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496 2020-10-20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6]
2021届全国卷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一)
2021届全国卷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民族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华儿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由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民族宗法制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从天然亲情开始,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内忧外患,家国意识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
家国情怀的实质是人类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中国人自古就有大九州的观念,视界是覆盖六合八荒的。中华传统文化重“和合”,倡导“和而不同”,家国情怀始终内蕴着人类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摘编自陈金霞《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我们要弘扬家国情怀,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相依,家国同理。家国情怀更体现为爱国,体现为由对“小家”的爱升华为对“大家”的爱,因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小家”都是“大家”的一分子,拥有着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责任。当前,社会上也存在想让自己的“翅膀”挂满黄金的现象,这种现象重视了“小家”而轻视了“大家”,以财富名利的现实满足矮化了家国情怀的崇高价值,背离了家国情怀应有的要求。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表现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
弘扬家国情怀要不断提升认知,培养情感。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实现以理服人、以学养人、以情感人的合力,不断深化全体人民对家国共同体的深刻认知,营造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社会心态和情感基础。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既需要理性认识,也需要情感基础,更需要实际行动。始终秉承家国情怀,就要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
由于个体的身心特点不同,个体从事的职业不同,不同个体体现出来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其社会贡献的绝对量就有差异。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弘扬家国情怀是能力大的伟大人物的事情,与普通人无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全体人民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服务于祖国和人民,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练庆伟《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
材料三
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必然有其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时代精神。优秀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心灵归属感,就在于它们敏锐地发现和艺术地表达了时代精神,让人体会到家与国、个人与社会、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精神共鸣。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中国人内心的精神追求,书写中国人在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拒斥什么、坚守什么。比如,中国人笃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自律、行善、勤劳、节制,富于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比如,中国人历来主张“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义利观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再如,中国人历来提倡在社会活动中保持平和谦逊心态,推崇天人和谐、忠贞不渝、知音难遇等。这些价值追求无形中维系着社会健康运转,增强着我们继往开来、走向富强的文化自信,使全体人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投身伟大时代,深入伟大实践,使家国书写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当代家国故事主题就是中国社会的创造、进步和昂扬,是中国在现代化路途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史诗般的成就呼唤史诗般的作品,作家艺术家只有拥有新眼光、新角度、新观念,才能把一个进步的现代的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新时代讲述家国故事、抒发家国情怀,要善于抓住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变化,要善于塑造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模范人物形象,善于利用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新兴媒体和艺术语言,具备面向全人类讲述中国故事的雄心和能力。作家、文艺家通过文艺创作,化刻板印象为鲜活形象,使“神秘”中国化为“多彩生动”中国,让世界对中国人伟大追梦精神和爱家爱国爱人类的博大胸襟有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了解。
(摘编自梁鸿鹰《在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核心理念,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认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情感基础。
