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76  2020-08-2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6]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更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时代对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史学何为?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当代老一辈史学大家的史学追求,也是当下和今后史学研究者应该追求的目标。20 世纪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宣传和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如郭沫若、胡绳、侯外庐、范文澜、夏鼐、白寿彝、刘大年等。郭沫若先生以求真、求是和经世为宗旨,怀着“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成为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白寿彝先生有感于中国缺少一部全面阐述中国历史的大规模历史著作,召集全国史学研究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用20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套12卷、22分册、约1400万字的《中国通史》,充分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称为“积一代之智慧”的巨著。这些重要史学成果的取得表明,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中国国情,始终是当代中国史学最鲜明的特征。
当前,我国史学研究主流积极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出现了一些碎片化、片面化、表面化现象,漠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怀。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这些错误思潮是对历史的扭曲,是对史学经世致用的滥用。我们要从历史中获得什么?我们所倚重的历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历史研究者不能做时代潮流的冷眼旁观者,更不能逆流而动,而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
伟大的时代必然高度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反观人类历史,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只有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解决时代面临的历史问题,才能回答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才能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新局面。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努力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史学研究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必将有更大作为。
(摘编自高翔《新时代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2019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先生认为史学是中国最发达的学问,中国是史学最发达的国家。
B.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便是“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答案。
C.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好传统,“述往事,思来者”应是中国当代及以后史学研究者的共同追求。
D.近年来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等研究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经世致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运用比喻和引用,由古及今,自然提出“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的观点。
B.文章以郭沫若和白寿彝的著作为例,有力地论证了史学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文章既肯定了我国当代史学研究的伟大成就,也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论证全面客观,体现出辩证思维。
D.文章站在时代的高度,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为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才是真正的史学家。
B.《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中国通史》是当代老一辈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具有独创性。
C.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前史学研究两种最为严重的错误思潮,扭曲了历史事实,滥用了经世致用,违背了时代潮流。
D.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有助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星光
吴韵汐
朱家村是一个只有一百来户的小村子,村民有一大部分是安土重迁的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去了城里。
将近年关的时候,村主任朱武恒那粗犷的声音忽然通过大喇叭飘进家家户户:“现在咱就封村封路嘞!谁家娃子要回来,就别让回来了!啊,那些个已经回来的,就在家待着,不行出门……”
这时候太阳刚要落山,落光了叶子的白杨上偶尔有喜鹊扑棱棱地飞过。大地一片纯白,厚厚的雪覆盖在田垄上。朱老太太听到广播时正把几只大白鹅赶回家——这几个扁毛畜生一个不留神就跑出去,真是操碎了心,就盼着儿子一家回来,好把它们宰掉,炖一只,剩下的都给儿子儿媳带回城里去吃。朱老太太一边咒骂着大鹅,一边进了院子,雪地上留下了一片凌乱的脚印,夕阳的余晖将白雪映衬成一片金红。
关上大门的时候,朱老太太忽然反应过来:“刚才大侄子说啥?要封村?还封路?”论辈分,朱武恒是她侄子,她知道这小子打小儿就主意正,认准了什么事儿,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好端端的封村干啥?这要是连路都封了,儿子一家还咋回来?
想到这,朱老太太顾不得喂鹅,赶紧加快脚步往村口去。刚出大门没几步,便远远地看见老伴儿李老四正慢悠悠往家来。老头子沟壑纵横的脸红扑扑的,浑身散发着一股酒气。
“喝喝喝,一天到晚就知道喝!都要封村了你晓得不?”老太太正有火没地方撒,一把无名火都撒到老头身上了。
“有话好好说呗,生啥气嘛?人家封村也是为咱们好,你这是上哪去?”老头一张嘴露出一嘴大黄牙,酒味儿更浓了。
“俺得去拦着呀,儿子儿媳妇明儿个就要回来了,这路封了他们咋进村儿啊!这眼瞅着过年了,朱武恒疯了?封村干啥呀?”
