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93  2020-08-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3]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校测(三)语文试题
南昌二中 2020 届高三校测(三)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疫情初期“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于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浏览完整试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加工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章第三段引用“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旨在证明时代背景决定着文艺创作。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文中的“四本”即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第五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正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在创作过程中有尺度地“酌奇”“玩华”。
C.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若能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就能讲好中国故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医依靠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指引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提炼总结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认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而阴阳五行学说是遵循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辩证法思想,其推理体系贯穿中医整个理论体系当中。辨证论治强调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通过中医四诊合参,由表及里,由外及内,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运用整体观来辨证施治,整体把握寒热属性,把人体当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人为贵”的人文精神。用整体观思想去理解人,去了解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倡导人的主体性作用。这些思维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同源同构。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阐述的不仅仅是医学理论体系,更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智慧。
(取材于李琳、胡志希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儒和医的关系在宋代已被高度强化,并生成“儒医”一词,“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自此,由儒入医、儒而兼医者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儒与医的结合激励着医者尽心尽力救人性命,医之活人也诠释了儒学之大义的仁爱精神。
儒者无论何时何地,或富贵或贫贱,理想、信仰不可丢,这是儒生爱人、利民、济世的根本动力。历史使命感与担当意识是儒者情怀的重要特征。医者活人、儒者济世,生命关爱与人文情怀必须兼而有之。作为一名儒之医者,他要秉承济世情怀救治每一位病者;作为一名医之儒者,他须以活人之术诠释儒家的仁爱精神。
儒学为中医奋勇抗疫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更重要的是深受儒学浸润的人民大众对源于自身传统的中医群体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化信仰,进而生成心理认同,并在行为上对中医治疫采取顺从与配合的态度。因此,儒学将中医与民众联结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抗疫整体,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抗疫力量,使其在抗疫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取材于王洪车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医日益受到国际关注,中医的特色和优势逐渐被世人认可和接受。与此同时,国务院《中医条例》《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财政对中医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这些都为中医的国际化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了中医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发展。
虽然如此,中医国际化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国中医行业国际化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创新力度不够。加大创新是推动中医国际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加大国外布局模式的创新,与相关国际组织和部门积极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发展。其次,加快中医国际标准的推陈出新,完善中医药行业“走出去”的顶层战略设计。此外,中医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必须要立足自身实际,加大中医在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为更好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展开余下试题只有不断优化自身,中医行业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具体而言,其一,要因势利导,加大在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如上海中医大学与产学研结合的单位协作,融合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仿生技术等,研发了中医智能手环、四诊仪、健康镜等。其中,中医四诊仪是一种智能、便携的中医诊疗设备,集中医问诊、面诊、舌诊及脉诊于一体,并成功伴随中俄志愿者结束520天模拟火星之旅。其二,中医还可以与很多产业联姻,共同发展,实现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如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企业,推进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产业链数据库集群,借助“互联网+”为中医行业提供全面、智慧的服务。要推动中医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必须立足自身,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互联网+”等机遇,为中医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取材于刘辉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中医在“交叉领域的业态创新”的一项是(3分)
A.研发中医智能手环 B.520天模拟火星之旅
C.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D.打造产业链数据库集群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综合性科学,其理论基础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理解上。
B. 中医论治强调用整体观去理解人,了解人与世间万物的关系,体现了“人为贵”的哲学智慧。
C. 中医的特色和优势逐渐被世人认可和接受,但推动中医国际化还须加大自身创新力度。
D.中医浸润着儒学的历史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等情怀,使之在抗疫中获得了大众信任。
6.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述“中医”应如何发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 英
凌叔华
自从三姑姑的婆家送了好日子来,小英每天早上总忘不了拉着她妈问“还有几天三姑姑才做新娘子?”或是说“妈妈,三姑姑怎么还不装新娘子?”
有一晚上小英做梦见三姑姑装新娘子向着她笑,把她倒笑得羞了。
裁缝天天抱着一大包新做好的衣服送到祖母房里,小英常跟着进去,三姑姑站在玻璃柜前面试穿新衣服,有粉红的,有淡绿的,紫的,花的,镶着金边银边同各色花边的,小英看得妈妈叫都听不见了,挨在祖母身边只说,“多好看!多好看!”老太太看她那付羡慕神情,便搂着她笑问,“你也想做新娘子,是吗?”
