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45 2020-10-09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5]
广东省2021届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二)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11小题,共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魔下 B.冠免
C.不屑置辨 D.分崩离析
解析:A项,麾下;B项,冠冕;C项,不屑置辩。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两个板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zhě)皱变形。
B.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làn)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C.他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唤起我们对未来的憧(tóng)憬与追求。
D.鸠(jiū)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解析:憧应读chōng。
答案:C
3.下面语段中,填入“(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每当灶火燃起,香气弥漫,熟悉的味道植入记忆深处,家,才获得完整的意义。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共同造就了一个叫家的地方。人因食物而聚,人不散( )家就在。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A.逗号 B.顿号
C.分号 D.句号
答案:A
4.在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________因为穷,我们就在心理上________了美,它的后果无非两个:一是对美的麻木,二是对美的误判。对美的误判相当可怕,很可能拿心机当________,拿愚昧当坚忍……
A.如果 删除 聪明 B.即使 剔除 聪明
C.如果 剔除 智慧 D.即使 删除 智慧
解析:第一空填关联词,结合后面的“就”,可知应填“如果”。第二空,“剔除”是指把不合适的去掉;“删除”是指删去。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应填“剔除”。第三空,“聪明”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结合语境可知,第三空应填“智慧”。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心理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相关的记载。
C.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D.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她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解析:A项,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C项,粗茶淡饭:简单的饮食。形容生活简约。D项,一团和气:本指态度温和,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国庆”长假中,很多人都利用这个时间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了相关批示。
C.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相关政府部门要正确处理文化、市场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政绩而违背市场规律,不顾艺术尊严。
D.中国许多城市正在建设的超大型街区项目,以修建住宅、写字楼、大型购物商场和高层建筑为主,这些巨型建筑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解析:A项,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应删去“不足”和“不当”。B项,不合逻辑,“避免”一词含有否定意,不能再用“不”字,删除“不”字。D项,不合逻辑,“住宅、写字楼、大型购物商场和高层建筑”并列不当。
浏览完整试题
答案:C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A.①拟人 ②拟人 ③对比
B.①拟人 ②排比 ③对偶
C.①比喻 ②排比 ③对比
D.①比喻 ②拟人 ③对偶
解析:①句子将“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句中“低唱”“弹琴”是人的行为,此句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③对偶。“新荷初露”对“垂柳始曳”,“田田叶”对“丝丝烟”。
答案:D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英国文化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雅思考生的写作考试成绩是全球最低的。
②功利性阅读败坏了中国孩子的阅读品味和胃口,甚至导致他们怨恨读经典作品。
③阅读方面的偏差必然导致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
④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令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
⑤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习题集、作文选、动漫作品等。
A.②⑤①④③ B.⑤②①③④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③①④
解析:②⑤讲阅读的问题,③①谈写作的问题,④中“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显然是指①中的内容,所以④应该放在①后面。
答案:D
9.下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表达都不得体的一组是( )
