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67  2020-11-09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7]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登泰山记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采”同“      ”,      
2.多平方,少圜
“圜”同“      ”,      
3.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至于泰安
古义: 。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2.多平方
古义: 。
今义:数学用语,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汶水西流      
2.济水东流      
3.崖限当道者      
4.道少半      
5.明烛天南      
6.多平方,少圜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特殊句式:
译文:
3.余始循以入。
特殊句式:
译文:
4.多松,生石罅。
特殊句式:
译文:
5.崖限当道者。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天子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即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的理论起源于战国时代的齐、鲁,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  )
2.五鼓: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课文“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中的“五鼓”,即“五更”。(  )
3.阴阳:古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在地理上就得出“山南为阳,水南为阳”的说法。文中的“泰山之阳”,就是指泰山的南面。(  )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虽有摹拟,不可得而寻其迹也。其他虽工于学古而迹不能忘,扬子云、柳子厚于斯盖尤甚焉,以其形貌之过于似古人也。
(选自姚鼐《<古文辞类纂>序》,有删改)
1.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学 者 之 于 古 人 必 始 而 遇 其 粗 中 而 遇 其 精 终 则 御 其 精 者 而 遗 其 粗 者 文 士 之 效 法 古 人 莫 善 于 退 之 尽 变 古 人 之 形 貌
2.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作者关于向古人学习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 为 诗 尤 纵 才 力 所 至 世 人 心 所 欲 出 不 能 达 者 悉 为 达 之 士 多 仿 其 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选自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有删改)
3.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4.根据文言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随园诗文集》受到珍视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夜起岳阳楼见月
姚 鼐
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
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


浏览完整试题云间朱鸟①峰何处,水上苍龙②瑟未终。
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湘东。
[注] ①朱鸟: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又是南方七宿的总称。②苍龙: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记载:“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楼深夜静秋空”描绘洞庭月夜景色,诗人登上岳阳楼,四下万籁俱寂,城楼显得特别高,四周特别空旷,令人有天地孤独之感。
B.“九霄风定月当中”写风静无声,皓月当空,清光四溢,天水空灵一片,上下澄澈,令人幽然神远。
C.“云间”一联引用两个神话典故,从夜空中的七宿想到朱鸟主宰衡山的传说,又从湖波中幻起湘灵鼓瑟的想象,为全诗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D.第四联间接抒发感慨,表达了诗人要拂衣飞去、遗世羽化的念头,也表明了诗人辞官归隐的愿望。
6.洞庭天下水”,岳阳楼前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经常被登楼览胜的诗人写入诗文,成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列描写洞庭美景的诗句,其意境与本诗最相似的一项是(  )
A.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C.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D.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元稹《洞庭湖》)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地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我躯体无限地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
(选自徐志摩《泰山日出》,有删改)
7.《登泰山记》与上面的文段都描绘了泰山日出的景象。请从“云海”“朝霞”中任选一种景物,从手法、景物特点及情感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五、微写作。
8.将《登泰山记》的第3段扩写成描写泰山冬天日出时壮丽景象的文字。要求: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道士岳州人刘氏。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注]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相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有删改)
  [注] 乐丘:坟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B.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C.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D.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乙亥:干支纪年法。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B.千户:金朝始置,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下辖十个百户所。