好了,今天妈妈告诉小英还有三天,三姑姑就做新娘子了。
家内各人更忙起来,早上爸爸去衙门转个圈儿就回来忙着吩咐事了。未来的三姑丈也时常来,笑嘻嘻的冲着人,三姑姑也不出门,整天躲在房内收拾东西。
好容易忙过三天,这天早上家里各人都比往常起得早,母亲同小英换上一身新做的粉红衣服,小英跑出跑进的看大门前的扎彩,门口的板凳坐满了人。吃了午饭不多时,花车军乐队都到了,客厅里,祖母和姑姑的房里也满了客人。一会儿奏起军乐,大家拥着三姑姑出来,她果然也同张阿姨一样,披着长纱,抱着鲜花,上了花马车了。
晚上舅舅和舅妈,大姑妈和姑丈都在家吃饭,人虽多总觉不出热闹,祖母时时望着三姑姑卧房的门帘出神,大家说话常常听不见。
晚饭后祖母吩咐大家早些休息,张妈就领小英去睡。
“你来,张妈!”小英作出撒娇的声音,“我怕得睡不着。”
“三姑姑打扮的多好看!”她把夹被拉了拉,似乎带羞的问:“张妈,你想我还有多少日子才做新娘子?”
到了第三天的早晨,因为夜里母亲告诉小英第二天早上父亲带她去接三姑,她在天没亮就醒了。
马车进了一条胡同,在一家大门前停住。门口站着两三个穿长褂的男人,见车停下,那个胖子立刻上前开车门,迎着父亲面就是请一个安,嘴说着“请进去。”
在一间大厅子里,彼此行完礼,大家坐下吃茶说话,三姑姑却站在一边,后来还替那老太婆装烟袋。小英想“装烟,姑妈的秋杏才做这样事。”
她和三姑姑,父亲坐车回到家里,大家迎上堂屋去了。
一会儿小英走进祖母卧房的后面小屋子找东西,从门缝里望见三姑姑拉着祖母的手坐在床上哭,一边说,“三天都是站着,腰脊骨都酸痛起来,他们晚上打牌到一两点都不睡觉,我也伺候到那时分,……吃饭也不许坐到桌上吃,女婿同他母亲坐着吃,叫我站在一边伺候,这是什么道理?”三姑姑说着,祖母搂着她,叫她躺下歇歇。
母亲由后院过,招手叫小英出来,吩咐她到自己屋里玩去。
吃午饭时,祖母和三姑的眼都红红的。她们吃了半碗饭便放下了,父亲也只吃了一碗。预备的许多好菜都没吃多少。
下午太阳还没下去,三姑丈来了,说是接三姑姑回去。
不知因为什么,小英很不喜欢三姑丈的样子,她想起那个可怕的老太婆,就是他的母亲,那个母亲待她姑姑很不好。
“母亲说没下太阳前就回去。你快收拾走吧。”三姑丈向三姑姑说。
小英望着三姑姑默默走去洗脸,擦粉的时候,眼泪一滴滴流下来。
合家怏怏的送三姑姑上车走了。
母亲出门买东西,祖母躺在床上拿手绢盖着眼睛睡,小英也觉冷静得难过,走到下房看张妈补袜子去。
她翻着张妈的碎布包找好看的零碎布片,也盘腿坐在床上。一会儿她找出一块尺来宽的大红绸子,说:“这块给我好罢?”
张妈看了看红绸说:“啊,这块好,美得很,替你的娃娃做一件做新娘的衣服罢。”听说新娘子三个字忽然触动她今天好久要说没人可说的话。
“张妈,今天奶奶哭了, 你看见没有?三姑姑也哭了,她为甚么哭?”
“因她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离开奶奶,舍不得离开你。”
“不是。”她想了一想才说,“她是怕那个老太婆,一定那个老太婆欺侮她了。”张妈向她瞪了一眼,她不敢再说了。可是从张妈的脸色,她知道她没有猜错,静默了一会,她一面弄那块红绸子,一面又开了口:“张妈……”
“唉?”
