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65  2020-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 (4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潜”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种,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A.只要让儒、道两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它们就能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
B.如果法、阴阳、名三家能与儒、道两家思想互相吸收借鉴,那么就不会导致自身不独立的命运。
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
D.殷周之际出现的重要的人文转向规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对儒、道两家思想影响很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有人只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反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4分)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C.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三则材料在论证上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5.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云中的红围巾
郝明
连长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除了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剩下就是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
连长转过身,接过通信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了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连长心里有些感慨。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了快二十年了,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运输道路都被齐人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在抢挖,但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往年军区都是提前几天就把慰问物资运到,今年也不知为什么耽误了。
看着瞭望塔外的天空,灰蒙蒙的阴云像一群无人看管的野马,又在慢慢地压低地面并随风移动着,“做好接收准备。”
“是!”通信员答道,“连长,班里的战士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准备呢。”通信员有些神秘的笑。
“什么准备?要注意安全,年三十了,可以搞点创新。”连长有些心疼地望着通信员。这帮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来自全国的各个省市,头一次在最前沿的萨麦哨所过年,他希望新兵们能过好头一个春节。
在回营房的路上,连长几次从军大衣兜里拿出手机,又几次放回去。过年的这个电话怎么打呢?他是亏欠这个家的,平时照顾不到,就连过年,他不是有任务在身,就是把回家的机会让给下级,今年又不能好好陪家人了。连长此刻的心,就像是自己脚底下踩着的莹白积雪,正发出嘎吱嘎吱的断裂声。
正午时分,连长站在营房前,他望着草原异常寒冷的天空,乌云黑压压堆成整坨厚铁,正准备压向地面,压向屋顶,仿佛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碾压成扁扁的形状。
“通信员,停机坪提前做好准备!”
“是!”通信员接到命令,快步跑向指挥中心,他隐隐约约看到远处天空中一架军用直升机像只小蜻蜓般往这里飞来。
“报告机长,目前积云层覆盖严重,地面风速50km/h,顶风25km/h……”副驾拿着记录本,神色凝重地望着机长,并且偷偷瞄了一眼后排坐着的霞姐和孩子,两人正一无所知地望着窗外飞来飞去的云彩在指指点点。
“尝试悬停,油耗目前如何?”机长沉稳地拉起操纵杆,在积云层中间的一条缝隙中果断地穿行过去,开始寻找合适地准备降落。


展开余下试题“油量仅够维持返航。”副驾尽量把声音压低了说。
地面上的连长感觉今天空中的直升机有些异常,平时如果不具备降落条件,直升机会通知地面部队,然后从缆绳上把物资空投下来,今天这是怎么了?一圈圈地反复寻找着机会降落,不断在低矮密集的云层中穿梭,仍在试图寻找着机会。
“连长,连长!”通信员手里拿着电文和望远镜,有些跌跌撞撞地从指挥中心跑过来。
“慌什么?”连长有些训斥道,“怎么了?”
“雄鹰呼叫,不具备降落条件,空投后准备返航。”通信员因为跑得太快,回答得有些结结巴巴。
“那就接收好了。”连长说。
“是准备好了接收,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它还总是在盘旋。”通信员和连长一起怔怔地望着天空上的直升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霞姐,松开小宝,他想哭就哭吧!”直升机上的副驾大声地喊着。
小霞捂着小宝嘴的手不由得松开了,自己的眼眶里也蓄满了泪水,小宝因为妈妈的手松开了,继续自己的号啕大哭,自打他知道还要飞回去,便不顾一切地开始哭,他感到所有的新年愿望都将会落空。
“霞姐,你搂紧小宝,舱门要打开空投了——”
“等等。”小霞望着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把自己脖子上围着的一条鲜艳的红羊绒围巾系在物资的缆绳上,“把这个系上。”
副驾看着红围巾,不知道为什么,恍惚了一下,他努力保持着镇定。
“连长,那物资上绑的是标语吗?红红的一长条。”通信员用手里的望远镜仔细地看着,“怎么看着像是一条红围巾呀?”
