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98 2020-08-2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8]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之间有距离,但艺术和人生并不是漠不相关的两件事。
人生是多方面而却相互和谐的整体,某部分是实用的活动,某部分是科学的活动,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动,完满的人生见于这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它们虽是可分别的而却不是互相冲突的。“实际人生”比整个人生的意义较窄狭。一般人误以为它们相等,以为艺术对于“实际人生”既是隔着一层,它在整个人生中也就没有什么价值。有些人又想把艺术硬纳到“实际人生”的小范围里去。这是误解艺术,也没有认识人生。我们把实际生活看作整个人生之中的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与整个人生的隔阂。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自相矛盾的。
人生本来就是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如同一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应有的美点。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都可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陶渊明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最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没有一件和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生命史中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的。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捧心颦眉在西施是创作,东施效颦则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枯竭,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浏览完整试题
艺术的生活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学得有趣味”就是欣赏。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无暇流连风景,这世界便成为了无生趣的囚牢。因此,我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节选自朱光潜《慢慢走,欣赏啊》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作为整体是多方面的,完满的人生中各个方面是可以分别的而却不互相冲突。
B.把艺术硬纳到“实际人生”里的想法不但误解了艺术,而且没有认清人生的实质。
C.好文章整体与部分息息相关,生活亦然,人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是人格的表现
D.生活不能俗滥,若生活没有本色,总是蹈袭别人的陈规旧矩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阐释了艺术和人生的关系,倡导人们要学会欣赏生活。
B.文章取譬设喻,把过生活比作写文章,层层深入地论证了艺术的生活的本质。
C.第五段举陶诗被误印的例子,证明好文章作为有机体,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
D.第七段紧扣论点,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多种方法,说理充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离开人生无所谓艺术,离开艺术无所谓人生,只有有情趣、有创造、懂欣赏的人生才是实际的人生。
B.作者认为人生是一种广义的艺术,又说生命史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是不艺术的,这显然自相矛盾。
C.李清照感叹“人比黄花瘦”体现的是闺阁之思状态下的特有情趣,所以能够让人一读就觉和谐优美。
D.艺术的生活是情趣丰富的生活,因此,只要我们放慢节奏,就能够富有生活情趣,生活就会艺术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中国成立初期约有老字号1万多家,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酿造、医药、居民服务等众多行业,在满足消费需求、倡导诚信经营、传承和展现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字号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弘扬商业文明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但是在当代城市更新及经济模式的转换中,许多老字号企业因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倒闭或濒临倒闭。作为传统社会遗产,老字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其资源并进行转化才能体现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材料二:
老字号兼具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是传统工商业的精髓,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社会遗产,老字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其资源并进行转化才能体现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老字号建筑就是中国重要工商业文化遗产的载体,透过一个个店铺、一块块匾额,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尽显眼前。北京的大栅栏是形成于明朝中期的著名商业街,成就了许多老字号,大栅栏传统商业文化保护街区,1990年被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大栅栏商业建筑群,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华老字号”共有77处。依据相关规定,越来越多的老字号店铺、生产工具、牌匾、器物等会进入文物的行列。
对许多老字号而言,其历史文化价值还通过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体现出来,如老字号的品牌、传说、工艺流程、商道文化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老字号企业的技艺与文化,如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等。“一些重要的技艺、产品和民俗只有在老字号企业的生产和实践中才能活化起来,从而得以传承和传播。”老字号的发展与否,不仅是关乎企业命运的问题,还关乎传统社会遗产能否传承和延续的问题。
(摘编自2020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网《老字号遗产资源的转化及其价值》)
材料三:
在南京,古南都集团旗下老字号品牌门店全线上线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用数字化技术助力经营恢复。“古南都集团旗下老字号资源丰富,比如马祥兴菜馆、绿柳居菜馆都是百年老字号。但遇到疫情后,餐厅堂食生意受到影响。我们就考虑通过饿了么拓展外卖销路,很快就上线了。”古南都集团餐饮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金灿介绍说,目前古南都在南京的十多家门店全线上线饿了么,市民在家里下单,就可以享受到陪伴了南京几代人的熟悉味道。
