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81 2020-11-17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1]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味。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秋稔(rěn)冬祥 意蕴 B.楹(yíng)联 齿颊留香
C. 言简意赅(gāi) 撰写 D.镌(jùn)刻 锒锒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
C. 题写 蕴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
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 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完成6~7题。
6.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3分)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 B.(乙) C.(丙) D.(丁)
7. 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8~10题。
8.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浏览完整试题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9.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 夜吟应觉月光寒
10.《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 (3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
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
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
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
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年5月13日)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13.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展开余下试题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
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汽,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 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改)
1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15.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16.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7~19题。(10分)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 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7.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18.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全诗的语言清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19.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17分)
史 弼 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①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20.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诏书疾恶党人:
(2)乃豫敕断绝书属:
(3)明府摧折虐臣:
(4)九死不恨: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22.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
六、名篇名句默写(6分)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雨从头上湿到胛。
(3)爱而不见, 。
(4) ,所思在远道。
(5) ,只是朱颜改。
(6) ,便胜却人间无数。
七、作文(60分)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答案
1. D 2. C 3.A 4.D 5.C 6.C 7.D 8.B
9.A 10.B 11. D 12. D 14. C 17.C 18.B
13.(6分)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作为责编,熟悉对方的写作,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②重视对方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③逐步深入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
展开余下试题
15.(6 分)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16.(6 分) 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个片段都同“镰刀锤头”相关。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浓厚感情,响应题目,升华主题。
19. “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
20.(4分)
(1)憎恨 (2)预先 (3)打击 (4)遗憾
21.(10分)
(1)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几百。(“所奏”、“连”各1分)
(2)诸生就用其它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谒”、“因”、“达”各1分)
22.(3分)刚正不阿(刚烈正直)
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 携来百侣曾游
(2) 笠是兜鍪蓑是甲
(3) 搔首踟蹰
(4) 采之欲遗谁
(5) 雕栏玉砌应犹在
(6)金风玉露一相逢
七、作文(略)
上一篇:
2020-2021学年加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
下一篇: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蚌埠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安徽省安庆”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