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14 2020-08-10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4]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6月热身语文试题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热身试题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
②批评史上这类权宜应变的现象,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表示传统并不呆板,而具有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它一方面把规律定得严,抑遏新风气的发生:而另一方面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于因对抗而地位摇动。它也颇有外交老手的“富于弹性的坚定”那种味道。传统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愈迫切:于是不再能委曲求全,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
③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表现。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更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圣佩韦认为当时法国的浪漫诗派蜕变于法国十六世纪的诗歌。中国也常有相类的努力。明、清批评家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挂钩:我们自己学生时代就看到提倡“中国文学改良”的学者煞费心机写了上溯古代的《中国白话文学史》,又看到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竟陵”两派。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仿佛野孩子认父母,暴发户造家谱,或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诰赠三代祖宗,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它会影响创作,使新作品从自发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法:它也改造传统,使旧作品产生新意义,沾上新气息,增添新价值。
④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观见审”(元行冲《释疑}》,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
⑤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田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
⑥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旁人难于意会。释袜弘《竹窗随笔》论禅宗问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其实这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文学研究里也有相似的现象。假如我们不很认识古代和外国的文艺传统或风气,对于它们的作品往往读起来就像隔雾看花,谈起来也未免隔靴搔痒,要把手边用惯的尺度去衡量,把耳边听熟的议论去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别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
浏览完整试题
⑦这些文体就像梯级或台阶,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话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
(节选自钱钟书《旧文四篇•中国诗和中国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有惰性,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但是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变应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
B.批评史上有人曾嘲笑这类权宜应变的现象为“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传统其实并不呆板且相当灵活,因为旧传统既因坚守规律而抑遏新风气的发生,又因避免对抗导致地位动摇而收容新风气。
C.新风气同旧传统一样,都具有两面性:新风气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又要宣示历史渊源,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依据所自。作者认为这对创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D.作者主要批评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主要是批评他们对旧传统里的作品进行评论时,有见树不见林的偏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旁征博引,语言风趣幽默,思维辩证缜密,论证方法丰富,论据详实,辛辣的讽刺入木三分,生活化的语言生动活泼。
B.比喻论证,把深奧的道理解说得生动透彻。如文中以“水米”来比喻“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两种主张。用“清官判断家务事”比喻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旧传统的作品的批评。
C.对比论证,将两者的观点表现得准确清楚。如将新传统的批评家和旧传统的批评家对比,将“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的观点进行对比,从对比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D.引用论证,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典雅丰富,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明、清批评家把《水浒》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挂钩,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竞陵”两派,来论证新风气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
3、下列选项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里的两面派假正经”表示传统并不呆板,而具有相当灵活的机会主义。它表面上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于因对抗而地位摇动,而实际上把规律定得严,抑遇新风气的发生。
B.“外交老手的‘富于弹性的坚定’”比喻旧传统在面对新风气时,像外交老手一样,在坚定不变的底线和原则的前提下,也能接受灵活的、不触及本质的改变。
C.“当局称迷,傍观见审”中的“当局”者指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傍观”者指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迷”指因置身其中,对旧传统里的作品不能全面认识和客观估计:“审”指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能对旧传统里的作品有全面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估。
D.“这两句话”指的是“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别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水米无干”指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是散文用来“言志”,诗歌用来“载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
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官方配套活动之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在此背景下,本次“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正体现了中国政府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能,为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的强大决心。论坛欢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在内的各国农业和食品企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市场监管总局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界同仁共同努力、携手共治,为保障人类食品健康与安全做出更大贡献,本次论坛正向世界传递这一强烈信号。
中国政府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充分满足百姓消费发展需求,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改革创新,借鉴国际经验,健全最严谨的标准,创新监管方式、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完善基础制度、实行最严厉的处罚,落实监管责任,坚持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让中外民众在经贸交流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收获,是当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民间友好工作赢得广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论坛愿与国内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企业加强合作,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改善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活水平,让国内外民众共同分享贸易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摘自《证券日报》2018年11月6日)
材料二:
(摘自《中国健康报》2018年3月10日)
材料三:
食品安全治理属于世界性难题。有效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需要进行系统的创新。我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研究我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不可忘记这一基本国情。纵观全球,独立监管、统一监管和专业监管,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不会仅仅满足于食品的安全保障,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亚里士多德曾说:“事业是理念与实践的生动结合。”在新时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安全领域,广大企业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系统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展开余下试题
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还需要企业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因为“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从全球的范围来看,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创新属于食品安全治理创新体系中最为艰难、最具创造、最富智慧的创新。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宗教、习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文化是分层次的,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等形式;文化具有传承性、渗透性、持久性等。食品安全的治理使命、治理愿景、治理价值、治理战略等,是食品安全治理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最精髓的内容。
(摘自《中国食品安全报》2018年11月29日)
4. 下列不属于举办“‘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的目的的一项是( )(3分)
A. 展现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民间友好工作上的发展基础。
B. 欢迎各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
C. 传递中国为保障人类食品健康与安全做出更大贡献的强烈信号。
D. 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这就决定了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需要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
B. 当前,相对于食品的口味、价格而言,安全性并没有引起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的高度重视,这亟待改变。
C. 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食品消费的安全性还是要放在更高的位置。
D. 食品安全监管,既要遵守独立监管、统一监管和专业监管的基本模式,又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进行创新。
6. 结合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概括如何进行食品安全治理。(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鸟兽不可与同群 冰心
女伴都笑茀玲是个傻子。而她并没有傻子的头脑,她的话有的我很喜欢。她说:“和人谈话真拘束,不如同小鸟小猫去谈。它们不扰乱你,而且温柔地静默地听你说。”和人谈话未必真拘束,但如同生人、大人先生等等,正襟危坐地谈起来,却真不能说是乐事。十年来正襟危坐谈话的时候,一天比一天的多。我虽也做惯了,但偶有机会,我仍想释放我自己。这半年我也就常常做傻子了!
