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51 2020-08-2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1]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9页,33小题,满分9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2分,共6分)
高考作文当引领阅读
高考作文命题除具有评定与选拔的功能,还具有引导功能,通常表现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仅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不够的。学生需要关注社会问题,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做题”上,并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读书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因此,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充分起到引领学生阅读的作用,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就语文学习而言,仅仅学习课本中有限的文章远远不够。著名作家叶圣陶早就讲过,课本选的文章不过是一些例子。语文学习当然不能只学这些例子,而必须大量阅读。教育学中常常讲到“情感教育”,但很少说清怎样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真正的情感教育是接受人类高尚的情感,将这些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这肯定要依赖阅读达成。
大量阅读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是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精神世界的。学生的写作应该反映自己的成长经历,描绘自己心中日益扩大的、新奇的世界。而写作的过程又是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与古今杰出人物对话的过程,也就是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扩大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应该主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历史、哲学,而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阅读时的独特感受与思考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说得饱含意蕴。
读书让人有一个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让人懂得世界与人类的真善美,让人获得精神的自由。同时,读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法国学者拉孔布•维斯曼在《语文的未来——对古典研习的再思考》中指出:“一个新的历史情形对我们而言首先就像一篇待解读的文本。”“世界与一篇文本全无二致,它们都是表达意愿与语法规则及类型的结合,需要经过繁复的程序进行重构。世界有待于我们去阅读,而读者正是通过阅读世界逐步建构自身的。”这就是说,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知识以及一般意义上的获得智慧,阅读本身就是解构世界的预演。书是阅读的对象,人们通过读书而获得阅读的能力。“世界”也是阅读的对象,需要人们去阅读它、理解它、把握它。人通过读书培养了阅读的能力,包括感受能力,分析能力,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判断与欣赏的能力,由此也获得了“阅读世界”的能力。
高考作文命题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读书风尚。近年来,中央一直倡导全民阅读。高考作文命题取材名著,会有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名著。很多家长为了了解孩子阅读名著的情况,自己也会阅读名著,与孩子交流阅读体会和看法,由此在家庭中形成阅读氛围。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藏书、有交流,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和讨论名著,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整个社会就离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不远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考作文命题具有引导功能,不仅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还应该充分起到引领学生阅读的作用,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B.语文学习不应当只学习课本上所选的“例子”,还应当大量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
C.阅读的价值主要并不在于丰富知识、获得智慧,主要在于让人精神世界充实丰盈,让人懂得真善美,让人获得精神的自由。
浏览完整试题
D.读书能够培养人的多种能力,包括阅读的能力、感受能力、分析能力、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和判断与欣赏的能力,直至认识世界的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一开头就从高考作文命题的引导功能谈起,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扩展开去,引出本文“高考作文当引领阅读”的论点。
B.本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集中笔力谈阅读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目的在于说明高考作文应当引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本文第四自然段引用法国学者拉孔布?维斯曼的话,是为了证明该段开头“读书让人有一个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这个分论点。
D.本文第五自然段进一步拓展论证,将高考作文命题的作用由学生推及家长,推及家庭,推及社会,逐层扩展,一直推及到影响整个社会的高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陷入“题海”,沉迷于做题而忽略了读书,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命题对阅读的引领作用就是一种解决的办法。
B.语文学习的对象绝不能仅限于教材,应当通过教材中的例子,举一反三,大量阅读,从而懂得世界与人类的真善美,获得精神的自由。
