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79  2020-09-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9]
甘肃省武威市六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考试(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武威六中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一)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蓝诗玲认为,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关乎中国现代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怎样回应一个同时需要民族意识和超民族意识的时代?她的看法是,只要民族国家仍然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凭借,民族本位的思维就会压倒国际主义的思维。此种说法未免画地为牢,事实上,至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民族本位与国际主义一直保留相互成就的可能性。
以中国为例,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学资源一直在互动之中,将中国与西方截然两分已经价值不大。前面说到汪曾祺,重要的不是诺贝尔奖是否有能力领会汪曾祺文学语言的古典韵味,而是它如何评估汪曾祺熔铸古今中西的创造性。汪曾祺并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士大夫,他并非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以其独到的才情与智慧,为当代中国小说闯出一条新路。而且,汪曾祺并非只是在语言上用力,其语言的背后是中国人独特的人情之美,而这种美又并非一味的诗意,而是在“极左”语言的灰烬中抢救出来的一种灵明,是温润如玉却潜藏着丝丝裂纹的优雅,是从洞明世事的悲悯中释放出的生气。如果诺贝尔文学奖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那就需要更恰当的奖项来承担这一使命。但无论如何,问题不能被简化为要民族性还是要世界性的问题,既不能偏激地认为中国文学不需要在意来自他国的奖项,也不能简单地搬用西方现代主义的行话作为文学的评价标准。
就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来说,立足传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恰相反,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卓越性标准之所以能够为某一民族国家严肃的文学人所尊重,是因为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刺激,用来疗治民族与个人盲目的文化自信。诺贝尔文学奖的诱惑如此强大,这诱惑不仅来自于奖金,更来自于从“国民作家”一步跃进为“世界文豪”的无上荣光。鲁迅当然明了这种诱惑,所以他在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信中把话说得十分严厉,他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在鲁迅看来,中国作家认为自己不配,比认为自己足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更好。这似乎缺乏文化自信,其实却是从中国文学的主体精神出发。倘若我们不是埋头做自己的事,而是一直将“中国人离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多远”当作最大的问题,对诺贝尔奖孜孜以求,这个奖的存在就会成为破坏民族文学发展生态的因素。
对于鲁迅的这一告诫,中国文学人一直心有戚戚,不过时至今日,情况又有所不同。一则,在后殖民的语境中,第三世界国家似乎应当放下“国民性批判”的包袱,何况,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未必就超过其他国家,我们不必责己太过;二则,中国正处于全面、高速的发展时期,完全应该在未来获得更多国际奖项,以彰显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鲁迅自有低调的理由,那时的中国整体地被西方无视,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莫言的获奖或许预示一个辉煌时代的开始。而更进一步的想法也许是:将来是否有可能出现更适合于中国文学且有能力与诺贝尔文学奖抗衡的国际奖项?是否有可能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我们的关键诉求,其实是让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它们不是复制诺贝尔奖,也不是以地区垄断者的身份进行竞争,而是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多向度、多层次的中心与边缘的矛盾。使不同地区的作家追逐单一奖项,必然会使原本参差多态的文学世界共和国呈现出极不对称的供求关系,使缺乏相关文化资本的国家产生强烈的匮乏感,从而导致对新殖民主义秩序的强化。


浏览完整试题让文学创作立足于地方经验,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这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让文学不仅仅关心地方,亦能自然而然地关心远方和他人,同样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而要使这类期待成为可能,首先是要在具体的命运共同体的内部以及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找到富有文学生产力的沟通方式,使具体的“我们”能够通过文学不断扩大自身。这既是作家和文学研究者的使命,也是国际性文学奖的责任。
(摘编自汤拥华、朱国华《诺贝尔时代的终结与文学世界共和国的重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诺贝尔奖情结揭示了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B. 如果诺贝尔奖对汪曾祺的创作性没有能力进行评估,那么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
C. 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是因为担心助长国人虚荣心,不利于民族文学的发展。
D. 真正找到了富有文学生产力的沟通方式的国际文学奖,无须考虑作家的民族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中国诺贝尔情结中出现的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
B. 文章在论证中国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学资源处于互动中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C. 文章对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观点既有肯定,又有新时代下的思考,彰显辩证的态度。
D. 文章对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的设想,证明了多极化文学评奖系统会战胜单一奖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既有可能从民族本位发展出一种新的国际主义,又可以通过积极的国际主义重新定义民族本位。
B. 鲁迅低调地拒绝诺贝尔奖提名和莫言欣然获奖,这种变化背后透露着这样的信息:中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软实力在不断提高。
C. 诺贝尔奖所代表的卓越性标准可以用来刺激、疗治民族和个人盲目的文化自信,所以获诺贝尔奖越多的民族越谦逊。
D. 倘若未来在主要大洲上都有诺贝尔奖级别的国际文学奖,可能会对某一文化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产生一定制衡作用。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A项,“揭示了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错误,改变了“矛盾”的性质。第一段说“至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上,民族本位与国际主义一直保留相互成就的可能性”,所以民族本位思维与国际主义思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项,“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的推理不成立,第二段说“如果诺贝尔文学奖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那就需要更恰当的奖项来承担这一使命”,而“需要更恰当的奖项”不代表不需要诺贝尔奖;
