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74 2020-09-23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4]
《复活》同步检测
第三单元
第8课 复活(节选)
一、基础巩固
1.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_____________,它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②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端午节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疾病。
③在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别有用心的势力的_____________、使和利用,始终站稳立场,坚持原则。
A.功夫 驱除 蛊惑 B.工夫 祛除 迷惑
C.工夫 祛除 蛊惑 D.功夫 驱除 迷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尽管烜赫一时,不可一世,但最终还是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②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的。
③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④记者看到那些重新进入乡间小学校的儿童,他们虽然筚路蓝褛、身体孱弱,但一双双大眼睛里都闪烁着喜悦之光。
⑤郗鉴慧眼独具,舍弃了那群衣冠楚楚的公子们,毫不犹豫地选定坦腹东床的少年王羲之作为女婿。事实证明,他的见识果然不凡。
⑥十一长假期间,各种景点的消息络绎不绝,网友们不断搜索并发布自己出游的照片,以使大家可以互相借鉴。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旬。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进人大门后沿着洋槐并立的林阴道一直前行, , 。 ,
。 , ,现在则成为托尔斯泰博物馆的总部。
①那是出现在小说《战争与和平》里文豪的母系亲属:即贵族保尔康斯基伯爵的房子
②因托尔斯泰为了和农民们谈话经常路过这里而得名
③台地对面地势略高的山岗上巍然屹立者一幢白色房子
④左手边有一个池塘,据说托尔斯泰常在此与农奴的孩子们戏水娱乐
⑤这里有一条“托尔斯泰小路”
⑥继续前行,爬上一个慢坡后左拐,便来到了一片台地
A.④⑥③⑤②① B.④⑥⑤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⑥ D.⑤⑥②①③④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长篇小说有《老人与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短篇小说有《在桥边》等。
B.《炮兽》节选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这是雨果最后一部小说。
C.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文《娜塔莎》选自《安娜•卡列尼娜》。
D.《骑桶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写的一篇表现主义小说。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变形记》《城堡》等。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审讯玛丝洛娃的过程中,检察官发表了洋洋洒洒的讲话。他从遗传学的角度认为玛丝洛娃多半生来带着犯罪的胚胎,最后由陪审员写定罪意见。聂赫留朵夫怕被人察觉他与玛丝洛娃的关系,不敢为她辩护。(《复活》)
B.玛丝洛娃上诉被驳回,是因为枢密官斯科沃罗德尼科夫认为聂赫留朵夫出于道德要求决定同卡秋莎结婚的想法,实在可恶之至。最终他以撤销原判理由不足驳回上诉。(《复活》)
浏览完整试题
C.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探监时,一个看守给他送了一封信,信是一个他曾经帮助过的叫薇拉的女士写给他的,信中请求他把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牢房来,或者至少把她调到医院里做护士。(《复活》)
D.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跟平民站在一边,反对上层阶级,“公开抨击他认为虚伪和不公正的事情”。为此,他被流放西伯利亚,途中与玛丝洛娃相遇。(《复活》)
E.“……我决定要求她做我的妻子。”晚上点名的时候,西蒙松告诉聂赫留朵夫他想同玛丝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痛苦,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能以和玛丝洛娃结婚的方式来弥补他对玛丝洛娃犯下的罪过了。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几个孩子都在门外等他,还有几个抱婴儿的女人,包括那个抱着脸色苍白的娃娃的瘦女人。他打听这个女人是谁。
“她就是我对你说的那个阿尼霞。”岁数大些的男孩说。
聂赫留朵夫转身招呼阿尼霞。“你靠什么过活?”