①日前浏览贵网站,②惊悉招聘编辑,③我决定接受聘请。我是××大学自动化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身体健康。④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⑤请您尽快与我洽谈。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解析:这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注意使用谦敬辞和书面语。“惊悉”,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一般指不好的消息,此处不当,应改为“得知”。“接受聘请”不当,因为还在求职过程,并没有得到聘任,“聘请”是敬辞,也不用于自己,可以改为“前去应聘”。“洽谈”意思是接洽商谈。一般指对一定的经济事项,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初步的接洽、商谈,以探索其实现可能性的行为。用在此处不当,应改为“联系”。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舅舅送给小明一款新手机,父母不让他把手机带到学校去,小明很郁闷,他的好友要去安慰他,劝他不要带手机回学校。
10.下列劝解,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父母是担心把手机带到学校玩游戏,影响你的学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B.你成绩那么差,你父母是不会同意你带手机去学校的。
C.新手机带去学校,万一不小心被偷了就得不偿失。
D.你不能带手机去学校,这样违反了校规,是不对的。
答案:A
11.在上题的劝解中,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把序号填入答题卡上,分析其不恰当的原因。
( )不恰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原因:容易让人误解“成绩好就可以带手机去学校”。
C原因:容易让人产生“手机只要不被偷,就可以带去学校”的歧义。
D 原因:劝说的语气过于生硬,让人不好接受。
二、本大题6小题,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单于欲降武,使卫律治其事。律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B.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C.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D.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解析:正确标点为: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答案:D
13.下列四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故五月渡泸 既克,公问其故
B.单于愈益欲降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C.匈奴以为神 以塞忠谏之路也
D.还于旧都 甚于生者
解析:A项,第一个是“所以”。第二个是“……的原因”。B项,两个都是代词。C项,第一个是“把”;第二个是“以致”。D项,第一个是“到”;第二个是“比”。
答案:B
14.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诸葛亮竭尽全力辅佐后主来实现先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
B.苏武面对匈奴威逼利诱宁死不投降,不背叛汉朝。
C.甲、乙两文都体现大臣的忠诚,诸葛亮和苏武忠诚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D.单于开始时派卫律对苏武威逼利诱,后来把他关在大窖中不提供食物,苏武始终不屈服。
解析:诸葛亮和苏武忠诚的表现是不同的,诸葛亮的忠诚表现在竭力完成先帝遗愿,苏轼是忠于汉室,宁死不降匈奴。
答案:C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早晚忧愁叹息,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2)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年出使时身强力壮,等到回来时,胡须头发都白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6~17题。
野 步
周 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展开余下试题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6.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
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四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蝴蝶无忧无虑地陶醉在暖洋洋的东风和草花香气里的状态,给人以无忧无虑之感,借以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答案:(1)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2)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网络文学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作者和读者,催生了丰富的文学类型。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类型小说做出了重大贡献:制造了大众文化热点,开创了付费阅读机制,探索了粉丝经济模式,打造了文学文化产业链,培育了创意产业新业态。尤其是在网络文学市场化初期,类型小说因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点击率一路飙升,借助数字化新媒体技术优势为网络文学崛起赚到“第一桶金”。但唯点击量是求的量化标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文学网站根据市场原则“锁定目标人群”“精准配制作品”,虽然使一些市场关注度高的类型脱颖而出,但也使一些小众类型很难突破重围。