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66 2020-08-2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6]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复习测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小说是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的艺术。戏剧与小说有着不同的艺术规定性和基本风貌。
小说故事的时间、地点的变更完全没有限制,于是情节可以有大的容量;而戏剧是将事件的发生直接呈现在舞台上,作家对故事情节的支配必须受到舞台演出的限制,追求情节单纯集中,不枝不蔓。西方经典戏剧理论“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小说的媒介是语言,以叙述为主,诉诸读者的智力和想象;而戏剧的媒介则是演员的肢体和言语,以直观展示为主,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演员不能像小说那样插入作者的叙述、描写、观感、议论。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的提示。”叙述与展示的不同带来的另一个区别是:小说倾向于表现过去时,而戏剧则表现现在进行时。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说:“任何叙述形式都趋向过去已发生而现在结束了的事件,那么戏剧的具体性正是发生在永恒的现在时态中,不是彼时彼地,而是此时此地。”所以,戏剧中表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往往比较棘手,以前多靠人物的叙述回顾。
小说的故事是提供给私人阅读的,阅读的方式可以完全自由,情绪也可以随意调节,但是观众走进剧场看一出戏的情形则不同,它是一种集体欣赏。戏剧的故事必须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且要维持这个兴趣到戏剧的终结。如果观众感觉乏味,难免随时离场,这会影响戏剧演出的效果。情绪效果的限制要求戏剧故事必须加快情节发展的节奏,且保持情节的张力和变化,这就需要戏刷中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英国威廉•阿契尔在其《剧作法》中说:“我们可以称戏剧是一种激变的艺术,就像小说是一种渐变的艺术一样,正是这种发展进程的缓慢性,使一部典型的小说有别于一个典型的剧本。”
戏剧与小说各有其基本艺术特质与形态,但两者并非“老死不相往来”。契诃夫的剧本《海鸥》背离了当时普遍接受的“戏剧法则”,追求戏剧事件的生活化和剧本的内在抒情性。虽遭指责,但这种崭新艺术促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舞台导表演体系的变革。众多小说家融入了戏剧的“动作”、“冲突”、“悬念”等技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创作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陈军《论戏剧与小说的文体区别及沟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戏剧有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西方经典戏剧理论“三一律”对此作出严格规定。
B.与戏剧借助演员肢体、言语的直观展示相比较,小说借助语言的叙述更加自由。
C.戏剧为了持续引发观众的兴趣,在一开始时就必须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
D.契诃夫的剧本《海鸥》遭到指责是因为作品挑战了当时根深蒂固的“戏剧法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用以突出戏剧与小说两种艺术形式的基本差异。
浏览完整试题
B.文章从时空限制、媒介形式、情节节奏三个维度分析了小说与戏剧的不同形态。
C.文章运用了引证的论证手法,名人的这些精辟论述为作者的观点增加了权威性。
D.文章以艺术总是交融发展为前提,举例论证了小说与戏剧互动学习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戏剧作家跟小说家相比,进行剧本创作时不能天马行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B.小说表现的是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件,而戏剧则表现的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
C.小说的私人阅读、自由方式和阅读时情绪的可调性决定了小说是一种激变的艺术。
D.只有戏剧“小说化”,小说“戏剧化”,才是推动戏剧与小说向前发展的好思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中国报告网)
附图:
近五年我国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及销售收入情况
材料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院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迅速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B.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中医药这座宝库不再姓“中”,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D.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用图表直接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B.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具体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态势,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C.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这是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唯一原因。
D.材料三强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6.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惊蛰过后很长一段日子,尽管节令也已经过了春分,但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只是夜晚的时间倒明显缩短了。
一直到了四月初,清明节的前一天,突然刮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黄风。风刮得天昏地暗,甚至大白天都要在房子里点亮灯。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
孙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吃黑高粱面馍;看借来的课外书;在城里的各个地方转悠。这天下午劳动,全班学生在学校后面的一条拐沟里挖他们班种的地。不到一个小时,孙少平就饿得头晕眼花。好不容易熬到快要收工的时候,他们村的润生突然来到他眼前,说:“少平,我姐中午来找我,她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润生说完这话,就又回到他挖地的地方去了。
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而且还叫他到她二爸家去!