连长看着离自己头顶越来越近的物资,还有那条系在上面的红围巾,突然像是被罩进暖融融的红色光环里,沐浴在温存和幸福之中,一种感动和血液绞在一起,开始在体内奔涌。那飘在空中的红围巾,就那么柔软地无声无息地一路过来。
连长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漫卷的风肆意吹打着他的脸,而这张脸上除了像被刀刻过般的刚毅,再看不出任何表情。他缓慢而坚定地抬起右手,向空中敬着标准的军礼,一字一顿地大声说道:“回电雄鹰,预祝返航顺利,祖国在萨麦哨所心中!”
“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哭闹的小宝忽然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地面闪闪发光的东西。小霞透过舷窗看到,地面H形的停机坪上,出现了一张闪烁的中国地图,那应该是一种EL发光带围成的,里面站着一排小小的人影,个个如雕塑般执着站立,小霞抹去小宝脸上未干的泪水说道:“那是爸爸和叔叔们驻守的地方,他们在守护着国家。”
“妈妈,爸爸会看到你系的红围巾吗?我将来也要和他们一起站在里面好不好?”小宝似懂非懂地望着妈妈认真地说。
“会的!好!”小霞看着儿子稚嫩的脸蛋欣慰地笑着,湿润的眼睛深情地望着远去的发光的中国地图,远去的营房,远去的草原,窗外墨灰色的云朵也被远远地甩在舷窗后。
(原载《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2期 )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连长对暴风雪这一恶劣环境的感叹,既有对即将空投的慰问物资能否顺利抵达的担忧,也有对戍边战士的关爱之情。
B.副驾大声让小宝哭,表现出对小霞管不了任性孩子的严厉态度,因为一旦小宝的哭闹影响了飞机的正常驾驶,后果不堪设想。
C.通信员跌跌撞撞从指挥中心跑来,急于把飞机无法降落的情况报告连长,也表现出对飞机无法降落的失落。
D.小霞把围着的红羊绒围巾系在缆绳上,表现出她在飞机无法降落不能团聚时的机智灵活,用红围巾把亲情连在一起。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小说将阴云比作野马,运用比喻写出了边境风云变幻、环境恶劣,为下文装载慰问物资的飞机无法降落埋下伏笔。
B.连长对直升机的异常举动心存疑惑,衬托了边防战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的互助互爱,也把对飞机上的妻儿的牵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C.这篇小说通过场景的不断转换,从地面到空中,再从空中到地面,反反复复,一步步地引出空中的红围巾。
D.小说结尾运用反复手法,一连写几个“远去的”,写出了飞机无法降落飞去的情景,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8.小说以“云中的红围巾”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9分)

9.结合文本,分析小说叙述上的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军,破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後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选自《史记•曾相国世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B.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C.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D.择都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4分)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任命将帅、郡守,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凭证,用铜或竹、木制成。
B.孝惠,是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文中“悼惠王”也是谥号。
C.春秋,此处指年龄。文中“悼惠王富于春秋”,是说悼惠王正值年轻,与“春秋鼎盛”意思相同。
D.黄老,指上古的黄帝,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黄老之术作为古代一种思想流源,始于战国,盛于西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曹参能征善战,屡建功勋。曹参曾征讨陈豨的部将张春的军队,讨伐叛将黥布,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B.曹参集思广益,礼贤下士。曹参任齐丞相期间,向齐故诸儒问计,并且从胶西请来盖公,对其礼敬有加。


展开余下试题C.曹参崇尚黄老,无为而治。无论在齐任丞相还是在朝任相国,曹参都主张清静无为,百姓得以安宁,能够休养生息。
D.曹参治政不苛求,崇尚敦厚。曹参自己饮酒,也纵容官吏们饮酒喧嚣;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他总是躲避,装作不知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2)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14.曹参为何被萧何推荐做相国?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郊闲望有感
韩偓①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②,楚汉宁教作战场。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②《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诗人选取了富有秋天特征的“枫叶”“秋霜”“碧云”等意象,描绘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深秋景色。
B.诗歌颔联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冲浪健游,鳞片如雪;乌鸦在夕阳下自由飞翔,翅膀闪着金光。
