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23  2020-08-1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3]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训练(三)语文试题
2020年高考适应性训练
语 文 试 题(三)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助人为乐和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由此,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和《志愿服务条例》先后出台,从制度层面对志愿服务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
《志愿服务条例》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应急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做出规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组织动员起来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自觉自愿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成为联防联控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发展的制度,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根据社会服务工作的不同需求,快速精准地匹配志愿者资源,实现参与志愿服务和接受志愿服务的便利化,构建志愿服务长效运行机制。
志愿者招募应依法进行,公开透明。招募单位应按照《志愿服务条例》的规定,说明与志愿服务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以及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在志愿者被招募后,志愿服务组织应按照招募发布的活动方式进行志愿服务,不得在未征求志愿者意愿的情况下要求其提供超出范围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组织要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安全和权益保障。如此次疫情应对中,多地推出了疫情防控志愿者保险,解除了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同时,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也应依法有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法治化基础上提升规范化水平,在规范化基础上实现常态化。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要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文化在塑造美好心灵、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团结、增强社会信任、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近年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在全国积极开展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活动,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宣传志愿服务先进经验和感人事迹,表彰志愿服务先进组织和个人。今后,我们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搭建志愿服务网上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宣传,在全社会普及志愿理念、培育志愿文化,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
(选自庞宇《志愿服务,在规范发展中绽放时代风采》)
材料二:
近年来,全国妇联把巾帼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融入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巾帼志愿服务的独特魅力。
一是深入基层一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妇女心。组织发动巾帼志愿者小分队,在楼宇社区、田间地头、改革一线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156万次,在网上开展“每周一学”活动,线上线下覆盖近4000万人次,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提供精准服务,不断满足妇女儿童和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发挥妇联六级组织优势和群团改革后基层专兼职队伍作用,突出“邻里守望、姐妹相助”特色,动员35万支巾帼志愿服务队、2300多万注册巾帼志愿者,在城乡社区开展扶弱帮困、普法宣传、健康咨询,文化体育、绿色环保等志愿服务,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呵护儿童健康成长、帮扶困难家庭,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浏览完整试题三是参与社区治理,营造团结友爱、和谐温馨的社会氛围。指导各地妇联履行引领、服务、联系职能,组织熟悉社情民意、热心公共事务的巾帼志愿者,参与邻里纠纷调解、婚姻家庭矛盾调适,激发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四是创新动员方式,依托互联网放大巾帼志愿服务的社会效应。开展“改革开放•巾帼力量”网络访谈、“争做巾帼好网民”等活动,组织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巾帼志愿者,讲述温暖故事,传播爱心善举。创新开展“巾帼志愿者暖心故事”网络展播,把巾帼志愿者暖心故事搬到网上,把百姓心目中的雷锋形象生动呈现在网民眼前,网上展播视频千余部,全网“点转评”6900万次。
(选自吴海鹰《在参与社会治理中推进新时代学雷锋巾帼志愿服务》)
材料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党员成为志愿者,并带动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新鲜血液的汩汩流入使志愿服务生生不息,充满后劲。
在江苏省无锡市,大多数党员都是志愿者。近年来,无锡市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创造了“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无锡市规定,各级文明单位党员注册志愿者人数需达到党员总人教的90%以上,党员志愿者每人每年服务时长不少于25个小时。目前无锡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达76万,占城镇常住人口的15.16%,注册志愿服务团队52840个。
上海市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注意突出典型引领,以党员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为示范,将志愿服务不少于60课时纳入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升学依据,形成了“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党员志愿服务、劳模便民志愿服务等一批品牌项目。截至2019年6月底,通过“上海志愿者网”实名注册的志愿者达413万人,比上海市常住人口比例多17%。 (选自张贺《志愿服务:让文明之光更加闪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和《志愿服务条例》的出台,使我国的志愿服务开始有了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
B.《志愿服务条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开始付诸实施,使志愿者队伍成为联防联控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
C.志愿服务组织应按照招募发布的活动方式进行志愿服务,并为志愿者提供保险等必要的安全和权益保障。
D.“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中国志愿服务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倡导、宣传,以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自此,雷锋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学雷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响亮名片。
B.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是制定《志愿服务条例》的目的之一,但真正落实这一条例,还需要推进志愿服务法治化。
C.近年来,全国妇联通过开展精准服务、参与社区治理、创新动员方式等途径,展示了巾帼志愿服务的独特魅力。