B.家国情怀内蕴人类情怀,因而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这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可知。
C.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进而体现为爱国,最高境界是爱人类,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D.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秉承家国情怀就要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的形成与“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有关。
B.古代中国人有大九州的观念,今天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致力于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C.时代精神就是能让一个民族得以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的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缺乏时代精神的民族必然缺少心灵归属感。
D.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除了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投身时代,深入实践。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总能唤起人们对民族共同体最深沉的依恋。闻一多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B.梁晓声的《人世间》通过对祖国几代人灵魂蜕变、浴火重生的刻画,讴歌个人与国家荣辱与共,个人理想追求与家国利益相契合的精神,感人至深。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区“各自为战”,基层社区严防死守,从家庭到村庄、社区、街道、县市都守家有责、守土有责。
D.中国自古多忧患,屈原“哀民生之多艰”,陆游“位卑不敢忘忧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都是国家、天下的兴亡。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三则材料论述家国情怀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9题。
化心梨
李满强
我家原来是有一棵沙梨树的。
在苹果还没有成为乡人的衣食父母之前,老家一带,以种庄稼为主,但一般人家,都会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一些杏儿、李子、苹果、桃等果树,乡人戏称为嘴头子。果子成熟了,也不售卖,主要是用来哄自家的小孩。吃不完的,就赠送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这些果树之中,就有沙梨树。
我小时候顽劣,十岁左右的年纪,和村里的一帮玩伴一起,上房揭瓦、下河摸鱼的事都干过,这其中少不了偷别人家的果子。在我和小伙伴的心里,有着一张详细的果树图谱,谁家的杏子个大味儿好,谁家的李子味道纯正,谁家的苹果快要成熟了……都是一清二楚的。夏夜的月光下,总有三五成群的少年在乡村的地埂上游荡,胆子小的望风,胆子大技术好的负责爬树摘果子。我们有个不成文的约定,一次偷摘的果子,够大家晚上分吃就好,不能多。这样做,一来怕引起主人的警觉,二来怕吃不完带回家去,受大人的责罚。
但即便是我们把村子里的嘴头子树都爬遍了,对于沙梨树,却是一直没有什么兴趣。秋天的时候,沙梨成熟,黄中透红,煞是好看。但我和小伙伴们都尝过,有些中看不中吃的意思。摘一颗下来,硬邦邦的,像石头,使劲咬上一口,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果肉几乎全是沙子一样的果渣,只能勉为其难地咂一点果汁。所以,后来那些沙梨果子去了哪里,我都没有怎么留意过。
对沙梨看法改变,缘于后来发生的一件事。
十二岁那年春节,我因为贪玩,穿得少,得了重感冒,咳嗽得厉害。老天又给大地捂了厚厚一场大雪,去乡卫生院的路都被堵上了,没法取药。正在我难受之际,父亲从堂屋的桌子底下搬出一个泥罐,小心翼翼地揭开罐口封存的泥巴,取出几个黑乎乎的物什来,圆圆的,似乎还冻着。
展开余下试题
他将那物什放在凉水中,等待冰化了之后,整个儿放到茶缸里熬煮,之后递给我一杯清亮透红的汤汁,让我赶紧喝下去。第二天,奇迹一般,我居然不再咳嗽,感冒也很快痊愈。
父亲说,这是化心梨,就是沙梨树的果实。
自那以后,我就对沙梨树有了好印象。觉得它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上初中的时候,陆续读了一些诗词,小小少年,居然有了闲愁。每年春天梨花盛开之时,下午放学之后,会兀自跑到我家的沙梨树底下,对着那一树繁花,乱想一通。
祖父那时候已经年迈,气管又不好,每年冬天都会感冒卧床,父亲总要给他熬化心梨吃。乡人收藏化心梨,有一套自己的土办法。一般是秋天沙梨成熟之时,选个大饱满、没有受伤的摘下来,在泥缸底层垫上一层麦草,然后一层一层,将沙梨摆上去。整个泥缸垒满之后,再用泥将缸盖封住,然后就交给时间。
待到腊月天寒地冻之时,经过两三个月的降解,曾经黄亮的沙梨已经变得乌黑,里面的果肉也都化成了水,成了名副其实的化心梨。吃化心梨的时候,可以轻轻将把儿拔掉,被拔掉的把儿,已经汪出许多清亮的梨水来,赶紧将嘴凑上去,轻轻吮吸一口,顿时,一股酸中带甜的汁液,会将你的心肺完全征服。我甚至觉得,沁人心脾这个词,就是专门用来形容化心梨的。我小时候嘴馋,祖父吃化心梨的时候,我总凑在他跟前不肯离去,他看着不忍,就让我舔几口,但并不给我多吃。祖父说,化心梨性凉,多吃,对长身体的娃娃不好。
祖父去世后,我家的沙梨树也老了,结的果子又小又少。父亲那时忙于生计,很少去打理沙梨树了。有年秋天回家,看到父亲拿着斧头在砍沙梨树,我有些心疼,一问原委,父亲说是这树成精了,居然秋天开花,村人说这是很不好的预兆。父亲将信将疑,索性就将它砍了。
我家虽然不种沙梨了,但入冬以后,街道上总有售卖化心梨的。每年冬天我都会买上一些,用袋子装了,放在冰箱里,以备不时之需。后来翻书,才知道化心梨也叫软儿梨。《本草纲目》载:软儿梨有润肺止咳、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暖胃、醒酒等药用功效。陕甘宁一带的人,都有冬天吃化心梨治咳嗽的习惯。
位列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之一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人曾赋诗赞叹:“冰天雪地软儿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满树红颜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许多水果,都是以盛年成熟之色味而受人青睐,唯独化心梨不同,在黑暗中经受冷落孤独,最后以涅槃柔软之心,而疗人之伤,以衰惫残老之相而受人尊崇,算是水果中大器晚成的典范了!于右任先生这诗,也算是给貌不惊人而居功至伟的化心梨,还了一个公道罢!
