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248  2020-10-2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8]
2019~2020学年度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提升卷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检测
语文试卷(提升卷)
(适用统编版新教材)
考试分数: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得以发散。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 ,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 );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丰富了自己,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同享美味;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抚慰,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你如果不听,他就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C.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D.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
B.处心积虑 耳濡目染 奉若神明 窃窃私语
C.千方百计 耳濡目染 顶礼膜拜 窃窃私议
D.处心积虑 潜移默化 奉若神明 窃窃私议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C.虽然他们灿烂,但已经凝固
D.虽然他们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4.补写出下列文段中空缺的语句。(6分)
读书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5.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给内容进行批注。(5分)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苏轼
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才能品出其意蕴。


浏览完整试题读书批注卡
作者:张潮
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拿去主义
陈诏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来”,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心存疑虑。其实,这些同志未必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一些东西,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人意料。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时了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将其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那也不能使我们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开始对中国当代的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当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绝不会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
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的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谈的是“拿去主义”,而《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到了“送去主义”,二者实质相同。
B.从论证方法上看,《拿来主义》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而本文的第三、四段也是如此。
C.文中引用了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的话,这位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们既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又要创作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
7.文中画线处说“‘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6分)
8.本文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枕边的夜莺
迟子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情形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唰啦啦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唰啦啦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上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作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作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展开余下试题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像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宛如上天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清新、湿润。
(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枕边的夜莺”为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古诗词意境的优美,生动地表现出阅读古诗词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
B.第②段中,作者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是为了渲染读书的氛围,烘托读书的惬意之情,夏天有花香,冬天北风吹,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C.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对阅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与第⑨段的内容相呼应,强调好书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D.作者通过叙写读书经历,特别是夜晚读古诗词时的体会,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钟爱之情,抒发了人生感悟。
10.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6分)
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
1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自己的读书体验和认识,其中哪一点引起了你的共鸣?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续师说
黄宗羲①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②;兔园蒙师③,摇笔即毁朱陆④。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⑤,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⑥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待刘夫子而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欧曾:指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③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④朱陆:指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⑤乳儿粉子:指年轻识浅的人。⑥何北山: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B.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C.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D.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说理辨析,但都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与“论”统称为论说文。
B.蒙师,是给儿童启蒙的老师。中国古代“庠序”中用于启蒙的教材主要有“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C.古代君主坐北朝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以示臣服。文中以此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D.昌黎,郡名,唐代韩氏为昌黎郡望,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文以载道”,以道为先。
14.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一句,批判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的学风。
B.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黄宗羲开篇点明观点,认为“师道之不传”有为师者的过错。
D.黄宗羲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2)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16.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他们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
留诲曹师等诗①
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
17.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这类诗在创作上比较自由,曹操《观沧海》《龟虽寿》、李贺《雁门太守行》都属此类。
B.前两句诗是说万物都有美丑之别,姿态各异,开门见山,统领全篇,意在教诲曹师等要努力追求美好的品质,摈弃丑恶的行为。
C.三、四两句诗意在強调人生的关键在于学,学与不学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核心,力学能获得美德,废学难免有鄙陋浅浮之弊。
D.五、六两句诗承接上文,进一步告诫曹师等学习要紧抓关键,紧抓根本,不可在表面上、虚华处、无关痛痒的地方下功夫。
18.请结合全诗对“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展开余下试题(2)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四、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篇关于“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这8位2019年应届毕业的顶尖博士生,最高年薪201万,最低年薪89.6万。其中有两位出身寒门,一位来自乡村。这引得网友们纷纷留言。有人感叹说:“知识就是力量,值!也有人说:“华为牛,正是因为它拥有了一群实力超群的牛人。”也有人说:“没伞的孩子啊,你当努力奔跑,真正的实力是你拼命的努力!”也有人质疑说:“博士能拿高薪,普通人就不能拿高薪吗?”
这些留言,也许会引发你对“真正的实力”进行深入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分享给网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检测
语文试卷(提升卷)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你如果不听”语序不当,“如果”应置于主语“你”之前,排除B、D两项;第二处是“渗出叹息的悲悯”搭配不当,应是“渗出悲悯的叹息”,排除A项。
2.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结合“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分析,应选用“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濡目染”, 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结合“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分析,应选用“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奉若神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就像崇拜神灵一样地信奉或尊崇(多含贬义)。结合“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分析,应选用“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窃窃私议”,背地里小声议论。结合“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分析,选用“窃窃私语”。
3.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关联词的使用情况来看,C、D两项,关联词语“虽然”位置不当,因为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后, “虽然”“但”共用同一个主语,因此“他们”要放到“虽然”前面。另外,根据语境“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此处语意重心是在肯定后人的价值,强调后人从阅读中受益,故选B项。
4.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空,结合“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阅读分为记忆型和批判型两种。第二空,结合“不追求”“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分析,此处主要讲它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第三空,结合“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分析,此处主要讲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5.(示例1)读书既要常看,也要讲究阅读方法,更要学以致用。
(示例2)这段话,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深刻而透彻,可谓精辟!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深刻而透彻。想要很多书,很容易,关键是会不会看,看书比藏书难;看书也不是很难,但用心读书却难;读书其实也不难,但读了之后要用上就难了。学以致用最重要。
6.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二者实质相同”错误,《拿来主义》中的“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卖国求荣,本文中“拿去主义”的实质是文化交流。
7.①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不能只是“拿来”。②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③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虽有成就,但与西方相比发展较慢,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结合“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将其说得一无是处”“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那也不能使我们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分析,客观原因包括推行“拿去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①本文语言朴实平和,娓娓道来。如谈及文艺工作者的错误认识时,“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心存疑虑。其实,这些同志未必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作者并没有冷嘲热讽,更没有严厉批评,而是用“未必熟谙”很平和地指出问题所在。②《拿来主义》却言此意彼,语锋犀利,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如“碰了一串钉子”“‘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等,作者或运用反语,或通过动作描写,极尽嘲讽和批判之能事。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语言风格以及表达艺术的能力。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针对当时文化界存在的问题而谈的,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如“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卖国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态。讽刺辛辣,妙趣横生,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这就是鲁迅先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展现。这样强烈的感染力,来源于鲁迅先生对国家民族的赤心热肠,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透过跳脱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鲁迅先生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而本文是针对我国的文艺工作者而谈的,具有指导、教育意味,因而较为平和。
9.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很难静下心来读书”错,写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是为了渲染读书的氛围,烘托读书的惬意之情,表达作者对书的喜爱。
10.“大悲悯”和“大哀愁”强调非同一般的悲悯和哀愁,这里指的是诗人们超越个人不幸、面对黑暗永不妥协的高洁灵魂以及悲天悯人、心系天下的高尚人格。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所在的第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分析伟大的诗人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的原因,即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然后分析加点词所在的句子,因为超越了个人生死,诗人们的诗作才非同凡响。由此可知,这里的“大悲悯、大哀愁”指的是诗人们超越个人不幸、面对黑暗永不妥协的高洁灵魂和悲天悯人、心系天下的高尚人格。
1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19~20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