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27  2020-10-09
标签:苏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7]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2021学年秋学期高二期初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伦在《历史》一书中提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伦陷阱”,它是当前我国社会公信度面临困境的侧面反映。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除了自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等工具原因之外,“塔西伦陷阱”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信任具有“”社会嵌入性“”特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社会背景”对社会信任的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一个国家知地区的政府信任问题,必须在特定的行政生态环境(社会背景)下进行。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转型期的资源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街,产生“仇富”的情绪。屡遭曝光的官员贪腐行为或官商勾结,更是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政府工作人员在作风、纪律、形象、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负面特征容易引起不信任的发生。媒体上曝光的个别官员学历、履历造假,抽“天价烟”,戴“豪华表”,都引发对政府工作人员执政能力、道德品行的拷问和质疑,此类事件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政府对民众的利益诉求不作为或态度不当,加之少数意图不轨者借助网络煽动群众,试图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扩大化,都导致政府滑入“塔西伦陷阱”。
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有,影响政府信任的直接因素有两点:一是公众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二是公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而“政府信任度=对政府的认知/公众期望”。公众期望的提高会致使其对政府满意度下降,从而产生对政府信任的不利影向。自媒体时代,政府通过互联网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二者之间的了解,提高了公民对政府的认知度,但政府内部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在通过自媒体散播出去,降低了公众的期望值,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一阵网络反腐热潮,“公民记者”对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展开“全录监校”、网络舆论聚滴成浪,官员迫于压力快速辟谣,其态度的斩钉截铁反而更惹怀疑。民众步步紧逼,挖掘出事件具相,最终权力部门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查处与遏制。由此可见,民众对政府期望与认知的相对剥夺感、失落感成为其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社会转型期,“塔西伦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政府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政府工作人员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塑造自媒体时代的新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职能的正面认知,维护政府公信力。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道德素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只有时刻关注社情民生,刚正廉洁,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地取信于民。其次,通过新媒体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话语形象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应掌握说话技巧,多进行脱稿训练,望造自己的讲话风格,尽量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塑造良好的话语形象。自媒体时代,政府面对危机事件和公信力的新挑战时,第一时间把握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便可引导舆论的走向。危机事件来临时及时应对,平日注重形象维护,双管齐下必将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伦陷阱”》)
1.下列所列的事项,属于“塔西伦陷阱”效应的一项是
A.国家卫健委深切哀悼因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被训诫而后在工作中染病离世的李文亮。
B.武汉红会官微暗谣,网传“可凭介绍信去红会领取物资”说法不实,此举引发民众不满。
C.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盘剥百姓民不聊生,终致民怨沸腾、土崩瓦解。
D.放羊娃多次在没有狼的时候喊“狼来了!教命啊!”,等到狼真来了,他的呼教没有奏效。)(a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思路清晰,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所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顺序结构全文。
B.文章主体使用了因果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塔西忙陷阱”形成的原因。
C.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塔西伦陷阱”的形成的社会原因。
D.文章从工作人员的角度闻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提素养、树形象两不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定区域内如果经济资源分配得当、经济利益分配均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B.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出了某种负面特征,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滑坡。
C.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期望值密切相关,然而对政府期望值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其信任度的提升。
D.平时注重形象维护、取信于民,危急事件时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及时应对,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今年的“两会”上,成都又火了一把,被媒体称为“地摊经济”的实践,先是被报道,然后被代表委员点赞,到最后直接被总理说上了记者会。疫情冲击下,很多人就业面临挑战。成都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不影响市容市免,不扰乱环境秩序情况下,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可以越门经营、也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这一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心城区餐饮复工率超过98%,市民消费更方便,在一片点赞声中,中央文明办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入文明城市的测评考核内容。
(摘编自《央视新闻·看流动民生,感受城市烟火气》)
