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11  2020-11-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1]
四川省南充高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南充高中2018级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


浏览完整试题 大量怀古诗。
B. 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
感交织并存。
C. 怀古诗因其题材时空距离较远,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张力,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
体验。
D. 怀古诗往往与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相通,通过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
美意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
应营造模式。
B. 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
说理透彻。
C. 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前两者“绾合”成了后者。
D. 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
得丰富多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
诗的审美魅力。
B. 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C. 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
D. 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意境深邃,寄寓深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传统经济形式,如餐饮业、电影娱乐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教育行业、体育行业受到了很大冲击。严格的疫情防控让人们不得不将消费需求转移到网上,中国数字经济迎来快速发展的新契机。
说到数字经济,2016年G20峰会上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摘编自《数字经济的影响》,《投资家网》2020年4月)
材料二
数字经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将加快发展步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助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不久前,第127届广交会整体移到“云端”,“云开幕”“云巡展”“云带货”等活动广泛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及5G技术,成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示。
在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大数据在追踪疫情传播中的应用,还是无人机测量体温等新科技的出现,或是线上办公、线上娱乐等新产业、新模式的生长,数字经济展现出巨大的生机活力。事实上,数字化趋势早已存在,疫情防控只是加速了数字时代的到来。据测算,我国数字经济总量的GDP占比超过1/3,就业岗位占就业人数约1/4,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带动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从产业数字化而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传统产业赋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中国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径。就数字产业化而言,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用好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摘编自《数字化,激扬发展新优势》,《人民日报》2020年月7月)
材料三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不久前发布消息称,7月起“95306”数字口岸系统在全国铁路各口岸站投入使用,“数字口岸”系统是中国铁路95306货运电商平台的新功能。通过这一系统,铁路国际联运各方将实现数据网上共享,快递申报查询等功能,跨境铁路运输可以实现过检通关数字化。只要列车出发,发货人,收货人等信息使实时传输到海关部门,口岸站、代理企业和铁路公司,自动完成海关申报,相关境内运输也可以提前办理手续。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多国关闭港口、机场等跨境运输重要关卡,使空运海运遭受极大影响,却给国际铁路运输留出了突围空间,多地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的开行数据均实现逆势增长。
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机遇,铁路行业不断化危为机,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朝数字化不断迈进的中欧班列,也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车头,以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动能。
(摘编自《“数字口岸"畅通铁路大通道》,《人民日报》2020年7月)
4.下列对数字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经济是指一种把知识和信息数字化,通过信息网络,有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经济活动,在2020年我国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数字经济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这些技术在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中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提高它们的生产效率。
C.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使中国经济由传统经济模式成功转型到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D. 数字经济展现出巨大的生机活力,从数字经济总量的GDP占比和就业岗位的就业人数来看,
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带动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中国传统经济形式在新冠度情中遭受很大冲击,中国数字经挤加快了发展步伐,这有
利于经济转型升级,数字经济迎来快速发展的新契机。
B. 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将有助于中国产业优化升级和中国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加速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C.“数字口岸“系统是中铁路95306货运电商平台的新功能,实现了铁路国际联运过检通关
数字化,体现了企业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的意识。
D.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中欧班列,在疫情期的开行数据均实现逆势增长,是因为全
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只给铁路国际运输留出了突围空间。
6.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的数字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9题。
创业史(节选) 柳青


展开余下试题 一个初春的阳光灿烂的上午,嘴里噙旱烟锅的庄稼人,提粪筐的庄稼人,和倒背双手的庄稼人,纷纷从稻地塄坎上的许多小径,向梁三老汉的草棚院走去。
“哎,宝娃子买的叫啥稻种呢?”
“百日黄嘛。听说从插秧到搭镰割稻子,只要一百天。”
“怪!自古常言:一月缓苗,一月长,一月出穗,一月黄。这‘百日黄’少二十天,差一个节气还多哩!”
“就要看打粮食怎样呢!”
“听梁生宝吹,这号稻子秆秆不高,穗穗够长。”
“出奇!这么说,肥料大些,也不怕长滥?”
“人家说,肥料大了,只要水灌均匀,没关系喀。”
“啊哈!有这么好的稻种?买回来多少呢?”
“一石多。听说本互助组分毕,还有余头哩。”
“要是有余头,咱也分它点试试看!……”
“百日黄”稻种的生长期短,在蛤蟆滩引起了这样广泛的兴趣,庄稼人们把梁三老汉的草棚院挤得水泄不通。说话的声音很嘈杂,好像黄堡镇上的粮食市场一样。
人们把粗大的手伸进解开的口袋里,用指头捏一撮稻种,放在手掌心里细瞅,用大拇指头搓搓,用口轻轻吹去稻糠,又细瞅,把大米粒投进嘴里嚼碎,然后唾掉,然后互相交换意见。
都说:成色不赖!