第一乐事,就是拔草喂马。看着这庞然大物,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在你手中吃嚼青草的时候,你觉得它有说不尽的妩媚。
每日山后牛棚,拉着满车的牛乳罐的那匹斑白大马,我每日喂它。乳车停住了,驾车人往厨房里搬运牛乳,我便慢慢地过去。在我跪伏在樱花底下,拔那十样锦的叶子的时候,它便侧转那狭长而良善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我们渐渐熟识了。远远地看见我,它便抬起头来。我相信我离开之后,它虽不会说话,它必每日地怀念我。
还有就是小狗了。那只棕色的,在和我生分的时候,曾经吓过我。那一天雪中游山,出其不意在山顶遇见它。它追着我狂吠不止,我吓得走不动。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我看它走了,一口气跑了回来。一夜没有睡好,心脉每分钟跳到一百一十五下。
女伴告诉我,它是最可爱的狗,从来不咬人的。以后再遇见它,我先呼唤它的名字,它竟摇尾走了过来。自后每次我游山,它总是前前后后地跟着走。山林中雪深的时候,光景很冷清。它总算助了我不少的胆子。此外还有一只小黑狗,尤其跳荡可爱。一只小白狗,也很驯良。
我从来不十分爱猫。因为小猫很带狡猾的样子,又喜欢抓人。医院中有一只小黄猫,在我进院的第二天早起刚开了门,它已从门隙钻进来,一跃到我床上,悄悄地便伏在我的怀前,眼睛慢慢地闭上,很安稳地便要睡着。我最怕小猫睡着时呼吸的声音!我想推它,又怕它抓我。那几天我心里又难过,因此愈加焦躁。幸而护士不久便进来!我皱眉叫她抱出这小猫去。
以后我渐渐地也爱它了。它并不抓人。当它仰卧在草地上,用前面两只小爪,拨弄着玫瑰花叶,自惊自跳的时候,我觉得它充满了活泼和欢悦。
小鸟是怎样的玲珑娇小呵!在北京城里,我只看见老鸦和麻雀。有时也看见啄木鸟。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知更雀的红胸,在雪地上、草地上站着,都极其鲜明。小蜂雀更小到无可苗条,从花梢飞过的时候,竟要比花还小。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此外还有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早起朝日未出,已满山满谷地响起了它们轻美的歌声。在朦胧的晓风之中,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春是鸟的世界,“以鸟鸣春”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两句话,我如今彻底地领略过了!
