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64  2020-08-1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4]
内蒙古通辽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增分训练(二)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9分,每小题3分)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指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伴随而生。中华民族始终在同疫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把疫病的防治和自然环境、社会人生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同”,密切关联。医道作为天道与人道在自然与人之间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从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把天道与人道中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因此,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否则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以前,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为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防治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在《周易》中探索导致疫病流行的原因,注意到气候、饮居和疫病的关系。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下,从整体上来论述医学,它不仅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同时将人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上工治未病”的养生、防治疫病的思想。东汉名医张仲景著《伤寒论》,总结出一套认识疫病的理论,根据病情的变化制定不同治法,开创了中国医药对疫病的辨证施治方法。之后,经过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努力探索,至近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认识和防治疫病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防疫抗灾、救黎民百姓于病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年03月16日15 版)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道、人道、医道合一使得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由疫病医学演变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
B.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华医道的核心,促进了中华医道观的形成,并具体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防、治疗。
C. 天道与人道中的许多抽象理念要通过医道在实践层面加以体现,因此只要了解了医道,我们理解天人合一就会突破抽象的哲学层面。
D. 《周易》在探讨疫病流行的原因时,注意到其与气候、饮居的关系,此即医道与天道、人道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从解释“疫”的含义发端,指出中华民族在同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B. 文章中间四段集中论述了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影响。
C. 文章指出医道与天人合一思想“道和理同”,对理解天道和人道思想十分重要,但在探讨时却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D. 文章最后一段阐明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与创新对于今天抗疫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
B. 经过历代医家对疫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探索,中医形成了应对疫病的理论体系。
C. 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悬壶济世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中国传统医学观不仅关注医术,而且重视医德,这对我们现代医学观有重要启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注】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文体设施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前实行的省级统筹为主的养老保险,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B. 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C.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警示中国在养老问题上必须及早拿出相应对策。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B. 社区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使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也不出街道。
C. 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D. 老年文艺事业应该成为养老事业的组成部分,只要让老年人欣赏老年文艺作品,就能使他们升华情感、完善道德。
6.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7--9题。
青春万岁(节选)
王蒙
光阴疾速地流逝,高三班已经提前举行过毕业考试,同学们开始自由而又紧张地温习功课,翻开高中三年来学过的大叠教科书、讲义和笔记本,拼命念着,背诵着,演算着,严重的关头——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就要来了。
招生委员会发下了登记表,要每人填四个志愿,这可是决定终身命运的大事情,大家眼花缭乱,不知道选择什么好,上午填写了的,下午又变卦,到处都在谈论、磋商、征求意见……加上功课的重担,她们都瘦了。
最近周小玲到处诉苦。这一天,下了晚自习,她坐在桌子上,第三次对吴长福说:
“朋友,你看我学什么好呢?我想学体育,可又舍不得数、理、化,它们耗费了我多少心血!我也想学地质,这方面人材缺少,但是地质工作似乎不太具体,我说不清我的意思,我的性格喜欢从头至尾,知道开头也知道结尾,地质工作却只是替别人开路。春假当中,听了从鞍钢实习回来的大学生的报告,我真想到炼钢炉旁边去,可是,我怕热,这倒没什么,我还喜欢体育,学体育,可以当选手,可以教学生……体育学院到底怎么样?我不知道。糟糕,现在有什么志愿好填?最好所有的学院、科系都让我上一遍,然后就知道学什么最好了。”
“你挑剔太大!”吴长福摆着头责备她,“你看我,不论什么系,不论什么学校,不论什么地点,只要有大学上,阿弥陀佛,就行!可是我的功课够不够起码水平呢?倒霉,今年还有三万名机关干部考学校。完蛋了,我考不上了,考不上……”
周小玲说选择志愿的困难,吴长福说对升学考试的担心,她们各说各的。周小玲继续不厌其烦地说:
“我到底学什么呢?真缺德!是哪位作家描写少女选择志愿来着?‘我要作教师,第一位女士说;我要作医生,第二位说’……第三位呢?也许是想作芭蕾舞演员之类的。去他的,哪里有这样轻松如意?我们高中毕业生,不知道学什么好,又怕考不上大学,脑袋都要急炸了;作家却偏要温柔、细腻、甜言蜜语地描写我们,谁让他描写我们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好好体验生活!”
“可不是!”吴长福表示十分同感,“我饭量都减少了,馒头由每顿五个改为四个半,体重由五十九公斤降到五十八公斤半!”
