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71  2020-11-12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1]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祖国大地拉开了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地北天南烽烟起,于无声处战鼓擂”。全国各地收治疫情患者的定点医院,成为了白衣天使们与病毒角逐的主战场,这其中,我们看到了西医匆匆的脚步,也目睹了中医忙碌的身影。在医学界,素有西医中医孰强孰弱的义气之争。说是义气之争,既有旁观者的角度,还有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共生共存各自天地”的现实考量。
②“医者,仁心仁术者也”,在严峻的疫情面前,这种义气之争正在消弭于同仇敌汽的融合之中,其效正显,其情可慰。2月14日晚,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举行的第24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黄璐琦介绍,目前湖北地区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率达75%以上,其他地区则超过了90%,其中由国家中医医疗队收治的确诊和疑似患者248人,症状改善159人,51人出院,转出22人(符合出院标准转至缓冲病房的患者)。黄院士还强调,从临床观察看,通过中西医结合分层干预,轻症患者咽干、胸闷等不适症状消失较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出院患者配送中药颗粒剂巩固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改善率达70%,患者回访效果满意。
③广东中医院副院长、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教授则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中医与西医在协同作战中的实际功效。他说,中医通过汤剂、中成药、注射剂以及针炎、八段锦等“组合拳”进行综合治疗,有效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为抢救危重患者搭好平台、赢得时间;而西医则采用多种方法,给予患者生命支撑、控制并发症等,“中西医协同起效,发挥1+1>2的效果,从而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张忠德说。诞生于华夏大地的中医学传承于中华文明之中,其源远流长的岐黄之术和社会实践博大精深,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并不为过。“杏林春暖沐孤苦,黄叶扶疏育百花”,中医扶正祛邪、阴阳混元的辨证施治理念护佑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繁衍发展,其中的医理药理和疗效,即使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是不断探索的课题。从传统医学发展起来的西医,与科技进步并肩而行,各种治疗诊断仪器、工具、药品、学说和技术手段日益丰富,是人类面对大自然从宏观到微观砥砺前行的心血结晶,为造福人类善莫大焉。诚然,人类探究未知世界领域的脚步不会停歇,与中医一样,西医选优汰劣的进程也不会停止。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一种“双剑合璧”的武术绝技,指的是两把利剑在剑术和剑势上的默契配合,从而极大提升战力、所向披靡。将这个比喻用在中西医结合上,同样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且不说中西医结合几十年来不胜枚举的医疗实例,在抗击病毒的战斗中,随便上网搜一搜,中西医结合克敌制胜的报道比比皆是。我们甚至不难发现,凡是治疗效果较好的地区和患者,都彰显着中西医“双剑合璧”的密切相融。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加快探索推广有助于阻断轻症转为重症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加快药物临床试验,有效的药物要抓紧向救治一线投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这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期盼!


浏览完整试题(选自《科技日报》2020-02-16)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定点医院,已成为了人们与病毒角逐的主战场。
B.在这场战役中,中西医都积极参与了救治,而且在诊疗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素有西医中医孰强孰弱的义气之争因为这场战争而彻底消弭于同仇敌忾的融合之中。
D.中西医义气之争,既有事不关已、冷眼旁观的角度,还有着共生共存的现实的考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三段引用黄璐琦的介绍,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中医药参与度高,疗效很好。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列举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具体事例。
C.文章引用黄院士强调的内容有力地证明中西医结合对轻重症肺炎患者皆有明显疗效。
D文章引用张忠德教授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医与西医在协同作战中的实际功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护佑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繁衍发展。
B.中医学的医理药理和疗效,即使是在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中西医结合如武术绝技“双剑合壁”,默契配合,必将所向披靡,打赢这场阻击战。
