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19  2020-08-0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9]
内蒙古通辽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增分训练(三)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传统文化短视频,顾名思义即是记录传统文化的网络短视频。截至2019年5月初,“抖音”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数量超过6500万条,累计播放量超过164亿次,传统文化话题成了“抖音”上最热的话题之一。目前,短视频客户端用户集中在24岁左右,而短视频传统文化传播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受众心理。
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催促着人们主动进入新环境、新领域,获得新知识。而“复古风”从生活服饰刮到了传统文化领域,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受众对于生动丰富、充满趣味的小众传统文化是新奇的,基于好奇与求新的心理,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相对于“抖音”其他类型的信息,传统文化等知识的传播是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传递严肃的传统文化信息,受众在观看其他类型比如搞笑类短视频时可能会有浪费时间的隐忧,但是观看知识类短视频能够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而在此基础上,出于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作用,短视频客户端不再只有休闲娱乐的作用,也是一款轻松学习、获得知识的工具。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位。当今时代,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都在提高,审美观念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好看、眼球刺激,还要有个性、流行等因素。“美而不同”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新境界。传统文化一直作为高雅文化存在,在注入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后开始接地气,不同于传统信息传播的呆板与生硬,有个性的传统文化传播符合大众审美,更容易在受众中间扩散传播。
在传播活动中, 从众是指个体 (或群体)受到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或行为,使之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在短视频领域,传统文化短视频在受众点赞、转发的二次传播中,引起了其他用户的跟随观看。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抖音”客户端无限推送的信息流模式,很多用户会选择点赞量多的视频进行观看。而平台功能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在从众心理的指导下,由好奇的观看转化为参与视频拍摄。如共青团中央的“抖音”号与京剧演员珮瑜合作,共同发起了抖音话题“我要笑出国剧范”,并为话题提供示范视频,引发了众多受众的模仿,截至目前此话题阅读量超过26亿人次。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了爆炸式的传播。
新媒体技术大大丰富了知识传播的渠道与载体,短视频突破了以图文传播为主的“两微”传播,丰富了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虽然存在短视频“短小微”局限、所传达的内容不够深入、视频制作者水平不高导致视频质量不够精致等问题,但目前,短视频依旧处于风口位置,传统文化传播者在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发挥受众主导地位,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产出的同时,也要寻求更为深入的传播方式。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郝玉佩《短视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受众心理分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看短视频能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B. 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都想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味。
C. 当今时代,“美而不同”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
D. 从众心理推动受众点赞、转发、观看、参与拍摄,使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传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主要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探讨短视频时代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倍受热捧的原因。
B. 文章用共青团中央与京剧演员合作发起抖音话题并提供示范视频的实例证明从众心理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C. 文章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
D.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论及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存在问题,给文化传播者指出方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唤醒青年用户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B. 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主观因素。
C. 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传统文化也为抖音视频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注入了新活力。
D. 在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需要寻求不同领域的合作来实现传播效果的优质与传播方式的深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显,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材料二:
2018年中国网民短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2018年中国网民长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注】 分数越高代表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
材料三:
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统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查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6.我国智慧交通发展迅速,但要充分适应社会发展,还需做出哪些努力?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鲁迅先生的温柔
叶浅韵
  ①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10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
  ②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近的先生塑像,莫名的大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
  ③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不请自来。他是她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牌精神食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也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在一纸一句里。
  ④而在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里,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昂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多才,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是说起时尚衣着也头头是道。从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
  ⑤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人家。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
  ⑥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7条,除了交代丧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
  ⑦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越一切之上。先生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东西南北,各方各圆。
  ⑧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我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已是多余。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从鲁迅文学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的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
B.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地写出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美好的爱情。
C.作者写鲁迅先生临终遗嘱。这些遗嘱里有对周海婴将来职业的要求,有对无原则主张宽容的痛恨,并与现实进行对比,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
D.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温柔看待世界之一切的态度予以高度评价,朴素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睿智的深邃。
