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09  2020-10-1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9]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三)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天空,群星灿烂,诗人们写出了诸多优美的作品。作为读者,本当用心读去,致力于成为理想的读者。但是有人在阅读之余,偏要选出桂冠之作,于是引起了不少纷争。
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独占鳌头之作的当数严羽,“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在严羽打开潘多拉盒子之后,唐诗桂冠便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如明代许学夷认为崔颢的《雁门胡人歌》比《黄鹤楼》更合律,“实当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何景明推举沈佺期的《独不见》为第一;陆时雍则以沈佺期《龙池篇》为第一。李东阳认为唐人七言律诗非杜甫《登高》莫属;胡应麟则认为《登高》一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沈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古人,后无来学”,推崇这首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清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则以张说《幽州新岁作》为第一。
在这些评价中,第一都是唯一的。但对于唐诗的评价,也有多元第一的观点。对于唐代律诗,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认为崔颢的《黄鹤楼》和沈佺期的《独不见》难分优劣,故而把两者并举,认为它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诗法上,“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王世贞认为杜甫“‘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玉露凋伤’‘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虽不尽善尽美,但也足以堪称第一。明代周珽虽然承认“音响厚薄,气格高下,难有确论”,但还是热衷于标新立异,指出唐诗“冠冕壮丽,无如嘉州《早朝》;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即认为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和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乃是唐诗的桂冠。
以上被推举的作品固然各擅胜场,明代胡应麟却不认同永恒第一的观点,他又提出了分期的冠军之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第一不是恒定的,而是流动的。清代文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指出:“凡诗对境当情,即堪压卷。”在他看来,没有固定的第一,只有流动的第一。意指堪称第一的诗歌,乃是对境当情、情与境会的产物,评论者在不同时空中的境与情自是不同,因而认定为鳌头独占的诗歌作品也不相同。
无疑,要想成为一个时代的桂冠诗作,在艺术质量上无疑要求很高。王世贞不认同取沈佺期《独不见》和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理由是“沈末句是齐梁乐府语,崔起法是盛唐歌行语。如织官锦间一尺绣,锦则锦矣,如全幅何?”即沈佺期《独不见》最后一句和崔颢《黄鹤楼》第一句都欠佳,正如锦中间绣,有损于全篇的整体美,所以不配取为第一。今人孙绍振认为沈佺期《独不见》一诗,从主旨上考察,“完全是传统思妇母题的承继,并无独特情志的突破”,因而在“唐代律诗中无疑属于中下水平”。崔颢《黄鹤楼》“比沈氏之作不只高了一个档次”,但是第二联“平仄对仗并不拘泥规范”。也就是说这两首诗在艺术上都存在着缺点,被推为第一显得欠妥当。


浏览完整试题其实,但凡好诗都可以予人以艺术的享受和启迪,所以我们在接受唐诗时,大可不必在意哪首诗堪称第一,哪首诗可谓压卷,能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理想的读者便足够了。
(摘编自朱美禄《哪首诗是唐诗压卷之作》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第一人,严羽从唐诗中选出独占鳌头之作而引起了唐诗七律桂冠之作的纷争。
B.许学夷认为《雁门胡人歌》比《黄鹤楼》更合律,当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
C.杨慎把《黄鹤楼》和《独不见》两者并举,认为它们尽管在诗法上有差别,但难分优劣。
D.哪首诗堪称第一, 哪首诗可谓压卷,实无定论,只是读者按照自己的标准而认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引起了唐诗七律桂冠之作的纷争”错误。结合“但是有人在阅读之余,偏要选出桂冠之作,于是引起了不少纷争”“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独占鳌头之作的当数严羽”等分析,引起纷争不仅仅是唐诗七律,而是整个唐诗。故选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提出阐述的话题,接着运用大量的事例进行逐层解析,同时进行分类阐释。
B.文章在评价杜甫《登高》一诗时,采用了引证的论证方法。
C.今人孙绍振评论《独不见》和《黄鹤楼》的艺术质量,是从反面进行论证和阐述。
D.文章从唯一、多元、非永恒等三个方面解析唐诗桂冠纷争,却没有得出结论。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却没有得出结论”错误。在文章结尾得出了结论:在接受唐诗时,大可不必在意哪首诗堪称第一,哪首诗可谓压卷,能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理想的读者便足够了。故选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有人在阅读群星灿烂的唐诗之余,偏要选出桂冠之作的行为持否定态度。
B.作者认为周珽把《早朝》和《积雨》判定为唐诗桂冠,是周珽热衷于标新立异的行为。
C.王世贞和孙绍振都否定《独不见》《黄鹤楼》的艺术质量,但二人的理由各不相同。
