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96  2020-08-2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6]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一、课内知识(每题2分,共30分)
1. “可以横绝 ”横线上书写正确的一项( )
A娥眉颠 B峨眉颠 C峨眉巅 D峨嵋颠
2. 关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下一句说法正确的一项( )
A下一句是“猿猱欲渡愁攀援”
B“猿猱”读音为“yuán ruó”
C用到了虚写、衬托的手法
D“愁”是意动用法,翻译为“认为......是愁苦的”
3. 以下不属于李白的诗歌的是( )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4.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B但见悲鸟号古木 号:鸣叫
C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足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合从缔交 D所守或匪亲
6.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使快弹数曲 快:畅快
B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容貌
C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随便便
D举酒欲饮无管弦 管弦:乐器
7. 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因为长句 为:于是
B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屡次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语言
D此情可待成追忆 可:难道
8. 与例句中加横线字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命酒
A用心一也 B使人听此凋朱颜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王无罪岁
9.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百年多病独登台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锦瑟无端五十弦 ④不及卢家有莫愁
⑤玉露凋伤枫树林 ⑥丛菊两开他日泪 ⑦画图省识春风面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⑦ D③④⑤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B左迁是贬官、降职。同样表示贬官的还有除、谪、黜等词。
C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D韩愈,字退之。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1.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相同的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感情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成为很多诗人的咏叹题材。其中“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这两句诗使用对偶的手法,嘲讽了唐玄宗沉迷声色,荒废朝政。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D《马嵬》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学不可以已”为中心论点,分别论述学习的意义在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在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于积累、坚持和专一。


浏览完整试题B.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主要是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一样。
C.荀子以为人的道德、知识和才能不是先天生成的,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如木要改造成为“中规”的轮,金要“就砺”才能锋利。
D.荀子强调学习要有方法,如果只注重积累而不注重总结,后患无穷,有如“积土成山”便会有风雨来临,“积水成渊”便会有蛟龙出现。
14.下列关于唐代诗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余光中评价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B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七言律诗最为擅长,有“七律圣手”之称。他的《登高》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
C白居易,中唐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D李商隐,晚唐诗人。他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乐府是西周时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后来其含义逐渐演变,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B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长篇叙事诗。
C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没有定数,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体。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比较自由
D“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2分)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我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若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 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史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姓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个人待 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 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 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 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 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 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 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驼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濒 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 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裁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刻,以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 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 笑称他“革命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潴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黑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 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 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幵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 哥早日摆脱痛苦。
B.尽管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


展开余下试题C.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 打击是巨大的。
D.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 生命也有意义。
1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小说改用第二人称,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剖析自己的心理。
B.“你这可笑的驼鸟心理”,这个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孙少平的自嘲,同时也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
C.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划下的惊叹号,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长的特点,这样的伤疤深深地伤害
D“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砰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作者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写出了大牙湾煤矿的特点。
18.从文中可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6分)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2分,共8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注]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改)
[注]常平:官仓名。
19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名闻四方。 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残害
C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如果
D师去,市里不知 街市里巷的百姓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B.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C.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D.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冠”,指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通判”是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D.“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借指宫廷。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出任越州通判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贷给农民种子,让农民随秋天的赋税一起偿还,没有耽误农事。
B.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做齐州知州时,组织百姓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他的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
C.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供应衣食住宿给那些因瘟疫而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兵和百姓,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
D.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二)诗歌鉴赏(每题1分,共10分)
(一)根据诗歌,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①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①星桥,星津桥。
23首联总写节日欢快气氛,统摄全篇,为全诗奠定欢乐的感情基调。“火树银花”形容灯彩华丽,“铁锁开”指正月十五铁锁打开,任人通行。 ( )
24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 )
25“暗”指不亮,没有光,与“明”相对,“暗尘”指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夜”的月光灯影而见,突出灯光、月光明亮,进而突出节日热闹、欢腾的氛围。 ( )
26统观全诗对仗工稳,词采华艳,音调和谐,展现了一幅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 )
27尾联与李白笔下“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所呈现的
心理是相同的。 ()
(二)根据诗歌,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①
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②。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③,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①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②一阳生:指冬至日。③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
28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 ( )
29第三句写作者冬至日思家忧国之情更为强烈,借酒消愁愁更愁。 ( )
30第四句作者从对方落笔,遥想在京城的弟弟此时也惦念着自己。 ( )
31第五句用“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 ( )
32作品感情深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 ( )
四、情景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33《蜀道难》中诗人用“ , ”两气描写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


展开余下试题34《蜀道难》中“ ”,以夸张手法描写人行蜀道,手可触摸星辰的情景,表现了蜀道高入云天的特点。
35.白居易《琵琶行》“ , ”这两句,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3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一句来含蓄表达聆听琵琶女歌唱后的悲伤之前,它在后世成了表达悲伤凄切的代名词。
37.《琵琶行》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借动物的鸣叫声表现环境氛围的荒凉凄清的句子是“ , 。”
38.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39-43题,每题3分。44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9~41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 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用于社会时,(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被否定;同样,信息传播也需要质疑。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食品安全谣言 ,有的虽然被反复辟谣,却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3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相径庭 相反相成 不胫而走 满城风雨
B.大相径庭 相辅相成 不胫而走 甚嚣尘上
C.天壤之别 相辅相成 来势汹汹 甚嚣尘上
D.天壤之别 相反相成 来势汹汹 满城风雨
4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才直接关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41.文中加粗字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4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 。 , 。 , 。 。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①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
②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
③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
④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
⑤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
⑥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
A.⑥③⑤④①②
B.⑥④①⑤③②
C.③⑤⑥①②④
D.③①⑤②⑥④
4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经典”一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阐发。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
A.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B.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C.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
D.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44.下面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全体市民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尽量拒绝食用野味,不近距离摸野生动物,不干扰野生动物休息。万一发现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执法部门通报。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一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高一年级第三次综合验收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③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C 2C 3A 4A 5B 6D 7D 8D 9D 10B
11【答案】B
【解析】A.均为宾语前置句。B.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C.前者为介词短语后置句,后者为宾语前置句。D.均为省略句,都省略了“于”。
12D
13【答案】D
【解析】“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是“后患无穷”的表现。
14B
15A
16B
17B
18 ①因脸上的伤疤而痛苦,无法忍受别人的眼光 ②和妹妹交谈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 ③晚上给妹妹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
19C 假:借
20.A“岁饥”意思是这一年收成不好,“常平”是地名,“田野之民”指乡间百姓,在句中应做主语,故“城邑”做“至”的宾语,“不能皆至城邑”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再比较AD两项,“从便”的结果是“受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衡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