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965 2020-09-18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5]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课堂同步作业
第6课 芣苢 插秧歌
1.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收集了 的诗歌,共 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杨万里,是 诗人、文学家。《插秧歌》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 的风格。
2.文学常识。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生字注音。
芣苢( ) 掇( ) 捋( ) 袺( )
襭( ) 兜鍪( ) 肩胛( ) 莳未匝( )
4.解释词语。
(1)芣苢:
(2)采采:
(3)薄言:
(4)掇:
(5)捋:
(6)袺:
⑺襭:
(8)兜鍪:
(9)莳未匝:
答案
1.诗歌总集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305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南宋 诚斋体
2.《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芣苢(fú yǐ) 掇(duō) 捋(luō) 袺(jié)
襭(xié) 兜鍪(móu) 肩胛(jiǎ) 莳未匝(shí zā)
4.(1)芣苢:野生植物名,一说即车前子,其叶和种子都可入药,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2)采采:茂盛的样子。
(3)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4)掇: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5)捋: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6)袺: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8)兜鍪: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9)莳未匝:秧苗未栽插完毕。
1.古代人民劳动的热烈场面,体现了劳动的崇高和美丽。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课两首诗的场景描述出来。
(1)《芣苢》: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原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怡而神之何以旷”。我们读《芣苢》,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每到春天,就有三五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她们不停地采,手捋满了,用衣襟兜着,用裙角裹着,满满的收获,满心的欢心,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
(2)《插秧歌》:农忙时节,全家老少一齐出动。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可是,偏又遇到阴雨连绵,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农妇喊农夫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怎么能“歇半霎”呢?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2.《芣苢》和《插秧歌》描写古人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管是采芣苢,还是插秧,都不是轻松愉快的玩耍,但是作者不去突出劳动的艰辛,也不浓墨重彩刻画人的疲倦乏累,两首诗都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正如余冠英《诗经选》:“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苢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反映作者的民本思想,也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浏览完整试题
3.以《芣苢》为例,说说《诗经》重章叠唱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适合许多人在一起唱,重章叠唱的形式很好地把这欢快表达出来。
一、积累与运用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fú yǐ) 巢穴(xué) 斤斤计较(jiǎo)
B.拾掇(duō) 解剖(pāo) 茅塞顿开(sè)
C.阴霪(yín) 肩胛(jiā) 牵强附会(qiáng)
D.兜鍪(móu) 颠簸(bǒ) 扣人心弦(xiá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聆听 空灵 乌蓝 万物蒙生
B.冷峻 栖落 宣泄 无济于事
C.袒露 密布 嘹亮 孤方自赏
D.清睐 宠爱 广漠 情意绵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北京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重重设陷阱,弹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B.在两连败中阿联疲态明显,甚至出现了抽筋现象。这些危险的讯号都在告诫老尤对阿联的使用要慎重,否则,如果使用过度,后果不堪设想。
C.奢华晚会被叫停,某些长期依赖公款消费支撑的文艺团体叫苦不迭,但那些已经面向市场、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团体,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D.丹麦盛产琥珀饰品,往往由高品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银边镶嵌,突出琥珀的天然本质特点,设计大方简洁,成为琥珀粉丝们的最爱。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________。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________。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
①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
②参差的模糊的影子在水里映着
③微风飘来,有一两缕波纹,但很快消失了
④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依照下面的示例,以“诗”为话题,仿写两句话,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送别诗是十里亭前的一位挚友,绿柳、孤舟,依恋、伤感,让人留恋又无奈。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B.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本诗综合运用诗经赋、比、兴手法,在极短的篇章里营造了极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D.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8.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
三、迁移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9.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 。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 。
10.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 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A项应是斤斤计较(jiào);B项应是解剖(pōu);C项应是肩胛(jiǎ)
2.B
【解析】A项,万物萌生;C项,孤芳自赏;D项,青睐。
3.A
【解析】A项,百里挑一:形容拔尖人物或美好事物的难得。感情色彩不对。
4.C
【解析】A项,并列关系不当,“网络诈骗”与前三者有包含关系;B项,“否则”和“如果使用过度”重复;D项,主语混乱,应在“往往”前添加主语“琥珀饰品”。
5.C
【解析】第一处的前一句写的是山,①句“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也是写的山,承接得好。第二处与下一句衔接得好的是④。因为“吹”比“飘”准确;“平静”比“消失”准确。
6.思乡诗是月夜楼头的―位游子,乡音、故园,温馨、遥远,让人惆怅又凄婉。怀古诗是古城墙下的一位老者,颓墙、老树,萧索、荒凉,让人叹惋又感怀。
【解析】仿写句式首先要仿结构,所写句子和原句的句式完全相同;其次要仿修辞,要恰当运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仿主旨,所写句子和原句的格调一致。本题涉及诗歌的类别,要扣住该类诗歌的特点和常用意象来写,同时注意句子的结构。示例中的意象有“古城墙”“老者”“颓墙”“老树”,与怀古诗的内容相匹配,仿写时,要选择与题材类型相匹配的意象;示例中的“萧索”“荒凉”是一种凄清冷落悲凉的意境,与怀古诗的内容十分吻合,仿写时,就要归纳出与题材类型相匹配的意境。
二、课内阅读
7.C
【解析】本诗只运用了赋的手法,没有比兴手法。
8.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把握,吟咏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诗中变化的动词,如:采、有、掇、捋等,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劳动场景,表现劳动的快乐。
三、迁移阅读
9.奴隶们劳动的辛苦 奴隶主的不劳而获 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
【解析】“伐檀”“伐辐”“伐轮”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写出了奴隶们劳动的艰辛。“县貆”“县特”“县鹑”,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则直抒胸臆,对剥削者冷嘲热讽,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10.C
【解析】C项“觉醒”不恰当,他们没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
11.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用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解析】对某句赏析,要从诗句的意象、手法、情感主题、与上下句联系来解答。答题的一般思路是:①手法;②诗句所表现的人物、意象、环境的特点;③作者的情感;④结构作用(承接上句或照应题目,为下句作铺垫或引出下句)。本诗的颈联运用侧面描写和拟人手法,答题时应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不可泛泛而谈。
12.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生活感到高兴,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
【解析】把握诗歌情感要综合考虑题目、诗句、注释中的创作背景,还要知人论世。作者写春日耕者,天已大亮,农人忙于春耕,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相互亲爱取悦;乌鸦等鸟儿飞上飞下巧妙相随,觅食米饭和谷种。从“春耕利”“相妩媚”“巧追随”可见作者对农人辛勤劳动的赞美,对农家和睦温馨生活的肯定。而“纷纭政令曾何补”意指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可见苏辙对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并不赞成。
上一篇: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6课《芣苢》《插秧歌》精品练习
下一篇: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同步检测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2020-2021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