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61  2020-11-0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测试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浏览完整试题D.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B.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每题3分,共6分)
材料一:
古井、古树、黄氏宗祠……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唤醒了这个古老的客家村庄。走进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下辖的力乍村,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翠林修竹环绕村边,村道整洁干净、自然有序。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得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客家风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远古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 文化旅游走红》)
材料二: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期间经历了从普通“农家乐”到相对高端的“民宿”的变化。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 0%和26. 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 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 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
而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寻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
(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有删改)
材料三: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 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 4%,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 3%。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创业网《发展乡村旅游 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材料四: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指出,2017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来看,在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等技能培训,重点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面,将鼓励和引导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等。
(光明网•旅游频道)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以及规划建设中的保留着客家风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等是洛南村上榜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的原因。
B.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自20世纪50年代萌芽后发展迅速,几十年来,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 0%和26. 2%。
C. 乡村旅游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经,进而逐渐成为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据有关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贫困村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 3%。
D. 在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 2017年)》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大型游客娱乐设施等建设和运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展开余下试题A. 材料一开头的描写细腻、生动,把读者带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乡村世界,使读者对力乍村有了一个好的印象,对乡村旅游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提出了目标,如要促进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重点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等。
C.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如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为乡村旅游开拓了新思路,发掘了新价值。
D. 材料一以客家小村为例展现了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材料二梳理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指出其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三、四着重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6.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礼部举办的会试考试者。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博士,在这里是古代学官名。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唐设太子博士等。
D.左迁,迁,一般是指升官。因为汉代贵右贱左,所以将贬官称为左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5分)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5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10~11题。(两题,共8分)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南宋]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士雅与刘琨:均为东晋爱国将领。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的石子。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璧有瑕,暗指金瓯有缺。
C.“看来”两句是说天意不让我们拥有士雅和刘琨这样的将领,表达了对收复大业的悲观。
D.词人借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其对统一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
11.“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每题3分,共9分)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________。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________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________。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________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13.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展开余下试题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D.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每题3分,共9分)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__。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思考来却有__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要“量身定做”,不要“________”。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__,牢牢把握住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B.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C.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每题3分,共9分)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________。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比较押韵,________,充满语言美感。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新颖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让人们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________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有删改)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B.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C.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D.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
B.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
C.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
D.古代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的要舒缓得多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源头活水  朗朗上口  自然而然
B.源头活水  脍炙人口  自然而然
C.盈盈秋水  脍炙人口  顺其自然
D.盈盈秋水  朗朗上口  顺其自然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每题3分,共6分)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________。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中年时读书,是用人生的历练去理解;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人生去理解。客观地说,读书的境界与年龄________,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关键是要结合人生去读书,感同身受、________,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性善良和审美情韵。这样的读书,乐趣更大,境界更高。读书可以帮助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宁静才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表明读书可以帮助培育良好的气质风度。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相貌是不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书读多了,________,就会提升精神品格,这样更容易养成健康的人格。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相貌可以遗传,气质风度也是可以遗传,读书是可以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
B.气质风度可以遗传,而读书是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相貌只能靠后天培养
C.相貌、气质风度可以遗传,也可以靠后天培养,而读书是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
D.相貌可以遗传,气质风度只能靠后天培养,而读书是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截然不同  休戚与共  触类旁通  明尚夙达
B.截然不同  息息相关  融会贯通  明尚夙达
C.截然相反  休戚与共  融会贯通  振聋发聩
D.截然相反  息息相关  触类旁通  振聋发聩
23.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3分)( )
A. 文庙——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石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