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49 2020-11-11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9]
2020-2021学年统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上册《赤壁赋》精品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yǎo 愀然chǒu 蜉蝣fú 山川相缪liáo
B.徘徊huái 枕藉jiè 幽壑hè 冯虚御风pínɡ
C.嫠妇lí 桂棹nào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
D.肴核yáo 扁舟biǎn 糜鹿mí 横槊赋诗shuò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到……去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二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
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6.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吾从而师之
C.明烛天南 D.不耻相师
7.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客有吹洞箫者 B.而今安在哉
C.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D.徘徊于斗牛之间
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B.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C.五鼓,古代无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晚七点起更,五鼓相当于早晨三至五点钟。
D.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郭”,外面一道为“城”,“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
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歌窈窕之章。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 ,___。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
(4)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
(5)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
二、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哪一首诗?
A.《长歌行》 B.《短歌行》 C.《蒿里行》 D.《步出夏门行》
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三、课外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材料二
雪堂记(节选)
苏轼
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苏子隐几而昼瞑,栩栩然若有所适而方兴也。未觉,为物触而寤,其适未厌也,若有失焉。以掌抵目,以足就履,曳于堂下。
客有至而问者曰:“子世之散人耶,拘人耶?散人也而天机浅,拘人也而嗜欲深。今似系马而止也,有得乎而有失乎?”苏子心若省而口未尝言,徐思其应,揖而进之堂上。客曰:“嘻,是矣,子之欲为散人而未得者也。予今告子以散人之道。夫禹之行水,庖丁之投刀,避众碍而散其智者也。是故以至柔驰至刚,故石有时以泐。以至刚遇至柔,故未尝见全牛也。予能散也,物固不能缚,不能散也,物固不能释。名之于人,犹风之与影也,子独留之。故愚者视而惊,智者起而轧。子之遇我,幸矣,吾今邀子为藩外之游,可乎?”
苏子曰:“予之于此,自以为藩外久矣,子又将安之乎?”客曰:“甚矣,子之难晓也。夫势利不足以为藩也,名誉不足以为藩也,阴阳不足以为藩也,人道不足以为藩也。所以藩予者,特智也尔。智存诸内,发而为言,则言有谓也,形而为行,则行有谓也。人之为患以有身,身之为患以有心。是圃之构堂,将以佚子之身也?是堂之绘雪,将以佚子之心也?身待堂而安,则形固不能释。心以雪而警,则神固不能凝。”苏子曰:“子之所言是也,然未尽也。余之此堂,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吾非取雪之势,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吾不知雪之为可观赏,吾不知世之为可依违。性之便,意之适,不在于他,在于群息已动,大明既升,吾方辗转,一观晓隙之尘飞。子不弃兮,我其子归。”客忻然而笑,唯然而出,苏子随之。客顾而颔之曰:“有若人哉。”
探究任务:
1.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诗文多次传达出“适”的人生观念,请你找出前后《赤壁赋》和《雪堂记》文中表达自适之情的语句。
答:
2.苏轼这三篇散文中都有“客”,请你谈谈对“客”含义的理解。
答:
3.苏轼的散文景情理融为一体,即写景记物抒情辩理做到了诗情画意与哲理的完美统一。请你结合这几篇散文简要分析这一艺术特色。
答:
附: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愀:音qiǎo;棹:音zhào;扁:音piān)
展开余下试题
2.D.(适:享有)
3.B.(在古代,“望”指农历十五,“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农历十六)
4.C.(C句应译为“眺望(那个)美人啊,(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5、答案 C
解析 A项,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为“美貌的女子”。C项,古义、今义均为“一会儿”。D项,古义为“到达”,今义为“表示另提一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6、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是意动用法,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照”。
7、答案 D
解析 D项与例句为状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于斗牛之间徘徊”“于赤壁之下游”。A项是定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为“有吹洞箫客者”;B项是宾语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而今在安哉”;C项是判断句。
8、答案 D
解析 应是: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
9.(1)诵明月之诗(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耳得之而为声(5)不知东方之既白
二、阅读课内语段
1.B.(举:举起)
2.C.(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介词,被/介词,给。B,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D,介词,在/连词,和)
3.A.(A和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渔樵:打鱼砍柴;东:名词作动词,向东流;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舞: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
4.D.(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
5.B.
6.C.(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
三、课外延伸阅读
1、参考答案 前《赤壁赋》开始写“饮酒乐甚”,后写清风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后《赤壁赋》开始说“仰见明月,顾而乐之”“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之后借道士羽化飞升来表达超然适意之情;《雪堂记》开始写“苏子隐几而昼瞑,栩栩然若有所适而方兴也”,后来“性之便,意之适,不在于他,在于群息已动”。
2、参考答案 “客”有实虚所指。一是实为苏轼的友人(道士杨世昌),写前后《赤壁赋》的时候苏轼只有(杨世昌、张怀民)寥寥几个知交。苏轼旨在借助友人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二是“赋”体裁文章的特色,在文中采用主客问答形式,也是儒道的对话,一般主客都是作者自己,是苏轼内心两个自我的辩论。客既不是苏轼的陪衬,也不是苏轼思想的对立面,而是一个成功的劝慰者、引导者。客与苏轼的思想交相辉映,共同探索宇宙与人生的真谛。
3、参考答案 苏轼的这些作品,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运用自如。写景时,景物清爽开阔,令人神往;抒情时,情思幽渺畅达,淋漓尽致;说理时,景随性生发,寓理趣于景物描写之中,将抽象的道理赋予具体形象,让说理变得生动自然。前后《赤壁赋》借赤壁月圆之夜的景色抒发作者情感喜忧的变化,《雪堂记》绘雪堂四周雪景抒发作者自己的形散心拘。这些均表达苏轼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哲理妙想。(意思对即可)
上一篇:
2020-2021学年统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上册《我与地坛》精品练习
下一篇:
2020-2021学年统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上册《登泰山记》精品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2020-2021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