“让你学上网你不学,天天啥也不知道,出了天大的事儿也俩眼一抹黑,走吧走吧回家,俺慢慢跟你说。”老头一边说一边扯着老太太往回走,老太太虽然不情愿,但也跟着回去了。
原来都是疫情闹的。这场疫情先从武汉爆发,之后迅速扩散到了全国各省,村主任朱武恒非常重视这事儿,老头刚刚和几个老友喝了点小酒,朱武恒也不知道在哪得着的消息,一个电话打过去,要求他们马上各回各家,不许聚集,李老四这才回来。
“这猪八戒忒不是东西了,连他大姑父面子都不给!”朱老太太一听这火又上来了,直接叫起了朱武恒的外号。早先时也不知道谁先带的头,觉得“朱武恒”听起来像“猪悟能”,干脆就给村主任起了个外号,叫他“猪八戒”。
“这有啥的,人家也都是为咱们着想。要俺说啊,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别让他们回来了。”老头一边说,一边舒舒服服地盘腿坐到热炕头上。
“进屋就上炕,你干点活儿行不行?去把大鹅喂了!俺出个门!”老太太一边说一边虎虎生风地出去了,身后只听见老头问“你还干啥”,那个“去”字被她关门的“咣当”声完全掩盖掉了。
村口的路果然被封了,两棵粗壮的树干把覆满雪的路拦腰截断了。红日西沉,像醉汉的脸。
刚刚指挥人封好路的朱武恒手里还提着喇叭,正和那几个干完活儿的小伙子往回走,似乎留在村里种地的几个年轻人都被他喊来了。朱武恒四十来岁,大方脸,薄嘴唇儿,浓眉下一双小眼睛精光四射,一看到朱老太往这边走,似乎已经猜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眼珠一转,赶紧满脸堆笑地迎上去:“这不大姑吗?大姑看着越来越年轻了呢,这是往哪去啊?”
“你这封村封路的也不提前吱一声,偷偷摸摸地就给堵上了,有个要买俺家大鹅的,人家都在半道了,这眼瞅着应该就要到了,你们先把这玩意抬走呗,等俺卖完大鹅你们再封成不?”
朱老太太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完美的计划——她准备先礼后兵,他们要是不答应,她就撒泼打闹,大不了豁出老脸倚老卖老,不怕他们不同意。所以虽然这个理由漏洞百出,她还是挺着胸脯说了出来。
“大姑啊,我知道您的意思。您听我说,我这是为咱们全村的人考虑啊,万一有一个带病毒的进来,咱们村就完啦!您看您和大姑父,都这个年纪了,老年人身体免疫力低,最容易感染,咱们村又这么多老年人,这要是感染个病毒,哭都找不着调儿!真出事儿就说啥都晚了!”