金灿表示,上线饿了么,是古南都借力数字化技术以适应餐饮行业新形势的既定战略。此前,绿柳居菜馆就和口碑、饿了么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清晰掌握用户群体的年龄分布、口味偏好,并据此研发菜品、预测销量,效果很明显。“众多老字号上线外卖之后,我们会充分利用积累的数据,在平台的帮助下有针对性地提升经营策略”。
(摘编自2020年2月中国江苏网《南京百年老字号用数字化助力经营恢复》)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字号不仅历史悠久,行业众多,而且信誉良好,文化底蕴深厚。
B.“六必居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生动道出六必居酱菜的特色。
C.“同仁堂”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药品上,还包括技艺与中医药文化等。
D.北京的大栅栏是我国重要工商文化遗产的载体,属非文化遗产范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量众多的老字号曾经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我国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弘扬商业文明的宝贵财富。
B.全聚德之所以能成为北京的象征,是因为它的烤鸭是中华第一名吃,是北京历史传统中一种重要的商业贸易景观。
展开余下试题
C.作为中国工商业文化遗产的载体的老字号建筑,不光是传统工商业的精髓,还反映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
D.老字号遗产资源价值重大,保护发展老字号一方面关系到老字号的命运,另一方面关系到传统社会遗产的传承和延续。
6.对于老字号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你哪算给出哪些建议?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表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骑桶者
卡夫卡
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炉子散发着凉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因此,我现在必须快马加鞭,到煤贩子那里去寻求帮助。对于我一般的请求,他一定会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非常清楚地表明,我连一粒煤渣都没有了,而他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天空中的太阳。我必须像乞丐一样前去,——当那乞丐由于饥饿无力地靠在门槛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主人家的女厨师才决定给他喂点残剩的咖啡——煤贩虽然很气愤,但他一定会在“不可杀人”的戒律光芒的照射下,不得不把一铲煤扔进我的煤桶里。
怎样前去无疑会决定此行的结果,所以我骑着煤桶去。像骑士那样,我双手抓住桶把手,——一个最简单的辔具,费力地转下了楼梯。但是,到了楼下,我的桶就上升起来,了不起,真了不起!那些伏在地下的骆驼,在指挥者的棍棒下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如此而已。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了冰冷的街道,它的高度好极了,有几次我被升到了二楼那么高,但从来没有下降到门房那么低。我异乎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贩的地下室门前,那贩子正蹲在地下室的一张小桌子边写着什么。为了放掉屋里多余的热气,他把门敞开着。
“煤店老板!”我急切地喊,低沉的声音刚一发出便被罩在呼出的哈气中,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混浊。“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所以我都能骑在它上面了。行行好,一有钱,我马上就付给你。”
煤贩把手拢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身问他妻子,她正坐在炉边长凳上织毛衣,“我听得对吗?有一个买主。”
“我什么都没有听到。”那妇人说,她织着毛衣平静地喘着气,惬意地背靠着炉子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一个老主顾,忠诚老实,只是当下没有法子了。”
“老婆,”煤贩子说,“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个老主顾,肯定是一个老主顾,说话才这么中听。”
“你这是怎么了,老头子,”妇人把手中的活贴在胸脯上,停顿了一下,说:“谁也没有,街道是空的,我们给所有的顾客都供了煤,我们可以把煤店关几天休息一下子。”
“可我还在这儿,坐在煤桶上。”我喊着,没有知觉的眼泪冷冰冰的,模糊了我的双眼,“请向上面看一下,你们会立刻发现我的,我求你们给我一铲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会高兴得发疯。其他顾客确实都关照了,但还有我呢,啊,但愿能听到煤在桶里发出格格的滚动声。”
“我来了,”煤贩子说着便迈起他那短腿上了地下室的台阶,可那妇人抢先一步站在他面前,紧紧抓住他的胳膊说:“你呆着,如果你坚持要上去的话,那就让我上去吧。想想你夜里那吓人的咳嗽声,为了一桩生意,而且是臆想出来的生意,就忘了老婆孩子,也不想要你的肺了。好,我去。”“告诉他我们仓库中所有煤的种类,价格我在后面给你报。”“好吧,”妇人说着,上了街道。当然她立刻就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问你好。我只要一铲煤,一铲最次的煤,就放在这桶里,我自己把它拉回去,我当然要如数付钱,但现在还不行,现在不行。”“现在不行”这几个字如同一声钟响,它又刚好和附近教堂塔尖上传来的晚钟声混合在一起,足以令人神魂颠倒。
“他想要点什么?”煤贩问道。“什么都不要,”妇人向下面大声喊,“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听见,除了6点的钟响。我们关门吧,天太冷了,也许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她却解下她的围裙,试图用它把我赶走。遗憾的是她成功了。我的煤桶具有骑乘动物的一切优点,它没有反抗力,它太轻了,一个妇人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走。
“你这个恶魔,”当她半蔑视、半得意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回店时,我回头喊着,“你这个恶魔!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于是,我爬上冰山,让自己永远消失。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向煤贩子借煤无果的故事,表现了小人物命运的悲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
B.第一段中,“我”认为煤店老板会遵循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训导,将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说明“我”根本不了解煤店老板。
C.主人公对现实世界只有一铲子最次的煤的小小需求,但所有的沟通和努力都被现实世界粉碎,这样写更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题
D.小说中的“我”生活贫穷,战战兢兢,自怨自艾,寄希望于别人的同情与可怜,不懂得自救,是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形象。
