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70  2020-11-1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0]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0年秋“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三期中联考
语 文 试 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Richard Lehan在其所著的《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京”“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
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辈所长与所愿;我们的兴趣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都市生活;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如此兼及“历史”与“文学”,当然是我辈学人的学科背景决定的。
关注“文学的城市”,必须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世相、风物等,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谈到都市,我一再坚持,必须把“记忆”与“想象”带进来,这样,这座城市才有生气,才可能真正“活起来”。把人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力带入都市研究,这个时候,城市才有了喜怒哀乐,才可能既古老又新鲜。另一方面,当我们努力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的精灵,便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驰骋想象”,这个让历史学家深感头痛的话题,很可能在文化史家那里如鱼得水——解读诸多关于北京的“不实之辞”,在我看来,意味无穷。因为,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尊重。
关于都市的论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就像所有的回忆,永远是不完整的,既可能无限接近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正是在这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力中,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记忆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过程,它本身也可以成为舞台,甚至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
既然我们对于城市的“记忆”,可能凭借文字、图像、声音,乃至各种实物形态,今人之谈论“都市想象”,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言的建筑、遥远的记忆、严谨的实录、夸饰的漫画、怪诞的传说、歧义的诠释……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珍惜,并努力去寻幽探微深入辨析。
因而,在对都市的解读中,可以是正宗的“城市研究”,也可以是“文学中的城市”;可以兼及古今,也可以比较中外;可以专注某一城市,也可以是城城联姻或城乡对峙;可以阐释建筑与景观,也可以是舆论环境或文学生产;可以侧重史学,也可以是艺术或文化。一句话,只要是对于“都市”的精彩解读,不讲家法,无论流派。
(摘编自陈平原《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
材料二
城市文学研究,有一个学科归属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是将它归入传统文学研究,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将它归入城市学这门学科?对于第一种做法,我的看法是,因为它受到了文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并且缺乏一种对等相通的经验上的把握,所以很难真正进入到文学价值评判领域,也难以与其他学科发生对话关系。一种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研究可能要更为有效,因为它的视野更大,也能够在时代精神的符号表征与文学形式之间看出隐秘的联系。城市学范畴内的城市文学研究,使得叙事演变与精神历史的共鸣和互证得以成立。目前我们对城市学本身的理解还存有一定的问题。城市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子嗣,换句话说,在传统学科里面增加一些城市视角,以此应付分散的文学中的城市经验、社会学中的城市问题,以及历史学中的城市主题,这样的“城市学”可能很难称之为一门自足的学科。真正的城市学有着它自己的问题域和方法论,并且,唯有在这样一种问题域之内加以观照,在这样一种独有的方法论的统摄之下,城市学才能够兼容其他传统学科,才能触及到这门学科所要处理的对象的本质。在这一点上,将城市文学研究列为城市学的子题是没有疑义的。


浏览完整试题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乡土文明传统,城市一直是被诅咒的对象,甚至是被删除的对象。一种城市经验的出现,在文学这个范畴内,势必分裂为两种不同倾向。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经验,是青年一代的写作者必须去关注的,因为他们恰恰生活在此;像年长一代作家那样,本能地去书写乡土经验的东西,对年轻一代作家来说,已经不再可能。
而对于城市学研究者来说,他们所要处理的对象就更为复杂,他们既要思考诸种城市经验元素,以便将它向认知提升,还要面对已然被塑造了的文学中的城市经验形态。经验走在前面,而判断总是滞后,但城市学的研究和城市学的评论也不能过于滞后,它应该跟上来。
(摘编自张柠《城市经验和城市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城市作为阅读对象也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方式,研究者通过不断还原历史真实,去除误解,从而丰富对城市的解读,也就丰富了城市本身。
B.通过跨学科研究,在诸如文学、历史、社会等传统学科里面增加城市视角,以整合分散在各学科领域里的城市研究课题,是城市学得以成立的关键。
C.中国文化有重乡土轻都市的传统,当代的城市学研究者既要思考现实的城市经验,也要面对文学传统中的城市经验。
D.关注“文学的城市”,是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加入新的元素,从关心文化的整体发展,到关心区域文化,对国家东西南北的文学版图有细致的研究与挖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说明朝营建新都时,刘伯温为制服恶龙,将北京城设计成八臂哪吒的形状,这可以作为解读北京的素材,应该为研究者珍视。
B.城市文学研究不应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因为它的视野更大,突破了文学研究内部各种规则的制约。