旁边一个年轻人也过来说道:“是啊大娘,咱们村不少要回来的也都不回来了,以后见面机会有的是,这时候安全最重要啊!”另外几个年轻人也过来劝慰,老太太“哎哟”一声一屁股坐在雪地上,正要开始撒泼,但满肚子台词儿还没来得及说,手机忽然响了——是儿子打来的。
听儿子说不回家过年时,朱老太太心中一瞬间有些空落落的,但随即又有些释然。此时刚给儿子打完电话的李老四正坐在热炕头上满脸凝重地刷着微博,夕阳已经完全隐没了,蔚蓝的天穹上,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闪耀而出,虽然夜幕降临,那些晶莹的光点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亮,每一颗都在竭尽全力驱散黑暗,像无边的冀望,朗照着烟火人间。


展开余下试题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李老四给朱老太讲解封村的原因时,说“要俺说啊,赶紧给儿子打个电话,别让他们回来了”为后文给儿子打电话做了铺垫。
B.朱老太太看到朱武恒时,朱武恒“手里还提着喇叭”与前文朱武恒用喇叭向全村广播相呼应。
C.小说描写了朱家村抗击疫情的活动,以小见大,这也正是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缩影。
D.小说描写了朱老太太从阻挠封路到同意封路的过程,塑造了一个疼爱儿子又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
5.本文在塑造村主任朱武恒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分析。(5分)
6.作品结尾“蔚蓝的天穹上,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闪耀而出,虽然夜幕降临,那些晶莹的光点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亮,每一颗都在竭尽全力驱散黑暗,像无边的冀望,朗照着烟火人间”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县有铜岩,恶少年狙伺其间,恒出钞道,为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货以从,阴戒驺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以病辞,不复仕。方岳大臣与郡二千石,聘致庠序,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正衣冠坐逝。年七十五。(选自《元史•胡长孺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B.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C.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D.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铨试,即铨选,选官制度。古代举士、授官相一致。铨选一般是集吏考试量人授官。
B.戊申,戊申年。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C.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质地多为金银玉石,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为“步摇”。
D.庠序,古代的学校。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后来也用以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胡长孺刚直不阿。浙东发生灾患,他把救济的余款全部发给百姓,惹怒了企图侵吞救灾款的脱欢察,脱欢察虽然十分恼怒,但也不敢追究。
B.胡长孺为民除恶。有少年聚众作恶,成为祸患,官府不能制止,他伪装成商人,带着随从,引出强盗,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
C.胡长孺机智判案。有人质押珠步摇给哥哥,后被嫂子强占,胡长孺利用打击盗贼的机会,抓了哥哥到官府,巧妙地为弟弟追回珠步摇。
D.胡长孺发挥余热。他因病辞官,被官员聘请讲解经义,很受欢迎;他主持乡试,看重文章的内容,摒弃华丽的文辞,改变了当时的文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5 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
1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
B. 树之以桑 树:种植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D. 然而不王者 王:为王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B.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和“孤”“不谷”一样,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 河东,即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河内,黄河以内,指黄河以南的地区。
D. 孝悌,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孝”指孝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作(其二)
陆游
伛偻溪头白头翁,暮年心事一枝筇①。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①筇(qióng),竹杖,②东山七月,指《诗经•豳风》中的《东山》《七月》两篇,《东山》写周公东征后战士归途思乡的情绪及凯旋的喜悦,《七月》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老翁手拄竹杖伛偻临溪,此场景看似寻常,实则意蕴深沉。
B.颔联以山衔落日、鸦起蔽空之景,着青黑二色,渲染黯淡萧索氛围。
C.“白头翁”流露出垂暮之年的沉重,而“书生”则暗指壮年的豪迈。
D.人生暮年,诗人仍然不愿沉浮酒盏,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
15.这首诗用多种抒情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每空 1分,共6分)
16.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登高》)
17.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蜀道难》)


展开余下试题18.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举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会变锋利这两个事例来打比方,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做人的道理。(《劝学》)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每空 1分,共6分)
19. 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琵琶行》)
20. 《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21.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 ”两个否定句,强调了“王道之始”实行仁政在渔业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效果。(《寡人之于国也》)
三、基础知识(共21分)
22. 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省识(shěnɡ) 崔嵬(wéi) 荻花(dí) 环珮(pèi) 数(cù)罟(gǔ) 洿(kuā)池
B.抚膺(yīnɡ) 锦瑟(sè) 吮血(shǔn) 霓裳(shǎnɡ)庠(xiáng)序 参(cān)省
C.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ɡǔ) 钿头(diàn) 饿莩(piǎo) 新正(zhēng)
