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13  2020-08-2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3]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语 文 试 题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 )
A. 疟疾(nüè) 盗跖(zhí) 楔子(xiē) 衍生(yǎn) 杳无音信(yǎo)
B. 青蒿(gāo) 勒索(lè) 搭讪(shàn) 埋怨(mái) 苌弘化碧(cháng)
C. 炮烙(páo) 亲家(qìng) 弥补(mí) 刽子手(kuài) 少不更事(gēng)
D. 提防(tí) 恓惶(qī) 肯綮(qìnɡ) 闷热(mèn)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身 娇生惯养 见风使舵 膏梁子弟
B. 敲诈 振聋发聩 不经之谈 沸反盈天
C. 蹂躏 走头无路 不落窠臼 两军撕杀
D. 寒喧 孽根祸胎 盥手沐浴 东施效颦
3.下列各项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胥怨者,民也。 ②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③ 还军霸上。 ④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⑤ 得复见将军于此。 ⑥ 技经肯綮之未尝
⑦ 因击沛公于坐。 ⑧ 终必不蒙见察
⑨ 大王来何操? ⑩ 吾属今为之虏矣!
A. ①⑧/②⑤⑥⑨/③④⑦/⑩ B. 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C. ①/②⑤⑦/③④/⑥⑨/⑧⑩ D. 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B. 沛公居山东时 然后得一夕安寝 可谓智力孤危
C. 今者有小人之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B.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邹忌修八尺有余
D.视为止,行为迟/为之四顾
6.下列选项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B.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C.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7.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眼睛是一个人五官中最能传神的部分,作家往往通过画眼法表现人物的神韵。下面是《红楼梦》中有关眼睛描写的部分,请你从中选出人物和描写不能相对的一项(3分)
A.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
B.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探春
C.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一一王熙凤
D.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薛宝钗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用寓言譬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经》。
C.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D.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古黄帝至汉武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


浏览完整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各题。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有删改)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郤,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诸侯既新削罚,振恐,多怨晁错。吴王先起兵,诸侯遂并力发兵西。吴王发使遗诸侯书曰:“以汉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不以诸侯人君礼遇刘氏骨肉,绝先帝功臣,进任奸宄,诖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欲举兵诛之,谨闻教。”
七国反书闻天子,上问袁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今吴楚反,于公何如?”盎对曰:“吴楚以反为名,西共诛晁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斩晁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削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后十余日,错斩东市。则遣袁盎奉使告吴。吴王闻袁盎来,亦知其欲说己,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
(《史记•吴王濞列传》节选,有删改)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刭于沟渎,亡益救败,未全其宗。
悲夫!
(《汉书•袁盎晁错传》节选,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B.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C.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D.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10. 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 孝文帝、景帝是汉代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 “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君主祭社稷以祈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D. “赞”,用以阐发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史传中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如:《左传》称“君子曰”,《史记》称“太史公曰”,《三国志》称“评曰”。
1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晁错深得文帝和景帝信任,两代皇帝都重其才识,他提出的治国建议多被采纳;在其他朝臣反对晁错时,景帝总是信任他;但最后终为保全大局而诛杀晁错。
B. 晁父为保全家族反对儿子削地收郡,邓公从国家利益出发赞同削地收郡。两人立场截然不同,但他们能认识到晁错之策有利于巩固中央皇权,却是相同的。
C. 晁错认为吴王刘濞为人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流亡人口,图谋叛乱,应该尽快削弱其势力。
D. 袁盎主张斩杀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恢复诸侯原来被削减的封地,这样就能兵不血刃,结束战争,但事与愿违。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3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4)其父睹之,刭于沟渎,亡益救败,未全其宗。(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3~14 题
徙倚【注】 陆游
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
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
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
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
【注】徙倚:徘徊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
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了诗人的境遇。
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
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14.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6分)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5.(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论证的立足点,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2)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

(3)杜甫的《登岳阳楼》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 。
(4)苏洵的《六国论》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
(5)《阿房宫赋》中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展开余下试题(6)《红楼梦》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行酒令时,黛玉由于 怕被罚酒,而不小心说漏嘴了《牡丹亭•游园》的诗句。这句诗的完整两句应当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群山之巅
何君华
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
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乌热松还是回去了。回家第二天的清晨,乌热松就被父亲拽上了山。
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
“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来,磕头。”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
“今晚我们住在山里。”阿什库说。
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吧,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地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
“乌热松,上马。我们出发!”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便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
“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
“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阿什库边走边说。
“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没错,是狍子。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多公斤重的大狍子。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
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
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
“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
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
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自然的法则。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孩子,鄂伦春人下山了。”
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
“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
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
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
(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父子上山后首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何能世代立于兴安岭上。
B.父亲阿什库让以前从未打过猎的儿子乌热松学习打猎,想让儿子知道他们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C.小说中阿什库哼唱的鄂伦春小曲,是鄂伦春人狩猎生活的写照,折射出他们的勇敢和对生活的热爱。
D.小说结尾处“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反映出阿什库对狩猎文化的坚守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忧虑。
1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乌热松莫名其妙地接到父亲让他回家学习打猎的信,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并与结尾处父亲的一席话相呼应。
B.小说对阿什库发现狍子后“翻身下马”“在寒风中大声吆喝”等细节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氛围,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C.小说中“乌热松”是次要人物,他搭起撮罗子有模有样,参与和见证了此次狩猎过程,与父亲一起构成了传统鄂伦春人的群体形象。
D.小说以“打猎”为线索,讲述了乌热松与父亲一起打猎的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18.文章以“群山之巅”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19.小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后来却交代“不能打猎了”,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__________。这场具有中国特点的思想解放运动发端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它奠定了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发展了新文化运动,只有经历了五四爱国运动及思想解放运动后,经过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才取得真正效果并长期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史,才开始转向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新人物、新思潮、新主义__________。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社会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一股脑涌现在中国思想领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极其繁荣活跃又__________的状态。在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___________时,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从而自觉接受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真正找到了进步、民主、科学的真谛,中国人的思想才真正从封建主义之弊中、从西方列强之弊中解放出来而实现了“焕然一新”。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不可或缺 异彩纷呈 错综复杂 纵横交错
B. 举足轻重 横空出世 错综复杂 犬牙交错
C. 不可或缺 异彩纷呈 鱼龙混杂 犬牙交错
D. 举足轻重 横空出世 鱼龙混杂 纵横交错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只有经历了五四爱国运动及思想解放运动后,经过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才开始转向社会主义,才取得真正效果并长期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史。
B. 只有经历了五四爱国运动及思想解放运动后,经过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才取得真正效果并长期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史,才开始转向社会主义。
C. 在经历了五四爱国运动及思想解放运动后,经过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才开始转向社会主义,才取得真正效果并长期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史。