材料二∶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每天就有成城市外的农户人买卖人,一早进城售卖时令蔬菜、水果、北京小吃等产品。有的走街串卷,有的在一些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去。由于没有租金,相对就实惠,是百姓人家不可或缺的购买方式。买卖较好的就租个门面或买个门面,但大部分还是以地摊为主。
解放后,个体商家特别是摆地摊的商贩大多没有执照,没有国定营业时间,主要还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售卖的货物质量上没法保证,所以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下,地摊逐渐走向了没落。
一些城外的个体也就在各个村生产队里种地拿工分了,个体经济基本没有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满足需求,扩大就业”,向个体经营户租赁铺面、柜台,允许摆设摊点、走街串巷、流动收货,既解决了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又发展了民营个私经济。在这一时期,许多人正是通过“摆地摊”开启了自主创业的第一。
这时形成的王府井、隆福寺等夜市,成为当时北京市民的一种文化生活。夜市改变了天一黒就回家的单调的生活习惯,市民有事没事儿就到夜市逛逛,吃点小吃,买点东西,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到了九十年代,有些下岗人员发外来人员也加入到个体经济浪潮中,做起各种买卖。温州等地的个体人员到北京做一些服装生意,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后来形成了永定门、温州商城等几个比较集中的商圈。这一批人基本上结来了那个时期的地摊生意,到了2000年,地摊经济主要就是以供应人们日常蔬菜、水果为主,也就是相对集中在一些大市场,散户很少见。
(摘编自《今日新闻·以北京为例看地摊经济演变》)
材料三∶
其实,我是一直不太认同媒体报道当中的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地摊”二字有往回走的意味,而且也容易让大家误解成都的举动。其实它就是室外经营,是流动摊贩有序占道经营。因此,不应该把地摊经济理解成回到过去的一种1.0版,而是希望经过观念的改变,管理的细化,升级为未来的3.0版或4.0版。在气温合适的情况下,餐饮、酒吧等行业的室外经营是全世界的惯例,更是中国要打造的地摊经济必有的内容,而流动摊点和有序占道经营,在有效管理情况下也同样是人们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应有内容。恐怕不能只当应急之策,而应该快速成为面向未来的升级举动。当然我们依然要卫生,要健康,要整洁,千万不要走向一个怪圈,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别小看这室外经营,这也是对我们城市管理的一次考验。
(摘编自白岩松《流动摊点,有序占道经营不能只当应急之策》)
4.下列有关材料二中“地摊经济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出现了流动商贩,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
B.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地摊经济走向没落,一些个体商贩停止摆摊到村里种地拿工分,个体经济基本消失。
C.改革开放初期,地摊经济复苏,夜市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D.九十年代,地摊生意基本结束,形成比较集中的商圈;2000年后,除了供应蔬菜、水果的,散户就很少见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都有条件地允许商贩临时占道摆摊,流动贩卖,临街店铺还可以越门经营,这是疫情冲击下的惠民政策。
B.成都的“地摊经济”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这一实践得到了百姓拥护、中央政府肯定。
C.八十年代后,国家开放地摊经济,大力发展民营个私经济,出台法规鼓励个人通过“摆地摊”来自主创业。
D.白岩松是认同成都的“地摊经济”这一举动的,但他不认同媒体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


展开余下试题6.“地摊经济”一时火热,怎样才能使其健康持续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平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黒龙潭,金股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需安静整洁、有一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条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替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而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扶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于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馆计账的方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钱!“”堂信走过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信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 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馆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
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谊”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阅天空,高谈闭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觉得怅然,而且,愤怒了。这是怎么搞的!谁搞的?翠湖会成了什么样子呢?那些树呢?那些水浮莲呢?那些鱼呢?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我当然会想到这是三中全会带来的好处。这是拨乱反正。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这又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一九八四年五月九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描写了翠湖及其周围的景观,叙述了自己与翠湖有关的生活,其中夹杂着作者自身的感受。
B.本文虽然记叙的是琐碎的日常,描写的是平常百姓的生活,但却让读者感受到平实而琐细生活中的缤纷色彩。
C.文末提到近几年听说翠湖的许多变化,作者或怅然、愤怒,或高兴、担心,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
D.本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皆有情致,娓娓而谈,态度亲切,语言华丽秀美又不失幽默风趣。
8.文章的第三、四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翠湖心影”是指翠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印象,如何理解这个标题?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翰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注】,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矶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进大理卿。半道丁父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御史杨有仁劾光祖受赇请属,杨疑力保持之,事得寝,光祖竞引疾去,入为刑部尚书、帝尝书其名御屏。史部尚书宋纁卒,遂用光祖代。时部权为内阳所夺,纁力矫之,遂遭挫,光祖不为慑。尝以事与大学士中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臬、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精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在籍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庄简。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初官礼部,将擢尚宝少卿,力让王时槐,孙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史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以建言罢,商人计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人服其量。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明史·陆光祖传》,有删改)