D.一个时代的桂冠诗作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艺术质量需上乘;予人以艺术的享受和启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C项,“都否定《独不见》《黄鹤楼》的艺术质量”错误。结合“王世贞不认同取沈佺期《独不见》和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理由是‘沈末句是齐梁乐府语,崔起法是盛唐歌行语。如织官锦间一尺绣,锦则锦矣,如全幅何?’即沈佺期《独不见》最后一句和崔颢《黄鹤楼》第一句都欠佳,正如锦中间绣,有损于全篇的整体美,所以不配取为第一”“今人孙绍振认为沈佺期《独不见》一诗,从主旨上考察……也就是说这两首诗在艺术上都存在着缺点,被推为第一显得欠妥当”等分析,并没有否定,只是指出两首诗在艺术上各有缺点。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3月18日,化湿败毒颗粒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复的首个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临床批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说:“与化生药物研发流程不同,化湿败毒颗粒直接来自临床,是‘边救治、边总结、边优化'逐步形成的。化湿败毒颗粒能抗击病毒,消除炎症,在新冠病人救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世界应对新冠肺炎重大事件的特殊时期,化湿败毒颗粒临床试验批件,传承与发扬中医药防治疫病经验理论,用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摘编自严玉洁《首个治疗新冠肺炎中药临床批件通过》,中国日报网2020年3月19日)
材料二:
知名健康节目《奥兹医生秀》的主持人奥兹说:“中国为世界贡献了许多财富。中医药是其中之一。比如西医没有办法回答我们‘为什么人会感到疲倦”,中医可以给出一些答案。中医讲究‘阴’‘阳’平衡,人体所感也与之有关。
奥兹认为,中医药应进一步重视药理研究。揭开“神秘面纱”,让公众更好理解。
2019年5月,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外感病、脏腑证等中医病证名称,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这让奥兹也感到非常振奋。他说:“中医药已经迎来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
(摘编自孙亚慧《“中医药迎来走向世界最好时机”》,《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月14日)
材料三:
第十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布达佩斯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代表齐聚一堂。
匈牙利国会副主席亨德•乔鲍表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非常睿智,值得世界学习。
在产品展区,一批先进的中医脉诊仪、舌诊仪等信息化、智能化产品吸引了大批参观者。而在大会的工作坊中,乏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马赞提正在演示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神奇礼物,”马赞提一边讲解,一边分享自己在意大利的工作感受,30余年间,他接待了上万名患者,“针灸不仅减轻了疼痛,还有效避免了长期服用止痛药的副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德国第一家中医院的负责人施道丁格尔对此深表认同。“中西医结合的疗效一次次给我们惊喜,中西医可以相互配合,更好地造福人类。”
“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才能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说,“中医药‘走出去’前景光明,但还存在文化、法规等多重困难。实现中医药教学、诊疗等全流程的规范化,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将基本形成,中医药将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于洋《造福人类,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9日)
材料四:
诞生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卓越贡献,它凝注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成为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也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和文明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进一步对外阐释、传播好中医药文化,不但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价值观、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中医药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悬壶济世”等理念,渗透着国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其“治未病”的医学思想,贯穿着中国人对于小到人体各脏器间、大到天地草木间的整体性思维,体现着以和为贵、顺应环境、协作共赢的精神禀赋。中医药文化凝聚、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抓手。
目前,许多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依然存在,需要世界各国协力攻克,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纽带作用,如扩大和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携手培育中医药人才、开办中医学院、搭建体验平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崇和向善的文化理念以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合作精神。
在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时代,文化有融合,也有冲突.但对话和交流无疑是最佳渠道。特別是在应对疾病、获取健康这一人类共同课题前,弘扬中医药文化绝不是与西医对抗,而是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经验共享成就.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摘编自秦毅《让中医药文化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报》2019年11月1日)
