佼者,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并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科研团队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
港珠澳大桥在技术上最困难的是建造6.7千米长的海底隧道。隧道由33个“元件”组成,即长180米、宽约38米、高11.4米的沉管。每个沉管的排水量重达8万吨,几乎相当于一艘航母。33节沉管在珠海附近的桂山岛上预先制造完成,通过浮桥和拖船运至安装地点。安装需对接33次,耗时3年多。去年5月2日,经过10余小时吊装,海底隧道重约60 000吨的最终接头像“楔子”一样,将数千米长的位于水下13~44米处的海底隧道连为一体,创下新的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不愧是“中国制造”一张亮丽的名片。
(摘编自《一桥越沧海——写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际》,《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7日刊登记者莎拉•拉扎勒斯的文章《造价2 000亿美元的“脐带”:中国公布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文章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发展自己的粤港澳大湾区宏伟计划的核心,它希望这一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成就可媲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的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覆盖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拥有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的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人口约6 800万。这一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不到1%,拥有不到5%的人口,但是产生了中国12%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拥有排名全球第11位的经济总量。
这座横跨珠江两岸、全长55千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不仅证明了中国建造创纪录的巨型建筑的能力,也充分反映了这个国家不断增强的地缘政治信心。
(摘编自《美媒:港珠澳大桥堪称非凡壮举 展现中国不断增强雄心》,参考消息网2018年5月14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港珠澳大桥施工建设历时8年多,是中国经济实力、科研水平和民族精神的综合体现。
B.港珠澳大桥采用的120年标准包括了防腐抗震、建设管理、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等技术。
C.东、西人工岛的跨度长达6.7千米,安装对接水下沉管需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强力支撑。
D.粤港澳大湾区富可敌国,但与纽约、东京几大湾区相比,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仍有差距。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高度评价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巨大意义。
B.港珠澳大桥的技术复杂程度多体现在钢结构桥梁、海底隧道、沉管对接等方面。
C.沿着港珠澳大桥去珠江东岸,乘客会先看到江海景色,然后才能体验海底行车。
D.外媒从位置、面积、人口、经济实力等方面评论港珠澳大桥,视其为政治行为。
6.分别概括后二则报道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它们报道内容不同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买画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致仕,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
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每天早晨起来,程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
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
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
他一惊,抬起头道:“怎么,少爷与人争吵?”
仆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说完,在老友的相送下,走了。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
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
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
他冷着脸,对儿子道:“放手!”
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原来,不久前,程家少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小鸟图》。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一只鸟,站在一根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的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买下。
书生勉强答应,说若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
一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拿,分文不少。
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
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无知!”
程少爷一惊,问道:“爹,怎么?”
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程少爷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给书生。看书生一身单衫,寒战战的,他又走进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衣服送上。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
程少爷一惊,问道:“为什么?”
程豫轻声说:“这画是赝品。”
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
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
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爹,我明白了。”
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书生拿了银票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被,里面有一张纸,上写:君之丹青已上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
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
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这人,就是那个书生。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直很懂礼的儿子竟然会与人吵架,这个情节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能够激发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
B.谈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便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爽快答应,可知书生涉世未深,轻信别人。
C.“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有深意,体现了书生行骗成功后暗自得意的心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D.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大量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程豫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以启示。
8.“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这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程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粥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①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迁中书舍人。
时方有事燕云②,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咈时相意,提举太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
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④中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曰:“圣意何在?”松年日:“主上之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延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 请 则 已 白 之 是 沽 名 也 喜 宾 客 奉 入 不 足 以 供 费 或 请 节 用 为 子 孙 计。松年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选自《宋史•胡松年传》,有删改)
【注】①上舍:宋代大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面升。②燕云: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制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契丹所建的燕京,云指云州。③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④刘豫:建炎二年(1128),任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四年(1130),受金册封为“齐帝”,建都大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是皇帝年号。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为第一名,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
B.胡松年出使金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
C.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自然流转,生死在所难免。
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都要赐予他大量财物,但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幼孤贫,母粥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
B.颔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营造了静谧安详的氛围,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C.颈联中作者的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本联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意境。
D.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借物抒情,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15.请从写景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锲而舍之,那么“_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则“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2)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水泡馒头发现里面添加“卫生纸”?前不久,一段据称是甘肃天水一家市场所销售的馒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经过监管部门调查,发现网络视频是有意编造的谣言。这起网络谣言事件,让人联想起当年闹得__________的“纸馅包子”事件。事后涉事媒体做出公开检讨,捏造假新闻的记者受到了刑事处罚。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是报道者,都有可能成为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者。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城的顽疾。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关于食品安全信息的谣言占45%。不光有“卫生纸馒头”这样__________的恶意传谣,也有以善意面目传播的伪科学信息。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城的监管,打消公众“舌尖上的疑虑”,因然是消减类似谣言的根本之策。然而,完全消除真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__________况且,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__________都会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滋生谣言的土壤也会因此扩张。
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如果受众看到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沸反盈天 耸人听闻 负重致远 风吹草动
B.沸沸扬扬 骇人听闻 负重致远 蛛丝马迹
C.沸反盈天 骇人听闻 任重道远 蛛丝马迹
D.沸沸扬扬 耸人听闻 任重道远 风吹草动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利用食品安全对于公众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B.利用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C.利用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传播和编造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D.利用公众关于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所蒙蔽。
B.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来源和出处,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问问来源和出处,就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至少不会被谣言所蒙蔽。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简要说明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不超过80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02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01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统编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