(选自《朔方》
6、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为“化心梨”,却从“我”家的沙梨树写起,暗示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事实上,后文中也用了不少笔墨描述怎样把沙梨变成化心梨。
B.文章将苹果喻为“乡人的衣食父母”,形象地揭示了其对于乡人生活的重要性;将房前屋后的果树称为“嘴头子”,说明乡人对它们只吃不卖。
C.“我甚至觉得,沁人心脾这个词,就是专门用来形容化心梨的”,作者的这一感觉传神地表现出吃化心梨时酸中带甜、清凉舒适的独特感受。
D.沙梨树秋天开花,村人说这是很不好的预兆,父亲因此将它砍掉。这折射出村民迷信、愚昧,也表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的主题。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家原来是有一棵沙梨树的”开头,自然引出对与沙梨树有关的人和事儿的回忆;这寥寥十余字独立成段,不枝不蔓,简练醒目。
B.文章在叙写沙梨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其“中看不中吃”,后言其变成化心梨,滋味酸甜、功效多样,产生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C.文章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如父亲“搬出”泥罐、“揭开”泥巴、“取出”物什……一系列动作生动地表现出父亲做事仔细,爱子心切。
D.文章引用《本草纲目》的相关记载,既巧妙地交代“化心梨也叫软儿梨”,又交代了化心梨的多种药用功效,有助于拓展和丰富文章内容。
8、“我”对沙梨(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9、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崔逞,字叔祖,清河东武城人也,魏中尉琰之六世孙。曾祖谅,晋中书令。祖遇,仕石虎,为特进。父瑜,黄门郎。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慕容睥时,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及苻坚并慕容暐以为齐郡太守坚败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郡太守为翟辽所虏授以中书令慕容垂灭翟钊以为秘书监及慕容驎立,逞携妻子亡归太祖。张衮先称美逞,及见,礼遇甚重。拜为尚书,任以政事,录三十六曹,别给吏属,居门下省。太祖攻中山未克,六军乏粮,民多匿谷,问群臣以取粟方略。逞曰:“取椹可以助粮。故飞鸮食椹而改音,《诗》称其事。”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逞又曰:—可使军人及时自取,过时则落尽。”太祖怒曰:“内贼未平,兵人安可解甲仗入林野而收椹乎?是何言欤!”以中山未拔,故不加罪。天兴初,姚兴侵司马德宗襄阳戍,戍将郗恢驰使乞师于常山王遵,遵以闻。太祖诏逞与张衮为遵书以答。初,恢与遵书云“贤兄虎步中原”,太祖以言悖君臣之体,敕逞、衮亦贬其主号以报之。逞、衮乃云“贵主”。太祖怒曰:“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遂赐死。后司马德宗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为桓玄所逐,皆将来奔,至陈留南,分为二辈,一奔长安,一归广固。太祖初闻休之等降,大悦,后怪其不至,诏兖州寻访。获其从者,问故,皆曰:“国家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阙,及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处。”太祖深悔之。逞之内徙也,终虑不免,乃使其妻张氏与四子留冀州,令归慕容德,遂奔广固。逞独与小子颐在平城。及逞之死,亦以此为谴。
(选自《魏书•崔逞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苻坚并慕容暐/以为齐郡太守/坚败/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郡/太守为翟辽所虏/授以中 书令/慕容垂灭翟钊/以为秘书监/
B.及苻坚并慕容暐/以为齐郡太守/坚败/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郡太守/为翟辽所虏/授以中 书令/慕容垂灭翟钊/以为秘书监/
C.及苻坚并慕容暐/以为齐郡太守/坚败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郡太守/为翟辽所虏/授以中 书令/慕容垂灭翟钊/以为秘书监/
D.及苻坚并慕容暐/以为齐郡太守/坚败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郡/太守为翟辽所虏/授以中 书令/慕容垂灭翟钊/以为秘书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本为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此处指的是北魏太祖拓跋珪。
B.尚书,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代起为各部最高职位。
C.《诗》,即《诗经》,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其中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作品。
D.冀州,古九州之一,包括现在河北、山西、河南省黄河以北和辽宁省辽河以西地区。
展开余下试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逞出身名门,数代为官。其远祖崔琰为曹魏中尉,曾祖父崔谅任晋中书令,祖父崔遇在石虎手下任特进,父亲崔瑜曾任黄门郎。
B.崔逞少年好学,颇有文才。他遭逢动乱,孤苦贫寒,因专心读书而荒废耕田,后被本郡举荐为上计掾,补为著作郎,并撰写《燕记》。
C.崔逞投奔太祖,受到礼遇。慕容驎即位后,他携妻儿逃奔归顺太祖,受到张衮的礼遇,被委以重任,统领三十六曹,在门下省任职。
D.崔逞议论军粮,触怒太祖。太祖攻打中山,军队缺粮,向群臣问计,他说可摘桑葚充当军粮,并说可让士兵自己去摘,因此触怒太祖。
13、担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虽衔其侮慢,然兵既须食,乃听以椹当租。(4分)
(2)国家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阙,及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处。(4分)
14、崔逞为何被太祖赐死?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