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玫瑰和丁香丛中,更有青鸟和知更雀的巢。那巢都是筑得极低,一伸手便可触到。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是这样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而且是怎样有趣的事,你看小鸟破壳出来,很黄的小口,毛羽也很稀疏,觉得很丑。它们又极其贪吃,终日张口在巢里啾啾地叫,累得它们的母亲飞去飞回地忙碌。渐渐地长大了,它们的母亲领它们飞到地上。它们的毛羽很蓬松,两只小腿蹒跚地走,看去比它们的母亲还肥大。它们很傻的样子,茫然地只跟着母亲乱跳。母亲偶然啄得了一条小虫,它们便纷然地过去,啾啾地争着吃。早起母亲教给它们歌唱,母亲的声音极婉转,它们的声音,却很憨涩。这几天来,它们已完全地会飞了,会唱了,也知道自己觅食,不再累它们的母亲了。前天我去探望它们时,这些雏鸟已不在巢里,它们已筑起新的巢了,在离它们的父母的巢不远的枝上。它们常常来看它们的父母的。
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小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你若爱它们,它们也爱你,因为它们都喜爱小孩子。大人们太忙,没有工夫和它们玩。(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比之下,茀玲不愿与人谈话,更爱和小猫小狗交流,因此被同伴笑话,而“我”却看到了茀玲的可贵之处。
B.作者由己及物,联想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爱进而爱护雏鸟的双亲,又由物及己,想到雏鸟也会关爱它们的双亲。
C.在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鸟兽们各有各的可爱之处,很多时候都具有了人的灵性,富有情趣,亲切自然。
D.本文保持了冰心先生散文创作的一贯风格,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笔调轻倩灵巧,语言清隽流丽。
展开余下试题
8.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9.作者交替使用“我”和“你”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素专据上流,咸劝因此举事。淹每从容谏,景素不纳。及镇京口,淹又为镇军参军事,领南东海郡丞。景素与腹心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
会南东海太守陆澄丁艰,淹自谓郡丞应行郡事,景素用司马柳世隆。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于选部,黜为建安吴兴令。异明初,齐帝辅政,闻其才,召为骠骑参军事。俄而荆州刺史沈攸之作乱,高帝谓淹曰:“天下纷纷若是,君谓何如?”淹对曰:“在德不在鼎。公何疑哉?”帝曰:“闻此言者多矣,试为虑之。”淹曰:“公有胜者五,而彼有败者五。故虽豺狼十万,而终为我获焉。”帝笑曰:“君谈过矣。”是时军书表记,皆使淹具草。建元初,又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带东武令,参掌诏册,并典国史。寻迁中书侍郎。永明初,迁骁骑将军,掌国史。出为庐陵内史。视事三年,还为骁骑将军,寻复以本官领国子博士。少帝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
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宫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淹答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才劣志薄,不足以仰称明旨耳。”于是弹中书令谢朏等人。临海太守沈昭略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治,内外肃然。明帝谓淹曰:“宋世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天监元年,封临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淹乃谓子第曰:“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菜耳。”其年,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四年,卒,时年六十二。高祖为素服举哀,赙钱三万,布五十匹。谥曰宪。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八》,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B. 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C. 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D. 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起家,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也有兴家立业,成名发迹之意。文中指前者。
B. 带,在古代官制中有兼任、兼管之意。文中“以本官领国子博士”中的“领”也是此意。
C. 丁艰,即丁忧,亦称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丧事,文中指江淹母亲去世。
D. 赙,赠送财物助人办理丧事。文中指高祖赠送江家钱财、布匹助其办理江淹 丧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江淹学识渊博,长于对策。他对策能力出众,齐高帝询问他天下之势,他分析了胜败之因,并说明了齐国获胜的必然性。
B. 江淹才名过人,齐高帝听说他有才能,先后令他担任骠骑参军事、骠骑豫章王记室等职,后又提拔他为中书侍郎。
C. 江淹任职南司,广受好评。他兼任御史中丞后,劾治官员,朝廷内外秩序井然,齐明帝称赞他并因此封他为临沮县开国伯。
D. 江淹两次封爵,生荣死哀。他先被封为临沮县开国伯,后改封为醴陵侯。他去世后,高祖为其素服举哀,并赏赐布帛钱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每小题5分)
(1)景素与腹心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5分)
(2)明帝谓淹曰:“宋世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宫春 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①,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②?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③?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②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③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六》:秦昭王尝遺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日:“谨以解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虽为婉约之作,风格与豪放之作明显不同,但是其内在的情感也有相通之处。
B.上片写词人看到美人头上春幡,方知“春已归来”,其“袅袅”一词,颇为传神。
C.下片开头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紧张和烦乱情绪,并领起整个下片。
D.本词用比兴手法,所运用的风雨、燕子、西园、塞雁等物,富有象征意味。
1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一空1分)
(1)《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写秦国的统治者把搜刮来的珍宝当石头、土块来看待的两句是:“ , 。”
(3) 《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杜绝森林火灾,技防更要人防。数据显示,我国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我国曾发生的多起森林火灾, 也都是野外用火烧荒。一次次惨痛的教训___________,防火必须先防住人。要从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角度,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防火意识,让群众切实担负起森林防火宣传员、情报员、巡逻员职责,增强防火自觉性、主动性。要牢牢把握住野外火源和可燃物管理两个关键,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患于未然,杜绝森林火灾,严查还要重处。虽然下了条条严令,设了道道关卡,做了层层部署,但难免有人对禁火令、封山令 ,造成森林火灾事故。这说明肇事者不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也证明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关卡防线有漏洞。对肇事者要依法严惩,让所有人杜绝侥幸心理,__________,真正树立起防火意识。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面对无情的山火,我们要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一条不能突破的红线和底线,( ),对森林防火形势的严峻性和艰巨性做出准确判断,不讲条件地把重担挑在肩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罪魁祸首 说明 置若罔闻 引以为戒
B.首当其冲 表明 置若罔闻 引以为戒
C.罪魁祸首 说明 充耳不闻 引以为鉴
D.首当其冲 表明 充耳不闻 引以为鉴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上一篇: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训练(一)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新疆哈密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