8.老板娘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9.荒诞是卡夫卡小说的特征,文中哪些情节是荒诞的?有什么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古代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项羽之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展开余下试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B.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C.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D.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阕,歌曲或词的一首称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则称“下阕”。
B.平明别称平旦、昧旦。古代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平明指天刚亮时。
C.侯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封赐爵位的一种。春秋时期周王分封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D.籍是项羽的字。古人有名有字,同辈或者下属只许称尊长的名而不能称字,自称可称名或称字。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项羽勇猛豪爽但也多情善感。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B.项羽极端自负自尊却不知自省自责。项王因受农夫欺骗,人马陷入大泽中,项王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是一味归咎于天命,认为上天要自己灭亡。
C.项羽骁勇善战,身先士卒。东城溃围之战,他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斩杀一员汉将和一个都尉,叱退赤泉侯,使之避退数里,最终追杀了赤泉侯,突围成功。
D.项羽知耻重义,视死如归。乌江边面临一线生机,他不愿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选择了慨然赴死;末路遇故人,慷慨赐头,自刎而死处处都显现出英雄气质。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远景,颔联转写近景,由远及近,由实及虚,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衬托出别样的悲怆。
B.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对仗、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前两联对仗十分工整,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颈联表明作者即使遭遇苦境停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自己气魄壮大而弥坚。
D.“鲲鹏”“图南”是化用《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未卜,也表明了诗人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
15.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一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 , ”两句用鸟兽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李煜《虞美人》中,作者用“ ”一句表达了遥想故国、不忍追忆的沉痛情感。
(4)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果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三小题。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 ,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发展壮大、生生不息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 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 ”,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 、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片段 延展 犹抱琵琶半遮面 思接千载
B.节选 延续 养在深闺人未识 思潮起伏
C.片段 延续 养在深闺人未识 思接千载
D.节选 延展 犹抱琵琶半遮面 思潮起伏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化遗产曾有过去的辉煌,也应该有闪光的如今,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
B.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如今,并且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C.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
D.文化遗产曾有过去的辉煌,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还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
B.不仅为民族的发展壮大、生生不息提供深厚滋养,还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
C.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发展壮大、生生不息提供深厚滋养。
D.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
20.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肆虐,为使广大群众提高防范意识,防疫抗疫标语(金句)纷纷亮相。以下三类你喜欢哪一类,请任选其一说明理由。
第一类:“神仙也要戴口罩,疫情不是开玩笑”“不集会,莫串门,疫病传播不认人”
第二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第三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肝胆每相照 冰壶映寒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1.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是外交部设立的新闻发言人,以外交部的身份发言,并回答记者提问,就国内外事务说明情况,表明我国政府的态度等,是我国向世界发声的口舌。
2020年6月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外国记者向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提问:推特(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站,类似中国的微博)公司今天表示,中国外交官越来越频繁地通过推特平台表达观点,你对此有何评论?
针对外国记者提问,请你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阐明我方观点表明我方态度。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80字左右。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有人说,是驻守边防保家卫国的战士;有人
上一篇:
安徽省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省濮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河北省石家”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