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75  2020-11-1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5]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官渡一中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10月月试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提供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编•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悠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东汉末年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产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岐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须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提供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B.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二编•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C.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只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的生存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隐士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认同,如朱百年。
D.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须迎合他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20年2月底,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禁足宅家期间,当代作家网组织了一场就疫情、疾病与文学的讨论,形成了《思索在春天的边缘》,以下是部分节选:
问:面对疾病与疫情,您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世界,人类的进步与局限,人性的伟大与渺小等问题?
孙惠芬:从十七年前的SARS,到如今的新冠肺炎,在重复的人祸中,国家应急能力的增强、科研能力的增强有目共睹,可大自然对人性贪婪愚昧的惩罚、对人类漠视自然规律的惩罚也有目共睹,人类在自然序列中的渺小也有目共睹——一个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小小病毒,居然能致人毙命。认识到人类的局限,是突破局限的起点,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是人类进步的起点,当渺小的人类对自然生物不再有丝毫傲慢,健康和平安才会得以护佑。为此,身为渺小人类的一员,愿天下所有人都能从我做起!
胡弦:人类与自然的话题是个老话题,征服说,适应说,和谐共处等等,我觉得都有道理,关键是既不能自信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要把握好度。大自然随时会给人类以教训,而且,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地面对它,它都是会给你教训的。但作为人类,抗争是主旋律。还有,在疫情中,我觉得人最重要的不光是重新打量自然,打量世界,还要重新打量自己。王尔德说:只有通过爱,人才能接近麻风病患者的心和上帝的脚。这就是人性的重新找回。辨认大爱,找回我们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灾难,有时也能提供一个异乎寻常的通道。反之亦然,几乎每次大灾难中,我们挤压出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
问:您如何理解疾病与文学、疫情与社会的关系?
孙惠芬:文学是人学,人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无常规律,当一个个无常的瞬间发掘了人性的各种可能,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便有了更宽广的维度,人类鲜活的历史在文学里便有了光怪陆离的永恒。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愿意看到灾难发生。疫情的暴发,体现的是社会生活的失序,人与自然关系的失序,虽然每一次失序的代价都将促成一次大的社会变革,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最愿意看到的是人性在灾难中的觉醒,社会机制在人祸导致的灾难中的重建与觉醒。
胡弦:疾病是文学恒久的母体,相互成就。疾病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有时是成因,有时是言说对象,有时是修辞手段。《鼠疫》中,鼠疫既是疾病,也指得了鼠疫病的时代。《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霍乱病人和相思病人的生理反应相类似,霍乱既是小说的背景,也指爱情是种病,当然还有更多的指涉。文学中的疾病,总会延伸到医学之外的领域,以建立文学表达的真正对象,比如象征的完成、隐喻的建立等,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触及人性、生命、道德。而疫情与社会,则是一种临时关系,使社会进入一段非常规时期,它给社会带来的是全方位冲击和考验,无论社会机制还是个体的每个人,都容易在疫情中现出平时不可见的一面。
王威廉:疾病及其结局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比如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比如外伤,让我们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比如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命系统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正是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个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无比密切的关系,我们这才真切地意识到,这个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
在我看来,至少一半以上的文学作品都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咳血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和悲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头痛症与他多疑多思的性格也是一体的。因此,疾病对文学来说是百分之百的隐喻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的人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阐释和转变的功能。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并非是要解构疾病在文学中的功能,它恰恰是以文学的方式针对现实层面中疾病在道德方面的过度阐释,以及相应的歧视与压抑。换句话说,将疾病的道德色彩通通剥离那是生物学而非文学,文学是以悲悯与共情重建疾病与道德的关系。
4.下列对材料中“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自然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如果人类漠视自然规律,愚昧贪婪地对待,就会得到大自然惩罚。
B.小小的病毒就能致人毙命,这让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认识到了自身的渺小。
C.对待大自然,人类既不能自信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征服、适应、和谐共处说都有道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D.无论人类多么积极,大自然都会给人类以教训,对抗自然灾难的最好办法是人间有爱。
5.下列对材料中“疾病、疫情与文学”关系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疾病、疫情使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有了更宽广的维度,让文学作品反映的人类历史更鲜活更丰富多彩。
B.疾病是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作家用它来建立隐喻、完成象征,以便更好地反映人性、生命和道德。
C.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疾病在文学叙事中承担着阐释和转变的功能。


展开余下试题D.文学不会像生物学那样剥离出道德色彩,它要做的恰恰是以悲悯与共情重建疾病与道德的关系。
6.疫情期间,《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花冠病毒》等与疫情有关的文学作品销量大增,请根据作家们的讨论分析人们热读疫情文学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要去北京
李全
“我要去北京。”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这句话,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
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N次对我说这句话。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好几百。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这对于一个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
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
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
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
我说的是实话。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
高铁通北京了。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
那你就去吧。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
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专门给你带回来的。
我问,你去过北京啦?