D.随着科技的发股,中医西医选优汰劣的进程也不会停止,中医终究会被西医所取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工地建设者不舍昼夜,行政执法部门严格防范,基层工作者摸排检查,14亿人按要求自我防护……党和政府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防控与救治措施,誓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暴发以来,从普通群众到党员干部,从物资保障到科研攻关,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中国制度优势不断凸显。火神山医院于1月23日开始建,2月3日起开始正式收治病人;雷神山医院于1月25日开始建,2月8日晚开始收治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表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疫情面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诸如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真正做到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等等,都诠释出对生命的敬畏。面对肆虐的疫情,千千万万共产党员放弃与家人的团圆,投入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争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防疫抗疫的钢铁长城,让鲜红的党在战“疫”第一线高高飘扬。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危急时刻,各地医务工作者纷纷驰援湖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稳步推进、网上网下捐助热火朝天……从医护人员、专家团队到每一个普通人,都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主战场。14亿中华儿女心手相牵、携手奋进,正在用团结奋进释放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这也是我们战胜“疫魔”的最大底气。
(摘编自《全民战“疫”,中国制度优势集结强大战力》,中国日报网2020年2月13日)
材料二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很多医务人员都在连轴转、超负荷工作。1月29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组织生活会。在党支部书记张文宏的主持下,感染科做了一次大换班:让战斗了十几天的非党员医生换岗休息,由党员们顶上。“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这个没有商量。”张文宏的话经网络传播,赢得网友一致点赞。正如张文宏所说:我们平时一直说,党员要冲在最前线,什么是前线?现在这个就是前线。疫情当前,党员顶上去,看似不讲情面的命令,恰恰是党员的职责使命所在,是入党时立下的光荣誓言。疫情防控是党员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近日,中组部发布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明确要注重发现、及时表扬、宣传表彰在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不服从组织安排、影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畏惧退缩的党员,要严肃处理。让“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不扛重担谁扛”成为抗击疫情的最强音。
(摘编自《党员必须先上,没有商量!》,《人民日报》2020年1月30日)
材料三
4.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1月23日以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不断增多,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B.自1月23日之后,全国新冠肺炎治愈人数逐渐增多,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取得了明显效果。
C.2月8日之后,全国疑似病例逐渐减少,表明人民群众的防疫意识不断增强,感染风险减小。
D.疫情爆发后,湖北省每日新增确诊人数明显高于全国,说明湖北仍是全国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湖北胜则全国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展现党和政府对打赢抗击疫情战役的坚定信心和中国制度的优势,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并投入使用。
B.疫情防控意义重大,不但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以及对外开放的格局。
C.抗击疫情,不是一城一地的事,不是医疗卫生战线的事,而是每个中国人分内之事,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万众一心,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D.不论是张文宏“党员必须先上,这个没有商量”的命令,还是中组部所发的通知,都体现出共产党员在抗击疫情战役中的责任与担当。
6.请结合材料,分析在抗击疫情方面中国制度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糖桂花
唐玉霞
①炎热还未走远,桂花就开了,仿佛迫不及待。油绿的叶子里密密麻麻绽满了细细小小的花朵。雕琢般的四片花瓣,一星半点花蕊,能爆发出浓烈的芳香。来来去去的人,简直要在桂花香里迷失了方向。开黄色花的金桂,开橘红色花的丹桂,开淡黄近乎白色花朵的银桂,在村子里次第开放,熙熙攘攘地开着,浓浓的香气笼罩着整个村子,经久不散。


展开余下试题②这样酽酽地香醉几日,就有桂花窸窸窣窣地往下落,像下雨一样。老娘坐在树下补衣服,儿子、媳妇都在田里忙。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老娘插不上手。老娘已经下不了田,只能在家里烧烧锅,扫扫地,喂喂猪,其实也是不少事,但因为不割稻不插秧,家里的事情再多人也是看不见的。这一日老娘刷了锅,舀了两瓢子糠到桶里,余火热了洗锅水,连中午饭剩下的锅底,舀进桶里,搅拌了,拎到猪圈里。但是一拎却拎不起来。老娘不敢要强,慢慢挪到猪圈,自言自语,一定是今天糠舀多了,水倒多了,不然昨天还拎得起今天怎么会拎不起来呢?自从耳朵开始聋,老娘就喜欢自言自语。
③揣着一点心思,老娘做事有点儿走神。她拿扫帚把苹屑扫扫,扫到桂花树下,地上铺了一层落花。老娘索性不扫了,抱了张破床单铺在树下,她自己掇了条凳子,坐在桂花树下补衣裳。一个双抢,小孩撕开的褂子,大人磨烂的裤子。都堆积着。只是一条裤子绽开的裤线还没有缝完,老娘就打起了瞌睡。桂花扑簌簌地落在老娘头上、怀里,太阳暖烘烘地晒着,穿过桂花树,斑斑驳驳落在老娘头上,晒得老娘头皮有点燥热。一阵“咯咯哒”的叫声传来,惊醒了老娘,原来是只母鸡下了蛋。
