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77 2020-10-17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7]
《屈原列传》课时分层作业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明于治(治理)乱
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B.平伐(自夸,炫耀)其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聪明)也
C.谗人间之,可谓穷(处境艰难)矣
其文约,其辞微(含蓄)
D.举类(事物)迩而见义远
冀幸君之一(一旦)悟,俗之一改也
C [A项,治:社会安定、太平;B项,聪:明察;D项,一:完全,彻底。]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自投汨罗以死其后楚日以削
B.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郯子之徒
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C [A项,第一个“以”表顺承关系,第二个“以”表修饰关系。B项,第一个“诚”,假如,果真;第二个“诚”,确实。C项,两个“之”都当指示代词“这”讲。D项,第一个“以”与“为”连用,译为“把……任命为”;第二个“以”,认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颜色憔悴
B.形容枯槁
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D.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D [A项,古义:指人的容貌,脸上的气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B项,古义:人的形体和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C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项,古今义均可指现实黑暗。]
4.下列句式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A [A项,宾语前置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式。]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
B.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C.文中的“三闾大夫”是楚国官名,掌管王族事务。
D.“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即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B [屈原的“屈”应该是“氏”。]
6.根据要求补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穷”“怨”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离骚》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离骚》的文风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 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3)屈平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 (4)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见 (5)其文约 其辞微
7.请你以“屈原:不朽的行者”为主题,将“屈原”“生命”“灵魂”三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或描述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60字左右)
浏览完整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紧扣主题,然后展开想象,组织语言,连缀成一段合乎题干要求的文字,文字表述时最好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
[答案] 当黎明还黝黑时,屈原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徭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货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出何卒,谥为文终侯。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B.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C.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D.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B [“将击之”的主语是“上”,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数”是“屡次”的意思,“数使使”不能断开,排除C项;“拊循勉力”的对象是“百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作官后归隐的人。
B.贾人,商人,古时也指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委身为贾人妇”中贾人即商人。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持节,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节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行使权利。
A [“以布衣称做官后归隐的人”错,古代可以用布衣指称还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做沛主吏掾时,多次在刑狱之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卒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吏卒们都送份子钱三百,萧何独自送了五百。
B.萧何从谏如流,韬光养晦,自污其名。当门客劝说他声明过盛,民望太高,离灭族不远时,他能及时听取建议,自污名节,受到了刘邦的认可。
C.萧何心系天下,为民请命,不怕牢狱之灾。因为为百姓争取上林苑的空闲土地,于是被刘邦以欺君罔上、不为皇帝分过的罪名把他交给廷尉,用镣铐拘禁了他。
D.萧何先后辅助两代皇帝都能精忠为国、尽心尽责。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C [“以欺君罔上、不为皇帝分过的罪名”错,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中刘邦只是认为萧何“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而没有明确这就是“欺君罔上”的罪行,且“不为君分过”也不是刘邦给萧何所明确界定的罪行,只是他例举前人的做法而已。]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安一带地域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留下禾秆作为禽兽的饲料。
(2)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哪里值得效法呢?
12.刘邦说他之所以对萧何“拘而又放”是想让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如何理解他这种想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告诫自己不能因为把萧何关押起来而错上加错,真成了桀、纣那样的暴君;二是告诫萧何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不能因为为百姓争取利益而让国君进退失据,失信于天下;三是要告诫百姓,萧何还在我刘邦的掌控之中,生杀予夺,全决于我。
【参考译文】
萧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担任沛县的主吏掾。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利用职务权力保护他。刘邦以吏员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官员们都奉送他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他五百钱。汉十二年(前195)的秋天,黥布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征讨他,多次派人来询问萧相国在做什么。萧相国因为皇上在前线指挥作战,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把自己的家财全都捐助军队。有一个门客劝告萧相国说:“您被灭族的日子不远了。您位居相国,功劳数第一,还能够再加功吗?您当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民众都亲附您,您还是那么勤勉地做事,与百姓关系和谐相处。皇上之所以屡次询问您的情况,是害怕您震撼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田地,采取低价、赊借等手段来败坏自己的声誉?这样,皇上的心才会安定。”于是萧相国听从了他的计谋,高祖才非常高兴。高祖打败黥布军队回来,民众拦路上书,说相国低价强买了百姓数量极多的田地房屋。高祖回到京城,相国进见。高祖笑着说:“你这个相国竟然这样利民!”高祖把民众的上书都交给相国,说:“你自己向百姓们谢罪吧。”相国趁这个机会为民众请求说:“长安一带地域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留下禾秆作为禽兽的饲料。”高祖大怒说:“相国你大量地接受了商人的财物,竟然替他们请求占用我的上林苑!”于是就把相国交给廷尉,用镣铐拘禁了他。几天以后,一个姓王的卫尉侍奉高祖时,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弥天大罪,陛下把他拘禁得如此严酷?”高祖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时,有了成绩归于主上,出了差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大量地收受奸商钱财而且替他们请求占用我的苑林,以此向民众讨好,所以把他铐起来治罪。”王卫尉说:“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如果有利于百姓而为他们请求,这确是宰相分内的事,陛下怎么怀疑相国收受商人钱财呢!况且陛下多年抗击楚军,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又亲自带兵前往平叛,当时相国留守关中,他只动一动脚,那么函谷关以西的地盘就不归陛下所有了。相国不趁着这个时机为己谋利,现在却贪图商人的钱财吗?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哪里值得效法呢?陛下为什么怀疑宰相到如此浅薄的地步!”高祖听后不太高兴。当天,高祖派遣使持节赦免释放了相国。相国上了年纪,一向谦恭谨慎,入见高祖,赤脚步行谢罪。高祖说:“相国算了吧!相国为民众请求苑林,我不答应,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你则是个贤相。我故意把相国拘禁,是想让百姓们知道我的过错。”
展开余下试题
高祖去世后,萧何侍奉惠帝。萧何生了重病,皇上亲自前去探望他,趁机询问他说:“您百岁后,谁可以替代您呢?”萧何回答说:“懂得臣子的,没有谁比得上我主。”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拜说:“皇上得到他,我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孝惠二年(前193),相国萧何去世,谥号是文终侯。
上一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评
下一篇:
《苏武传》课时分层作业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屈原列传》”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