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家”的精神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家”的精神价值指“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B. “家”的精神价值体现在“家”不仅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 C. “家”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它铸就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特性。 D. “家”的精神价值是一种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的文化机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注意对子女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子女德性的培育。 B. 中国人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所以晚辈学“做人”只能从关爱亲人开始。 C.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于现在的“亲情”。 D. 践行“家”的精神价值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因为“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以及大量的《家训》《家规》都是专门的道德读本。 B. 从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友展的潮流。 C. 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就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 D. 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的目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外疫情暴发,多国限制或者暂停粮食出口,国内百姓的心态多少受到影响。在真假信息难辨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怕没有怕涨价”成为一些人无奈的选择。特别是抢购人群中有不少是经历过缺衣少食岁月的人,挨饿的记忆让他们对这类信息比较敏感,容易跟风抢购。 然而,盲目囤粮有害无益。在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用更高的价格把经销商的库存变成自家的库存,如果不具备储存条件,粮食还会变质,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疫情尚未结束,虽然多地连日零新增,但不能放松警惕,扎堆抢购仍有聚集性风险。更重要的是,疯狂抢购如同银行遭遇挤兑,会扰乱正常供给安排,本来充裕的物资供给也可能出现暂时性供给紧张、价格短暂上涨的现象。这种对正常市场秩序的冲击,通过价格传导,最终伤害的还是终端消费者,影响种粮农户的积极性。 制止不理智的囤粮行为,需要缓解对粮食安全的焦虑。面对重大疫情,“囤货”和“从众”都是正常的社会心理反应。及时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人们平复情绪、获取力量,有利于增强定力。 面对不理智的囤粮行为,有关部门更需加强市场监测、统筹调配。还要坚决打击造谣生事、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向社会释放对造谣传谣严惩的明确信号。物资足,价格稳,则民心安。 (摘编自《盲目屯粮,有害无益》) 材料二:
(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如果单论三大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大米,我国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2019年,中国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以上。按照国际标准,粮食的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在17%至18%之间就属于安全区域,目前我国库存量远高于这一标准。但事实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如大米类,泰国香米等进口产品旨在丰富产品种类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结构的发展却不平衡。目前国内大批量生产的粮食是小麦、水稻等高产量粮食,种类比较单一。这就导致了小麦、水稻生产过剩,而大豆等其他粮食却不够吃的现象。其实除开少部分口粮外,我国的大部分进口粮食是被用于“饲料用粮”与“工业用粮”的,以大豆为例,进口大豆当中,用于生产豆粕的比重占总量的75%到80%。而伴随着国内工业的高速发展,淀粉、糖浆、酿酒、燃料乙醇等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尽管我国粮食年产量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亿多吨提高到2019年的6.64亿吨水平,但消费水平却也达到了7.5亿吨,缺口仍高达15%,所以进口粮食用于饲料和工业加工是非常必要的。 (摘编自《作为产粮大国,为什么我国每年还要进口粮食?》) 材料四: 确保粮食安全要藏粮于“地”。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用只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但并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我国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等现状。因此,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更要在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上下功夫,让粮食安全在田间地头得以“安放”。确保粮食安全要藏粮于“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已连续五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从地瘠“望天收”到丰产“吨粮田”,从古老的“汗滴禾下土”到如今的“无接触式春耕”,这背后是我国不断将藏粮于“技”纳入粮食生产的建设成果。 (摘编自《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部分人抢购并囤积粮食是因为其曾经有过挨饿 刻骨铭心的历史,对这类信息敏感。 B. 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因为我国存在人均耕地和优质耕地都少的现状。 C. 2013~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增长率有升有降,其中2015年的增长率最高。 D. 疯狂抢购粮食等物资就会导致暂时性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冲击正常的市场秩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粮食年产量已连续五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但目前大批量生产的是小麦、水稻等高产量粮食,种类还比较单一。 B. 重大疫情时人们不理智的囤粮行为是正常的社会心理反应,政府只需要对人们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增强定力就可以了。 C. 按照国际标准,粮食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应该在17%至18%之间,目前我国库存量远高于这一标准,我国粮食安全很有保证。 D. 我国只用了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这和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努力分不开。 6. 请结合材料,概括作为产粮大国的中国为什么还要进口粮食?(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