④老娘拍打着身上的桂花,把缝了一半的裤子放下来。近来一坐下来就瞌睡,可是真上床躺下,又睡不着,这让老娘心里疑惑得很,上了年纪的老人就怕这样,这可不是个好兆头。黑蛋爷爷就是坐着打瞌睡,身子一歪死了。老娘虽然整天把死挂在嘴边,可她不想死。孙子还没有长大成家,她还想抱个重孙子再闭眼。老娘站在树荫里越想心里越不甘,索性不坐了。她取了支竹竿,竹竿的一头绑着一只兜,这是打柿子用的。老娘不等桂花落,她去给树们帮帮忙。竹竿在桂花树之间游走,轻轻触碰。桂花像急雨一样落下来。老娘胳膊举得酸了,看看破床单上落了一层,老娘拎起床单四角,把桂花倒进一只簸箕里。老娘有一只装雪花膏的玻璃罐子,装了何湾的豆糖、雍家镇的玉带糕,或者墨子酥、柿饼,都是娘家来人带给老娘,或者儿子去集镇里买给老娘的。一个夏天,什么样的东西都吃完了。老娘将桂花倒进玻璃罐子里,倒一点,加一点红糖,再倒一点,再加一点红糖。这红糖是老娘的宝贝,老娘不相信白糖,她相信红糖最补。她年轻时坐月子,想喝口红糖想巴了心。满满装了一只罐子,老娘将罐子收到床档下。想了想,老娘蹲下身,将罐子往床档深处推了推。
⑤老娘做的是糖桂花,总要等上月余的光景,红糖慢慢溶在桂花里,桂花由金黄转成巧克力色,若是白糖,颜色要明艳一些。打开罐子,浓香甜蜜。煮元宵的时候舀一勺,或者做桂花糕的时候舀一勺,甜还在其次,香味的醇厚最是销魂。前两日过中秋,乡下自己蒸月饼,糯米面里面包了糖粉。隔水蒸了,软软糯糯甜甜。媳妇就说,要是有糖桂花,包了糖桂花馅儿才叫又香又甜。桂花馅儿的月饼是做不成了,老娘要等到儿子冬日里下塘踩了藕,做桂花糯米藕。糯米和藕同煮,到糯米黏稠,藕也烂了,盛起来舀一勺糖桂花,就是老娘也能满满吃上两大碗。除了做糖桂花,老娘还会做桂花酱。前些年和儿子媳妇一起下田,桂花开了谢了,没有人管,这几年,老娘有心思了。
⑥太阳西斜的时候,儿子媳妇扛着锄头回来了。老远就听见猪在猪圈里嗷嗷叫,拱着圈门,家里大门开着,却没有人影。桂花树下的凳子上,放着针线笸箩,一支长长的竹竿横在地上。儿子捡起竹竿说,这是谁放在这里,把娘绊倒了不是小事情,边说边往屋里走。
⑦屋里,老娘趴在床沿一动不动,一只手还扶着床沿,她将罐头瓶子往里推一推,扶着床沿想站起身来,但是没有起得来了。一阵风吹过,桂花香从屋外飘进来,老娘觉得有点儿醺醺的,就此闭上了眼睛。
(选自唐玉霞《悠然岁时迁》,有改动)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娘”“媳妇”“儿子”“黑蛋爷爷”等称谓不仅交代了亲密的人物关系,而且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对老娘的心理描写着力表现了至分治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C.太阳西斜时,“儿子媳妇扛着锄头回来了”,透露出正是孩子们的勤劳,让老娘的晚年生活甜美而安心。
D.文章哀而不伤,虽然写老娘之死,却不渲染死亡之悲切,而是努力营造“桂花静落”般动人的艺术情境。
8.“糖桂花”在文中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9.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幼清警好学,起家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高祖为雍州,虑天下将乱,求迎伟及始兴王檐来襄阳。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义师起,南康王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州府事。义师发后,州内储备及人皆虚竭。魏兴兴太守颜僧都并据郡不受命,举兵将袭雍州,伟遣兵于始平郡待师仁等,要击大破之,州境以安。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给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陈太妃寝疾,伟及临川王宏侍疾,并衣不解带。及太妃薨,毁顿过礼,水浆不入口累日,高祖每临幸譬抑之。伟虽奉诏,而毁瘠殆不胜丧。十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五年,薨,时年五十八。诏敛以衮冕,给东园秘器。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而性多恩惠,尤愍穷乏。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间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太原王曼颖卒,家贫无以殡敛,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儿对革号诉。革曰:“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言未讫而伟使至,给其丧事,得周济焉。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著《二旨义》,别为新通。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钧、陆锤并名精解,而不能屈。
(选自《梁书·列传第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B.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C.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D.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
B.薨,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称“薨”,太妃死亡也可称“薨”。
C.衮冕,是古代帝王及三公穿戴的绘有龙纹的礼服和礼帽。
D.玄学,盛行于魏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一种学术思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伟遭遇袭击,巧设伏击。裴师仁、颜僧都发兵袭击雍州,萧伟派兵在始平郡伏击,拦腰截击打败他们,雍州境内才得以安定。


展开余下试题B.萧伟侍奉母亲,极尽孝道。萧伟母亲病重,萧伟衣不解带侍候她,母亲去世后,萧伟哀伤过度,多日水米不进,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
C.萧伟礼待贤士,受到拥护。萧伟接近贤才重用士人,还常常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当时许多游士、有名之人,都到他家里去拜访他。
D.萧伟关爱穷人,尽力赈济。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向萧伟求助,萧伟派使者前来,帮助王曼颖家办理了丧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