8. 请简要说说文中鲁迅先生的“温柔”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9. 本文的中心内容在于写鲁迅先生的温柔,而结尾却写“我”在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这样写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王阮,字南卿,江州人。父彦傅,靖康勤王,有功。阮少好学,尚气节。常自称将种,辞辩奋发,四坐莫能屈。尝谒袁州太守张械,械谓曰:“当今道在武夷,子盍往求之?”阮见朱熹于考亭,熹与语,大说之。登隆兴元年进士第。
时孝宗初即位,欲成高宗①之志,首诏经理建业以图进取,而大臣巽懦幸安,计未决。阮试礼部,对策曰:临安面湖背海,膏腴沃野,足以休养生聚,其地利于休息。建康东南重镇,控制长江,呼吸之间,上下千里,足以唬视吴、楚,其地利于进取。建炎、绍兴间,敌人乘胜长驱直捣,而我师亦甚惫也。上皇遵养时晦,不得与平,乃驻临安,所以为休息计也。已三十年来,阙者全,坏者修,弊者整,废者复,较以曩昔,倍万不侔。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古者立国,必有所恃,谋国之要,必负其所恃之地。秦有函谷,蜀有剑阁,魏有成皋,赵有井陉,燕有飞狐,而吴有长江,皆其所恃以为国也。今东南王气,钟在建业,辍而弗顾,退守幽深之地,如是而曰谋国,果得为善谋乎?且夫战者以地为本,湖山回环,孰与乎龙盘虎踞之雄?胥潮奔猛,孰与乎长江之险?今议者从习吴、越之僻固,而不知秣陵之通达,是犹富人之财,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傥六飞②顺动,中原在跬步间,况一建康耶?古人有言‘千里之行,起于足下’,人患不为尔。知贡举范成大得而读之,叹曰:“是人杰也!”调南康都昌主簿,以廉声闻,移永州教授。献书阙下,请罢吴、楚牧马之政,而积马于蜀茶马司,以省往来纲驿之费,凡数千言。绍熙中,知濠州,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日讲守备,与边民亲访北境事宜。终阮在濠,金不敢南侵。其后改知抚州。
韩侂胄宿闻阮名,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私谓所亲曰:“吾闻公卿择士,士亦择公卿。刘歆、柳宗元失身匪人,为万世笑。今政自韩氏出,吾肯出其门哉?”陛对毕,拂衣出关。侂胄闻之大怒,批旨予祠。阮于是归隐庐山,尽弃人间事,从容觞咏而已。朱熹尝惜其才气术略过人,而留滞不偶云。嘉定元年卒。
(选自《宋史•王阮传》,有删节)
[注]①高宗: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②六飞: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常以此代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B.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C.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D.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君王。这里指北宋靖康之乱时王彦傅曾带兵救援朝廷。
B.建业,地名,今南京。后文中的“建康”“秣陵”也都是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呼。


展开余下试题C.教授,官职名,是地方教育机构的长官,主要负责科举考试、教育内容的设定等事务。
D.陛对,指古代臣子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臣子间相互质询。陛,古代宫殿的台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阮年幼好学,为人喜爱。他曾经拜见袁州太守张械,后又到号亭拜谒朱嘉,朱熹和他交谈后感到非常高兴。
B.王阮为官清廉,勇于变革。他任主簿以清廉闻名,做永州教授时为节省费用而改变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
C.王阮尽忠职守,不忘备战。他担任濠州太守时,每天讲授防御,还亲自探访边境,金人因此不敢向南侵犯。
D.王阮崇尚气节,不畏权贵。他坚持操守,不肯投身韩侂胄门下,以免为后人耻笑,最终归隐庐山,不问世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犹富人之财,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5分)
(2)韩侂胄宿闻阮名,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①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注① 颜:指颜某。障楼:杭州城外一观潮处。:②渤澥(xiè):指渤海。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①
(北宋)苏轼
万人鼓噪②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③。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注:①作者时任杭州通判,中秋观钱塘江海潮,作这组七绝诗,共五首。②万人鼓噪:春秋时期吴越战争,越军在深夜里进攻吴军,万人在战鼓声中呼喊前进,吴军震惊,一败涂地。③老阿童:西晋名将王浚的小名,曾率长江上游水军,浮江东下,楼船千里,一举攻下吴国首都建业。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的起笔用先声夺人手法,从远处潮声写起,如巨雷轰鸣,声震百里,震人心魄,奠定基调。
B.第一首诗的结尾两句,描写钱塘江的巨浪好似一道突起的雪岭,不仅挡住观潮者的视线,还让人害怕。
C.第二首诗的前两句,诗人用两个典故作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描写钱塘江潮水来势汹汹的威势。
D.第二首诗的三四句,运用设问,一问一答,用写越山好似浮在浪花中间,来写潮头之高,诗境如画。
15.请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在描写钱塘江潮水的手法上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让读者意犹未尽。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音乐到达高潮时,戛然而止,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2)阅读古诗词,我们不妨对其他语言现象展开联想,以便于我们语言学习和积累。比如,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 __________”诗句,我们可以联想到成语“物是人非”。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 19题
国内最早的漆饰家具是明宣德年间的方角双门橱,这种被称为雕漆的工艺,比单纯填漆家具更华丽。明中叶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以黄花梨、紫檀木等优质木材为主材的家具。在另外的广大南方地区,人们 ,制成 的竹家具,尤以斑竹所制家具最为贵重。明代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明式家具品种丰富,用材多样,其中以黄花梨最佳。这种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富有弹性。由于木质坚硬且有弹性,所制家具用料的横断面很小。因此,家具造型简练、挺拔。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充分 木材本身质感。另外,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 )
清代家具中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各种宫廷家具色彩绚丽、纹饰华美。其中,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使它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推陈出新 展示
B.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革故鼎新 展示
C.因地制宜 别具一格 革故鼎新 显示
D.就地取材 别具一格 推陈出新 显示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为了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
B.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
C.高低宽狭的比例或有助于适用美观,或以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为出发点。
D.高低宽狭的比例有助于适用美观、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使它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成为不可多得的杰作。
B.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它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C.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D.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它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成为不可多得的杰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对“中国农民丰收节”反响强烈,纷纷策划各自的节庆活动。各地各部门办好丰收节,① 。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丰收节能否办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各种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支持鼓励农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庆祝活动。②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多、民族也多,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庆祝丰收的习俗。这就要求我们务必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农时农事,把传统活动继承好、保留好、发扬好,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融合互动、相得益彰。我们不搞千篇一律,不搞过多的规定动作,一定要把特色体现出来。三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节俭是农民的美德,我们办节不能追求奢华和排场,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③ 。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综合性的节日,既属于农民,也属于全社会,甚至属于全世界,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农民的节日。
21.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5分)
为大力营造喜迎亚青会(亚洲青年运动会)的浓厚社会氛围,近日,汕头亚青会执委会办公室向广大市民征求“喜迎亚青会”宣传标语。标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通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