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而最主要的是,润叶姐小时候和他大哥一块耍大,又一起念书念到小学。后来润叶姐到县城上了中学,而哥哥因为家穷回村当了农民。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
展开余下试题
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去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做客,不由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他想他如果不去,就太对不起润叶姐了。如果去,他又感到有点惧怕。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先不去润叶姐二爸家吃饭。等他在学校吃完饭后,过一段时间,他直接到城关小学去找润叶。这样既见了润叶姐,又可以不去她二爸家。
孙少平这样想着,拿着两个黑馍走到了他宿舍的门口。他在门口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显然在等他回来。少平一下子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润叶姐走上前来,仍然笑着说:“我让润生叫你到我二爸家去,你怎么不来呢?”“我……”他不知说什么才对。
润叶姐敏捷地一把从他手里夺过那两个黑馍,她把馍放在他碗里,说:“走,跟我吃饭去!”“我……”少平还没反应过来,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
他一路上跟着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她二爸家的院子,润叶让他坐在一个方桌前,接着就出去为他张罗饭去了。现在他一个人坐在这陌生的地方,心还在咚咚地跳着。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不一会,润叶便端着一个大红油漆盘子进来了。他赶忙站起来。润叶把盘子放在方桌上,然后把一大碗猪肉烩粉条放在他面前,接着又把一盘雪白的馒头也放在了桌子上。她亲切地用手碰了碰他的胳膊,说:“快坐下吃!我们已经吃过了,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不要怕,好好吃,我知道你在学校吃不好……”她拿着碗筷出去了。
孙少平的喉眼骨剧烈地耸动起来。肉菜和白馍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他坐下来,拿起筷子,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什么也不想了,闷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感谢润叶姐把他一个人留在这里,否则他吃这顿好饭会有多别扭!等到他放下碗筷,才意识到自己吃得太多太快了。
这时候,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现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去换点细粮吧……”
少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润叶姐就已经消失在坡下的拐弯处了。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 (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示了黄土高原极具地域特色的场景,让读者从中了解到特定时代中人物的社会活动。
B.小说第一段的环境特点是“一片荒凉,结尾的景色却变得美好起来。这一转变暗示了孙少平到润叶她二爸家吃饭前后从惶恐不安到轻松感动的心理转变。
C.“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这一动作描写既表现了孙少平内心的紧张,又暗示了他性格木讷。
D.“肉菜和白馍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孙少平对近在眼前的“美味”的渴望和不知所措。
8.小说中多次出现环境描写,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穀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宁以春秋穀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穀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穀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穀粱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解褐”,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庠”“序”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
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职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1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被免官闲居于丹杨,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12. 翻译句子(10分)
(1)(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5分)
(2)(课内句子翻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展开余下试题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胜过对百姓的关注。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4.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蜀道难》中“ , ”写到了杜鹃夜啼。《琵琶行》中写到杜鹃的两句是“ , 。”
《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 , 。”
(2)《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 “ , ”的境界。
(3)《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 。”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句子是“ , 。”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廉颇的典故表现词人的报国之心、壮志难酬的忧虑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2018年7月下旬,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19.下面是某校第一届“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含标点符号)。(4分)
四、名著阅读积累(一空一分,9分)
20.《红楼梦》中,________为爱情流尽了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人空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说的是________,她善弄权术,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________,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21.《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________所著的一篇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名叫________,他在第_____天时又驾着小船驶向大海,在海上孤立无援时想到小男孩_____,曾不下_____次说到“但愿那个男孩在就好了”,这是老人对友情和帮助的渴望。
五、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思考?
请选择其中的“一得”,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原文第四段是“这就需要戏刷中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并没有说“在一开始时就必须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
2.D. 结尾观点是“两者并非‘老死不相往来’”,而不是“互动学习的必要性”。
3.A. B选项原文第三段说“小说倾向于表现过去时,而戏剧则表现现在进行时”,“时”是指时态,而非现实。C选项小说是渐变的艺术。D选项“只有……,才……”表述绝对化。
4.B A项,原文是“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强调有个逐渐的过程,选项曲解文意,且偷换概念,原文是“中成药”而非“中医药学院”。C项,“国际话语权丢失”于文无据,无中生有。D项,“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错,原文内容是“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并非选项所说“备受世界推崇”,夸大其意义。故选B。
5.C C项,“是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唯一原因”表达不妥,“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以偏概全。
6.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2分)建议:①增强法律意识,做好秘方保密工作;②利用相关法律,积极保护知识产权。(2分)
7.C C项“性格木讷”理解错误,这一动作描写只能说明孙少平的不知所措
上一篇: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宁夏银川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