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19  2020-10-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9]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21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宁城县高三年级统一考试(2020.9)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 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 中说:“中庸之为德, 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浏览完整试题C.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 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 分)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暴发过多次全球性传染疾病,导致人口骤减、家族灭亡,造成的巨大伤害和损失甚至远远超过战争。历史上最为恐怖和神秘的传染疾病是黑死病,在1348年- -1352 年的时间里,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断送了1/3人口的生命,其导致的死亡和恐慌完全可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
随着卫生和医药领域的进步,人类远离了很多病原体的侵害,然而与日俱增的人口密度和出国旅游人次使病毒的传播更加迅速,全球性传染病更容易大规模暴发,例如起源于西非的埃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烈性传染病毒,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的死亡率极高,在50%~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和多发性器官衰竭。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将其称为全球迄今所面对的“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危险是那些潜伏的疾病,因为它们包含有未知的病原体,而且目前没有疫苗,尤其是那些具有高传染性但症状并不明显的疾病,危险系数要大得多。
(摘编自李忠东《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个AI企业、技术团队快速响应,各显其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疫情。AI算法可以对病毒基因进行快速分析。疫情期间快速确诊肺炎病人面临一定困难,核酸检测试剂短缺、假阴性,都在影响肺炎病人的确诊。AI算法的介入,能够快速分析病毒基因,提升确诊效率。
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的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将病毒基因分析的效率由原来的一小时缩至半小时。这套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相比较传统的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有几个方面的提升和优化。首先,检测范围广,相比较核酸检测主要检测病毒序列的两个片段,应用AI算法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基本能覆盖到病毒的全基因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等漏检的问题。其次,可以提前发现病毒变异的情况。第三,该分析平台配备了蛋白结构分析功能。病毒有其序列,序列就是需要检测的物质,病毒的蛋白结构是其真正发挥毒性的东西,蛋白结构当然是跟序列比较相关,但是也需要有一套分析方法去构建它的结构。
该分析平台同时提供了二级结构、三维结构的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疾控人员快速检测到病毒,并知道病毒的结构,进一步帮助他们提升分析和研究能力。该平台基于AI对影像进行分析,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决策诊断,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核酸检验的困境。该平台正尝试向更多省市的疾控中心推广,虽然现在还在优化的阶段,但是通过科技力量去抗击疫情将会是一个趋势。
(摘编自杨雪梅《抗疫阻击战,AI 有技可施吗?》)
材料三:
在COVID-19、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并将直接检验几年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传染病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又需不断调整变化的系统性工作,这项工作离不开公共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在依据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又相继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其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应急事件中的职责。这些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将使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在应对突发疫情时能统一行动、有法可依。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测和预警,完善监测信息网络,建立预警制度;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开展培训、演练,使卫生应急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坚持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坚决服从统一指挥,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甚至法律要求也就成为贏取胜利的关键。在预防工作中为了达到国家防控的两个关键目标——有效防控大规模出现疫情和聚集性疫情暴发,要群策群力,而把握好公共卫生管理常规手段的干预尺度将会是制胜法宝。我国现已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并能够根据对突发事件认识的深化及技术发展及时充实调整该体系。
(摘编自孙荫众《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与干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球性人口密度和人们出国旅游活动的增加更易导致全球性传染疾病大规模暴发。
B.埃博拉病毒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死亡率极高,是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
C.人工智能逐步成熟,借助AI等科技力量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会成为趋势。
D.法律法规是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其不断健全有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的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检测范围窄,不能及时预判病毒变异,影响了肺炎病人的确诊。
B.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大体覆盖肺炎病毒的全基因组,故能得出准确的病情诊断结果。
C.随着多项法律法规出台,我国已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
D.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预防疫情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公共卫生管理常规手段的干预尺度。
6.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最后的运动会
[日本]岛田洋七
我在佐贺的第八次运动会临近了。


展开余下试题对打算“初中毕业后一定要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我来说,这是在佐贺的最后一次运动会。
上初中以后,我每年必定写信给母亲,跟她说:“今年一定要来看我的运动会。”
今年我也不抱什么希望地写了信,想不到母亲回信说:“今年会去看,我很期待。”
我看到信时,还以为哪里搞错了。
好几次做过这样的梦,我怀疑这是梦,还捏捏脸颊看是不是做梦。
是真的呢。
母亲给外婆的信上也说要来佐贺。
想到母亲真的要来看运动会,我就忍不住想绕整个佐贺跑一圈。
第二天早上,我慎重地把信放进书包,然后上学去。
第一节是社会课,我当然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打开有花纹的信笺。
“德永,那是什么?”
“我妈妈的来信。”
“哦?”