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C.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会暂时流露出喜悦之色,而一个“横”字却又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
D.尾联以景结情,诗人看到眼前的“归船”“白鸥”,想到人生羁绊、为官艰辛,真心希望自己早日脱离官场,回到家乡。
15.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领联。(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一文中,以行路设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 , ”这两句诗中用一组连续的动作来表现主客的热情,与“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形成反差,侧面表现出琵琶声对主客的触动之大。
(3)李商隐《锦瑟》“ , ”两句,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的迷恋以及对人生不幸的无奈与伤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A.可以横绝峨眉巅(越过、度过) 艰难苦恨繁霜鬓(繁多)
B.银瓶乍破水浆迸(突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哪能)
C.请以战喻(请您)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金属)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学习)
18.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3分)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金就砺则利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然后践华为城,因华为池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然而不王者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 ⑥有席卷天下,包举字内
⑦外连衡而斗诸侯 ⑧天下云集响应
⑨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⑩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A.①③/②/④⑤⑦/⑥⑧/⑨/⑩
B.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⑥⑧/③⑦/④/⑤/⑨⑩
D.①②/③④/⑥⑧/⑤⑦/⑨⑩
20.对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未之有也
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⑦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⑧铸以为金人十二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⑩不拘于时
A.①⑩/②⑤⑨/③④/⑥⑧/⑦
B.①/②⑨/③⑥/④⑤/⑦⑧/⑩
C.①/②⑤⑨/③⑥/④⑧/⑦⑩
D.①⑩/②⑤⑨/③④/⑥⑧/⑦
21.下列各项,对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对偶,夸张,想象)
B.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对偶,比喻,借代)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互文,借喻)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偶,引用典故)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自然界中,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① ,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一些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② ?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皇冠”的突起)、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③ 。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毒毫无戒心。
(选自《冠状病毒“这一家子”都是怎么回事》《光明日报》2020.2.16)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外延扩大,不是“人们”,而是“白衣天使们”。B.由“我们看到了西医匆匆的脚步,也目睹了中医忙碌的身影”可知,理解正确。C.不是“彻底消弭”,而是“正在”。D.“事不关己、冷眼旁观理解不准确,原文应是从旁人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对方。)
2.B(没有列举历史上的一-些具体事例。)
3.D(原文无此信息,属无中生有。)
4.C(C项“表明人民群众的防疫意识不断增强,感染风险减小”错误,疑似病例减少说明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加速对疑似病人的的分流和消化。)
5.A(A项“为展现党和政府对打赢抗击疫情战役的坚定信心和中国制度的优势”错误,“展现党和政府对打赢抗击疫情战役的坚定信心和中国制度的优势”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6.①中央统一领导,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明显。②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诠释出对生命的敬畏。③党员王部“主心骨作用更加明显。④群防群控的团结精神是战胜疫情的重要保证。(每点2分,任意答出3点记满分。)
7.B(“着力表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错,心理描写表现的内容很多,并非“着力表现老娘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8.①折射了老娘晚年在卸下重担后可以顺从内心喜好而感到轻松自在的心态。以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六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