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网络文学题材多样性和内容丰富性,而且会挫伤作者创新精神和艺术个性。此外,每日大量文字的更新压力,使一些网络作家不惜在作品中“注水”,导致作品结构松散,语言浅白,思想贫乏。与此同时,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也在损害网络文学声誉。应当说,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制造诸多传奇,但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以保证持续发展。尽快步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阶段,这不仅是读者和市场对网络文学的新期待,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今只有“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才能突破创作瓶颈,提高创作质量,贡献更多精品。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网络作家跳出“玄幻魔圈”和“修真密室”,走向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到轰轰烈烈的现实生活中去创造精品、攀登高峰。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创作呈风生水起之势。这固然与政策引领、作协倡导以及网站策划等因素有关,更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结果。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一再为网络文学走出类型化困境起到破冰船与开山斧的作用。为突破陈陈相因、套路连连的困局,大批成熟网络作家放下得心应手的类型化书写,移师现实题材领域,改进艺术创作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从创作方法上进行战略性调整。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创作者不仅能够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式的创作自由,而且更容易进入激情飞扬、灵感四射的创作状态,这使网络文学总体艺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不断深化。对网络文学来说,积极投身现实题材创作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有益探索,是顺应时变、守正创新的必然选择。
伟大作品离不开作家对其时代的深刻体察和忠实记录。马克思称赞巴尔扎克“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创作出“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毛泽东同志称《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习近平同志认为,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说到底,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是文艺创新最根本、最关健、最牢靠的办法。对于遭遇类型化困境的网络文学来说,走出幻想天地,阅尽现实世界,理应是突破创作瓶颈的最佳路径。
(摘编自陈定家《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从网络文学创作谈起》)
19.下列关于类型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类型小说凭其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就促进了网络文学大繁荣。
B.类型小说围绕着市场需要,准确定位,量身定做,成就了各种类型的作品。
C.类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受点击量影响创作压力大,就会创作出低俗作品。
D.早期类型小说多取材玄幻、修真,题材狭窄,最终陷入了沿袭套路的泥沼。
解析:A项,理解表述不全。“凭……就……”错,由原文“尤其是在网络文学市场化初期,类型小说因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点击率一路飙升,借助数字化新媒体技术优势为网络文学崛起赚到‘第一桶金’”可知,还要“借助数字化新媒体技术优势”。B项,以偏概全。“成就了各种类型的作品”错,由原文“一些市场关注度高的类型脱颖而出,但也使一些小众类型很难突破重围”可知,并不是成就了各种类型的作品。C项,推理绝对化。受点击量和创作压力影响,一些作者会给作品“注水”,不一定会导致创作出低俗作品的结果。
答案:D
2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肯定网络文学取得成就的同时,又指出了网络文学目前面临的问题。
B.文章第三段的论述主要论证了现实题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新亮点的观点。
C.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引用论证,以领袖的观点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文章在逻辑上逐层递进,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顺序展开论证。
解析:B项,“主要论证了现实题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新亮点的观点”不正确,论证观点表述偷换概念,应是“主要论证了网络文学要积极投身现实题材创作的观点”。
答案:B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跳出了类型小说狭隘的题材范围,突破了这个创作瓶颈,作者就能发挥个性创作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B.如果文学网站只讲点击率和经济效益,不重内容和质量,即使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学也会陷入困境。
C.大批成熟网络作家移师现实题材领域,重新调整创作思路和方法,这是顺应时变、守正创新的必然选择。
D.文章“伟大作品要反映时代”这一思想与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相通的。