老师很感兴趣地看着我的信。
“什么?要来看运动会……”
“啊,老师,不要再看啦。”
我假装不高兴地收起信不让老师看。
我不厌其烦地每节课都拿出信来看看。
就像展示蜡笔和钉鞋一样,我向大家炫耀着。我总是想听大家说:“太好了!德永。”
初中运动会的重要项目是长跑比赛。
男子组的路线是出校门,沿着护城河绕一圈,经过城内,再回到学校,全长七公里,十分吃力的赛程。
可是这在每天辛苦练习棒球的我们眼中,不算什么。实际上我连续两年都拿了冠军,但因为今年觉得非拿冠军不可,稍微感到一点压力。
越接近运动会,我越担心那天会不会感冒,会不会拉肚子。脑子里老是浮现这些无谓的妄想,这在我很少有。
结果,我既没有感冒,也没有拉肚子。
但是遇到更糟糕的状况——我等了又等,预定运动会前一天该到的母亲一直没来!
“她说会早早做完工作搭火车来,一定是晚了,没赶上火车,明天早上就会来,别担心,去睡吧!”
外婆催我上床,可是我一点也睡不着。
迷迷糊糊中看到母亲来了,醒来发觉是梦,非常失望。我又迷迷糊糊地梦见运动会都结束了,母亲还是没来,醒来发觉是梦以后,反倒摸着胸口松一口气。
就这样反反复复,似睡非睡,折腾到天亮。
外婆去上工时,我站在河堤上等母亲来。
火车早上从广岛出发,应该不会那么早抵达,可我就是无法安心地躺在床上。
到了上学时间,我满心不安,但还是不死心。
母亲清清楚楚地在信上写着“会去看”,我相信她一定会来。
到了下午,比赛进行到长跑项目。我站在起跑线后,还在观众群中搜寻母亲,可是到处也不见母亲的踪影。
长跑比赛开始了。
我按照自己的步调轻松起跑,骑摩托车做先导的是棒球队的田中老师。
我跑了一二十分钟后,呼吸开始有点急促,同时拉开和后面那群人的距离。这个比赛在当地很有名,即使自家子女没有参赛,还是有很多人沿途观看。
“那孩子跑得好快。”
“真的好快。”
我听到这些声音。
我和第二名离得很远,每分每秒地只想着向前跑。如果不这样,我就会想还没有来的母亲,可能影响我的速度。
我的心跳加速。
长跑路线也经过外婆家前面。
马上就到我们家了。
“怦、怦、怦、怦”,我的心脏都快震破了。
我想快点通过家门前,母亲一定在那里!
不,我不想到达那里,我不想失望!
两种心情在我心中交杂。马上就到我们家了。眼看就要到家门前时,我低头不敢看。我盯着脚尖默默地跑。
“昭广,加油!”
突然,耳边响起了母亲的声音。我不曾听过那么大的声音。
我抬起头,家门前拼命呼喊挥手的人,确实是母亲。
“昭广,加油!”
外婆也在旁边笑着挥手。
我又低下头。
越接近家门前,我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终究做不出电视剧里那种含笑挥手致意的动作。
“喂!德永,看着你母亲!不要低头,抬头挺胸地跑!”
田中老师从摩托车.上对我喊。
我抬起头,直视前方。
“昭广,昭广,加油!”母亲拼命地挥手。
我向母亲大喊:
“妈,我很快!我读书不行,可是跑得很快!”
母亲哽咽着回答:
“你的腿像妈妈,脑子像爸爸!”
经过家门后不久,我听到像是抑制不住的鸣咽,仔细一看,是田中老师在哭。他一边骑着摩托车做前导,一边憋着气呜呜哭着。
“德永,太好了!你母亲来了。”
田中老师那汗水淋漓的黝黑脸颊上满是泪水。
我把挂在脖子上的毛巾递给老师。
我看着田中老师擦掉泪水,发现自己的脸颊也是湿热的。
“你擦吧。”
田中老师泪中带笑地把毛巾还给我。
“老师,你擦。”
“不用,你擦。”
“老师,你擦。”
“不用,你擦。”
几度推辞后,田中老师说:“现在是哭的时候吗?再快一点!加油!”