C.全诗围绕“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地观赏眼前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秋景,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
D.这首诗前四句描绘秋郊秋景图,后四句联系自己的遭遇,感时抒怀;以乐景衬哀情,脉络清晰。
16.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惨戚”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的《短歌行》中把贤才比喻为高空明月的诗句是,“ , ”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诗是:“       ,       。”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 人生的每个阶段无不有不一样的色彩,2020年,大家来到新校园,开启新的征程,请大家用自己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自己眼中新校园的色彩,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请以“为生命着色”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有触动心灵的人或事。(2)情节有一定波澜,不得套作。

语文答案
1.D 2.D (D项,“运用反问”是错误的。应该是运用设问。)3.C (C项,“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的依据。)
4.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儒道两家在人生观、气象上的对立互补关系;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儒道佛包容互补奠定国学根基。材料三:侧重于论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追求。
5.①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②“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还让杨贵妃研磨、高力士脱靴。他没有被功名利禄羁绊,而是遍游祖国的山河江川,具有狂放浪漫的个性。
6.B(B项,“表现出对小霞管不了任性孩子的严厉态度,因为一旦小宝的哭闹影响了飞机的正常驾驶,后果不堪设想”理解错误,副驾大声让小宝哭,体现了他对小霞母子不能与亲人团聚的理解与怜惜之情。)
7.B(B项,“对飞机上的妻儿的牵挂心理”错误,此时连长不知道自己的妻儿在飞机上。)
8 “云中的红围巾”作为小说的标题,①从塑造人物看, “红围巾”传达自己对守边战士的理解与支持,使小霞的形象丰满而感人;②从情节结构看,起到了线索作用,连接了天空与地面两条故事,“那飘在空中的红围巾,就那么柔软地无声无息地一路过来”彰显了连长看到红围巾内心的感动和幸福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从主题看,“云中的红围巾”从守边战士家属的角度表达家人对戍守边防的理解与支持,彰显了更深广的爱国的情怀,深化了主题;④从艺术效果看,“云中的红围巾”运用象征手法,象征了给边防军人传递温暖、希望和力量。
9.①从人称看,用第三人称,以连长为叙述的主体,客观地叙述故事,展示连长的心理活动,第三人称叙事使文章叙述灵活自然;
②从叙事顺序看,以时间为顺序,围绕“正午时分”前后展开故事情节;
③从叙述结构看,小说以地面和空中两条线索同时推进,以“红围巾”把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结构紧凑而巧妙;
10.B( “木诎”是一个词,木讷的意思,不能分开,排除AD;“言文刻深”是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
11.D(D项,“黄老,指上古的黄帝”错误,“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故选D。)
12.D(D项,“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他不是躲避,装作不知道,而是隐瞒遮盖。文中”专掩匿覆盖之”故选D。)
13.(1)随从官吏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并查究,曹参竟然反而拿出酒来摆在坐席上喝起来,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相应和。
(2)等到韩信被消灭,那么位列侯爵而成就战功的,唯独曹参据有其名。
14.①忠于朝廷,值得信赖;②心胸坦荡,心无芥蒂;③有治世之策,宽以待民。
【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项羽已死,天下平定,汉王做了皇帝。高帝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在高祖六年时,分封列侯的爵位,并与诸侯剖符为凭,世代相传而不断绝。曹参以齐国相国的身份攻打陈稀部将张春的军队,打败了敌军。黥布反叛,曹参跟从齐悼惠王率领军队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合攻黥布的军队,大败敌军。孝惠帝元年,废除了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改命曹参为齐国丞相。曹参做齐国丞相时,齐国有七十座城邑。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年纪很轻,曹参把长者与读书人都召来,询间用来安抚百姓的办法。到来的齐国原有的那些读书人数以百计,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曹参不知如何决定。他听说胶西有位盖精硏黄老学说,就派人带着厚礼把他请来。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贵在清静无为,百姓就会自行安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沧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