刘辰翁①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注】①刘辰翁(1232-1297),南宋末年词人。宋亡后不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意思是说,虽然知道梦境为空,可是连做一场好梦也很难得,悲苦之情溢于言表。
B.三、四句看似写景,实则有所寄托。“单于”代指元朝统治者,“谁见”正显出词人的孤独。
C.“烟雨楼台改”不正面回答上句之问,而是描绘一幅苍茫凄迷的画面,暗含物是人非之叹。
D.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采用李煜《虞美人》的原韵,同样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16、有人说,“江山画出古今愁”抒情极其曲折委婉。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劝学》中,荀子运用对比,指出如果“锲而舍之”,就会“ ”;而如果“锲而不舍”,就会“ ”。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 ”;而“今之众人”却“ ”,所以更加愚笨。
(3)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写下怀古名篇,既因为他想到了英雄孙权,又因为在那窄狭的街道中,“ ”;作者继而又联想到刘裕当年两次北伐,不仅装备精良,而且“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 20题。
艾草又叫家艾、艾蒿,是菊料多年生草本植物。艾草的植株有奇香,这香气纯正、浓烈、持久,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艾草叶子的形状,像是钢又,不是三叉而是五叉与七叉,如同兵器,可见艾草生来就具有了战斗的精神。 ① :正面是碧绿色,背面是灰白色。清风过处,叶片舞动,如旗飘扬,变幻多姿,令人赞叹。
艾草矮者齐腰,高可及人。一株株的艾草,笔直修长,颇有一派玉树临风的美感。艾草的茎呈方形,细者如箸,粗者如指。仔细端详,茎的外表有着一条条上下贯穿的纵棱,突出而明显。
眼观手摸,有棱有角,极具执着的个性。其实,一条棱就是一条藤,用于承载体重,支撑信念。这像人的筋骨,更像混凝土中的钢筋。是故,艾草们坚韧挺拔,不屈不挠,堪当重任。艾草最宜群植。成丛成片,才有气势,方成气候。 ② ,最好到蔓延的河滩,广袤的野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艾草们自由自在地生长,强壮蓬勃,野性张扬。大片大片的艾草,一样的高度,一样的装束,一样的风貌。它们列队整齐,精神振奋,充满了勇往直前的必胜气概,只需一声召唤,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疫战斗。
18、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喻、夸张、比拟
B.比拟、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排比
D.借代、比喻、夸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艾草的植株有纯正、浓烈、持久的奇香,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① 。
② 。
21、阅读下面的漫画《法》,回答问题。(5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主要内容。(40字左右)(3分)
(2)简要说明漫画寓意。(不超过30字)(2分)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4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此次发射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几天前的一个傍晚,某市图书馆闭馆之际,天降暴雨,数十名读者希望留在室内避雨。但因到了闭馆时间,保安便强行锁门让大家离开。一名保安反问读者:“是不是这雨下到12点,你们就在这儿待到12点?”这事情发布到网上后,引发了网友的议论和思考。
对于上述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解析】B.因果关系不成立。C.“最高境界是爱人类”于文无据。D.“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曲解文意。原文说“要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并非“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
2、C【解析】“缺乏时代精神的民族必然缺少心灵归属感”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优秀文艺作品……能够给人以心灵归属感”。
3、B【解析】材料三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优秀文艺作品要表达时代精神,弘扬家国情怀。据此,只有B项符合。
4、①观点鲜明,层次明晰:开头提出“新时代要弘扬家国情怀”观点,接下来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弘扬,层次分明。②方法多样,论证有力: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将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家国情怀论证得全面、深入。(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材料一侧重论述家国情怀概念的发展历程和实质;材料二侧重论述新时代如何弘扬家国情怀;材料三侧重论述新时代文艺创作要弘扬家国情怀。(每点2分)
6、D【解析】“表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的主题”理解不正确。文章的主题并非如此。
7、D【解析】“交代‘化心梨也叫软儿梨’”不是《本草纲目》的记载。
8、①小时候,对
上一篇:
甘肃省武威市六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过关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篇:
2021届全国卷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摸底测试卷语文(三)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21届全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