那还有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
你就别骗我了。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我说的是实话。
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去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
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
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我才想起伤了ー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
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
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
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一口热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公经常说起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全文紧紧围绕“我要去北京”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B.“我”因为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由此记恨“我”,四年没有与“我”见面。即使四年后再次与“我”联系,也是炫耀他去了北京。
C.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说主人公张二狗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但两次被“我”看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牢牢抓住了读者,也在不断让人意外的情节中引发了读者对其寓意的思考。
D.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我”经常去玩的北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
8.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幼慧,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匿得免。顺治十七年,举乡试。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锥齿出血,坚拒不从。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絷而鞭之。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冤。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三十三年,疏劾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李仙湄闱墨删改过多,杨文铎文谬妄,给事中马士芳磨勘①通贿。下九卿等察议,以鹏奏涉虚,因摘疏语有“臣言如妄,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以为狂妄不敬,应夺官。命鹏回奏,鹏疏言:“会议诸臣,徇试官徐倬、彭殿元欺饰,反以臣为妄,乞赐罪斥。”上不问,而予倬、殿元休致。
是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丁内忧,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会廷臣集议,鹏追论杨文铎文谬妄,与廷臣忿争,事闻,命解职,以原品效力江南河工。三十六年,召授刑科给事中。三十七年,出为贵州按察使。
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征银为征米,较估报时值浮多,户部屡饬追完。鹏至官,是年岁稔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征银,采购兵米;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诏允行。鹏视事勤敏,遇墨吏纠劾无少徇。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民大称颂。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寻祀广东名宦。
(摘编自《清史稿•彭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展开余下试题A.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B.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C.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D.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试”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第一名称“解元”。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休致”指官吏年老辞官,后泛指辞官。“致仕”、“致事”、“致政”、“悬车”、“乞骸骨”等词语亦有此意。
C.“丁内忧”指遭父母丧事。父母去世,官员须停职守孝不准为官,如国家因特殊原因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夺情”。
D.“户部”是尚书省下属的更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彭鹏威武不屈。耿精忠反叛的时候,逼迫他做官,彭鹏表面假装疯狂,表示自己有病,敲打自己牙齿出血,坚决地抗拒不服从。
B.彭鹏决断果敢。三河县有名的难治理,有人妄称是御前放鹰的人,到县城索要活牲畜,他察其奸行,就把那人绑起来用鞭子打。
C.彭鹏执法严明。他毫不留情揭发官场的黑暗,上疏弹劾李仙湄等人,九卿认为其上疏失实,彭鹏据理力争,皇上没有对他问罪。
D.彭鹏善理赋饷。广东借兵饷,改征银为征米。彭鹏到任以后,发现用大米换算来的银两少掉七万三千两有蹊跷,请求恢复征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共10分,每小题5分)
(1)治狱,摘发如神,邻具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见。
(2)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① (其一)
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③夜,山空乌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首联中“满目悲”统领全诗,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秦州偏远,路途遥遥。
B.面对九曲迁回的陇山,诗人心生畏怯之情,望及浩荡无垠的陇关,诗人心情复杂。
C.作者极写秦州山势绵延起伏,塞上风光宁静开阔,表达出作者由衷的热爱之情。
D.诗人一路向西跋涉,一边不停“问烽火”,可知诗人担惊受怕,忧心战事。
15.“悲”字乃诗歌全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中诗人于细处望岳,抒写壮美山势,激发胸中浩然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惨事。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后突降大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曾经在成都的茶馆,也有百姓__________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隔日再去看时,已经应者如云。诗让人们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门场景了。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 它靠的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________的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记得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正因为有了这座草堂,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
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这样情趣盎然却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自觉 悠然自得 平分秋色 沉淀
B.自发 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积淀
C.自觉 悠然自得 平起平坐 沉淀
D.自发 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积淀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而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B.而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C.而有底蕴的文化,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D.而文化的底蕴,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B.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C.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__________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③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21.请概括下面新闻发布会的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5分)
2020年2月24日,在结束对中国为期9天的考察后,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组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通过对不同地点分离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证实同源性达99.9%,提示病毒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异。截至目前,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昆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