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90  2020-07-3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03
第五单元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的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城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后,推行均田制。这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为依托的均田制度也随之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
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
(摘编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地问题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浏览完整试题B.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C.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
D.隋朝统治者为打击那些豪强大族势力推行了均田制,可惜操之过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论证。
B.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C.文章通过董仲舒的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如果中央政权无法抵制土地兼并,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
D.结尾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这一时期,井田制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井田制逐步消亡了。
B.西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后来的门阀政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C.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了隋朝的均田制而走向稳定和强大,也因均田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走向了灭亡。
D.元、明、清三代除了都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外,采取的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都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进行绝对控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应用程序)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工作组下一步会更加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不断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就是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有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千米分辨率、2.5千米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降水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
材料三: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协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
协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
精细 10天内基本要素逐3小时预报,3天内逐小时预报
滚动 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
全覆盖 陆面(5千米)与近海责任区(10千米)
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
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
(摘编自《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毫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C.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D.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其中材料二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B.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
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协同、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
D.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在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言。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天气预报服务的优越性。(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秋天的怀念
林中洋
①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堵在了桥头。桥下,易北河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缓缓流过,河滩上,天空中,无数的大雁起起落落。过去,我每看见大雁,就会想起千山万水之外的故乡;现在,我会想起已经去世的母亲,大雁在天上飞,应该离她更近一些。
②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迟迟动不了笔,原因好像很复杂,其实却又很简单,因为母亲是每个人曾经的全部天空,在这个天空里,有绚丽的彩霞,也有密布的乌云;有雷鸣电闪,也有雨后的长虹,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③母亲很晚生我,所以我从来没见过她十分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中年之后的她,仍旧有着白皙细腻的皮肤,头发烫得一丝不苟。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岁月里,母亲虽然衣着朴素却从不失讲究,裤子总是熨得笔挺,后来我知道,她从小女孩的年纪就喜欢黑色的衣服,黑色,对她而言是选择,不是将就。
④我的外公是亨得利钟表眼镜行的经理,家境殷实,所以我的母亲从小不必为生计或是家务操心,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她会织各种花色的毛衣。每年初秋,母亲都会把我们去年已经穿小了的毛衣拆掉,混上新的毛线重新织就。她曾经用我的旧牛仔裤给我的吉他做了一个套子,记得当年所有见过这个套子的人都顽固地认为这么精致的东西只可能是买的。母亲是南方人,虽然在北方长大,却保留了南方人的口味,做菜总是要放一点糖。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早早地买好了糯米、黑芝麻和猪油,用一只小石磨把糯米合着水细细地磨成浆。她做的宁波汤圆,晶莹剔透如珠玉,里面的馅子隐约可见,一口咬下去,香甜酥糯,满口留香。这个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母亲的味道。
⑤我小的时候非常怕黑,厉害的时候即使开着灯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我就会跑到父母的房间去,要求睡到他们俩中间。母亲张开手臂,我的脸一枕到她柔软的臂膀上,我就会毫无悬念地立刻睡着。随着我渐渐长大,只要半夜站在父母床前,父亲就会叹口气然后抱起枕头睡到我的小床上去。我那时还经常生病,有次问母亲我会不会就要死了,她哈哈大笑,说:“你放心,要是你得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我肯定比你先死!”我听了就平静下来,好像只要有母亲防着,我连死都不必怕了。
⑥母亲是物理老师,她的学校离家很远,她每天都早出晚归,晚上还经常要批改作业或考卷。那时候只有周日是休息日,这一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所以退休之前,母亲的脾气有时很暴躁。到了我的青春叛逆期,我和母亲之间会时不常地硝烟弥漫,激烈的时候,我宁愿物理考不及格也不去找母亲答疑,最后干脆进了文科班,彻底不用再学物理。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母亲不理解我,不在乎我,后来想想,我自己那时也真够混账的。
⑦我很年轻就去国离家,每次在机场离别的时候,母亲都等到她以为我看不见了时才偷偷转身暗自哭泣,我远远地看见她擦眼泪的样子,都会肝肠寸断,其实,我何尝不是这么爱你呢!妈妈!只是我说不出来!现在我说出来了,却是在你永远也听不见的时候。
⑧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母亲也是在一个深秋的中午离开了我们。每看到雁群从头顶掠过,我都会想,为什么有些大雁往南飞,有些却向北飞?它们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管怎样,如果你们遇见我的母亲,请给我带个信儿,告诉她我想念她,那里如果很冷,请告诉她不要害怕,因为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起笔写自己清晨上班路上堵车,从而有时间看天空中大雁的起起落落,并由此想起已经去世的母亲,意在突出自己工作很忙。
B.作者其实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迟迟不能动笔的主要原因是母亲在他的生命中曾经是“全部天空”,不知道从何说起。
C.文章虽然没有写到母亲具体详细的生活片段,但全文通过全景式概括性的叙述,交代了母亲艰辛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高度赞美。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地刻画了母亲这一形象,在平易朴实的语言之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戴与思念。
8.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朱儒,曰:“上 以 若 曹 无 益 于 县 官 耕 田 力 作 固 不 及 人 临 众 处 官 不 能 治 民 从 军 击 虏 不 任 兵 事 无 益 于 国 用 徒 索 衣 食 令 欲 尽 杀 若 曹。”朱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对日:“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栗,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日:“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无所为屈。
(选自《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展开余下试题B.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C.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D.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易》,相传为老子所著,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天子的大臣。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
C.东方朔聪明过人,精通占卜之术。武帝曾让人射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武帝赐帛嘉奖。受武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挑战,但他终究无法难住东方朔。
D.东方朔善于劝谏。他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事一场大梦”一句感叹人生的虚幻,“人生几度新凉”中的“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几度”表明人生中的“新凉”有限,应当珍惜光阴,莫使年华虚度。
B.“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两句,词人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典型秋景,通过写纷纷落叶落到了自己的身上,来慨叹时光易逝,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C.“中秋谁与共孤光”一句点出了作此词的时间,“孤光”指独在天上的月亮,词人选取“中秋”这一节日作为背景,以哀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
D.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15.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烟”的意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村落的炊烟随风飘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诗人多次使用“月”这个意象,如以“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以“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民宿,不只是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____________,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____________的文化底蕴,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走进民宿,院内树影斑驳,怪石嶙峋,真是____________。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____________ ,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同时,( ), 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城经济协调发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脱颖而出 厚重 别具匠心 饮鸩止渴
B.出类拔萃 深厚 别有洞天 急功近利
C.出类拔萃 厚重 别有洞天 饮鸩止渴
D.脱颖而出 深厚 别具匠心 急功近利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尤其是可以提升自身品位,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B.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C.尤其是可以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