C.高考作文命题应当着眼于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领学生通过对文、史、哲等社科书籍的大量阅读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精神世界。
D.由于中央对全民阅读的一直倡导,再加上高考作文命题对整个社会风尚的影响,我们的社会就快要建成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了。
二、课内知识检测(本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
4.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参、井: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D.以手抚膺坐长叹 抚膺:抚摸着双腿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性。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形象地写出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做法。
B.“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意思是“并吞天下”。“席”“包”“囊”都是名词作状语。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概括了陈涉起义的结果。
D.本文全篇分析了秦灭亡的种种原因,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过秦论
C.却匈奴七百余里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槁暴(pù)輮使之然(ròu)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òu) 驽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螯(áo) 省乎己(xǐng)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13.对下列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琶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的复杂心理。
B.“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也表现了琵琶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C.“自言本是京城女”,诗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写了琵琶女当年高贵的身份,道出歌女不甘沦落天涯的心态。
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销不知数”叙其身价之高,色艺之绝,红极一时,轰动京城的辉煌。
14.对画线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相逢何必曾相识 终岁不闻丝竹声
1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回来) 巫山巫峡气萧森(萧瑟阴森)
B.一去紫台连朔漠(冷漠) 画图省(曾经)识春风面
C.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下
D.艰难苦恨(极为怨恨)繁霜鬓 潦倒(衰颓,失意)新停浊酒杯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题。
曹石匠
三石
曹石匠,说是石匠,其实是个小包工头。至少曾经是。也就几年前,在村里也算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如今却沧落为贫困户,着实让人唏嘘。其实当初贫困户识别的时候,曾石匠并没有主动申请。村民代表商议时,有人就提出曹石匠应该算
一个,引起大家的附和。也有人担心,说曹石匠那人,你要将他评为贫困户,人家还不一定乐意呢。果不其然,上门征求意见时,曹石匠还真不答应。可再商议时,村民代表们仍坚持,只得再次上门,还找了几个跟曹石匠关系好的一起去做工作。好说歹说几个来回,曾石匠这才勉强点了头。不肯当贫困户的,不是说没有,但至少,我是第一次遇见。
展开余下试题
也许是因为这,我对曹石匠有了兴趣。驻村那阵子,便经常去曹石匠家,不只是上户调查宣传政策,还聊天。聊得多了,发现与村里其他人相比,曹石匠还真有些不一样,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有些见地,属于聊得来那种。傍晚时分,两个人坐在曹石匠家的小院,泡一壶茶,天南海北的。也聊些村里的事,村里的风土人情,或是家长里短。也聊起过曹石匠的人生经历。
别以为曹石匠仅仅会做石匠,种水果也是相当在行的。屋前屋后种了各式水果柑桔、黄桃、葡萄,还有柚子,时常能就着新鲜水果品茶,那滋味相当的惬意。当然,茶叶是我带去的,不然他家那迎风飘扬的茶叶沫子,还真对不住屋后那汪清泉。
曹石匠没读多少书,初中没毕业就跟着长辈学石匠手艺。曹石匠有天赋,没几年长辈们就甘拜下风了。成年后,曹石匠不满足于做些小工赚几个工钱,便外出打工去了。仗着精湛的手艺,在上海、杭州等地扑腾了好些年,带着几十万块钱回了家乡,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做些修桥铺路的小工程,过得也算逍遥自在。
然而好日子却在镇完小学生寝室建设项目中,突然坍塌。
项目总额不大,不过一百来万,眼看房子封顶,却发现建筑材料有问题,水泥钢筋不符合标准。材料采办是小舅子负责的,细一追问,却是小舅子吃了回扣,坑了姐夫。这事,是曾石匠自己发现的,要不声张,业主方面不一定就能察觉。但曹石匠却主动跟业主方说了这事,并将即将完工的房子,推倒重建。
这样一来,曾石匠便倾家荡产了。
为这事,曹石匠跟老丈人家闹翻了,老婆改了嫁。这还不算,屋漏偏逢连阴雨,拆房的时候,曹石匠被倾倒的水泥块砸伤,废了右手,可惜了满身的石匠手艺。
“人在做,天在看,房子是給娃娃们住的呀!”曹石匠说,口气极淡然,一点感觉不出星坠凡尘的苦闷来。
我想,我应该能帮曹石匠做点什么,除了这本就是我的工作,还应该有其他因素在内。
嘴里正吃着柚子,突然便有了主意。“种些马家柚吧,你有技术,产量品质肯定差不了,说不定就能东山再起。”
曹石匠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光来,但随即又暗淡下去。“一万多一亩,哪儿有这么多的本钱。”
我胸有成竹,说:“没问题,贵金我来想办法。”
胸脯虽然拍得咚咚响,但落实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贫困户贴息贷款自然是有,产业帮扶资金也有,但加起来也不超过10万。前期投入是大头,这些钱肯定是不够的。
曹石匠知道我的难处,跟我说:“要不,就少种点,多少能赚点就成。”
我摇摇头:“不行,种太少成本分摊更高,不划算。”想了想,又想了想,一咬牙说,“我再借你10万,这样就差不多了。”
曹石匠也摇摇头,比我摇得厉害多了。“不行,这怎么行,你也是拿工资过日子的,省吃俭用存点钱也不易。”
吐口唾沫都是钉,我这人就这样,哪是曹石匠左右得了的。
正值马家柚种植时节,没多久,马家柚就种了下去。置身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柚苗之中,畅想着三年之后的丰收景象,曹石匠突然问:“洪涛,10万块不是小数目,你就不怕我打赖皮?”
我笑了,盯着曹石匠,反问道:“你曹石匠是这样的人吗?