D项,“无须考虑作家的民族性”说法错误。最后一段说“让文学创作立足于地方经验,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这是我们对文学之为文学的期待”,其中“立足于特定时空中人们的欢乐、苦难与抗争”就是立足民族性。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D项,“证明了多极化文学评奖系统会战胜单一奖项”变可然性为必然性。原文是说“是否有可能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我们的关键诉求,其实是让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它们不是复制诺贝尔奖,也不是以地区垄断者的身份进行竞争,而是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多向度、多层次的中心与边缘的矛盾”,作者希望未来出现以中国城市为首都的新的文学世界共和国,催生各类文学奖百花齐放,建设一个多向度、多层次、多中心(文学首都)的文学世界共和国。这种新的多极化文学世界共和国可能会战胜单极化的文学世界共和国。但是这种“希望”和“战胜”并不必然出现。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C项,“所以获诺贝尔奖越多的民族越谦逊”是强加因果,于文无据。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期对外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出,要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的方法。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未来将多管齐下、全方位努力,确保高中生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按时按标准上体育课。教育部会不断采取相应措施、完善政策,在学校体育课时保障、教学内容严格监管和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的积极性。
(摘编自《教育部:全方位努力确保高中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材料二:
某地区就每天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问题,随机采访了若干名学生,其中分组情况:A组时间小于0.5小时,B组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且小于1小时,C组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且小于1.5小时,D组时间大于等于1.5小时。


展开余下试题
材料三:
过去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小学生营养过剩的情况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持续增加;在所有年龄层,近视的比例都在上升,而且有向低龄层次扩散的危险。虽然全国学生体质总体有提升,但提升效果不明显,某些方面还有下降趋势。
国家教育督导团督导检查发现,部分地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仍然不能全面落实。从检查的学校来看,海南、吉林等省市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仍然开设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或者课间活动时间普遍不足25—30分钟,活动内容简单;部分地区初中、高三体育课时存在挪占现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还得不到保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短缺、师资不足。
调查显示,一些省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条件达不到国家基本要求。其中,吉林省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标的学校分别占29.1%、62.7%和62.2%,体育器材平均达标率不足50%;山东省小学场地达标率为34.1%,中学为53%,器材配置达标率为10%。
教育部一份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城市(包括县镇)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36346人,缺少87278人,缺额26%;农村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92821人,缺少234437人,缺额60%。
(摘编自《教育调查: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何这么难?》)
材料四:
美国小学低年级阶段,学校的课程主要是体育、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是主科之一。除了每天一节的体育课,一周当中会有两三节下午的活动课,也有教排球、篮球基础技能的体育课,算下来每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有一节体育课,一周会有2—3节的活动课,加上中午自由活动的时间,孩子们每天在校内能保证近两小时的运动锻炼。二年级的男孩子们组队打篮球比赛已经有模有样。
在孩子们升读初中、高中,报考大学时,体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能成为校队成员,孩子升学时能占很大优势。学校的体育教育也有着非常立体的结构,科学课中有对人体的认知内容,还有基础的运动科学。在书店里,青少年读物货架上,有非常丰富的体育类书籍和体育名人传记。更具导向作用的,是整个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比如美国社会可以用是否经常运动来作为阶层的划分依据,中产以上的家庭非常重视体育运动,成年人也会保持充分的锻炼时间;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参选人的运动习惯、身材是否保持苗条也会影响选举人的喜恶。
(摘编自2018年3月4日新浪体育《美国娃的体育课怎么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侧重国家政策层面,高中体育科目将进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
B. 材料二侧重统计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大部分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尚未达到要求。
C. 材料三侧重分析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原因,既有客观条件限制,也有人为因素影响。
D. 材料四侧重谈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情况,体育是主科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校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可以改变目前一些学校只重视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体育课的现状。
B. 超重和肥胖比例持续增加,近视向低龄层次扩散,全国学生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警醒人们重视体育锻炼。
C. 部分地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不能落实,是因为体育课时开设不足,课间体育活动较少,有的课时还被挪占。
D. 美国不仅中小学重视体育锻炼,整个社会也有良好的导向,若总统参选者体态臃肿,没有运动习惯,可能会落选。
6.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好中小学体育课的建议。