C.研究城市文学,可以借助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用数据、图表进行科学论证,但并非必需,研究成果一定要有对“人”的关切。
D.青年一代作家生活在城市之中,已经不再可能出于本能地去书写乡土经验的作品,像前人一样诅咒城市。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城市文学研究对象的一项是(3分)
A.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张岱《陶庵梦忆》
C.老舍《骆驼祥子》 D.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在材料一中,作者提到了将“记忆”“想象”带入城市研究具有哪些作用?(4分)
5.根据材料内容,请概述城市学与城市文学研究之间的关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老 舍
近来忙得出奇。恍惚之间,仿佛看见一狗,一马,或一驴,其身段神情颇似我自己;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每想随遇而安,贫而无谄,忙而不怨。无谄已经做到,无论如何不能欢迎忙。
这并非想偷懒。真理是这样:凡真正工作,虽流汗如浆,亦不觉苦。反之,凡自己不喜做,而不能不做,做了又没什么好处者,都使人觉得忙,且忙得头疼。想当初,苏格拉底终日奔忙,而忙得从容,结果成了圣人;圣人为真理而忙,故不手慌脚乱。即以我自己说,前年写《离婚》的时候,本想由六月初动笔,八月十五交卷。及至拿起笔来,天气热得老在九十度(约等于32℃)以上,心中暗说不好。可是写成两段以后,虽腕下垫吃墨纸以吸汗珠,已不觉得怎样难受了。七月十五日居然把十二万字写完!因为我爱这种工作哟!我非圣人,也知道真忙与瞎忙之别矣。
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人在这样忙的时候,把自己已忘掉,眼看的是工作,心想的是工作,做梦梦的是工作,便无暇计及利害金钱等了;心被工作充满,同时也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情书往往成为真正的文学,正在情理之中。
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呢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义,大家并不愿做那些事,而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吃。在这种忙乱情形中,人们像机器般地工作,忙完了一饱一睡,或且未必一饱一睡,而半饱半睡。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奴隶不会产生好的文化。这种忙乱把人的心杀死,而身体也不见得能健美。它使人恨工作,使人设尽方法去偷油儿。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在那儿做事,全是我不爱做的。我不能不去做,因为眼前有个饭碗;多咱我手脚不动,那个饭碗便“啪”的一声碎在地上!我得努力呀,原来是为那个饭碗的完整,多么高伟的目标呀!试观今日之世界,还不是个饭碗文明!
因此,我羡慕苏格拉底,而恨他的时代。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忙成个圣人,正因为他的社会里有许多奴隶。奴隶们为苏格拉底做工,而苏格拉底们乃得忙其所乐意忙者。这不公道!在一个理想的文化中,必能人人工作,而且乐意工作,即便不能完全自由,至少他也不完全被责任压得翻不过身来,他能把眼睛从饭碗移开一会儿,而不至立刻“啪”的一声打个粉碎。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家才会真忙,而忙得有趣,有成绩。在这里,懒是一种惩罚;三天不做事会叫人疯了;想想看,灵感来了,诗已在肚中翻滚,而三天不准他写出来,或连哼哼都不许!懒,在现在的社会里,是必然的结果,而且不比忙坏;忙出来的是什么?那么,懒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展开余下试题世界上必有那么一天,人类把瞎忙从工作中赶出去,人人都晓得,都觉得,工作的快乐,而越忙越高兴;懒还不仅是一种羞耻,而是根本就受不了的。自然,我是看不到那样的社会了;我只能在忙得——瞎忙——要哭的时候这么希望一下吧。
(选自《益世报》“益世小品”第十五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议题“忙之罪”展开,给“忙”下了准确的定义,论述思路清晰,主线鲜明,给人明确的思想指向。
B.“饭碗文明”时代,为了生存,人们只好强迫自己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忙碌大多就成了“瞎忙”。
C.在作者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对“忙”有了正确认识,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真忙”而不是“瞎忙”。
D.文章指出,只有人人得其工作所乐,乐意工作,快乐工作,才能消灭“饭碗文明”,达到理想的文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点题,借助幽默的语言,既凸显了作者的忙碌,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无形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瞎忙的厌恶之情。
B.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形象的叙述中让读者明白了“瞎忙”与“真忙”的区别,暗示了作者渴望过越忙越幸福的生活。
C.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自身的行为体会,对“忙”进行了阐释说明,增强了作品感染力,让人感到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D.文章似乎是即兴命篇,随意写成,但别有风味,其语言晓畅质朴、典雅精致,确实是大家手笔,平而不凡。
8.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的作用。(4分)
9.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结合马克思的论断,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对“忙”有了怎样的理解和感悟?(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后拜御史中丞。
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公绰曰:“朝廷谓吾儒生不知兵邪!”即请自行,许之。引兵渡江,抵安州,听以军礼迎谒。公绰谓曰:“公所以属鞬负弩,岂非兵事邪?若褫戎容,则两郡守耳,何所统一哉?以公世将晓兵,吾且欲署职,以兵法从事。”听曰:“唯命。”即以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都虞候三牒授之,选兵六千属焉,戒诸校曰:“行营事一决都将。”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故鄂军每战辄克。
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领盐铁转运使,转兵部,兼御史大夫。
改礼部尚书,以祖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其厩马害圉人,公绰杀之。或言良马可爱,曰:“安有良马而害人乎?”