D.上海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不但突出典型人物的引领,还明确提出高中志愿服务的要求,这使其注册志愿者人数远多于无锡市。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礼赞新中国”活动,增强了妇女群众的制度自信。
B.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巡讲,引导广大妇女弘扬好家风,涵养好家教,建设好家庭。
C.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志愿者所代表的中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D.参与社区治理,涌现出“大嫂调解”“八姑娘律师帮你忙”等一大批明星级服务品牌。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4分)
5.如何使志愿服务做到更加规范有效?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回不去的渡口
傅菲
①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皲裂的树皮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
②事实上,那是一个荒滩,一条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石埠上,妇人在洗衣,淘洗豆子、白米。小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蛳、捉虾,光着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闹。一条竹筏,被一根绳子系在洋槐树下。老毛竹煻了火,黝黑,两头翘,六根毛竹用老藤扎起来,一头一尾,中间再扎两绑,便成了竹筏。河水并不深,大人卷起裤腿,可以淌水过河,小孩翘起屁股,手举衣服,也可以游到对岸,竹筏也仅仅是渡口的一个象征。河是饶北河。年少时,记得有一个艄公。竹筏上摆着几个矮板凳。艄公也是戴尖帽的斗笠,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着脚板。他撑第一竹篙的时候,会“嘿呀吼”地吆喝一声,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慢滑动,竹篙斜起来,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飞。在冬春之季,我们去对岸,都由艄公撑竹筏渡河。
③对岸是另一个村子。两个村子隔一条河。对岸有很多沙地,种西瓜,种花生,种荸荠。这是我们村没有的。我们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对岸村子没有的。两岸因此有了很多的偷盗和争夺,发生械斗;也因此有了婚配姻缘,随便入哪家的门,开口便是亲戚。艄公把嫁妆送到对岸去,把送亲的人接过来。外出读书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镇的车站,坐上去县城的客车。送别的母亲和姐姐,站在渡口,一直在挥手,不停地挥手,直到竹筏没入河湾的柳树林,像一片树叶,飘在水面,母亲哗啦啦的泪水流了下来。
④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苇。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从这个渡口出发,挑一担箩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江。木船,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凉。
⑤这里确是晨读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块石灰石大石板铺设。我们坐在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的河水,背诵课文。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们额头。被嘴唇磕碰出来的汉语,有了水的韵味和植物的气息。有一个练声的人,每天会来到这个渡口,把镜子悬在树上,对着口型,练声。我一直记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艺考生,考了几年也没考上,后来去深圳,村里也几乎没有他的音讯。我外出生活之后,每次回家,我在父母身边坐几分钟,说说话,便会去渡口走走,站站。我说不清为什么。


展开余下试题⑥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买水。炮仗啪的一声,零星地炸开。哭丧的子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河流,或许是人世间最长的路。活着的时候,没走完,死了,接着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风雨兼程,身上不需要长物,不需要口粮,不需要牵挂和被牵挂,一个人走,再长的路,再艰难的路,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凄冷忧欢。我们需要另一个世界来打开现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下爱恨,驱除内心的黑暗。没有死,我们无法理解生。没有死的永恒,我们无法理解生的短暂。死是对生的救赎。死是生的皈依。
⑦没有到过渡口的人,不足以谈论生离死别。我是这样以为的。
⑧公路开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遗忘。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黝的,全是苔藓。作为时间的标记,石桩多了一份轮回的沧桑。石桩上面,搭了一块长条形的石板,石板连通石埠侧边台阶。溽热的夏天,我们躺在石板午睡,歇凉。洋槐的树荫浓密地盖在赤裸小身子上。河水清幽的凉风,从水面卷上来,我很快进入梦乡。除了山中的岩洞,我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凉爽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几乎不午睡,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从石板上,一个纵身,跃入河中,青蛙一样游泳。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一群群游鱼梭子一样,来来回回。我们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记得上课。
⑨现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石柱和石板,被人连夜偷走,卖给浙江人。和对岸村子相连接的,是一座石桥。石桥也无人走,因为下游几百米的河面上,有了一座公路桥。一个完全无人踏足的荒滩。蒿草和白蓼,再一次占领。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冬天落尽了叶子,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我几次带我小孩去渡口,看看那种荒凉。我小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草,还有很多垃圾。
⑩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飘,直至不知所终。当我想起这些,我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 (有删节)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对特定时期的渡口刻画展现了故乡饶北河渡口的风景画,展示了故乡人们的风情、风俗,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B.文章第二段对年少时渡口旁人们活动的描述可谓细致入微,可见渡口的热闹场景也曾给作者留下心中难以抹掉的美好回忆。
C.渡口是河两岸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也是作者年少晨读的好去处。
D.“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既饱含作者的坎坷经历,又有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石埠旁的妇人、小孩以及艄公的描述主要采用动作细节描写,呈现渡口的热闹景象,体现作者对“渡口”的深深依恋之情。
B.文章多处采用插叙,回忆了以前的渡口并描述了渡口旁人们的各种活动,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而今渡口荒芜的现状的惋惜之情。
C.作者对渡口河滩秋季开满白蓼花和芦苇花束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当时渡口的繁忙,也与当下渡口的荒芜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写的是渡口,却从眼前的槐树写起,中间穿插与渡口有关的人生经历与思考,再回到老槐树和立足的渡口,前后照应。
8.关于本文的语言运用特点,有人认为,表述活泼新颖,富有音乐美;也有人认为这样会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感。对此,你怎么看?试以第④段为例说明。(4分)
