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307  2020-07-3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03
第一单元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都不一定准确,对实物史料的鉴定又往往见仁见智,所以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清乾嘉时代,考证学基本上局限于文献典籍范围。1925年,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资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传统典籍文献(即“纸上之材料”)互相释证,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史学家杨向奎等进而提出了“三重证据法”,自觉吸收了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研究历史,其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非文字材料,如实物形态、图案花纹、装饰美术、民间信仰、风俗制度、民间艺术游戏、建筑遗痕等。21世纪初,又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文献以外的第四重证据,以期达到“立体释古”的目的。
图像史料似乎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方式之一就是古籍中的“左图右史”。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中指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古代的岩画、铭刻、造像、字画等,都是重要的图像史料。西方也有图像学研究这一学术门类,致力于研究图像的“自然意义”“常规意义”和“本质意义”,除了用图像印证历史之外,还考证图像本身的真伪,图像比文字更具直观性,也提供了可能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一切图片、实物、影视作品,都应该成为图像资料库中的藏品。比如研究中国古代礼学,主要依据的是文字资料,缺少直观性。幸而古代礼学中有礼图传统,可以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五代宋初聂崇义的《三礼图》,提供的是礼器的图像;南宋杨复的《仪礼图》,提供的是仪节的图像。如今借助真人演绎,应用3D数字技术,进行录影,更进一步改变了古代图像的静止状态,使传统礼图变成了“活动的礼图”。
图像史料中的岩画是记录人类想象力的最早证据。在非洲大陆,现保存了一千万幅岩画,其中有些动物题材的岩画已有两万七千年的历史。岩画中除动物之外还有各种人像,或从事狩猎,或从事生产,是人类祖先生活的原始记录。在中国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也有三条连续性的人面岩画分布带,总长达四千余千米,这些岩画呈现了甲骨文、金文的雏形,可与上古神话相对应,证实中国史前出现过太阳崇拜,成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源头,弥补了先秦典籍的缺失。
年画也是一种图像史料。木版年画从宋代形成到明末清初大规模普及并流传至今,已逾千载,中国年画产地约有二十多处,翻版刻印的地区则难以确数,年画题材广泛,蕴含着大量的民俗信息和历史文化信息,折射着民间的生命追求和精神信仰。
(摘编自陈漱渝《文学史料的鉴别与考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了扩大研究者的视野,王国维提出用考古资料与传统典籍文献互相释证的“二重证据法”。
B.为了达到“立体释古”,有学者把出土和传世的古代文物与图像资料作为第四重证据。
C.西方虽然也有图像学研究,但致力于研究图像的其他方面,并没有把图像作为史料来研究。
D.中国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人面岩画分布带的发现,证实了太阳崇拜最早出现在中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第1段围绕研究历史必须具备考证的功力,介绍了我国近现代考证学的发展历程。


浏览完整试题B.文章以南宋郑樵的《通志》论证了中国自古就有图史互证,从画面寻找历史痕迹的传统。
C.文章举传统礼图变成了“活动的礼图”之例,说明图像史料可以弥补文字记载的不足。
D.文章以非洲大陆现保存的一千万幅岩画的内容阐释了“岩画是图像史料中最重要的”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在研究历史中重视对图像史料的研究考证,就不会存在对实物史料的鉴定见仁见智的现象。
B.民族学、民俗学中无论是文字材料还是非文字材料,都可以作为第三重证据用来研究历史。
C.古代的岩画、铭刻、造像、字画等,都是重要的图像史料,都应该成为图像资料库中的藏品。
D.年画包含着大量的民俗信息和历史文化信息,折射着民间的生命追求和精神信仰,因此年画也是图像史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亿至5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
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多种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
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有一部分易致癌。
(摘编自《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 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中国环保在线网)
材料二:
有业内人士透露,以5—10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克黄金、1000~3000克白银、100千克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克。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
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商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对收手机的价格,消费者也会经常和回收商产生分歧。
(摘编自《废旧手机都去哪儿了》,《天津日报》)
材料三:
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须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还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
在当前来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厂商借鉴。2017年3月,在推出iPhone7半年后,苹果公司再一次上线以旧换新服务,这一次苹果公司甚至将旧手机的类别扩展到了Android手机。
(摘编自《废旧手机回收会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的一个大生意?》,中国通信网)
材料四:
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
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威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作坊。
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鼓励手机生产商完善回收体系,在运营商的营业网点和手机专营商店设置回收箱,筹建网上旧手机回收站等,增加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
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被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同时,明确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将生产、回收数量作为企业测评的重要指标,鼓励企业把回收业务做大做强。
(摘编自《废旧手机回收须完善体系》,《光明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废旧手机存量很大,但回收率并不高,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B.废旧手机蕴含众多的贵金属,如黄金、白银、铜、钯、铂金等。有些金属在手机中的含量远高于其在等量矿石中的含量,这是较有开发价值的项目。
C.苹果公司推出以旧换新服务,这种手机生产商以正规渠道回收废旧手机的做法,使其他手机生产商明确了回收职责。
D.要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和合理利用,必须依靠先进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必须走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废旧手机被闲置在家、随意丢弃、非法手工拆解,都会将有毒和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还会释放有毒气体,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B.消费者没有回收习惯,用户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安全,回收体系不完善,正规回收渠道难,这些都是导致废旧手机回收难的问题。