说完,把毛巾扔给我。
我胡乱地擦掉眼泪,又全神贯注地向前冲。
向前冲,向前冲。
我比谁都快,因为有母亲帮我加油。
第一个抵达终点的我,超过第二名二百米,据说这是学校有史以来最快的纪录。
(节选自《佐贺的超级阿嬷》)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能扣人心弦,主要原因在于作者细致地展现了“我”从兴奋到担心,继而激动振奋的心理历程。
B. 田中老师尽管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却在制造故事悬念、丰富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C.小说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大量运用短句甚至独句成段,既清晰展示了“我”的心理变化,又便于话题之间的自由转换。
D. 小说写到“我”取得创纪录优异成绩时戛然而止,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让人深思父母的激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8. “我”为什么特别渴望母亲能来看这次运动会? (6分)
9.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谦退,每步行趋府门。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镇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宰相庞籍言:“镇有异材, 不汲汲于进取。”超授直秘阁。
契丹使至,虛声示强,大臣益募兵以塞责,岁费百千万。镇言:“备契丹莫若宽三晋之民,备天下莫若宽天下之民。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帝天性宽仁,言事者竞为激讦。镇独务引大体,非关朝廷安危,生民利疚,则阔略不言。文彦博、富弼入相,诏百官郊迎。镇曰:“隆之以虚礼, 不若推之以至诚。然近制,翰林学士、知制诰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是不推之以诚也。愿罢郊迎,除谒禁,则于御臣之术为两得矣。”乞令宗室疏属补外官,帝曰:“卿言是也。顾恐天下谓朕不能睦族耳。”镇曰:“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 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
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栗以货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轼得罪,下台狱,索与镇往来书文甚急,犹上书论救。哲宗立,拜端明殿学士。镇雅不欲起,固辞。诏赐以龙茶,存劳甚渥。复告老,以银青光禄大夫再致仕。薨,年八十一,谥曰忠文。
镇清白坦夷,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虽在万乘前,无所屈。笃于行义,遇人必以诚,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少受学于乡先生庞直温,直温子昉卒于京师,镇娶其女为孙妇,养其妻子终身。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少时赋《长啸》,却胡骑, 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
(节选自《宋史·范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展开余下试题B.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C.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D.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指官员辞职归家。
B.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按周制,诸侯地方百里,兵车万乘,故称诸侯为“万乘”,文中指朝廷高级官员。
D.谥,古代皇帝、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镇知势而行,主张宽待百姓。契丹使者虚张声势,大臣们用增募军队搪塞责任,以致耗费巨资,范镇认为防敌备患的关键在百姓宽裕,因此建议宽待百姓。
B.范镇谦谨自持,得到前辈赏识。薛奎欣赏范镇,回朝时带他进京,并向别人夸赞范镇的学问;范镇及第后,宰相庞籍也对范镇的才能和品行表示赞赏。
C.范镇心怀道义,解救亲友危困。苏轼因罪下狱,范镇依然不避连累之险,上书朝廷救援苏轼;他老师庞直温先生的家人遭逢困境,范镇帮助排解困难。
D.范镇反对虚礼,重视以诚相待。郊迎之礼虽然隆重,但范镇认为这是虚礼,未能以最大的诚意来对待官员,因此朝廷免去郊迎,除去对谒见宰相的禁令。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
(2) 笃于行义,遇人必以诚,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初入试院 邓忠臣
东门骢马止行行,被诏秋闱阅俊英。
三岛①隔云天北极,万灯明路国西城。
人间聊假诗书乐,地远还闻市井声。
一夜凉风起阊阖②,月中应有桂枝生。
[注]①三岛指西湖三岛:百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②阊阖,神话中的天门,唐宋诗词中亦指皇宫之门。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试院偏远僻静,听得见集市的声音,诗人闲来无事,姑且借助诗书来取乐。
B.诗人受皇帝委托,担任了这次秋试的主考官,骑着马走走停停,深感责任重大。
C.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京城的秋景得到立体的呈现。
D.仰望灿烂的星空,眺望璀璨的京城夜景,诗人兴奋之余流露出淡淡的忧虑情绪。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俗话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个说法与韩愈《师说》中的“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 外化为艾青表达诚挚的爱国情感的意象。在屈原的《离骚》里,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 , 。”
(3) 在《论语》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跃动的音符,是历史的 ,它凝聚着城市的记忆,寄托着对未来的期许。( ); 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的活化石,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
纵观我国地名,大致可分为四类,有对古老原始地名的_____,有对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的记录,有对人文历史的缅怀,还有对美好情感与祝福的寄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______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而地名正是其中一个______的层面。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沉淀 沿袭 凝聚 独具特色
B.积淀 沿袭 凝结 独树一帜
C.积淀 沿用 凝聚 独具特色
D.沉淀 沿用 凝结 独树一帜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地名既年轻,又古老;既蕴蓄着时代风情,又延展着历史文化
B.地名虽古老,却年轻;既承载着历史文化,又蕴蓄着时代风情
C.地名虽年轻,却古老;它蕴蓄着时代风情,又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记
D.地名既古老,又年轻:既延展着历史文化,又蕴蓄着时代风情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是城市的活化石。
B.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的根脉魂,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
C.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是城市的根脉魂。
D.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是城市的根脉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 ① 。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② ,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③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橫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21.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请简要概括“‘玉兔号’月球车”的特点每条不超过10个字。(6分)
12月2日凌晨1时30分,中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正式开启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之旅。这次探月活动主要由“玉兔号”月球车完成。
我国研发的这款月球车具有前进、后退、转弯、爬坡、取物、采样和翻转(跌倒后能翻身)等基本运动功能,甚至具有初级人工智能(例如,识别、爬越或绕过障碍物等)。这些都与现代机器人所具有的功能相似。
但是,月球车仅有这些功能是不够的。它是一种在太空特殊环境下执行探测任务的机器人——太空机器人, 因此它还具有航天器的特点,不同于地面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医学机器人和家用机器人。
月球车是一个可移动的平台,它要携带若干有效载荷,如探测仪器或挖掘采样器等。这些设备和装置必须小型化、轻型化。月球车通常作为月球轨道器的有效载荷,轨道器又作为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安装在火箭顶端直径狭小的整流罩里。月球车应制成可折叠式,又尽可能缩小发射体积。
四、写作(60分)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首次精确测定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2005年5月22日,中国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严密计算,确定珠峰高程为8844.43米。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测量登山队采用最新科技方法进行第三次测量。据推算,珠峰实际是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在“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赤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