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学习,研究;②修建,修造;③编纂,编写 ①学习,研究→修养→善,美好 典例: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 翻译:所以圣人不求学习古人,不效法旧有的制度。 ↓ 典例: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翻译:我修养身心,使品行高洁已经有几十年了。 ↓ 典例: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 翻译: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的言词就出现了,品德高尚了,谗毁的事情也就来到了。 ②修建,修造→修理,建造→整治,治理 典例: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翻译: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 ↓ 典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翻译:在国内制定法律制度,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建造攻守的武器。 ↓ 典例: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翻译:对外结交孙权,对内整治政务。 ③编纂,编写→修订,修改→长,高 典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翻译:孙子受了膑刑,就编写了兵法书。 ↓ 典例: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 翻译:议定的法律制度都要在朝廷上进行修订。 ↓ 典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翻译:原来是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知识清单: 1. 一词多义 修 先修其身(动词,修养) 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动词,修订)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动词,治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高) 本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名词,根本)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名词,树木的干) 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原来的)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动词,推究) 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动词,治理) 国治而后天下平(形容词,治理得好) 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判定) 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义哉(动词,施行) 2.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先齐其家(整治)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彰明) ②先正其心(使端正) ③先诚其意(使诚实) 3. 古今异义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古义:到了……的地步。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 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即“古之欲于天下者明明德)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 1. 下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先齐其家 A. 素善留侯张良 B. 侣鱼虾而友麋鹿 C. 吾得兄事之 D. 项伯杀人,臣活之 2. 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 曲肱而枕之 B. 君子求诸己 C. 家齐而后国治 D. 在陈绝粮,从者病 3.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沛公安在 二、阅读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齐人伐燕,取之 伐:攻打 B. 系累其子弟 系:捆缚,拘禁 C. 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问,这里指对百姓安抚 D.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倍:违背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B.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C.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D.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 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 为目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 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 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2)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答案: 1. A 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2. D 解析:古义:饥饿。今义: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 3. D 解析:A、B、C 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D 项为宾语前置句。 4. D 解析:D项,倍:扩大一倍。 5. C 解析: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句、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逐步排除错误选项。“反其旄倪止其重器”是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反”后不能断开。排除 A、B两项。“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中,“则”解释为“那么”,用在后一句的开头,排除D项。 6. A 解析:B项,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项,“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错,孟子最后让齐王施仁政以防止被攻打。D项,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纣,“谋于燕众” 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所以并非选项所说的肯定。 7.(1)有很多诸侯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2)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 【参考译文】 齐人攻打燕国,吞并了它。各国诸侯谋划着救助燕国。齐宣王说:“有很多诸侯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土地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夷就埋怨;向南征伐,北狄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企盼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 (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 现在,燕王虐待百姓,大王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