C.跽:古人以两膝着席、以臀部压在脚跟上为“坐”,以两膝着地、臀部抬起为“跽”。
D.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故亦称“禁烟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但仍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情,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写篇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展开余下试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5.作者的游山之乐与聚散之悲有什么关系?(3分)




答案
一、
1.彩 彩色
2.圆 圆形的,这里指圆形的山石
3.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二、
1.①介词,在 ②动词,挡住 ③动词,当作
2.①介词,在 ②连词,表修饰 ③助词,和某些方位词连用,表示方位
3.①名词,路 ②动词,走,走路 ③名词,道义 ④名词,途径,方法 ⑤动词,说
4.①连词,表示并列 ②介词,等到 ③动词,赶上
5.①助词,无实义 ②名词,云雾
6.①名词,山的北面 ②形容词,阴天,没有阳光 ③名词,阴影,树荫
7.①代词,有的 ②代词,有的人 ③副词,有时 ④副词,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8.①名词,尽头 ②副词,非常 ③动词,至、到达
三、
1.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到、到达
2.方方正正的,指山石
四、
1.名词作状语,向西
2.名词作状语,向东
3.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5.名词作动词,照
6.形容词作名词,方方正正的石头;圆形的山石
五、
1.特殊句式:判断句,以“……者……也”为标志。
译文: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2.特殊句式:判断句,以“……也”为标志。
译文:(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3.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余始循(之)以入”。
译文: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
4.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多松,生(于)石罅”。
译文:多是松树,松树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
5.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限当道”为“崖”的定语。
译文: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六、
1.√
2.√
3.× “水南为阳”错误,应是“水北为阳”。
片段读写练
1.答案 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
解析 答题时,首先找到名词,“学者”“古人”“文士”“退之”;再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谓语动词,如“遇”“御”“遗”“效法”“变”,以及表事件进程的时间词,如“始”“中”“终”;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句意;最后根据句意,在恰当的位置用斜线断句即可。
2.答案 学古之道,重在因形求神,得神而忘其形,即先掌握形式,后掌握精神,最高的境界则是得神而忘形。
解析 文段先通过对比指出“精”和“粗”分别指“精神”和“形式”。“学者之于古人”,表明下文就是作者关于向古人学习的观点。“必始而遇其粗”是说先掌握它的形式,“中而遇其精”是说再掌握它的精神,“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则是说最后驾驭这些精神并舍弃这些形式。用自己的语言将观点概括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神、理、气、味,是文章的精神;格、律、声、色,是文章的形式。但是,如果舍弃文章的形式,那么文章的精神又依靠什么而寄托呢?学写文章的人对古人(的文章),一定是先掌握它的形式,再掌握它的精神,最后就能灵活驾驭这些精神并舍弃这些形式。文人学习古人没有比韩愈更出色的,他完全改变了古人(的文章)的形式,虽然有模仿,却无法找到它的(模仿的)痕迹。其他人虽然非常擅长学习古人,但痕迹却不能抹去,扬雄、柳宗元在这方面尤其突出,因为他们文章的形式在模拟古人方面过于拘泥。
3.答案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解析 解答此题,可先找到画线句中的名词、代词,如“诗”“才力”“世人”“之”“士”“其体”。然后结合语法结构进行断句,如“为”是动词,意思是“写”,其宾语是“诗”,动宾后要断开;又如“尤纵才力所至”的主语是“袁随园”,而下一句的主语是“世人”,“悉为达之”的主语又是“袁随园”,下一句“多仿其体”的主语则是“士”,主语不一致,中间要断开,据此可以断开三处。
4.答案 ①在古文创作方面,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②在诗歌创作方面,能将一般人心里想表达而难以表达的意思表述清楚。
解析 文中提到“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由其中的“故”可知,《随园诗文集》受到珍视的原因在上文。由原文“君古文、四六体……通乎古法”可概括出第一个原因;由原文“于为诗……士多仿其体”可概括出第二个原因。
  [参考译文]
袁君无论是写古文还是写骈文,都能抒发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并且与古人的文法相通。在作诗方面,他尤其能驰骋自己的文才,世人心里想表达却无法表达出来的,袁君都能替他们表达出来,当代的文士大多仿效他的文体。所以《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的公卿大夫,下到市井的小商小贩,都知道看重它。连海外的琉球,也有来求取袁君的书的。袁君做官虽然并不显达,但世人认为一百多年来,尽享山林的乐趣,又在文章上极负盛名的,大概没有人比得上袁君。
5.D “间接抒发感慨”表述有误,应为“直接抒发感慨”;“也表明了诗人辞官归隐的愿望”于文无据。
6.C 姚诗和C项中诗句都写出了月色之下洞庭湖的空旷、清幽、平静。A、B、D三项都写出了洞庭湖在风急浪高时的动感和震慑力量,且A项写的是阳光下的洞庭湖的景象,D项写的是夕阳西下与晨光初现时的洞庭湖的景象。