解析:A项,推论表述不合逻辑。“作者就能……”错,“跳出了类型小说狭隘的题材范围,突破了这个创作瓶颈”并不是“创作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的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答案:A
四、本大题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鹤
汪曾祺
李小龙已经是中学生了。过了一个暑假,上初二了。
学校在东门里,李小龙的家在北门外东街。从李小龙家的巷子出来,是越塘。从越塘的坡岸走上来,右手有几家种菜的。左边便是菜地。李小龙看见种菜的种青菜,种萝卜。看他们浇粪,浇水。种菜的用一个长把的水舀子舀满了水,手臂一挥舞,水就像扇面一样均匀地洒开了。青菜一天一个样,一天一天长高了,全都直直地立着,都很精神,很水灵。萝卜原来像菜,后来露出红红的“背儿”,就像萝卜了。他看见扁豆开花,扁豆结角了。看见芝麻。芝麻可不好看,直不老挺,四方四棱的秆子,结了好些带小毛刺的蒴果。蒴果里就是芝麻粒了。“你就是芝麻呀!”李小龙过去没有见过芝麻。他觉得芝麻能榨油,给人吃,这非常神奇。
展开余下试题
过了菜地,有一条不很宽的石头路。石头路的西边是一片很大的苇荡子。春天,苇荡子里有很多蝌蚪,忙忙碌碌地甩着小尾巴。很快,就变成了小蛤蟆。小蛤蟆每天早上横过石头路乱蹦。你们干吗乱蹦,不好老实呆着吗?小蛤蟆很快就成了大蛤蟆,咕呱乱叫!
走完石头路,过了傅公桥,是一条很宽很平的大路,当地人把它叫作“马路”。马路东,是一大片农田。春天,他爱下了马路,从麦子地里走,一直走到东门口。麦子还没有“起身”的时候,是不怕踩的,越踩越旺。麦子一天一天长高了。他掰下几粒青麦子,搓去外皮,放进嘴里嚼。他一辈子记得青麦子的清香甘美的味道。他看见过割麦子。看见过插秧。插秧是个大喜的日子,好比是娶媳妇,聘闺女。插秧的人总是精精神神的,脾气也特别温和。又忙碌,又从容,凡事有条有理。他们的眼睛里流动着对于粮食和土地的脉脉的深情。一天又一天,哈,稻子长得齐李小龙的腰了。不论是麦子,是稻子,挨着马路的地边的一排长得特别好。总有几丛长得又高又壮,比周围的稻麦高出好些。李小龙想,这大概是由于过路的行人曾经对着它撒过尿。小风吹着丰盛的庄稼的绿叶,沙沙地响,像一首遥远的、温柔的歌。李小龙在歌里轻快地走着……
李小龙有时挨着庄稼地走,有时挨着河沿走。河对岸是一带黑黑的城墙,城墙垛子一个、一个、一个,整齐地排列着。城墙外面,有一溜荒地,长了好些狗尾巴草、扎蓬、苍耳和风播下来的旅生的芦秫。草丛里一定有很多蝈蝈,蝈蝈把它们的吵闹声音都送到河这边来了。下面,是护城河。随着上游水闸的启闭,河水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急,有时慢。水急的时候,挨着岸边的水会倒流回去,李小龙觉得很奇怪。过路的大人告诉他:这叫“回溜”。水是从运河里流下来的,是浑水,颜色黄黄的。黑黑的城墙,碧绿的田地,白白的马路,黄黄的河水。
去年冬天,有一天,下大雪,李小龙一大早上学去,他发现河水是红颜色的!很红很红,红得像玫瑰花。李小龙想:也许是雪把河变红了。雪那样厚,雪把什么都盖成一片白,于是衬得河水是红的了。也许是河水自己这一天发红了。他捉摸不透。但是他千真万确看见了一条红水河。雪地上还没有人走过,李小龙独自一人,踏着积雪,他的脚踩得积雪咯吱咯吱地响。雪白雪白的原野上流着一条玫瑰红色的河,那样单纯,那样鲜明而奇特,这种景色,李小龙从来没有看见过,以后也没有看见过。
有一天早晨,李小龙看到一只鹤。秋天了,庄稼都收割了,扁豆和芝麻都拔了秧,树叶落了,芦苇都黄了,芦花雪白,人的眼界空阔了。空气非常凉爽。天空淡蓝淡蓝的,淡得像水。李小龙一抬头,看见天上飞着一只东西。鹤!他立刻知道,这是一只鹤。李小龙没有见过真的鹤,他只在画里见过,他自己还画过。不过,这的确是一只鹤。真奇怪,怎么会有一只鹤呢?这一带从来没有人家养过一只鹤,更不用说是野鹤了。然而这真是一只鹤呀!鹤沿着北边城墙的上空往东飞去。飞得很高,很慢,雪白的身子,雪白的翅膀,两只长腿伸在后面。李小龙看得很清楚,清楚极了!李小龙看得呆了。鹤是那样美,又教人觉得很凄凉。鹤慢慢地飞着,飞过傅公桥的上空,渐渐地飞远了。
李小龙痴立在桥上。
李小龙多少年还忘不了那天的印象,忘不了那种难遇的凄凉的美,那只神秘的孤鹤。
李小龙后来长大了,到了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鹤。
不,这都不是李小龙的那只鹤。
世界上的诗人们,你们能找到李小龙的鹤吗?
(有删改)
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李小龙的活动为线索展开,一方面通过李小龙的视觉观察和发现自然世界的勃勃生机,一方面写出少年独特的心理感受、成长经历。
B.汪曾祺善于捕捉细节加以描摹,文中种菜人舀水浇菜的自如,李小龙初见芝麻时的惊喜,插秧人又忙碌又从容的劳作,都描写得十分生动。
C.“一条玫瑰红色的河”与雪白的原野相互映衬,渲染出一种神奇的美,作者以诗意的笔触美化了自然环境恶化的现实,字里行间潜藏着深沉的忧虑。
D.李小龙的活动场景是恒常的,但自然万物却是变化的,蛤蟆声、蝈蝈声、水流声、庄稼的成长,这些景物在汪曾祺笔下构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美好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插秧人又忙碌又从容的劳作”错误,对插秧人无细节描写,只是一处动作描写。
答案:B
23.从文中看,李小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小龙是一个正值青春,对什么都好奇,心思敏感细腻的少年。文中通过李小龙的视觉观察和发现自然世界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他独特的心理感受与成长经历,最后再通过对鹤的描写写出了李小龙心思的敏感细腻。(合理即可)
24.结尾写道:“不,这都不是李小龙的那只鹤。世界上的诗人们,你们能找到李小龙的鹤吗?”这两句话传达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文章加以探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表达出了少年眼中的世界和内心的想法是大人们无法捕捉的,哪怕再好的诗人也不能将其描述出来。文中的李小龙长大以后,到了很多地方,也看到过很多鹤,但是这都不是他少年时候看见的那只了,这足以说明一个少年的心理成长历程。(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感受,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出真情实感。
答案:略
上一篇:
广东省2021届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广东省2021”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