C.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有很多,可设实体店回收,也可网上回收,如设置实体的回收箱、回收点、回收站以及在网上搭建旧手机回收服务平台等。
D.回收旧手机必须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要彻底清除旧手机内的信息,确保手机数据不可恢复,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担心。
6.针对我国废旧手机回收问题,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梨花白
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身段、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明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老街人歇息得早,天黑收摊,吃饭睡觉。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说了句:“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卖小吃、水果的。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爱听你唱戏。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你是干啥的?”
“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你和剧园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剧园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圆月朗朗,秋水依依。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戏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把空空的轮椅。
(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有改动)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他怕路上不安全;二是因为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出《贵妃醉酒》。
B.老街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冰冷的月光,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8.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倖,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我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谋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关白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展开余下试题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因,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①,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选自《宋史•吕诲传》,有删改)
【注】①革:通“亟”,危急,文中指病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釆纳以补阙政/荷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釆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釆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暖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进士登第,指科举时代考进土者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陛下,指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其为对帝王的尊称。
C.庙堂,本指太庙的明堂也指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后多用来指代朝廷。
D.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吕海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犯职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B.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太后与皇帝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后,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吕诲病重,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耿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之大者,宜关白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暮秋扬子江①寄孟浩然
刘昚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②。
寒笛对京口③,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即江苏镇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句“木叶纷纷下”化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二句,“纷纷”二字生动形象,突出了落叶之多,切合诗题中“暮秋”的时令特点。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形象的秋江暮景图。暮色苍茫,江水空明澄澈,林山、暮色相融;江天相接,余光映照,一片青苍,以乐景衬哀情。
C.五、六两句写作者临江眺望愈久,暮色愈浓重,秋声愈悠长,从视觉、听觉、嗅觉方面使人产生愁绪,“久”“长”的感叹加强了这种愁绪的沉重感。
D.七、八两句写江上升起一轮明月,皎洁明亮,水面漂浮着一叶孤舟,月照孤舟,作者想起自身仍羁旅东南异乡,故乡之思油然而生。
15.本诗最后四句通过不断变换角度来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现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传统上不同学科间________的界限,在科际整合的需求下,正在逐渐消失。当今世界,重大科学前沿的突破,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多学科交又融合的结果。不管是影响世界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还是正________的人工智能,都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目前,在大学教育阶段,我国有不少高等学府已经开始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的尝试,但中小学阶段的学科融合如何进行,现在进行的试验还不太多。多位教育界的专家强调,( )。如果想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学科合并,却无法有效解决如何合并、如何设计教学体系、如何考试以及授课教师如何转型等问题,学科的融合不仅推进起来会问题重重,最后也很难成功。就拿备受关注的物理和数学学科来说,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紧密的联系,二者________,有相通之处。但两门学科在本质上又属于不同的学科,要将二者________,整合为一门考试科目,不仅需要有完备的课程设计,更要有经脸丰富的师资队伍。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学科融合,确实是一个紧迫且有挑战性的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大相径庭 风起云涌 相辅相成 融会贯通
B.泾渭分明 风起云涌 相得益彰 触类旁通
C.大相径庭 如火如荼 相得益彰 触类旁通
D.泾渭分明 如火如荼 相辅相成 融会贯通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