D.吞噬(shì)  间或(jiān) 驽马(nǔ) 江渚(zhǔ) 朱拓(tà) 倔强(jué)
23.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宵柝 舆马 孝涕 契而舍之 B、钝响 鬼秘 罔然 弃甲曳兵
C、荻花 舟辑 咨嗟 穷兵椟武 D、鱼凫 俨然 嗜杀 一曝十寒
24. 下面各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君子生非异也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⑤吾尝跂而望矣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②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25. 下列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老大嫁作商人妇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因为长句 D.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26.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3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转徙于江湖之间 B. 未之有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车柔以为轮
27. 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然而不王者 B.非能水也 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王无罪岁
28.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四、写作(60 分)
2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己亥冬末,新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疫情迅速席卷全国。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键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连日来,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疫情来临,各地医护人员迎难而上,逆风而行,留给世界背影;战“疫”前线,十万“逆行者” 争分夺妙与病毒斗争,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老百姓“宅家”“不出门”,各社区积极加强防控,抗击疫情。而从武汉返乡人员也陷入囧途,他们必须隔离 14 天,有的甚至有家难归。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卷答案
1.D (“近年来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等研究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不正确。原文是这些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
2. B (文章以郭沫若和白寿彝的著作为例,是为了论证“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3.B (A 项,“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不正确。“认识人类的命运”是史学家“学术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结果。C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前史学研究两种最为严重的错误思潮”不正确。原文为“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D项,“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不正确。原文为“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并不是说它就是“制高点”。)
4.D “深明大义”于文无据,老太太不再阻挠封路,是因为儿子不回来了。
5.①语言描写。从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喇叭广播,到后文对朱老太太的劝慰,体现了朱武恒作为基层干部的责任心。②肖像描写。“大方脸,薄嘴唇儿,浓眉下一双小眼睛精光四射”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朱武恒的形象,给人以精明强干之感。③细节描写。“薄嘴唇儿”“眼珠一转”等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细腻。④侧面烘托描写。朱老太太认为他“打小儿就主意正,认准了什么事儿,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从侧面说明朱武恒是个执着果敢的人。【解析】1点2分,2点3分,3点5分。如答“以老太太的愚昧反衬朱武恒的理智”或“欲扬先抑”可酌情给分。
6.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星光象征着每一个为疫情奋斗的人,“每一颗都在竭尽全力驱散黑暗”,既是对朱武恒的赞美,也是对千千万万为疫情奉献力量的人的赞美。
②结构上,照应题目,与前文太阳落山相呼应,体现时间的推移,也使行文更加严谨。
③主题上,“星光”的描写一语双关,不仅是对朱家村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暗示着人们抗疫必胜的决心,“像无边的冀望,朗照着烟火人间”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解析】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
7.A(从名词或是代词入手,因它们可做主语,如民、胡长孺、向抶者戟手,据此可排除B.D两项,然后在A和C两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结合语境,“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是两个句意,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
8. D(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9.B(B项中“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表述有误,原文“长孺方逊辞以谢”,正确地表述应是“胡长孺正恭顺地来谢罪(求情)”,陈述对象是胡长孺,而不是强盗。)
10.(1)百姓一天不吃饭,一定有饿死的人,确实来不及(把情况)向你报告,然而公文案卷都在,可以查证。[(5分),采分点:诚,确实;闻,使动用法,使之闻:具,都;征,通假字,通“证”;特殊句式,诚不及以(之)闻。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胡长孺宇汲仲,是婺州永康人。其外舅徐道隆任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随外舅入蜀,在选拔官吏的考试中得了第一名,被授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的职务。转任台州路宁海县主薄。浙东闹大饥荒,戊申年,麦子也没有收成,老百姓饿死的人层层叠叠。宣慰同知脱欢察奉命赈灾,从富裕户敛钱一百五十万补给灾民,来到宁海县时,把余下的钱二十五万嘱咐胡长孺收藏好,(自己)便转往别处去了。胡长孺看出脱欢察有占有这笔钱的意思,便全都散发给了灾民。一个月后脱欢察返回来,索取那笔钱,胡长孺把救灾案卷交给他说:“钱都在这里了。”脱欢察恼怒地说:“你的胆子有山那么大呀!是听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咸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