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70  2020-11-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0]
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佛家文化,一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50- 70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B. 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 《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 D. 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B. 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 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D. 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 B. 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C. 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D. “五四” 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以及写历史的时代需要,以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掏一捧海难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賜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独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展开余下试题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
B.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
C.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D.文章语言华丽,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细腻而又张扬。
5.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6分)
三、古诗文检测
(一)课内部分(15分)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 )
A.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B.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衡下车,治威严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太子丹恐惧 D.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3分)(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3分)( )
A. 既东封郑 B. 夜缒而出
C.又欲肆其西封 D.进兵北略地
10.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二)课外部分(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龚遂字少卿,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面刺王过,王至色变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谓遂曰:“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
数年,上遣使者征遂,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苑,为宗庙取牲,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循吏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B.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C.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D.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1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经,通晓经学之义,是汉代察举制中的重要科目,隋唐科举制度中也有明经科。
B.“髡”指髡刑,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汉前与笞、杖、徒、流构成五刑。
C.御史,我国古代官名,主要行使监察职责,西汉时由御史中丞领导监察弹劾工作。
D.“末技”,文中指工商业,在中国封建历史中,与“末技”相对的“本”指农业。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龚遂忠厚刚毅,敢于进谏。在内能向行为举止不合正道的昌邑王刘贺进谏,在外敢于指责太傅与相,后来龚遂因曾多次向刘贺正言直谏得以免于一死。
B.龚遂能力出众,颇受赏识。宣帝在丞相和御史推荐下召见了龚遂,龚遂分析盗贼四起的原因,并出谋划策,很受汉宣帝赞许,因此被任命为渤海太守。
C.龚遂颇有谋略,平贼有方。赴任渤海太守后,没有采取武力镇压,而是撤除捕盗官吏,认定手持锄镰等农具的人是善良的百姓,最终平息了辖区内的盗贼。
D.龚遂鼓励农桑,很有政绩。在平乱之后,亲自施行节俭以作表率,鼓励百姓致力于农桑,督促百姓到田野耕作,催促百姓收割,官吏和百姓都逐渐殷实富足。
1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面刺王过,王至色变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5分)
(2)水衡典上林苑,为宗庙取牲,官职亲近,上甚重之。(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病中夜赋
陆 游
客如病鹤卧还起,灯似孤萤阖复开。
苜蓿花催春事去,梧桐叶送雨声来。
荣河温洛几时复?志士仁人空自哀。
但使胡尘一朝静,此身不恨死蒿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首句中以病鹤自比,突出了身体之虚弱,同时照应了本诗的题目。
B.“孤萤”之喻很巧妙,既突出了灯之小、光之弱,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C.六句中“志士仁人”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空”字透露出极度失望之情。
D.作者虽然对自己死于乡野并不遗憾,但他对自己卧病在床还是凄然伤感。
16.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颔联对表达这种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6分)
(四)默写填空(10分)
17. 名篇名句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2)浩荡离愁白日斜, 。(《己亥杂诗》)
(3)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4)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5)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6)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8)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出师表》)


展开余下试题(9)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10)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B.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D.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21.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4分)
兹定于2019年12月25日(星期二)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教。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①将 改为 ;
②将 改为 ;
③将 改为 ;
④将 改为 。
22.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梁漱溟先生说:吾辈不出,如苍生何?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 A (B项,“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错,“交响乐”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层面;C项,“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错,原文只是认为“《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2. C (C项,“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错误。灰衣老僧的事件意在证明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
3. B(A项,“虚无与消极”推断不合理;C项,“否定”不正确,而是分析与批判的一面;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条件不充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4. D(文章的语言是清新淡雅的,并不以华丽为重。“细腻而又张扬”错,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3分)
5.(1)结构形式上,“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2)思想内容上,“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6分。每点3分。)
三、古诗文检测
(一)(课内)6.D 7.C 8.A 9.C 10.C
(二)(课外)11.C “甚说 ”“答曰”应该断开,“乱绳”是“治”的宾语,不可断开, 故选C
12.B 汉以前的五刑为墨、劓、剕(刖)、宫、辟,之后的五刑为笞、杖、徒、流、死
13.B “因此被任命为渤海太守”错,文中是先任命后召见。
14.(1)(龚遂)当面指责国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脸色大变起身离开,说“郎中令太会羞辱人了”。(面:当面,刺:指责,愧:使惭愧(意译为羞辱)一点1分,句意2分)
(2)水衡都尉主管上林苑,为宗庙捕取祭祀用的牲口,官职与皇帝亲密接近,汉宣帝特别器重他。(典:主管, “官职亲近”省略“与皇上”,重:器重,倚重,一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龚遂字少卿,凭借明经做官,官至昌邑国王的郎中令,侍奉国王刘贺。刘贺行为举止大多不合正道,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在内向国王进谏规劝,在外指责昌邑王的太傅与相。(龚遂)
当面指责国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脸色大变起身离开,说“郎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辽源”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