4.下列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精神属性,依托于中医药并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B.中医药文化渗透着国人的和谐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与生命观。
C.中医药文化可以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从而构建世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D.中医药文化的阐释传播,既是发展中医药的需求,也是造福世界的举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概念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从而构建世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错误,原文材料四表述为“需要……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纽带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两者没有“从而”的逻辑关系。故选C。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化湿败毒颗粒在救治新冠病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医药防疫经验理论的结晶,是可以助力于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B.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不仅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还采用外感病、脏腑证等中医名称,使之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
C.西医并不能回答所有问题,比如它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感到疲倦” ,而中医可以;西医也不能消除所有病痛,而中医可以帮助缓解。
D.可以预见,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的逐步形成,中医和西医的交流会进一步深入,世界医学的发展会进一步提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而中医可以”错误,原文材料二表述为“中医可以给出一些答案……人体所感也与之有关”,“可以”表述绝对化,于文无据。故选C。
6.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中医药走向世界如何“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①守正:坚守中医药“治未病”、“阴阳平衡”、直接来自临床等思想、观念、方法;②创新:进一步重视药理研究,实现教学、诊疗等全流程规范化,融入现代高新科技;③守正为创新之基,创新是守正之义,交流中西经验,共享医学成就,造福世界人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材料三,“匈牙利国会副主席亨德•乔鲍表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非常睿智,值得世界学习”,材料四“中医药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悬壶济世’等理念,渗透着国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可知是守正,坚守中医药“治未病”“阴阳平衡”,直接来自临床等思想、观念、方法;材料二,“奥兹认为,中医药应进一步重视药理研究”,材料三“中医药‘走出去’前景光明,但还存在文化、法规等多重困难。实现中医药教学、诊疗等全流程的规范化,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在产品展区,一批先进的中医脉诊仪、舌诊仪等信息化、智能化产品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可知是创新,进一步重视药理研究,实现教学、诊疗等全流程规范化,融入现代高新科技;材料四,“弘扬中医药文化绝不是与西医对抗,而是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经验。其享成就。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责遗产更 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可知守正为创新之基,创新是守正之义,交流中西经验,共享医学成就,造福世界人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老舍
近来忙得出奇。恍忽之间,仿佛看见一狗,一马,或一驴,其身段神情颇似我自己;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每想随遇而安,贫而无谄,忙而不怨。无谄已经做到;无论如何不能欢迎忙。
这并非想偷懒。真理是这样:凡真正工作,虽流汗如浆,亦不觉苦。反之,凡自己不喜作,而不能不做,做了又没什么好处者,都使人觉得忙,且忙得头疼。想当初,苏格拉底终日奔忙,而忙得从容,结果成了圣人;圣人为真理而忙,故不手慌脚乱。即以我自己说,前年写《离婚》的时候,本想由六月初动笔,八月十五交卷。及至拿起笔来,天气热得老在九十度(注:约等于32℃)以上,心中暗说不好。可是写成两段以后,虽腕下垫吃墨纸以吸汗珠,已不觉得怎样难受了。“七”月十五日居然把十二万字写完!因为我爱这种工作哟!我非圣人,也知道真忙与瞎忙之别矣。
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人在这样忙的时候,把自己已忘掉,眼看的是工作,心想的是工作,做梦梦的是工作,便无暇计及利害金钱等等了;心被工作充满,同时也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情书往往成为真正的文学,正在情理之中。


展开余下试题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呢,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义,大家并不愿做那些事,而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吃。在这种忙乱情形中,人们像机器般的工作,忙完了一饱一睡,或且未必一饱一睡,而半饱半睡。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奴隶不会产生好的文化。这种忙乱把人的心杀死,而身体也不见得能健美。它使人恨工作,使人设尽方法去偷油儿。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在那儿作事,全是我不爱作的。我不能不去作,因为眼前有个饭碗;多咱我手脚不动,那个饭碗便拍的一声碎在地上!我得努力呀,原来是为那个饭碗的完整,多么高伟的目标呀!试观今日之世界,还不是个饭碗文明!