“五十八公斤半?够沉的了,朋友!”
杨蔷云在操场上漫步。蔷云拔脚跳了跳,又跑了两步,觉得特别舒服。
“我应该坚持清晨跑步!”蔷云告诉自己。这么好的操场,这么好的跑道,如果六年来每天早晨跑上四百米,她的肌肉将会多么发达,她的四肢将会多么灵活,还有她的肺活量——她将把多少新鲜甘美的空气吸进去!可恨,她几次开始了清晨锻炼,又几次中断了。
这是排球架。蔷云用手拉了下挂网子的那个铁接头,想起高一时候与女附中赛排球,她怎么扑过去抢救险球,磕破了膝盖。为什么高二以后她就再没有一板一眼地练下去呢?也许她本来可以成为丝毫不比周小玲逊色的运动员吧?
从操场望望高三的教室,蔷云隔着窗户寻找自己的座位——姓名:杨蔷云;徽章号数:5802;赶明年就不是了,桌子的颜色渐渐变暗,它的主人也将要更换了。杨蔷云在这个座位上看书、听课、画图、下棋、记日记,在这个座位上做了多少事情!在这个座位上,其实能多做多少事情!譬如记日记,高一的时候每天记,高二的时候每周记,在高三头一学期,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记,到第二学期,半年只记过三篇日记。为什么她不每天记呢?应该清清楚楚地生活,一步一个脚印儿呀!如果有这么一部中学六年的日记,作为自己写给自己的信、自己的书、自己的鞭策和自己的鼓励,那多么有价值!
好像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道对谁讲好,蔷云有点憋得慌。
蔷云看着隐在黑暗中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听着指引着全校几千人的起居作息的电铃声;这座熟悉透了的、平凡的甚至是破旧的学校,这座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突然变得新鲜、生动、意义深远起来。假如中学时代能重新开始一次的话:书将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百米赛跑要一步一步地跑,歌儿要一小节一小节地唱,总之,日子要一天一天地、一分钟一分钟地细细地过!只有认真地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生活!……
再见吧,中学时代!蔷云现在已经懂了许多,明天,她就要以新的姿态出现了,等到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将不会再有丝毫遗憾,不再希图重来一次,她将骄傲地、毫不恋惜地送别已往的时间。
蔷云唱起一个中学生最爱唱的歌:
像那春天的鸟群……
像那五月的江水……
她相信,虽然没有录音机,没有无聊者“×月×日到此一游”的题字,也没有假惺惺地在树皮上刻下姓名,但是,她的歌声,她的笑意,她的热情和思念——决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她将留下点什么,留在学校的天空、地面和大大小小的角落里,至少留在一个小角落,那个角落里存在着不朽的东西:她的美妙的中学时光。
回到宿舍,苏宁给她拿来一封信,看到那粗大的字体已经知道是谁写的了。
当你毕业的时候,我祝贺你。
你的朋友6.29.
张世群写的寥寥几个字,引起了蔷云难以形容的感激,她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普通的一句话,每一遍都体会到新的意义……“当你毕业的时候”,张世群没有忘记朋友,注意着她什么时候毕业,有谁像张世群这样及时地关心人,用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用自己的心鼓舞别人的心?“我祝贺你——你的朋友”,是的,祝贺、支持和问候,这一切对于在生活里正要跨前一大步的人是多么需要呀!不会问好的朋友算得上什么朋友呢?没有朋友的问好,在生活里前进又有什么光彩呢?
