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删改) 注解:①枝辅:辅助。②田常、六卿之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杀简公拥立平公,自任相国,从此齐国之政尽归田氏。六卿,指春秋后期晋国的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六卿互相争斗,晋君不能控制,最终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③城旦:秦汉时刑罚名。白天守边防寇,晚上筑长城,刑期四年。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B. 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C. 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D. 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博士,古代学官名。仆射(yè),官名。秦始置。秦代重武,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 B. 五帝,相传上古有五位帝王,说法不一。其一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C. 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 D. 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游街示众。黥,古代刑罚之一,脸上刺字、涂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博士淳于越认为秦始皇拥有天下却不师法殷朝、周朝,分封子弟功臣,这是不恰当的,将导致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 B. 李斯认为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这说明时代在变化,情况各不同,不必事事师法古人。 C. 李斯认为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皇帝一人,建议把秦国以外的典籍全部焚毁,以免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 D. 秦始皇同意丞相李斯的意见,下令在全国烧毁秦国以外的典籍,只留下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并禁止儒生们在一块儿谈议《诗》、《书》,如有违反,处以重罚。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5分)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田叟 李商隐 荷蓧①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畲②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直诚感激,在野无贤③心自惊。 【注】①荷蓧:语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孔子认为荷蓧丈人是隐者。②烧畲shē:烧荒耕种。③浃洽:和谐。④在野无贤:语出《尚书》“野无遗贤”。天宝六年,唐玄宗诏令选拔天下人才,宰相李林甫担心殿试时有人指责他失职,以“野无遗贤”为借口,导致无人中选。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田叟年岁已高,仍热情好客,与初次相遇的诗人携手绕着村子游玩。 B.颔联烧荒的火光映天,暮色中伐木声在深谷回荡,突显出农村的荒凉破败。 C.颈联田叟与人相处融洽,亲友官场得志便形同陌路,对比鲜明,令人慨叹。 D.尾联诗人流露出对眼前现实深切而复杂的情感。全诗语言精当,耐人寻味。 15.结合全诗,简要概述田叟的特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3)《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__________,去成就事业。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但中国的父亲习惯__________,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__________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__________。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B. 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C.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D. 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浪迹天涯 隐忍不发 无懈可击 亲密无间 B. 东奔西走 隐忍不发 十全十美 亲密无间 C. 东奔西走 忍辱负重 无懈可击 如胶似漆 D. 浪迹天涯 忍辱负重 十全十美 如胶似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就子女而言,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虽他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B. 在子女看来,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C. 对子女来说,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D. 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