展开余下试题D. 只有在经历了五四爱国运动及思想解放运动后,经过洗礼 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才开始转向社会主义,才取得真正效果并长期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史。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使得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演变成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武器和人才储备。
B.这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人才上的准备。
C.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人才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D.这使得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转变成马克思主义,并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做好了思想准备。
23. 2020年5月11日,中国邮政特别发行《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票1套2枚。(5分)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组邮票画面的内容。(不超过100字)
(2)请揭示这组邮票蕴含的深意。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当下时代是仓促的,所以成功要趁早;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认为,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针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一场辩题为“成功要趁早/成功不必趁早”的辩论会,请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的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A【解析】B项,“青蒿”的“蒿”应读:hāo;“埋怨”的“埋”应读:mán;
C项,“刽子手”的“刽”应读:guì; D项,“提防”的“提”应读:dī;“恓惶”的“恓”应读:xī;“闷热”的“闷”应读:mēn。故选A。
2. B【解析】A项,“膏梁子弟”的“梁”应为“粱”;C项,“走头无路”的“头”应为“投”;“两军撕杀”的“撕”应为“厮”;D项,“寒喧”的“喧”应为“暄”。故选B。
3. C【解析】①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为:相互抱怨的是百姓。
②介宾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此心之所以于王者合,何也。译为: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
③省略句。正常语序是:还军(于)霸上。译为:军队退回到霸上。
④省略句。正常语序是: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于)项王。译为: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⑤介宾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此得复见将军。译为:能够在这里再见到将军。
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未尝技经肯綮。译为:依着牛体本来的组织进行解剖。
⑦介宾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因于坐击沛公。译为: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⑧被动句。“见”表被动。译为:最终一定不会被您理解。
⑨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大王来操何。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⑩被动句。“为”表被动。译为: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故选C。
4. C【解析】A项,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男女按照婚姻法在经济生活、精神物质等方面的自愿结合。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量;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也有实在、确实的意思。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B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然后: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C项,小人:古今同义,均为人格卑鄙的人。一旦:古今同义,均为有一天。存亡:古今同义,均为存活或灭亡。
D项,非常: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不行:古义,不行动;今义:表示能力不够。故事:古义,旧例;今义: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故选C。
5. D 两个“为”,介词,因为。 6. D 7. D 这段对眼睛的描写是贾宝玉的。
8.B【解析】B项,“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错误,应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故选B。
9. C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如今削减他的封地他会叛乱,不削减他的封地他也会叛乱;如果削减他的封地他就反得更快,危害性就会小一些;如果不削减他的封地他反得慢一点,但这样下去他就有了准备,到那时危害性就大了。”“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是对称句式,所以应在“今削之亦反”后断开,排除B项和D项;“祸小”“祸大”这两处是对称,句意完整,单独成句,排除A项。故选C。
10.C C项,“社为谷神,稷为土神”错误,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故选C。
11. A A项,“两代皇帝都重其才识,他提出的治国建议多被采纳”错误,原文“书数十上,孝文不听”“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可知多采纳他的建议的是景帝,不包括孝文帝。故选A。
12.(1)即使用严酷的刑法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却不服气。
(2)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4)他的父亲看得清楚,却自杀于沟渠,对挽救败亡无益,未能保全家族不受连坐。(“到”,自杀;“沟读”,沟渠;“刭于沟渎”,状语后置句,即“于沟读刭”;“亡”,通“无”,没有;“全”,保全。)
参考译文:
汉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 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无法征召他来,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学成回来后,趁着向皇上报告利国利民的事,称引解说《尚书》。 多次上书孝文帝,说到削减诸侯事,可以更改的法令。上书数十次,孝文帝不同意,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他做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许晁错的计策,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皇帝暗中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很多法令被晁错更改确定。晁错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请求就诸侯的罪过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诸侯们都大声叫嚷,痛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人们议论纷纷,都在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晁错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晁错的父亲又说:“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便服毒药而死,死前说道: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德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