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贯彻深度融合的理念。数字经济既要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也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例如,经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一家企业的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企业的竞争力大为提升。只有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齐头并进,才能真正驱动产业跃向高层次、经济迈向高质量。 (摘编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线上弥补线下,线上带动线下,成为很多商业自救的选择。 制造企业也尝试利用数字化破解难题。几千家门店闭店,每个月负担1亿多元的支出,疫情发生后,某企业创始人曾一度“彻夜无眠”。被“逼”到墙角,这个传统企业开始”拿起手机”做生意。2月8日,他们在钉钉上组建“战‘疫’指挥部”。一周内,通过在线办公方式与代理商、加盟商开了434场视频会议,学习“云”上卖货,实践协同制造。系统性的数字组织能力让该企业“逆风飞行”。9天之内,日营业额从开始时的零增长逐渐实现超百万元。 互联网较低的边际成本支撑起了数字经济的超大规模效应。在线办公、远程视频、智能制造、云上零售……借力数字化加快转型、渡过难关是很多行业企业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张辛欣《战“疫”故事里的数字经济》)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数字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 B. 数字经济是生产、流通和消费经济活动的总和。 C. 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力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 D. 数字经济的主体部分是产业数字化。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志轩最认可《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对数字经济的定义,认为它比其他国际机构和组织对数字经济定义更具有代表性。 B. 马慎萧认为,国际上对数字经济所涵盖范围的界定标准不一,但大概可分为基础型数字经济和融合型数字经济两个类别。 C. 在王雯看来,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治理模式是数字经济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广泛的证明之一,数字经济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将更加广泛。 D. 数字经济的超大规模效应使互联网的边际成本得以降低,数字化经济将帮助很多行业企业在疫情面前加快转型、渡过难关。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贯彻深度融合的理念”论据的一项是( ) A. 某省成立了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划2020年建成5G基站5万个,争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B. 某医院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挥“无接触式医疗” 优势,成为疫情期间民众寻医问诊的重要方式。 C. 某市以古街、博物馆、游船为载体,利用VR虚拟现实、3D动画等手段展现文创产品,提升城市夜经济品味。 D. 某企业在钉钉上组建“战‘疫’指挥部,一周内,通过在线办公方式与代理商、加盟商开了434场视频会议,实践协同制造。 4. 概括材料二的中心论点,并分析材料是如何对其进行论证的。 5. 根据材料来看,数字经济有哪些积极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有一束光 苏沧桑 中庭的那束光,他观察了3年,包括光的时长,驻留的位置,移动的方向。光最先落在四楼顶层天窗的一小块玻璃上。然后蔓延至三楼、二楼,直至一楼的中庭,从半面墙那么宽,到窄窄的一条。最后落在他工作台旁的白色靠背椅上,消失在悄然而至的黄昏里。 天窗像一个漏斗,光顺流而下。光,有时并不是阳光,有时还算明亮的天光,有时只是雨滴映照的微弱光亮,有时是更微弱的月光,或星光。按照这束光的走向,三年里,他自己设计自己装修这幢租住的房子,反复调整着家具和各种植物的摆放位置,安置自己发呆以及两只狗、二十多只猫晒太阳的地方和他研制精油蜡烛以及教授美学课的工作空间,创造了一个最适合他自己的家,或者说创造着一份与自然有深度联系的生活方式。 人们叫他“生活家”,而他说自己只是“尘有心”,一个未到而立之年的大男孩。阳光落到三楼南面的大房间,铺满了整整一地。这个阳光最充足的空间,他让给了猫们。 最多的时候,有25只猫,都是一家子,最初是两只,自由繁育了一代又一代,而今四代同堂,每一只都是他的心头肉,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喂猫铲屎。 阳光会移动到三楼北面他的办公室,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办公桌,几盆他自己种的植物。以前,他常常一个人在这里调试香氛配方,猫们跟着阳光蔓延过来,躺到办公桌上晒太阳,伏在电脑上捣乱,于是他把这里也让给了猫们。 阳光终于落到了一楼的中庭——他最喜欢的领域。循着那束光的脚步,地上是白色的粗砂砾,砂砾上是低矮的木茶几和蒲团、软垫,一张可以将整个人窝进去的矮沙发,铁丝弯成简单的几何形,放上一大篷干棕榈叶就是灯罩,每次买的鲜花快凋零时倒挂成干花,成了越来越密集的时光记忆。 他和朋友们喝茶,聚餐,讨论,喝的是他的故乡温州自家产的白茶。他们坐在中庭的光束里聊天,像坐进了大自然里,在某些瞬间,他们不说话时,会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仿佛同时在一种沉默却充满力量的气息里获得了某种治愈。下午一两点的时候,他一个人窝在沙发上,在光影、水声和精油的香味里入睡,像睡进了森林,或者童年。 光落到这个叫“尘有心”的大男孩身上,他戴着一顶帆布帽子,中等个子,眉眼干净,浅灰色棉布衣亦能显现他健硕的身材。这个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留学过英国、成立过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做过大学老师的年轻人,气质格外沉静。“纵吾身微如尘埃,心自宽广无限”是他的名字“尘有心”的由来。 “为什么如此执迷于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家?为什么做香氛和精油而不是别的?你的摄影作品总是一棵树的倒影、一双手被水流冲击、一片模糊的星空,还有你一个人,寂静而孤独,为什么?”我问了很多问题,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潜意识里更想解自己的惑。 从小,因为家庭特殊原因,他寄居过不同的家庭,烙在孤独童年记忆里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的气息,泥土、植物、自然的气息,使他对气味异常敏感。寄人篱下的感觉特别不好,所以有亿一个他自己理想的家。这个家他父母来过几次,喜欢却也担忧,希望他考个公务员什么的更安定些。确实,维持自己还有同伴们的理想生活并不容易,而最大的困惑是,想要的永远和时间不对等,有能力实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自己最初的那个状态。比如,他最理想的生活里,有父母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