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62 2020-11-18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2]
浙江省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余姚中学 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共 3 题,9 分)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 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 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 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 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 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 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 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 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 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 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 “地之文”“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 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 不是凝固教条,而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 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 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 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 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 “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 “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 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 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 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 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 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 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 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 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 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 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共 3 题,9 分)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 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 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在 1948 年 9 月 1 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 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 思想。”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 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 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 就是自己”。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 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摩尔 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 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 “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 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 “伦”“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 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 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人伦差等” 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 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 术圈。这个学术圈的学者来往密切,其中不但有潘光旦、李树青、费孝通、袁方等老中青社会 学人,还有闻一多、吴晗等文史专家。
“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产生的。以往的研究,无论是费氏本人,还是相 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是不够的。事实上,学术工作往往难以独自完 成,要有多人数代积累之功。即便因缘际会使个人的贡献格外耀眼,其背后定有各种形式的学 术研究群体的支撑及学术思想的汇聚。
(摘编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费氏和雷氏都认为亲属关系是乡土社会重要构成部分,对亲属关系特征的看法也一致。
B.费氏把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比作“蜘蛛的网”,形象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
C.费氏受摩尔根亲属制度研究影响,运用其学术方法调查研究,提出“差序格局”概念。
D.费氏“同心圆波纹”源自潘氏的研究,突出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从中心向外扩展的特征。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引用费氏写给雷氏的信,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创造。
B.第二段运用比较分析法,肯定费氏的学术贡献,辨明费氏对其他学说的借鉴之处。
C.第三段列举多个事实材料,证明“差序格局”概念的产生深受当时中国学者启发。
D.文章从中西两方面考求费氏“差序格局”的学术渊源,有理有据,学术视野开阔。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贡献肯定不够,可能是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 B.费氏的学术交往圈为其形成 “差序格局”的概念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C.“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
D.费氏的学术交往、所受学术训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了他对乡土中国的思考。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共 4 题,18 分)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 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 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 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 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 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 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 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 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 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 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 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 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展开余下试题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 “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 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 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 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 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 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 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 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溜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 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 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 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 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 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 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 起那只小黑猫。
7.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5 题。(共 5 题,19 分,选择题每题 3 分)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 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 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 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 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 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 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 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 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 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 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 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 如此?’当愁醉醲③,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④更代之隙, 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ó):磨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 ③醲(nóng)酒味厚 ④矧(shěn):况且。
——选自《四部丛刊》本《孙樵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 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B.以卖州县者乎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D.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我欲因之梦吴越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 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 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 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2 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6~17 题。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展开余下试题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 甫与李白在鲁郡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 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 炼丹。
16.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 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简洁、概括,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17.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哪些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1 题,6 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使我不得开心颜。
(2)人生如梦, 。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
(4)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每题 3 分)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 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 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 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 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 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 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 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 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 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 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 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 的组成部分。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 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 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 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 味。
B. 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 文人士大大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 文人士大大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2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 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 山人的革命精神。
22.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 分)
学习英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远比西方要复杂。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在英语中这两者都统称为aunt。划分 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为伯 母,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则统一用uncle代表。
你认为中西方家庭产生这样不同称呼的原因是什么?请运用《乡土中国》中的相关知识 或概念加以分析说明。(15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2020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 4 月 24 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 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 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檗禅师)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6)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自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不少于 800 字。
余姚中学2020学年第一
上一篇:
山西省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下一篇:
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余姚”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