头上包着头巾的梁生宝,用一个升子,把稻种从麻袋里,舀到他互助组的人带来的器具里头。一群庄稼人严严实实把生宝挤在中间。大伙争着抢着,要分多出来的稻种。
在生宝起身到郭县去之前,他曾征求过村内各代表和各互助组长,如若有人愿意换新稻种的,可以凑钱给他,他可以给大伙捎办。但是有的人实在是弄不到钱;有的人摸不清稻种究竟好坏,不愿意冒一块钱的险;有的人担心生宝办不好事情,恐怕要白白分担他的车票、路费。现在,这些庄稼人被新稻种早熟的优点吸引住了。这给生宝很大的鼓励:庄稼人尽管有前进和落后、聪明和鲁笨、诚实和奸猾之分,但愿意多打粮食、愿意增加收入,是他们的共同点。这就使得互助合作有办法,有希望了。——想到这里,他精神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人们拥挤着,喧嚷着,一霎时把生宝弄得头昏脑涨。……
当院里只留下生宝一个人的时候,他把剩下的稻种一称,不住地惋惜地咂嘴。
“把它的!弄下这事!”
“怎呢?”妈在屋里问。
“弄得咱不够了。”
生宝妈坐在草棚屋炕上做鞋帮,通过敞开的窗口,温和地责备儿子:
“你常是冒冒失失,做事没个底底。我说你先把自家的稻种舀出再分,你说不好,要先人后己。这阵好!看弄得自家不够了吧?”
“罢哩!咱用上一部分旧稻种算哩。”生宝乐呵呵地说。
梁三老汉在磨棚子里磨玉米面,听见这事,心在他胸膛里蛮翻腾。他忍耐不住,颠出磨棚,站在院里。罗面把他弄得头发、眉毛、胡子一片粉白。他用非常丧气的目光,灰心地盯着生宝,袖子和瘪瘦的手上,落着一层玉米面粉,指着生宝说:
“你呀!你太能了!能上天!你给互助组买稻种嘛,你给大伙夸稻种这好那好做啥?这阵弄得自家也不够了!好!好!精明人!”
给老汉这么一说,生宝反而呵呵地大笑了。他笑继父的做人标准。生宝觉得有必要认真地向继父做点解释工作。他收敛了嬉笑,很严肃地用他学来的道理,给继父讲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主要说明大家富裕的道路和自发的道路,有什么不同。
“啥叫自发的道路呢?”生宝说,“爹!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咱分下十亩稻地,是吧?我甭领导互助组哩!咱爷俩就像租种吕老二那十八亩稻地那样,使足了劲儿做。年年粮食有余头,有力量买地。该是这个样子吧?嗯,可老任家他们,劳力软的劳力软,娃多的娃多,离开互助组搞不好生产。他们年年得卖地。这也该是自自然然的事情吧?好!十年八年以后,老任家又和没土改一样,地全到咱爷俩名下了。咱成了财东,他们得给咱做活!是不是?”
梁三老汉咧开黄胡子嘴巴笑了,为了表示他的心善,不赞成残酷的剥削,他声明:
“咱不雇长工,也不放粮。咱光图个富足,给子孙们创业哩!叫后人甭像咱一样受可怜。……”
“那不由你!”生宝斩钉截铁地反驳继父,“怪得很哩!庄稼人,地一多,钱一多,手就不爱握木头把儿哩。扁担和背绳碰到肩膀上,也不舒服哩。那时候,你就想叫旁人替自个儿做活。爹,你说:人一不爱劳动,还有好思想吗?成天光想着对旁人不利、对自个有利的事情!”
老汉在胡子嘴巴上使着劲儿,吃力地考虑着生宝这些使他大吃一惊的人生哲学。
生宝坐在矮凳上,继续向坐在对面的继父宣传。
“图富足,给子孙们创业的话,咱就得走大伙富足的道路。将来,全中国的庄稼人们,都不受可怜。现在搞互助组,日后搞合作社,再后用机器种地,用汽车拉粪、拉庄稼……”
梁三老汉一听这些在他认为不着边际的空谈,便轻蔑而嘲笑地眯起皱纹眼皮,问:
“要几年?用机器种地要几年?明年?后年?”