7.答案 (示例)(以“云海”为例)①在手法上:《登泰山记》运用白描(描写),简笔勾勒;《泰山日出》则运用细致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云海的特点。②在景物特点上:二者都写出了云海浩瀚无垠的特点,但《泰山日出》还写出了云海柔软的感觉、局部的形状。③在情感上:二者都抒发了震撼、赞叹之情,但《登泰山记》寓情于景,抒情含蓄;《泰山日出》除借景抒情外,还直抒胸臆,震撼、赞叹之情更加强烈。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手法、景物特点及情感,然后比较二者的异同。以“云海”为例,要结合“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等进行分析。以“朝霞”为例的话,则要结合“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指向着东方——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等进行分析。
8.写作指导 本题旨在锻炼我们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扩写时,注意抓住泰山冬天的景色,尤其注意对泰山之雪、峰、云以及日出前后色彩变幻的景象加以细致描绘。还要综合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增强形象感。
模拟练
1.B “然”是形容词词尾,与“烂”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烂然”是“草木之葩”的谓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遂扫石而坐”句意完整,故“遂”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B。
2.C “以两膝着地、臀部抬起为‘跽’”错,“以两膝着地、臀部抬起”应为“跪”。
3.C 作者一直未能写作,除了因为事务繁忙之外,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4.答案 (1)老人知道我们的心思,说:“我老了,(留着)没有用处了。”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2)不久,道士再次向立恭拱手行礼问:“先生为什么不肯给贫道赋诗?”
解析 (1)识:知道,懂得。怀:怀藏,怀揣。
(2)揖:拱手行礼。奈何:为什么。与:给。
5.答案 作者写此游记时,早已物是人非,隐溪先生辞世,作者又将离去,往日游东山的欢愉加深了此刻的感伤,所以游山之乐与聚散之悲呈反衬之势,乐愈乐,悲愈悲,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提示,找到原文中关于“游山之乐”与“聚散之悲”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可知,作者写此文时早已物是人非。“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往日游东山的欢愉加深了此刻的感伤,以往日之“乐”反衬今时之“悲”,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译文]
洪武乙亥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他的儿子立恭,学兼儒道,诗也写得很好。父子二人都是心思态度旷达而无所拘泥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就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通过小路大约十里,穿过松林,蹚水过溪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起小舟。旁边有一块圆石,能坐十几个人。松柏竹树的绿荫十分浓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在衣裳上,禽鸟的叫声不止一类。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旷,一望无际,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刚喝过酒。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陈列着几套书,立恭抽出一本《列子》,我拿起一本《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好意思开口。老人知道我们的心思,说:“我老了,(留着)没有用处了。”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指挥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用来放肉。立恭举起匏壶倒酒,传递酒杯斟了几次酒。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人骑马经过,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然后一笑,却并不下马,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了。道士是岳州人,姓刘。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幅《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做了一首五言古体诗,把它写上去。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下跪谢罪,众人都大笑起来。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折断一节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不久,道士再次向立恭拱手行礼问:“先生为什么不肯给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奇绝。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喝了一点,都有些醉意。
不久夕阳距离西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们两人,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路边山冈脚下,回头看着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花对我说:“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出游应该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正碰上没有闲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吊唁他。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隐溪先生墓前。到了时间我又生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拜访立恭,留宿话别,这才动笔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放声痛哭起来;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情深厚,而且在武昌期间虽然经常外出游山玩水,可是哪一次都不如东山之游畅快,所以强忍悲痛,最终写成了这篇游记。亲手誊抄一遍,送给立恭。唉!人生聚散无常,他日或许会于千里之外相望,到那时,展开读这篇文章,心中涌起的生死聚散的感慨,难道是能够抑制的吗?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记。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