【答案】4. B 5. B
6. ①体育课时要按规定开设,不能挪占。②体育活动内容要丰富,除了跑步、做操、跳远等活动,还可以安排排球、篮球、武术等体育训练。③加大财政投入,为体育课提供足够的运动场地和器材。④培养体育老师,保证师资充足。⑤将体育课纳入考试评价,发挥中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促使人们重视体育。⑥形成立体的体育教育结构,除了上好体育课,还可以学习人体知识、运动科学,阅读体育类书籍和体育名人传记。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B项,“大部分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尚未达到要求”错误。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A组和B组都是体育锻炼时间尚未达到要求的,两者相加为44%,不到总数的一半,不能说“大部分”。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全国学生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错误。根据材料三“全国学生体质总体有提升,但提升效果不明显,某些方面还有下降趋势”可知,并非“全国学生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只是某些方面下降,如近视。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答案,然后要抓住与“中小学体育课”有关的关键句,再根据关键句概括得出答案。分析可知,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四两部分。分析材料三“从检查的学校来看,海南、吉林等省市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仍然开设不足……活动内容简单;部分地区初中、高三体育课时存在挪占现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还得不到保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短缺、师资不足”可知,材料三重点谈体育课时不足、活动内容少、体育教学设施短缺、师资不足等问题;分析材料四“美国小学低年级阶段,学校的课程主要是体育、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是主科之一”“在孩子们升读初中、高中,报考大学时,体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能成为校队成员,孩子升学时能占很大优势”“更具导向作用的,是整个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可知,材料四重点谈美国学校体育在学科中的地位、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活动内容、考试评价、体育综合教育以及社会重视程度等。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去一次无妨。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


展开余下试题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 Doctor 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 ——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便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贏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宇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 吓!这算什么礼貌?”
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 张太太等三人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小气贪财是导致相亲失败的原因之一。
C. 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地议论他。
D. 本文细致介绍了张小姐的书架,这一细节描写颇有意味,既表现出张小姐的家庭、文化背景,又暗示出人物特点。
8. 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上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9. 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迷信,请算命人排生辰八字。②传统守旧,给十八岁的女儿相亲,认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③自私狭隘,怕女儿嫁出去受罪,希望招一个上门女婿。④势利庸俗,认为方家家世头衔都不错,但现在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方鸿渐会服服帖帖入赘张府。
9. ①算命人说方鸿渐和张小姐的命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但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②张先生说话里喜欢嵌着英文字,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附庸风雅)。③张太太打牌输钱不付账.想以此试探未来的女婿,结果方鸿渐却拿这笔钱买了皮大衣.这是对她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④张小姐的书架上摆着《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这表明她虽然有知识,受过良好教育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体现了作者的讽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选项“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错误,原文并没有说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而且后来也没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由原文“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可知张先生迷信。由原文“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可知张先生传统守旧。由原文“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可知,张先生自私狭隘。由原文“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可知,张先生势利庸俗。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欣赏作品中艺术手法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手法的题目,题干中给出了手法,在文中找到例句分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即可。由原文“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 ‘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可知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由原文“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可知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由原文“张太太道: ‘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可知是对张太太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有原文“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可知体现了作者对张小姐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武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