“怎么过活吗?要饭。”阿尼霞说着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掏出皮夹子,给了那女人十个卢布。还没走两步,另一个抱娃娃的女人就追上了他,然后是一个老太婆,接着又是一个女人。她们都说自己穷,要求周济。聂赫留朵夫把皮夹子里的六十卢布零钱都散发掉,十分忧郁地走回管家的厢房。管家笑眯眯地迎接他,告诉他农民将在傍晚集合,然后走到花园里,在撒满白色苹果花瓣、杂草丛生的小径上徘徊,思索着刚才见到的种种情景。
“老百姓纷纷死亡,食品普遍不足。老百姓一步一步落入这种悲惨的境地,他们自己却没有发觉,也不怨天尤人。而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历来如此,理所当然。”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现在他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想到处理库兹明斯科耶土地的办法,就感到害臊。他在欺骗自己。他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他心里拟定了一个方案,把土地交给农民,收取租金,并规定地租是农民的财产,由他们自己支配,缴纳税款和用作公益事业。
晚饭后,聂赫留朵夫对管家讲了自己的方案,征求他的意见。管家笑笑,装出一副似乎早就想到过这问题,并且乐于听取聂赫留朵夫的意见的样子。其实他对这个方案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因为根据这个方案,聂赫留朵夫必须放弃自己的利益。管家头脑里有一个根深帝固的信条——人人都在损人利己。
“我懂了。就是说这笔公积金的利息归您收取,是不是?”管家满面堆笑说。
“绝对不是。土地不能成为私有财产,收益应归大家共享。”
“这样一来,您岂不是没有收入了?”管家收起笑容说。
“我就是不要。”
管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笑了,现在他明白了,聂赫留朵夫这人头脑有毛病。于是他就研究聂赫留朵夫放弃土地的方案,看能不能从中找到对他有利的东西。当他明白没有这样的可能时,他对方案就不再感兴趣,只是为了讨好东家,脸上才保持笑容。
……村长的院子里人声沸腾,聂赫留朵夫一到,农民们就停止谈话,纷纷脱下帽子。这里的男人几乎个个穿着树皮鞋、土布衫和老式长外衣。有几个光着脚板。
聂赫留朵夫向农民们宣布,他打算把土地都交给他们。农民都不作声,脸上表情也毫无变化。
“因为我认为,”聂赫留朵夫涨红了脸说,“不种地的不应该占有土地,而且人人都有权使用土地。”
“这个当然。这话说得很对。”几个农民响应说。
聂赫留朵夫又说,土地的收入应该大家平分,因此他建议他们接受土地,付出他们自己定的价钱作为公积金,这笔公积金今后仍归他们享用。农民们脸色越来越严肃了,他们通过祖祖辈辈的经验知道,地主总是以损害农民的利益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因此,要是地主把他们召集过来,向他们提出什么新办法,那准是想用更狡猾的手段来欺骗他们。
“那么,你们打算定个什么价钱使用土地呢?”聂赫留朵夫问。
“怎么要我们来定价钱?地是老爷您的,权柄在老爷您手里。”人群中有人回答。
“不,这些钱将来都要用在你们村社的公益事业上。”
“这我们不能定。村社是村社,钱是钱。”
“你们要明白,”管家含笑说,“公爵老爷把土地交给你们,要你们出一笔钱,但这笔钱又当作你们的本钱,供村社使用。”
“这号事我们太明白了,”一个牙齿脱落的老头没有抬起眼睛,怒气冲冲地说,“这事有点像银行,到时候就得付钱。我们不来这一套,因为我们已经够苦的了。再来这一套,非得破产不可。我们还是照老规矩办吧。”
聂赫留朵夫提出要立一个契约,他将在上面签字,他们也得签字。他们听了,反对得更加激烈。
……聂赫留朵夫就这样一无所获,回到帐房里。
……“他这人真鬼!”一个皮肤黝黑、胡子蓬乱的庄稼汉摇摇晃晃地骑着一匹肥马,对旁边那个身穿破旧老式长外衣、又老又瘦的庄稼汉说。他们夜里到大路上放马,纵容他们的马溜到地主的树林里吃草。“‘你只要签个字,我就把土地白白送给你。’哼,他们捉弄咱们还不够吗?不成,老兄,办不到,如今我们也学乖了。”
“他说‘你签个字吧’,”胡子蓬乱的庄稼汉继续评论东家的话,“你一签字,他就会把你一口活活呑下肚子去。”
“这话一点不错。”年纪老的那一个应和说。
他们不再说什么。只听得坚硬的大路上响起嗒嗒的马蹄声——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自己却没有发觉……而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历来如此,理所当然”这些话体现出当时俄国农民麻木不仁、地主视盘剥农民为理所当然的事实。
B.“‘这个当然。这话说得很对。’几个农民响应说”“我们还是照老规矩办吧”两处语言描写说明农民认同聂赫留朵夫说的话,但并不理解他的做法。
C.聂赫留朵夫的计划不但遭到管家的反对,也遭到农民的反对。管家反对是因为他感到从中无利可图,农民反对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地主的新把戏。
D.聂赫留朵夫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贵族和地主占有土地是造成农民苦难的原因之一,于是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以赎罪,这也是他“复活”的途径之一。
展开余下试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这个细节体现了农民贫困的现状。
B.聂赫留朵夫与阿尼霞的对话让聂赫留朵夫进一步认识到农民的贫困,为下文他对农民问题的思考做了铺垫,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文章在刻画管家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笑。他的笑,有时表现了他的故作聪明,有时表现了他的奴性和世故,有时也表现了他对聂赫留朵夫的嘲笑。
D.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是将聂赫留朵夫与管家对比,二是将聂赫留朵夫与农民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丰满的理想与冰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8.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末尾两个农民对话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茨威格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②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③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④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⑤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苍;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⑥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有删改)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不但不给人以啰唆之感,反而一下子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浓墨重彩的描绘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B.第⑤段中,“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一句点明前文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这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C.本文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了托尔斯泰形貌的矛盾统一,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阶级身份的矛盾统一。可以说,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D.本文细致地描摹了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11.选文第①段中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试举例说明。
12.选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另一方面又说“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前后矛盾?请根据你对托尔斯泰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
三、能力提升
13.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见面后,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请结合文本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上一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复活》课时练
下一篇:
《复活》同步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复活》同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