太和四年,为河东节度。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曰元。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孔穆崔柳杨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B.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C.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D.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之职。刺史制度在中国古代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B.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时朝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文武官员的选拔、任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功臣或其先人追封爵位或官职。本文中的“赠”就是朝廷在柳公绰死后追封他为太子太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公绰体察底层疾苦。遇荒年歉收,他说百姓受苦挨饿,自己不能独自饱食,每餐饭不超过一碗;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均。
B.柳公绰遵守礼制法度。巡行邓县杀掉了舞文弄法者,因为他认为破坏法令罪行更严重;良马害人,杀掉良马。都体现了他遵守礼法。
C.柳公绰为人正直耿介。他任京兆尹时处死了一名神策军校,皇上恼怒他擅自杀人,没有上报,他说上报不是自己的职责,最终使皇上平息了怒气。
D.柳公绰对国家忠心耿耿。柳公绰一生任京兆尹、节度使、御史大夫、尚书等职务,治境安边,均有佳绩,他的忠心得到朝廷的认可。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
(2)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14.韩愈在《与鄂州柳中丞书》中高度评价柳公绰“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柳公绰有怎样的名将风范?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 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


展开余下试题C.“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1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荀子以“假舆马”“假舟楫”为例,得出“ , ”的结论。(荀子《劝学》)
(2)屈原在《离骚》中,用“美人”作喻来表达自己遭朝廷小人妒忌陷害的苦闷的两句诗是:“ , ”。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 ”写出了诗人惜春的感叹,用“ ”的行为以表现伤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还是简陋的民居,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
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石片房顶太重,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束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使之“藏之名山”,忍受了人间最大的侮辱。
B.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三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分为三句?(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1.下面是某校“浩然”文学社活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5分)

22.请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利用所给材料,将语段补充完整,要求内容贴切,语句连贯。(4分)
并不是没有失败,而是失败后还能不屈不挠,奋起努力,直至再次站上领奖台;
并不是没有 ,而是 , , ;
并不是没有 ,而是 , , ;
更不止一次登上过荣誉巅峰,但登上巅峰后才更明白成就的来之不易,要守住荣誉更需每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材料:
失误 对手 修正错误 不断反思 敢于挑战 顽强拼搏
练就无畏的勇者之心 重整旗鼓再次出发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丙吉是西汉名臣。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掾吏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吏认为丞相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掾吏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秋“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三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
1.C(A项,“还原历史真实,去除误解”错,根据文中“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尊重”,在城市的阅读中还存在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等多角度与方法。B项,“是城市学得以成立的关键”错,根据文意,即使具备这些条件“这样的‘城市学’可能很难称之为一门自足的学科”。D项,“对国家东西南北的文学版图”错,文中强调“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2.B(“视野更大”,“突破了文学研究内部各种规则的制约”两处错。前者于文无据,后者,文中表述是“它受到了文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
3.D (《桃花源记》写作对象不是城市。)
4.①把“记忆”“想象”带进城市研究,就是把人的主观情感和想象力带入,这样才能发现城市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看到城市的既古老又新鲜的样子。②“记忆”既是对历史的客观承载,又在遗忘、误解的同时延续了人类的精神,甚至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
5.①城市文学研究应作为城市学的子题。②城市学范畴内的城市文学研究,使得叙事演变与精神历史的共鸣和互证得以成立。③城市学有自己的问题域和方法论,能够兼容其他传统学科,其研究对象也包括文学中的城市经验形态。
6.A(A项,“始终围绕中心议题‘忙之罪’展开”错误,“忙之罪”只是引起文章的论述,文中重点论述了真忙和瞎忙的区别,并指出如何做到真忙。)
7.D(D项,“典雅精致”错误,“典雅”的语言风格,通常是说文章有典据而雅正,这在文中并没有体现。)
8.①以问句作为标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引出下文。(2分)
②点明文章主旨。表明作者对“忙”的态度,作者为生计“瞎忙”,觉得自己颇似驴马兽类,期望人类有一天能摆脱这种状态,过上越忙越幸福的生活。(2分)
9.①文中写了两种“忙”,一种是“真忙”,一种是“瞎忙”。“真忙”,为自己喜欢的事而忙,忙而无怨,忙而充实,是作者赞同的人生境界;“瞎忙”,做没意义的事或者不喜欢的事,或者只为“饭碗”而忙,是作者批判的人生状态。(3分)
②作者认为在一个理想的文化中,能人人工作,而且乐意工作。那时,人人都知道工作的快乐,而越忙越高兴;懒不仅是一种羞耻,而且是根本就受不了的。这样,“劳动本身就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3分)(意思对即可)
10.B
11.C(“文武官员”错,是“掌管武官的选拔、任用”)
12.B(良马害人不能体现他遵守礼法,是体现他对人的生命的爱护)
13.(1)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若,你;同恶,同流合污;挠法,曲解和破坏法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