因此,我羡慕苏格拉底,而恨他的时代。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忙成个圣人,正因为他的社会里有许多奴隶。奴隶们为苏格拉底作工,而苏格拉底们乃得忙其所乐意忙者。这不公道!在一个理想的文化中,必能人人工作,而且乐意工作,即便不能完全自由,至少他也不完全被责任压得翻不过身来,他能把眼睛从饭碗移开一会儿,而不至立刻拍的一声打个粉碎。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家才会真忙,而忙得有趣,有成绩。在这里,懒是一种惩罚;三天不做事会叫人疯了;想想看,灵感来了,诗已在肚中翻滚,而三天不准他写出来,或连哼哼都不许!懒,在现在的社会里,是必然的结果,而且不比忙坏;忙出来的是什么?那么,懒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世界上必有那么一天,人类把瞎忙从工作中赶出去,人人都晓得,都觉得,工作的快乐,而越忙越高兴;懒还不仅是一种羞耻,而是根本就受不了的。自然,我是看不到那样的社会了;我只能在忙得——瞎忙——要哭的时候这么希望一下吧。
(载一九三五年六月三十日《益世报》“益世小品”第十五期)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点题,借助幽默的语言,既凸显了作者的忙碌,又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无形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瞎忙的厌恶之情。
B.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形象的叙述中让读者明白了“瞎忙”与“真忙”之别,暗示了作者渴望过越忙越幸福的生活。
C.“饭碗文明”时代,为了生存,人们只好强迫自己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其忙碌大多就成了“瞎忙”。
D.文章似乎是即兴命篇,随意写成,但别有风味,其语言明白如话、清新质朴、典雅精致,确实是大家手笔,平而不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D项,“文章……其语言……清新……典雅”错误,从文中来看,本文语言风格幽默诙谐、通俗质朴,而“清新”是指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典雅”是说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这二者在文中并没有体现,“清新”“典雅”的描述不准确。故选D。
8.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标题设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②点明主旨,警醒读者自我反思③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作者对“忙”的态度:作者为生计忙碌,是自己颇似驴马兽类,期望人类有一天能摆脱这种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散文标题的作用。从题干来看,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的作用”,然后理解标题的含义,分析其中使用的技巧,再从标题对读者、内容、主旨的作用。“人兽不分,忙之罪也?”是一个问句,使用问句作为标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标题给出问题,文本给出解答,自然引出下文;从内容来看,标题以“忙之罪也?”表明自己对“忙”的态度,而文中围绕“真忙”和“瞎忙”阐述自己对“忙”的认知,由此可知,标题即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主旨的角度来看,作者借助对比的手法分析“瞎忙”与“真忙”的区别,表明对越忙越幸福生活的渴望,标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考生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分析答题。标题的作用或妙处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思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写作特点或含义,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记叙的线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忙”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结合文本:①“真忙”,为自己喜欢的事,忙而无怨,忙而充实,是作者赞同的人生境界;②反对“瞎忙”,做没意义的事或者不喜欢的事,或者只为“饭碗”而忙,是作者批判的人生状态。联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生活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整日奔波忙碌,疲惫不堪,却忙而无所得;而有一部分人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忙,忙得开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阐述自己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忙’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简要阐述”,然后到文中找出有关“忙”的内容,分析作者对于这些“忙”的态度,再联系现实生活中有关“忙”的事例来分析自己的态度。从文中来看,作者主要讲述了两种忙,一种是真忙,一种是瞎忙。对于“真忙”,作者认为“凡真正工作,虽流汗如浆,亦不觉苦”“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人在这样忙的时候,把自己已忘掉,眼看的是工作,心想的是工作,做梦梦的是工作,便无暇计及利害金钱等等了;心被工作充满,同时也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由这些内容和第三段中作者写作《离婚》一书的例子可知,作者是认可这种“忙”的,这是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忙,忙而不觉得累;对于“瞎忙”,作者认为“凡自己不喜作,而不能不做,做了又没什么好处者,都使人觉得忙,且忙得头疼”“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呢,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义,大家并不愿做那些事,而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吃”,由这些内容可知,作者对于这种没有意义却不得不做的“瞎忙”是反对的。明确了这些内容之后,再联系现实中的真忙和瞎忙的事例进行分析,如屠呦呦等科学家就属于真忙,而我们的身边经常会有一些人,每天忙忙碌碌,从早到晚,感觉非常勤奋,非常努力。当你问他最近怎么样?他们总是说:很忙很忙,当你问他都在忙些什么、忙出什么成绩了吗?他们却无言以对,说不出所以然来,这就属于瞎忙。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渭,字文长,越中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宗宪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南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