蔷云收起信,心里十分快活。
(有删改)
【注】王蒙,1934年10月生于北京,当代著名作家、学者,1986年任文化部部长。《青春万岁》是他1953至195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小玲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为了填写志愿一事,她找吴长富商量,希望能得到同学的帮助,但事与愿违。
B.小说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表现杨蔷云在毕业前对高中生活留恋不舍的心情。
C.小说有很强的时代感,但在面临高考以及对大学专业的选择方面,同学们的表现让今天的读者仍有亲切感。
D.“像那春天的鸟群……像那五月的江水……”两句歌词,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杨蔷云离别时的惆怅之情。
8.结合小说内容理解并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6分)
9.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文学,请结合小说选段的具体内容,至少从三个方面谈谈你对青春文学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程迪,字惠老,开封人。父博古,部鄜延兵战死永乐。迪以门荫得官。宣和中,从杨惟中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潼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诸使合荐迪忠义谋略,可任将帅,召赴行在。经略制置使唐重以敌迫近,留迪提举军马,措置民兵以为备。金人已自同州渡河,或劝迪还蜀,迪思有以报国,不从。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转运使桑景询知其谋,以告唐重,揭榜许民择险自固。会前河东经制使傅亮建议当守不当避,重从之,以亮为制置副使,去者悉还。既而金兵益迫,重乃以迪提举永兴路军马,措置民兵,令迪行视南山诸谷,将运金帛徙治其中。因召土豪,集民兵以补军籍。会应募者众,亮语重曰:“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弃去。”重大然之,即檄诸司听亮节制。金人近城,迪又欲选兵迎战,使老稚得趣险,尚可以活十万人。亮执议城守,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城破,乃自亮所分地始。亮先出降,众溃。迪率其徒行徇于众曰:“敌仇我矣,降亦死,战亦死!”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迪冒飞矢,持短兵接战数十合,身被创几遍,绝而复苏,犹厉声叱战不已,遂死之。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诏赠明州观察使,谥恭愍。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宋史•程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B.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C.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D. 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荫,又可称为恩荫,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
D.赠,文中为赠官,指古代皇帝加封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官员官职勋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迪出身武将家庭,跟从杨惟中征讨方腊建立功勋而被加授官职,诸使认为他可以胜任将帅之职而共同举荐了他。
B.程迪忠义有谋略。金人渡过黄河时,有人劝他回蜀地,他为报国而没有听从;并谋划了自保策略,揭下榜文自领其事。
C.程迪善待百姓。金兵逼近城池时,程迪打算挑选士兵迎战,让老人和孩子去险要地方避开战火,以救活十万百姓。
D.程迪作战英勇。金兵攻城,程迪率领部属冒死抵抗,与敌军大战数十回合,几乎全身受伤,仍然厉声呵斥,战斗不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5分)
(2)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小题。
水龙吟•莲子
王夫之【1】
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眩,秋光无赖。拚【2】不含愁,韫香密裹,泠泠珠佩。伴江妃【3】、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
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悬愁碧海。露冷昆明【4】,霜凋玉井【5】,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2】拚:同“拼”。【3】江妃: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5】玉井:井的美称。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
B. “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
C. 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
D. 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
15.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结合本词和下面《离骚》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崇清尚洁”自古就是贤者的精神守望。陶渊明不适俗韵,于山水田园间觅精神之“桃花源”;刘禹锡喜爱“ ①________,草色入帘青”的清幽绿意,于一方“陋室”内求“无丝竹之乱耳, ②________”的清雅心境;周敦颐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_______”的一池清逸芳姿,更渴慕品格似莲之高洁。
(2)“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生命应是一场潇洒而壮美的舞蹈:纵使不能像刘裕“④___________ ,气吞万里如虎”般驰骋沙场;不能像周瑜“⑤________,谈笑间 , ⑥ 。”般儒雅风流。但却可以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以最美的生命姿态,在追梦路上,绽放精彩的人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这本书的语言拒绝晦涩难懂,尽量用极简的表达,图文并茂, 。这样的极简表达, 画龙点睛式地给出了可以让孩子轻松记忆的要点,也给老师或家长留足了“发挥”空间……上下对比,左右参照,中华历史,世界时空,读者会感受到一种“指点江山”的快意。
兴亡更替、社会生活、空间地理、世界视角,是《中国通史》墙书构筑的四维史观,读者可以从四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 历史,( )。“兴亡更替”偏向于政治,“社会生活”偏向于 ,“空间地理”偏向于大江大河、明山秀水,“世界视角”偏向于纵向对比……这其中,“世界视角”是比较有意思的,通过这个视角,可以轻易地找到同一时间线上的东西方在发生着什么,比如1763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去世;2年后,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10年后,纪晓岚开始编纂《四库全书》;13年后,美国建立。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B.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灵活的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C.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灵活的方式,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与精神,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D.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与精神,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览无余 虽然 反思 人情世故
B.一目了然 既 切入 风土人情
C.一目了然 既 切入 人情世故
D.一览无余 虽然 反思 风土人情
19.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兴趣爱好不同,但是选择“进入”历史的通道也不一样
B.根据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样的通道
C.或者兴趣爱好不同,或者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样的通道
D.因为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选择“进入”历史的通道也不一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最具破坏性的水稻真菌性病害。水稻几乎所有的生长阶段都可能会感染,可致水稻减产10%~35%,甚至“全军覆没”。 ①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通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