9.全文围绕“渡口”进行构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渡口”的含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光禄大夫傅祗辟为掾。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徒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颐遇害,彬素与颐善,先往哭颐,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俄而以彬为豫章太守,迁前将军,江州刺史。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史,西周时开始设置,又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从先秦开始内史,其主要任务是掌管法令、拟定文书,协助国君策命诸侯及卿大夫,并负责爵禄的废置。
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与“岁在癸丑”“乾隆三十九年”纪年方式一致。
C.从兄的“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父是伯父、叔父的通称;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除名,指除去名籍,取消原有身份;是指中国封建时代对官吏犯罪的一种处罚方法,即开除官籍;现也用于作为组织内部剔除某成员这一行为的描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彬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展开余下试题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颐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4分)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4分)
14.王应为何劝王含投奔王彬而不是王舒?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①
宋•刘仙伦
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叔子残碑②,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
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山河,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注】①本词写于送友人赴襄任职之时,宋金两国正对峙于襄阳,暂时平静。②叔子残碑:羊祜,字叔子。他曾出镇襄阳有惠政;死后百姓为之立碑,又称堕泪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艅艎”三句从送客之地落笔,描写临别时的环境氛围,景象苍茫寥廓,颇有气势。
B.“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写京西南路安抚使礼贤下士的作风,能勉强使人振奋精神,增强意志。
C.“眼底山河”起三句,写眼下河山沦丧,城楼鼓角震天,这些都足以让有志之士为之痛苦流涕。
D.“功名机会”最后两句,再次勉励张明之抓住入幕时机,为国家建功。闲暇时不可麻痹,要常备不懈。
16.本词虽为送别之词,却不做儿女之语,“慷慨激昂”,一派豪气。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情谊,互诉衷肠,《春江花月夜》中“ , ”写游子与思妇互相望月却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只能希望随着月光去照耀对方,表现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2)习书记在2020新年贺词中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意在告诫我们要珍惜当下一分一秒的时光,才能不辜负最好的年华。屈原在《离骚》(节选)中也有“ , ”的诗句,表明时不我待,一定要珍惜时间。
(3)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也由此衍生出了独特的“酒文化”。孟郊有“且持酒满杯, 狂歌狂笑来”,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而《归去来兮辞》中陶潜端起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院中的树木,心情愉快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① 。这种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谋事要“生于虑”的深刻背景。正所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诚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孔子一再警醒世人,“虑之不远,其忧即至”。荀子说得也很通俗:“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 ② ,豫则祸不生 虽然今天的时空环境同先贤们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并无二致。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种关健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能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洞若观火,而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唯有怀以深谋远虑的洞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 求得先机。
18.下列在文中方框内所填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 、 B., , ”。 ,
C., 。 。” , D.: 。 ”。 、
19.有人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诚人们不要只町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从表达上看,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①②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21~22题。
近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袁隆平、申纪兰、冯巩、海霞、冯骥才、李子柒等6人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
农业农村部表示,为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升节日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推进成风化俗,引导带动城乡同庆丰收、共迎小康,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决定从相关领域聘请一批杰出代表,参与丰收节民俗、文化、科技、旅游等公益宣传活动,承担在各自领域的公益推广义务。“推广大使”需具有积极向上的公众形象,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据了解,“推广大使”采取分批聘任的方式,分为“国家推广大使”“民俗推广大使”“社会推广大使”“乡村推广大使”“媒体推广大使”“网络推广大使”等不同类别,由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颁发聘书。
21.请为上述新闻拟写一则标题。(4分)
22.请结合你对上述几位“推广大使”的了解,任选一位你熟知的,为他们写一段“推荐词”,说出你的推荐理由。要求语言简洁流畅,连贯得体,不少于12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日前,新华社发布了一则短视频《你的样子》,解说词直击心灵:你是谁,从冬天来到春天;从黑夜走到黎明,你有清澈的眼神;你有决绝的背影,逆风飞翔;你有坚毅的脚步......你是谁,我看不清你的脸,但我记住了你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身为00后的你,即将高三毕业,奔赴另一段梦寐以求的精彩旅程。回首过去,基本上是迎着非典开始,踏着改革的鼓点前进,又伴着疫情的肆虐远行。青春的你,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期待着从这里走出去。一路走来,你是否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6月6日下午,学校举办“扬帆筑梦、砥砺前行”的高考送别活动,为你们加油打气,预祝成功。作为即将毕业的学子,请你综合上述材料,写一封信留赠母校老师或学弟学妹,让他们感知你的风采!记住你的样子!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适应性训练
语文试题(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D(A项,“开始有了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错,原文是“从制度层面对志愿服务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B项,“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开始付诸实施”错,查无根据。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泰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