生宝说不上要几年。生宝是个诚实人,他不能胡诌。他只笑不说话了。他再辩论下去,不仅没有意义,反而还会弄坏。只要不决裂,他相信,他将来能改变继父的想法。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生宝从郭县带回来的稻种“百日黄”,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从大家热烈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庄稼人贪小便宜,以及愿意多打粮食的愿望。
B.对于儿子生宝分稻种把自家分得不够的结果,生宝妈只是“温和地”责备他,这种态度说明生宝妈对儿子的关心,不愿过分责备他。
C.听完梁生宝关于自发的道路的打比方解释,梁三老汉咧开黄胡子嘴巴笑了,这是因为梁生宝的话某种程度上切合了梁三老汉内心真实的想法。
D.作者在刻画梁生宝和梁三老汉两个矛盾双方时,将他们安置在分稻种这一统一事件下,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关系,加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8. 梁生宝和梁三老汉,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原名“稻地风波”,后更名为“创业史”,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精研六经,颇晓天文;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亮卒,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周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忧责在身者,不暇尽乐,愿省减所增造,但奉先帝所施,下为子孙节俭之教。”徙为中散大夫。时军旅数出,百姓凋敝,周为《仇国论》,曰:“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强。故智者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也。”后迁光禄大夫,位亚九列。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后主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而后生亦咨问所疑焉。景耀六年冬,魏将邓艾克江油,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奔南。惟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今若入吴,固当臣服。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众人无以易周之理,遂从。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晋室践阼,累下诏所在发遣周。六年秋,为散骑常侍,疾笃不拜,至冬卒。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三国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B. 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C. 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D. 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11. 下列对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六经,是由孔子整理的六部先秦古籍。其中《诗经》因“风”记载各地民歌而被认为是
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B. 劝学从事,是地方掌管文教的学官,地位低于典学从事。按汉制,州刺史下设从事若干
分管州政,劝学从事是其中之一。
C. 汤武,是历史上著名的贤明君主商汤和汉武帝的并称。《逍遥游》中,“汤之问棘也是已”
讲到了商汤的相关故事。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一句中的“教坊”,是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谯周博学多识,内敛机敏。他精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精通天文知识。他虽然没有随机
而发的辩论口才,但是见识深刻高远,心思机敏迅捷。
B. 谯周忠心辅君,敢于进谏。为劝谏后主修养德行,承继先王遗风,节俭行事,他举了王
莽失败后,众人夺取贵重宝物而引起天下纷争的例子。
C. 谯周鉴古讽今,善于总结。当时征战频仍,谯周作文援引古事,总结历史,从中得到启示:
不让百姓疲敝不堪,审时度势,才能治理好国家。
D. 谯周洞察时局,保全蜀国。当邓芝长驱直入,蜀国危在旦夕。谯周分析了形势利弊,主
张后主投降。依靠他的谋划,刘氏蜀国最终太平无事。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
(2)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后主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朝中措•平山堂①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释】①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嘉祐元年(1056)欧阳修的朋友刘敞前去扬州任太守,作者在饯别宴会上填了这首词相送。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词运用虚实结合,夸张,寓情于景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对扬州生活的回忆及对人生
的感慨。
B.“山色有无中”,这是引用王维的诗句,自然贴切地写出了凭栏极目远眺,青山隐约的淡
远之美。
C.“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一句,高度概括了友人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形象,赞扬之情溢
于言表。
D. 词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对友人正当年且能大有作为的羡慕之情,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
限落寞凄婉。
15.“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和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
写到了“柳”,它们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是屈原的自我剖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别人
不了解自己也没有关系,只要自身的品德确实美好。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时空结合,抒发了作者
的羁旅之愁,思家之痛。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
琵琶女结束演奏,准备自述身世时的动作与神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近年来,SARS、甲流、埃博拉、新冠肺炎等都属于瘟疫______。每次瘟疫流行都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和巨大损失。如何______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世界性难题,一直备受医学界关注。
古代医家提倡“养内避外”的瘟病预防原则,制定了种类多样的预防瘟疫传播及流行的方法,既有中药调理之法,又有饮食起居调节之法;既有外用之法,又有内服和内守之法;并发明了汤、酒、丸、散、丹、饼、粉等多种______。这些方法是古代医家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对现代医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如口服方法对于现代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涂抹方法对于精油制品的研发、焚烧和悬佩方法对于香薰制品的研发、沐浴方法对于洗浴制品的研发,都有重要的______作用。同时古文献中也有一些属于封建迷信的预防之法,比如桃符、咒语之类,这些方法需要鉴别和摒弃。人们在通过古文献挖掘整理,为现代研究者提供具有原创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古代瘟疫预防,这对现代临床实践发挥积极意义。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范围 甄选 剂型 启示 B. 范畴 甄选 剂型 启迪
C. 范畴 挑选 形状 启示 D. 范围 挑选 形状 启迪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通过在古文献挖掘整理中,使人们为现代研究者提供具有原创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古
代瘟疫预防方法,这对现代临床实践发挥积极作用。
B. 通过古文献挖掘整理,使人们为现代研究者提供具有原创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古代瘟
疫预防方法,这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C. 人们通过古文献挖掘整理,为现代研究者提供具有原创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古代瘟疫
预防方法,这对现代临床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D. 人们通过在古文献挖掘整理下,为现代研究者提供具有原创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古代
瘟疫预防方法,这对现代临床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1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沈从文是湘西凤凰城人,故乡的风土人情滋养了他,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他的许
多作品再现了这座古城质朴生活的吉光片羽,让人更好地体味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② 王帆竞选班长一职成功,就职演说那天,他精心准备后粉墨登场。
③ 商代铜器铸作技术之高明,就连今天的科技也望尘莫及。
④ 他对宇宙形成的看法,被誉为自盘古开天以来,最石破天惊的论断!
⑤ 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⑥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交友的方式和途径早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既带来了沟通
的便利,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南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