【注】验封郎中,吏部官员。下文“文选”指文选郎中,也是吏部官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
B.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
C.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工夺民产/光祖裁以法/
D.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畿,文中指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辅,文中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B.页士,古代向最高统治者举荐人员的制度。明清会试考中者称为“”贞士“”。
C.大理卿,大理寺的最高长官。大理寺是南北朝到清代的中央审判机关。
D.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赋税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光祖为国选材,被人弹劾。他被严讷看重,严讷调他到吏部任职,他不拘一格,从多个渠道选拔人才:有人却弹劾他专权自作主张,他最终被削职。
B.陆光祖为官公正,激浊扬清。高拱想打压徐阶,大家都躲避,只有陆光祖帮助徐阶;张居正想报复得罪过自己的王用汲,陆光祖解救了王用汲。
C.陆光祖刚强忠直,不惧权贵。他任吏部尚书时,宋纁打压他,他不害怕;他和中时行不和,中时行退休时暗中推荐人才,他指出这种做法不当。
D.陆光祖为人宽厚,不计前嫌。他大力推荐曾经弹劾过自己的孙不扬;他和弹劾过自己的陈登云成为知己;他为弹劾过自己、被商人诬陷的察时鼎申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5分)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高祖本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 题。
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①,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②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逢恨,霄汉长怀捧日新。
献赋十年犹未遇,盖将白发对华簪。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高 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①上林:上林苑。②长乐:唐宫。③永崇:指长安永崇坊。高侍郎:指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浞。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诗前两联写景,从动、静、声、色等多个角度,描写皇宫园囿殿阁的景色,描绘了一幅穰丽的宫苑春景图。
B.钱诗前两联尽管没有正面提到裴舍人,却句句恭维,不露痕迹,用景物反衬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C.高诗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比拟新中举的进十,“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
D.高诗以“芙蓉”自比,“秋江上”与前两句的“天上”“日边”形成对比,写出后者与前者所处地位的悬殊。
15.作为占代文人为推荐自己而写的干谒诗,钱诗的后两联和高诗的后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维《山居秋瞑》中用月光水声衬托山林清幽、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的句子是: , 。
(2)《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此感慨的诗句是: , 。
(3《蜀相》中,写诸离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孝道教育中,条祀之礼常常 激发与唤醒人性之善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各种礼仪中, (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有祈年成、庆丰收及祭英先人等类型。崇拜祖先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信仰。同时,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是日常要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而不是—种宗教信仰,祭祖活动中“以文化人”的教育意义较为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与祭祀有关,祭祀不仅寄托了对先人的怀念,同时也告诫今人 、珍惜生命、感恩敬畏、不忘初心,祭祀活动是一种 的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虽然孩子当时不能够真正理解这种教育形式背后的文化底蕴。但是,为孩子以后健康成长播下了唤醒的种子。从祭祀先人到细怀革命先烈。是家庭教育的拓展与延伸、让孩子参加缅怀先烈的活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会在孩子心中增加诸多正能量,激发孩于的学习热情,唤醒孩子的报国之志。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发挥着 显著 饮水思源 潜移默化
B.发挥了 突出 抚今悼昔 润物无声
C.体现着 显著 饮水思源 润物无声
D.体现了 突出 抚今悼昔 潜移默化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祭祀是很重要的活动
B.很重要的活动是祭祀
C.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
D.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动()(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祖先崇拜自古以来就是最基本的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但是,中国人对祖
先的崇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B.祖先崇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信仰,但是,中国人对祖先
的崇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C.祖先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信仰,但是,中国人对祖先的崇
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D.祖先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信仰,但是,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是日常要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而不是一种宗教信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雁”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文人们或绘雁行,或摹雁声,或写孤雁,展现其独有的生存姿态,①_雁的春秋迁徙,常常唤起人们逆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因此,_②_,迁客骚人在受贬谪、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时,也每每会想起失群的孤雁,于是,③。总之,“雁”这一具有张力的意象,以其深邃的个性,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情思,负载着诗人思乡、失意的情怀,是读者透视其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艺术符号。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字。(6分)
2020年4月8日,中国电信、中四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联合发布《5G 消息白皮书》,制定了5G消息的相关标准
标签:苏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盐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