曹石匠笑了,笑声很爽朗。
(选自《金山》2019年第8期)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代曹石匠由“先富起来的那部分”“沦落为贫困户的不幸遭遇,巧妙设置了悬念,为下文进一步叙述他的人生经历做铺垫。
B.“我”想帮助曹石匠做点什么,不仅因为这是一个驻村扶贫干部的本职工作,还因为“我”被曹石匠的事迹深深地打动,对他心生敬意。
C.小说在我和曹石匠的笑声中结束,预示着曹石匠种植的柚子三年后将会丰收,也反映出新时代干群关系亲密和谐,升华了小说主题。
D.小说善于在细微处刻画人物,如“曹石匠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光来,但随即又暗淡下去,这一细节折射出他由兴奋到失落的心理变化。
18.曹石匠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9.“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20-22题。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日:“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
B.夷,原指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西部各族的总称,春秋时曾把野蛮的民族称为夷。
C.户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负责主管国家户籍、钱粮、赋税等事务。
D.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主张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宽厚,平易简朴。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能推心置腹待人,家里人看不到他的喜怒之色,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五、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23、24题。(共9分)
杂诗(其二)
展开余下试题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写日落月出,昼去夜来,为下文“日月掷人去”埋下了伏笔。
B.天气的变化让作者感觉到生活不易,于是失眠的作者开始感叹长夜漫漫。
C.作者想要倾吐内心隐衷,却无人应答,只好举杯与自己的影子相劝共饮。
D.诗人将素月清辉浩荡万里的景象和内心感受相融合,独具浑然天成之美。
24.同样写于作者辞官之后,《杂诗》(其二)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六、情景默写
25.根据提示填写句子。(每空一分,共9分)
(1)《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纨绔子弟争相追捧。
(2)《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4)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 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5)《过秦论》一文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提出了中心论点:“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七、语言运用题(本题共8小题,每个2分,共16分)
2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zhuó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凭添了搅扰。
B.做买卖都“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zǐ)”“杀青”。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C.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xuē”“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工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
D.玫瑰飘香,蔓màn生植物爬向屋顶。在架子上有仙入掌和兰花,还种着几盆青蒜。墙上有鸟笼,小鸟争相鸣叫,好像要超过汽车声和叮叮当当的自行车铃声。
2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
28.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小商店、饮食店、美发店,最恰当的一组是
甲:东无西有通无有,方与人便人称便。
乙:聚首一堂杨柳东风初识面,垂丝万缕杏花春雨喜弹冠
丙:妙手调羹能适口,奇缘配偶自欢心。
A.甲—饮食店 乙—美发店 丙—小商店 B.甲—小商店 乙—饮食店 丙—美发店
C.甲—小商店 乙—美发店 丙—饮食店 D.甲—美发店 乙—小商店 丙—饮食店
29.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生活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②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
③有弦弹入碧虚寒,彩凤应来兽应舞。
④战罢两在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A.①煎茶②焚香③弹琴④下棋
B.①煎茶②弹琴③焚香④下棋
C.①焚香②弹琴③下棋④煎茶
D.①焚香②下棋③弹琴④煎茶
30.下面对这则招领启事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招领启事
各位顾客:
大家好!感谢莅临我店购书、阅读。
昨日有人在本书店二楼拾到男用手包一个,内装人民币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银行卡、信用卡、超市购物卡数张,望失主务必在今天下午五点以前前来认领。
XX书店办公室
2018年5月1日
A.招领启事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各位顾客”“感谢莅临”等称呼与问候语没有必要,应删去。
B.正文部分的银行卡与信用卡并列不当,信用卡属于银行卡的一种,两者是包含关系,应去掉“信用卡”。
C.招领启事既要说明招领物品的主要特征,又不能说得太具体,所以,“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应改为“人民币若干”“手机一部”。
D.此则招领启事所确定的认领时间期限,是合情合理的,但“务必”一词用语太生硬,不够得体,应该删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3题。
“来而不往非礼也”“( )”,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异化成一种________的“人情礼”,发人深省。
人情味是甜的,弥足珍贵。据记载,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信使北去,于是托付他将花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带去,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今天,礼尚往来成为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婚丧嫁娶、添丁增口、上梁搬家……寻常日子里的每一次起伏,亲朋好友都会相聚一堂。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________的人情。
然而,人情债却是苦的、咸的、辣的、怪的。人们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漪般一圈一圈按照距离远近划分亲疏。而变味的人情交往,则仿佛这种以“我”为中心的“人情漩涡”,甚至变成一种敛财手段、简单化成一种价格,使这种“人情漩涡”越漩越大、越漩越快。“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一边渴望人间温情、一边抱怨人情寡淡,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
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________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鲜明导向,反对天价人情、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化俗不易,贵在因民。”让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________。
3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
B.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C.渴者易为饮,饥者易为食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B.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C.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D.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
上一篇: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北省衡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