“三姑姑不做新娘子行吗?”
(摘编自《小哥儿俩》,1935年10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粉红的,有淡绿的,紫的,花的”一句用精短的句子和词语,从颜色的角度、从小英的视角描写三姑姑衣服的颜色,表现了小英观察关注的重点。
B.故事的转折点是小英到三姑丈家看到三姑姑给她婆婆装烟袋的细节,小英认为这是下人的工作,小说以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子危害的愤懑之情。
C.张妈对小英既有慈爱和耐心也有严格要求,如称赞小英找到的大红绸子美、解释三姑姑哭的具体原因,还有小英乱说话时,张妈瞪她,让她不再这样说。
D.小说主要讲述三姑姑出嫁前后的故事,对三姑姑的描写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等手法体现其情感波澜,表现出作者对时代特有的敏感和独特的审美眼光等。
8.小说开篇写小英急着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到后来不想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小说为何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文中交织着两个“世界”——小英的“儿童世界”和姑姑的“成人世界”,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两个“世界”的理解,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曾祖遂,密令。祖彖,水部郎中。父舆,精吏术。图,成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黄巢陷长安,天子出幸,图从之不及。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淘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凤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以见其宜休之志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曰,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展开余下试题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有文集三十卷。
(节选自《新唐书•司空图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以见其宜休之志
B.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以见其宜休之志
C.作亭观素室/悉图借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以见其宜休之志
D.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以见其宜休之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在,也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到的地方。
B.狩,可指帝王出外巡视,也讳称帝王被迫外出,文中为第一个意思。
C.笏,即朝笏,古时君臣相见时臣子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多用玉、象牙等制成。
D.弑,杀,封建时代专指臣子杀君王,子杀父母。例如,弑君、弑父、弑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图出身官宦世家,有才学。司空图曾祖、祖、父都为官吏;他在咸通末年考中进士,并有文集留于世。
B.司空图屡被提携,重情义。司空图先后被王凝、卢携、卢渥提拔;卢携遭贬时他追随左右,与之倾心交游。
C.司空图正直忠君,有气节。司空图拒绝见贼军将领,不愿和乱国奸臣同朝为官;闻听哀帝被杀,绝食而死。
D.司空图行为怪诞,轻名利。司空图常带领客人在为自己准备的墓穴中饮酒;多次辞去官职,不受他人馈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请。(10分)
(1)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
(2)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还陕述怀①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旌纷电举,日羽②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③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注】 ①此诗是唐王朝创建初期,李世民平定关东回师时创作。②日羽,太阳的光芒。③麾,通“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和辛弃疾《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所用的刻画人物手法相同。
B.诗歌中间六句,先后描述了驻营、行军、出击的三个场面,写得凝练又具体。
C.最后两句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并与开篇遥相呼应,首尾圆合。
D.本诗把议论、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熔为一炉,脉络清晰,风格遒健。
15.本诗题为“述怀”,诗作“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写“客”被说服,满面春风,开怀畅饮,最后与苏轼“ , ”,与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2)自古以来,大爱情怀和自我牺牲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向人们指出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是“ , ”这两个内外因素造成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但是,( ),甚至生造出一些 的概念和表达。因而,我们不厌其烦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不过,在心理学家看来,语言的规范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语言本能”,同时,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演化规律,需尽量 一些人为干预;另一方面,语言的立法者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是因为他们对现代语言科学一窍不通,且这些规定严重 了一般人的语言水平。然而,语言的规范真的毫无必要吗?心理学家虽然看到了语言发展和演化的内在规律,也注意到了语言规范对语言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制约,但他却忽视了规范对于语言的 要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模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伦不类 可有可无 避免 贬低
B.异想天开 可有可无 取消 低估
C.不伦不类 纯属多余 避免 低估
D.异想天开 纯属多余 取消 贬低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
B.人们经常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也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
C.某些词语会经常被人们错误地使用,一些句子也不合语法规范
D.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一些句子也不合语法规范
19.下列引号的运用与文中“语言本能”的引号,作用相同的是(3分)
A.《大学》里的“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要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
B.清朝初年,统治者更重武力,不重视儒学,于是传统的“读书人”就备受打压。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他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日新月异的改变,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实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南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