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45 2020-10-07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5]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对个体而言,道德不仅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表达,也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锤炼个人品德,________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一两件事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也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_________。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放任自流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________,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 )。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道德建设能否成风化人,有赖于多做细致入微的实功,不务大而空泛的虚名。每一个小我点亮一盏________的心灯,簇起一团崇德向善之火,成就以德兴国的中国力量,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必须 蔚为大观 演化 明德惟馨
B.必需 蔚然成风 演进 桂馥兰馨
C.必须 蔚然成风 演进 明德惟馨
D.必需 蔚为大观 演化 桂馥兰馨
C [第一空,“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必需”是动词,意思是非有不可,不能少。此处修饰“时时”,应是作状语,故选用“必须”。第二空,“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此处说“善行义举”形成风气,应选用“蔚然成风”。第三空,“演进”演变发展,一般强调的是某种具体事物在发展变化的正向作用,指的是事物在长久发展变化向好的方向推进。“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此处和“整体文明素养”搭配,应选用“演进”。第四空,“明德惟馨”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桂馥兰馨”寓意是指婚后感情越来越深厚浓郁,就像桂花兰花一样芳香。此处不是婚姻,应选用“明德惟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个体而言,道德不仅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也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
B.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C.对个体而言,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D.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表达。
B [“对个体而言”是针对“自我修为”而言,不应放在句首,排除A、C两项;“人格魅力”和“表达”不搭配,排除D项。]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榜样引领示范,也需要个体主动作为,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内心的法律,道德是成文的道德
B.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还需要榜样引领示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浏览完整试题
C.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D.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内心的法律,道德是成文的道德
C [根据上下文,注意语序递进以及道德法律之间的关系。]
4.下列在语段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批评文章不是板着面孔教训人,也不是一本正经地摆弄枯燥学理,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毛泽东同志的批评文章就是模范。如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讽刺教条主义者: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他的批评文章并没有板着面孔教训人,_______________,语言生动诙谐,富有文学性。
A.将一些生活哲理融入他的文章
B.而是把一些生活哲理融入文章
C.并且融入文章中一些生活哲理
D.把生活哲理融入他的文章之中
B [括号前的句子中“没有”一词,是否定“板着面孔教训人”,从括号后的内容“语言生动诙谐”来看,括号中应该是肯定相关的内容。选项中有“而是”关联词的句子正好与括号前的语句关系相对应,所以答案为B。]
5.下列对各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运用了明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作用在于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伏击战的到来。
B.华老栓去刑场给儿子买“药”时,康大叔给他人血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地往下滴”,其中“红的”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目的在于展示华老栓的内在性格。
C.“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这副对联,其用意在于批判主观主义学风。
D.“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本句由三个假设复句构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构成层层深入,说明主观主义学风的危害,从而强调改造我们的学风的必要性。
A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没有“夸张”手法。]
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像我们今天一样,通过各族人民之间的共同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来实现,而主要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____①_____的一种方式,当然,和亲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____②____,但有些并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____③____呢?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 ②有些和亲是被迫的 ③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
7.(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10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发生了快速增长”动宾搭配不当;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句式杂糅;⑦“截止”用词不当,“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它的后面不能直接跟时间宾语;⑨“16%的人群”搭配不当。
[答案] (示例)
(1)语句:①;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
(2)语句:③;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据统计数据”;
(3)语句:⑦;修改为:“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目前”;
(4)语句:⑨;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万种,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观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展开余下试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8.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全部借助数字技术。
B.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C.《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运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结合起来,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
D.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 [A项,“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全部借助数字技术”错误,选项把文中“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偷换成“全部”,很明显表述绝对,扩大范围。B项,“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文中只是说有条件借助数字化来传播,另外需要的条件还有扩大国际国内的视野、与时俱进、实现突破等。D项,“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不合逻辑。原文说“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不存在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逻辑。]
9.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A [A项,“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曲解文意。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可见,只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 “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
10.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方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目前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的观点。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证方法丰富。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字里行间包含了对二者的褒贬评价。
B [B项,“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目前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的观点”曲解文意。从文章第三段来看相关文段的中心句在句首,可见举例子是为了论述当前传统文化存在问题,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这两句直接点明了“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这个现状问题,并没有进行论证。]
展开余下试题
11.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说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材料一先列举了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了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的支撑。后以《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的观点。以举例论证为主,例子丰富。
②材料二先讲清了中西方文化的事实,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后引用批评家的话论证了中国文化对时代的影响;再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从而证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态度;又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最后以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的某些概念来证明传统文化对工业社会的影响。论证方法多样,综合运用。
1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如何创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大力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②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④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同发展提高。
上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时作业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单元《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时作业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统编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